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苏宁易购网上商城手机(一代苏宁,尚能饭否?)

导读 苏宁易购网上商城手机文章列表:1、一代苏宁,尚能饭否?2、必胜Bissell携手苏宁易购,今年将在中国加开百余家门店3、苏宁进化史:三次零售创业的青春秘诀4、家乐福中国被苏宁收购,在

苏宁易购网上商城手机文章列表:

苏宁易购网上商城手机(一代苏宁,尚能饭否?)

一代苏宁,尚能饭否?

文 | 惊蛰研究所,作者 | 路涵

01

1984年,距苏联解体还有7年,距欧盟成立还有9年,距人类进入宽带上网时代还有10年。

这一年9月,有一位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文科生,被分配到南京鼓楼区的一家区属企业工作,他就是张近东。

伴随一句“小平您好”,拿着卖鸡饲料挣来的300多万,王石在深圳创办了万科;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员柳传志在所里一间12平的传达室里创办了联想;李经纬的“东方魔水”健力宝甫一推出就畅销全国……改革开放热潮席卷新青年,端了6年铁饭碗、27岁的张近东也毅然决然用7万元的年租金租下的一间不到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开启创业之旅,这便是日后苏宁电器的前身。

在意气风发的张近东准备“大干一场”的同时,出身潮汕贫苦家庭的黄氏兄弟也已经盘下了北京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的“国美”服装店3年多,并且开始“转行”卖家电。

但与“半路出家”的张近东不同,黄氏兄弟中的黄光裕,16岁就北上内蒙古倒卖收音机、电子表。颇有经商头脑的黄光裕在那个有货不愁卖的年代,依靠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逐渐在电器零售行业站稳了脚跟,并在90年代初已经开始进行连锁经营。

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凭借一往无前的胆识与长远的目光,在电视、冰箱成为抢手货的当时,张近东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还属于“奢侈品”的空调专营业务上,同时在普遍缺乏服务意识的市场环境下,率先推出包含送货、安装、维修、保养的“一条龙”服务,第一年就做到了6000万元营收,净利润1000万。

“不吃用户一口饭,不喝用户一口水,不抽用户一根烟,不收用户一分钱。”苏宁铁军一鼓作气,空调业务飞速发展,仅3年时间,团队迅速扩张至300人,发展4000多家批发客户,分销网络覆盖中国大部分区域。

苏宁的快速发展,也给张近东带来了最早的挑战。1993年,南京八大国有大商场联合向苏宁发难,宣称将统一采购统一降价,并且放话“哪家空调厂商供货给苏宁,就全面封杀该品牌”。

不过,当时已经而立十年的张近东并没有退缩。面对八大商场的降价封杀,苏宁也以降价策略进行反击。凭借“一条龙”服务在消费者和空调厂家中间积累的好印象,在这场空调大战中,苏宁以一敌八突破了八大商场的围剿。而这场商战也成为了中国家电业发展史上,第一次在线下零售市场出现的“价格战”。苏宁因此一战成名,当年就实现空调销售额3亿元,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空调经销商。

1995年,中国家电市场逐渐饱和,张近东为应对缩减了批发业务,建立零售终端,从单一的卖空调转型为卖综合电器,次年,苏宁走出南京进入扬州市场,开始探索家电连锁之路。这一年,苏宁的批发零售额已经高达15亿元。

此后,中国现代零售行业在度过了以批发市场为主的早期发展阶段,正式迎来了以连锁零售为主的历史爆发期。

02

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首次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住房政策的变化,直接带动了住房需求的增加,也为整个家电零售行业带来了新一轮的市场需求。

黄光裕在看到空前的发展前景后,带领国美在1999年走出北京,占领了天津市场,随后不断加快跨地域性经营的步伐,在全国88个城市建立了自己的连锁网络。

身居南方的苏宁也在2000年迎来全面转型的时刻。张近东不惜壮士断腕,将当时年销售额已达几十亿的批发业务全部砍掉,全面进入连锁经营模式,并喊出“3年要在全国开出1500家电”的口号。

当时位于南京新街口的苏宁电器大厦,正处于本地最大商圈的核心地段,大厦内的苏宁南京新街口店还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综合电器门店。有人劝说张近东将苏宁电器大厦用于出租,一年至少净赚3000万,但张近东对此毫不在意,甚至坚定地表示:“哪怕亏4000万,苏宁也要做家电卖场”。

在这一年,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苏宁正式全面推进全国电器连锁业务。自此,南苏宁北国美的平衡开始被打破。

2001年苏宁建立了以“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为基础的矩阵式管理架构和第一代电器连锁专业ERP信息系统。第二年,苏宁的连锁网络一路向北、走向全国,初步建立了全国连锁发展的战略布局。

随着全国市场的全面推进,以及国美和苏宁在2004年先后在港股和A股上市,两大行业巨头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愈加激烈。

截至2004年底,苏宁拥有84家全国门店,国美则有116家。2005年,苏宁在南昌、呼和浩特等“冷门城市”新开门店65 家,使门店总数达到149 家,营业面积增加到了67 万平方米。同年7月,国美则在苏宁“大本营”——南京核心商圈新街口,开了一大一小两家距离苏宁旗舰店不足百米的“双子星”卖场,对苏宁的“核心阵地”进行两面夹击,并扬言要动摇苏宁的根基。

随后,双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03

商场之中有一个常见又看似不合常理的情况,行业老大和老二打架,但最后死掉的却是老三,而当时的行业第三,是陈晓掌舵的永乐电器。

2005年登陆港交所上市后,永乐为了跟上全国渠道扩张的行业发展趋势,也走上规模化扩张道路,但最终在战略失误和背后资本操纵的共同作用下,于2006年被国美并购。

风头正盛的黄光裕给国美制定了新的目标:2007年年底要突破1000家门店,年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在2008年要进入世界500强。与此同时,公关层面 “苏宁股价虚高”、“国美收购苏宁只是时间问题”、“要打到苏宁、国美合并为之”等多种言论也甚嚣尘上。

面对黄光裕言语上的挑衅,张近东只是重复回应着一句“苏宁做不过你,我一定送给你。”很快,苏宁也谋划以并购大中电器的方式进行反击。可惜的是,这次并购最终却成为了中国现代零售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事件。

2007年4月11日,苏宁首次公开承认洽购大中,并在同年6月进入财务审核阶段。

然而在12月12日,苏宁却突然宣布停止收购大中。隔天,已经出任国美总裁的永乐创始人陈晓称,国美重启收购大中谈判;12月15日,国美发布公告36亿曲线收购大中。

在规模扩张的战场上,国美凭借成熟的资本运作攻无不克,连番的成功收购让国美的规模迅速壮大,从2005年的400多家门店一举发展到了1200多家,其家电连锁的头把交椅几乎无人能撼动。

但是国美如日中天的时代,却在2008年黄光裕被调查戛然而止。这或许不是张近东意料中的结局,但也是苏宁乐于接受的结果。

对比2008年国美和苏宁的财报,国美实现总收入485.9亿元,比苏宁少了41亿元,国美的利润也只有10.48亿元,还不到苏宁21.7亿元利润的一半。与此同时,苏宁在渠道拓展上快马加鞭,通过“租、购、建、并”等多种形式快速扩张,到2012年前后,苏宁的1700家实体店已经遍布全国的一线到四线城市。

“美苏”争霸的落幕,为整个连锁零售行业带来了稳定期,但是从国美手里接过霸主地位的苏宁,很快就又迎来了京东的挑战。

04

提到苏宁和京东,不得不让人想起2012年那场惨烈的“815价格战”,甚至直到今天也有人把这次事件理解成是“传统零售渠道”和“互联网零售渠道”两大代表之间的对决。但实际上,苏宁的电商化并不比京东逊色。

苏宁在1999年就曾推出过“新浪电品商城”试水电商渠道。2005年,苏宁又组建了B2C总门店并上线“苏宁网上商城”。就连京东最引以为傲的自建物流,苏宁也比京东更早一步布局。据说,苏宁在2012年时就号称其自建物流能覆盖全国1000多座城市。

自带互联网属性的刘强东,在“815价格战”前通过社交媒体,频繁喊话张近东。除了宣布京东商城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并“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还称要在全国招募5000名“价格情报员”,如果京东价格没有便宜10%,京东立马降价或现场发券,确保便宜10%。

刘强东甚至还发出一张京东内部会议室的照片,照片里京东会议室的玻璃墙上赫然贴着“打苏宁指挥部”六个大字。

不过张近东并未正面回应过刘强东,只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还是小孩子,和我们不在一个重量级”。

直到有关部门的介入,“815价格战”落幕,但这场大战在零售连锁行业已经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

在这次事件中,消费者建立起了“上网买家电”的消费认知,苏宁越来越注重线上渠道的建设,张近东甚至采用了线上线下同价策略,这直接导致苏宁的主营业务利润率逐年下滑。

张近东此时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场没有赢家的“价格战”,竟会成为苏宁走向“歧途”的转折点。

05

2015年,苏宁与阿里宣布战略互投,阿里以283亿元获得苏宁云商19.00%股份,成为苏宁云商第二大股东,苏宁则以140亿元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新发行股份。

与此同时,苏宁也和阿里一样开始进行对外大举投资和并开启新一轮扩张。

2016年,苏宁首次提出设立零售、地产、金融、文创、投资和体育六大板块,后来又增加了物流、科技两大板块,形成“八大产业”布局。

2018年左右,新零售概念大热。苏宁迅速投入到加速布局线下新零售们的战事之中。从2018年7月底至12月底,苏宁小店从878家店扩张至4508家,到2019年3月时,苏宁小店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了5000家以上。根据规划,苏宁小店的扩张目标是要在2020年达到2万家门店。

苏宁小店疯狂扩张的本意,是在收购家乐福中国后与之建立起苏宁的全场景零售体系,在产品、供应链和会员等多个维度深度融合,依托于家乐福中国遍布全国的大型商超和仓储中心,为苏宁小店的大快消产品线和供应链提供后备支持。同时,苏宁小店与家乐福中国的会员体系相融合后,苏宁小店还将持续享受家乐福中国带来的流量红利。

苏宁小店在扩张过程中,还不断上线新的增值业务。3.0版本苏宁小店已经能够提供包括苏宁彩票、苏宁文创、苏宁帮客、苏宁金融、苏宁物流、苏宁有房等苏宁的自营服务,还具备了餐厅和酒吧功能,成为了一个无比理想化的线下消费场景。

但是事实证明,苏宁小店在疯狂扩张中已经“失速”,并最终成为了加速苏宁走向衰败的催化剂。因为苏宁小店虽然保持了高速扩张,但从一开始就没能解决盈利这一核心问题。苏宁2018年10月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苏宁小店营收1.43亿元,净资产为-3.1亿元,2018年前7个月净亏损2.96亿元,为了保障苏宁小店的扩张增速,苏宁易购还借款6.53亿元为其输血。

持续的亏损,终于为苏宁小店的扩张踩下了刹车。从2019年开始,苏宁小店开始陆续传出关店的消息。截至2020年3月底,苏宁小店迅速闭店近4000家,当时还有消息称,苏宁小店计划将在年内缩减至1000家左右。

在苏宁小店上的失误,无疑给苏宁带来了不小的流动性压力,而苏宁对外投资的项目,也没能带来惊喜。

据不完全统计,仅苏宁的投资项目就包括:

2012年,以6600万美元收购母婴平台哄孩子;

2013年,联合弘毅投资以4.2亿美元战略投资PPTV苏宁获得44%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又以5.23亿元收购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以20亿元收购意大利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70%股权;

2014年,1000万美元全资收购满座网;

2015年,以19.9亿元入股中兴努比亚,获得33.33%股份;

2016年,以3.2亿美元收购龙珠直播;

2017年,以42.5亿元全资收购天天快递,200亿元入股恒大;

2018年,斥资34亿元投资华泰证券,成为第七大股东;

2019年,先后拿出总计75亿元收购万达百货和家乐福中国。

截至2019年,苏宁的总投资额就达到了716亿元。但是苏宁投资的这些项目大都没有得到一个好结果,唯一给苏宁带来现金收益的可能是2015年与阿里的战略互投——2017年和2018年,苏宁分三次全部出清阿里巴巴股份,获利近155亿元,而这笔钱也成了苏宁扩张布局的“弹药”。

06

疯狂扩张给苏宁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从2020年开始,关于苏宁资金链紧张的消息就不断传来。而苏宁不断关停和出售旗下业务的动作,也印证了苏宁深陷流动性危机的现实。

去年2月,深圳国资委传言收购苏宁的消息,让市场短暂服下了一剂安心药,但直到上个月,这笔传言中的交易都未能落地。

在最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苏宁内部也不时传出一些令外界不安的消息,包括去年疫情期间实行全员营销任务考核,逼迫全产业员工进行社群推广和销售。今年苏宁内部员工理财产品延期兑付,引发员工投诉等。而苏宁也对这些传言一一进行了回应和澄清。

最令人不安的,还是苏宁置业将在7月2日宣布破产的小道消息。据传苏宁物流及易购将被阿里接盘,只有金融业务仍在张近东手中,且公司35岁以上L10以下的员工将被开除。

针对这些负面消息,苏宁能做的也只有辟谣和声明“已经报警”。直到等来了江苏国资伸出的援助之手,苏宁才在7月5日晚间,连发十二条公告。但张近东对于苏宁的控制已经无法挽回。

7月8日晚间,苏宁易购再度发布公告称,张近东、苏宁控股、苏宁电器在7月6日-7月7日,合计减持公司6.67%股份,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降至32.03%。这次股份变动是履行已作出的承诺、意向、计划。

全国工商联去年公布的中国民企500强榜单中,苏宁控股集团以6652.59亿元营收位列第二位,仅次于华为。这样的成绩和“提前退休”的结局,不知道张近东本人能否接受。曾经的老对手黄光裕,如今已重出江湖,正准备复兴曾经的“国美帝国”,但张近东已不在其位。

30年河东30年河西,三十一岁的苏宁老了吗?

必胜Bissell携手苏宁易购,今年将在中国加开百余家门店

4月30日,美国百年家电品牌必胜 (Bissell)与苏宁易购在南京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必胜首个苏宁线下门店也在南京新街口露面。双方表示,未来将围绕渠道拓展、产品销售、消费者服务、大数据合作等方面,在家电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据最新发布的《2020健康生活力报告》显示,疫情形势的变化,将加速消费意愿提升、消费结构调整、消费行为也更加理性,加速了线上线下消费融合。苏宁拥有推客、苏宁小店、苏小团、零售云等多种业态,配合自有社群等渠道,能精准、快速触达目标消费群体。而必胜作为一家创立于1876年的美国百年家族企业,专注于为各种家居清洁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此次双方携手,渠道、产品、供应链三维结合,将解放双手,轻松享受生活每一刻的理念带给更多中国家庭。苏宁易购开放平台经营集团副总裁郭晓伟表示,此次必胜进军国内市场,与苏宁开展深度的合作伙伴关系,将通过苏宁易购线上线下全场景覆盖,拓展多渠道全客群销售通路。必胜亚太区总裁刘竟俊表示,创新消费品牌最重要的是快速洞察消费者趋势,这是创新零售的必胜之路。必胜携手苏宁易购,将加快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产品方面,必胜在亚太地区设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此次合作将通过大数据洞察用户需求,对产品不断研发升级,制造更多适合中国家庭的产品。渠道方面,随着苏宁易购不断完善全场景、全客群发展的智慧零售模式,必胜将根据消费者痛点和个性化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触达更多消费者,并针对不同触点及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服务。未来几个月,必胜将陆续入驻苏宁,覆盖全国8个核心城市。

后期疫情时代,除尘、除螨、灭菌是许多家庭绕不开的话题。业内人士表示,湿式清洁与深度清洁相结合的革命性产品,是清洁家电的未来。当日在苏宁新街口店现场,蒸吸一体机和无线洗地机进行了实机演示。

(图:必胜蒸吸一体机清洁后的地面除菌率高达99.99%)

据介绍,必胜已连续4年成为美国地面清洁电器销量排名第一,仅2020年全球销售额达20亿美元,全年全球业务增长率上涨40%。并获得多个全球设计大奖。今年必胜将加快亚太地区布局,在中国将加开100多家门店。

杨雯

校对 徐珩

来源:紫牛新闻

苏宁进化史:三次零售创业的青春秘诀

每年的苏宁之夏,员工最期待的节目莫过于董事长张近东的节目。

“很想一生跟你走,就算天边海角多少改变,一生只有风中追究”,2019年的苏宁之夏,张近东一口粤语,深情演绎了1993年香港十大金曲张学友的《只想一生跟你走》。张近东说,借这首歌“感谢一直以来陪伴苏宁发展的25万员工,感谢支持苏宁事业的合作伙伴,也借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2019年对于苏宁意味良多,即将迎来30岁生日,正式迈入万店时代。当百度在转型困顿中摸索,阿里巴巴在下沉市场阻击拼多多,苏宁成为这一年当仁不让的主角,拿下万达百货、吃掉家乐福中国。伴随一系列凌厉进攻,一个庞大线上线下零售生态体正在浮现:线上以苏宁易购、天猫旗舰店为核心,线下布局苏宁易购店、苏宁小店、零售云等多场景的智慧零售格局。

得益于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创业,三十年来苏宁自我主导了三次重要转型,一直跑在零售行业第一阵营。谈及背后的原因,张近东认为源于居安思危,长期坚持创业的精神。

一部零售史 半部看苏宁

从1990年算起,苏宁一共经历了三次惊心动魄,没有参照物的“创业”。

1990年,张近东手握10万元正式“下海”,在南京宁海路一间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门面里创立了电器专营店——苏宁。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大多数企业都忙于收缩业务,张近东决定从专业零售转型综合连锁零售。“当时要一下子砍掉超过50%的批发业务,很有点儿破釜沉舟的意味”。经历了第二次创业,苏宁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综合连锁零售企业之一。第三次创业则是从2009年开始的主动拥抱互联网,探索全新的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零售模式,苏宁正式提出要做“沃尔玛 亚马逊”的模式。

“一个很重要的节点是1999年。那一年在中山陵开会,集体讨论是继续做空调批发,还是去做综合电器的家电连锁,还是说我们直接切入到互联网”。现在看来,1999年互联网已经进入张近东的视野,不过最终的决定是连锁零售。

苏宁正式决定拥抱互联网是在2009年春天,彼时张近东在北京开两会,却认定转型迫在眉睫,“抽空和大家开视频会,会议从下午开始,一直开到次日凌晨四五点”,张近东回忆,“讨论是继续走粗放式发展道路,还是利用新技术提升企业,在采购以及用户方面进行精细化运营和服务,是继续简单地复制原来的线下连锁,还是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路径”。

从早期专业零售,到连锁转型,再到互联网转型,引领智慧零售发展模式,苏宁三次转型式创业看似水到渠成,背后却是重压之下的胆气与决断。

全球零售业的发展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实体零售阶段,以电商为代表的虚拟零售阶段,以及正在到来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零售阶段。苏宁的三次转型,也都恰好敏捷捕捉到零售行业的重要变化与风口。无论是亚马逊、阿里巴巴,还是百思买、家乐福,没有哪一家像苏宁这样,有如此丰富的业态与经历。

“一部零售史,半部看苏宁”,零售业内人士提到苏宁总是喜欢这样形容苏宁的独特位置。

需求推动进化

表面上看,苏宁的三次转型是商业模式的进化,更深刻的变化却发生在苏宁内部。从品类的不断丰富到场景多元化、服务方式的迭代,苏宁进化也成为智慧零售最典型的样本,见证了中国零售业态的变迁。

1990年,苏宁初创,开始了空调专营的门店经营。90年代初,中国的城镇住房制度开始走改革之路,拉动了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随之则是对家用电器的强烈需求。苏宁也迎来了自己的历史发展机遇。

1995年以后,中国家电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状况,许多制造商直接渗透零售市场。为此,张近东逐渐缩减批发业务,开始自建零售终端。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逐渐提高,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苏宁的家电业务也开始从单一空调逐步增加到综合电器。

1999 年是苏宁电器转折年。这一年苏宁停止开设单一空调专卖店,全面转型大型综合电器卖场,喊出3年要在全国开设1500家店的连锁进军口号。随后开始的全国标准化开店之路,苏宁战略聚焦在“综合电器升级,连锁扩张提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围绕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苏宁做了新的互联网转型尝试。2009年,苏宁易购成立,基于互联网采购、销售、运营、服务的逻辑独立生长,远超苏宁线下业务每年30%~50%的增速,互联网化的O2O逻辑开始萌发。2011年,苏宁到达了开店历史上最好的光景——64亿元的营业利润,超过65亿元的现金净额。

2013年下半年开始,苏宁易购集团总裁侯恩龙开始明显感受到了市场变化。“有一次我跟一个做手机的朋友见面,他说我的手机72%是线下卖的,这对一个互联网起家的人来说,他竟然72%是线下卖的。我当时第一感觉就是互联网人也感觉到很恐慌,我发现互联网企业(包括阿里巴巴在内),悄然把收购的手伸向线下”。

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整个行业都开始往线上线下融合转,已经完成互联网 转型的苏宁开始进入主场。2017年,张近东抛出了“未来零售就是智慧零售”的观点,加速扩张线下。

苏宁小店和针对下沉市场的零售云是苏宁再次扩张线下的两个重要分支,苏宁的线下布局也从连锁零售的简单开店转向全面赋能。通过零售云,对下沉市场的中小零售商们实行“加盟店直营化管理”模式,共享苏宁品牌、商品、销售运营、物流服务、IT、金融等能力,苏宁对外输出“智慧零售能力”。

“苏宁是做零售出身的”,在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顾伟看来,“苏宁做线上不是最顶尖的,但线下却是超一流的,对线上线下的融合在中国一定是超一流的”。多年在零售行业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甚至具体到店面的灯光、动线设计,每层货架上放几个商品最好,“不是简单的线上逻辑可以覆盖”。

据此前公布的苏宁大开发的三年计划:2018年新开店目标5000家,三年要实现1.5万家店,2020年总店数达到2万家。眼下苏宁正处于智慧零售的关键阶段,门店数的激增已经不再是当年做电器连锁时代的单纯扩张,更代表苏宁线上线下能力的快速复制。

这种能力正从线下转向线上的零售公司不具备,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公司尚在摸索中,苏宁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公司。

零售的未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初步形成了以国营商业为主,以合作商业和个体商业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系。很多老百姓记忆中的百货商店和供销合作社就诞生在这一时期”,张近东关于零售业的最初记忆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打通了中国零售业在现代化生产格局下的命脉,90年代中国零售业业态进入了史无前例的繁荣阶段,而苏宁正诞生于这一时期。

2017年3月9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张近东就未来零售发展做了题为《大力推动实体零售向智慧零售转型》的发言,第一次明确提出未来零售就是智慧零售。

在张近东看来,苏宁真正形成差异化在于苏宁做全场景,从一二线城市到下沉市场,线上线下苏宁正在建立最丰富的场景。

在Y轴上,线上的苏宁易购,线下的两大两小多专,超过10个业态,形成苏宁全场景的业态部署;在X轴上,苏宁具备了门店自取商品,半小时、1小时、8小时、24小时达,总共有6个物流交付的模式,在中国95%的城市,能够做到24小时到达;在Z轴上,从原来的电器到全品类,包括跟家乐福中国的整合之后,在快销的领域里面进一步加强。

“苏宁未来会更接近零售服务商的角色”,张近东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不但是苏宁小店,苏宁电器店我都不会自己从头到尾运营,一定要变成社会化的模式。这些店面供应链、场景、运营能力、IT平台是我的,剩下的应该是合伙人制度”。因此现阶段的苏宁做的是场景零售的模板,下一步是放手让更有效率的人去干。

进入更广阔的市场也让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同行与对手的边界也不再那么清晰。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认为正是竞争带来的变化。孙为民记得很清楚,早在2013年张近东就预见了这种变化,“未来的发展就是不是对手的成了对手,不是同行的成了同行”。

“原来的竞争对手非常聚焦,现在竞争对手变得不清晰。苏宁本身也在不断碎片化,把自己的业务和资源不断地进行碎片化再进行输出”,在孙为民看来,“苏宁的态度说明一切,“就是开放,坦然拥抱变化”。

零售行业三十年屹立不倒,苏宁正青春的秘诀是永远在路上,一直在创业。

家乐福中国被苏宁收购,在华24年辉煌缘何落寞?

23日,苏宁易购宣布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成为家乐福中国的控股股东。这家在中国市场深耕了24年的传统商超,将要改姓为“苏”。

辉煌

——曾被誉为零售界的“黄埔军校”

法国企业家乐福成立于1959年,是大型综合超市概念的创始者,《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超过1.2万家零售商店。

1995年,家乐福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也是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零售企业。坐拥广阔的市场,鲜有竞争对手的冲击,家乐福中国尽享先驱者带来的红利。

到2006年,家乐福中国门店数突破100家,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地遍地开花,成为外资零售超市中门店数量最多的一家,中国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大卖场巨头。

“开心购物家乐福”、“一站式购物”等深入人心,以“合资”形式将“大卖场”业态引入中国,实现农超对接等模式,也让家乐福成为了行业的标杆,还曾被誉为零售界的“黄埔军校”。

△ 家乐福超市丨资料图

衰败

——市场份额降至3%,被永辉集团反超

然而,在激烈的商业圈中,家乐福中国渐渐失去竞争力。2009年开始,家乐福中国业绩连年下滑:

2009年,家乐福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被大润发超过;2010年,家乐福在华门店数被沃尔玛反超。2012年至2017年,家乐福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额从55.83亿欧元下降至46.19亿欧元,降幅17.27%。2018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连锁百强榜单中,国美、苏宁、大润发、华润万家和沃尔玛位列前五。家乐福中国被挤出前10名,位居第12位。

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2018年,家乐福中国市场份额降至3%,被永辉集团反超。

△ 家乐福超市为吸引人气打起了促销牌丨资料图

失误

——错失中国电商发展十年黄金期

家乐福中国衰败的10年,正是中国线上零售市场突飞猛进的10年。因未能抓住这个时机,其业态饱受冲击。

这10年,以大卖场模式起家的家乐福中国,还遭遇了线下零售便利店等小型零售业态的“围追堵截”。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连锁百强榜单显示:

2018年,便利店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增长21.1%,门店数量增长18.0%,新增门店11944个,占百强新增门店总数的62.5%;2018年,以经营大型超市为主的百强企业,销售额平均增长2.5%,门店数平均增长3.6%,显著低于百强平均增速。

“大卖场模式越来越难适应新消费需求。”业内人士分析,以一二线城市为主的部分地区居民已经由最初的追求低价商品,到追求品牌、个性化消费,再逐渐进入“趋于理性、平衡价格与品质”的新消费时代。

并且,中国电商巨头纷纷进军新零售,布局线下市场。如,阿里系的盒马鲜生、苏宁小店、网易考拉、网易严选等,这正在“蚕食” 家乐福等传统连锁超市线下零售市场。

战略决策的失误和内部管理的问题,让家乐福中国的业绩连年下滑。

△ 家乐福超市丨资料图

求生

——努力4年,账面净资产变负数

其实卖身之前,日渐式微的家乐福不是没想过改变:

2015年3月起,家乐福中国集中采购权,重组6个采购中心,建立6个物流配送中心,对全国门店物流配送实行全面覆盖,弥补国内采购和供应链不足。2015年,家乐福中国上线电商业务,自建电商平台,以适应用户消费习惯,吃上线上零售这块“大蛋糕”。2017年起,家乐福与多家在线订餐平台展开合作,推出1小时送货服务。家乐福还向小型零售发力,开起了便利店。2018年5月,家乐福在上海推出中国智慧零售旗舰店。同时,加强对现有门店的改造升级,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开拓“店中店”模式。

……

但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收获理想的结果。

家乐福中国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营收为299.58亿元,同比下降7.67%。根据苏宁公告,家乐福中国账面净资产为负,其2018年归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9.27亿元。

家乐福解释:近年来线下零售业态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虽然积极应对,但仍带来了阶段性的经营亏损。

△ 苏宁易购丨资料图

出售

——刚与国美战略合作,却卖给了它的老对手

在苏宁易购发布收购公告前,家乐福就曾屡次传出“卖身”的消息。

2018年1月,家乐福宣布腾讯与永辉对家乐福中国进行潜在投资;2019年4月,家乐福中国宣布与国美达成战略合作。腾讯、永辉和国美,都在传言中成为家乐福中国的“卖身”对象。

最终,没想到的是,刚与国美达成战略合作2个多月,家乐福中国就将命运的主动权交给了国美的“老对手”苏宁。

苏宁宣布收购家乐福中国后,永辉超市6月24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投资家乐福中国的谈判。”而家乐福与国美的合作能否继续,一切还是未知数。

唯一能清楚的是,家乐福集团借助交易,扔掉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传统商超被收购,家乐福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近年来外资连锁超市由于经营情况不佳,寻求“外援”已成常态:沃尔玛携手京东,乐购纳入华润,欧尚业务也被大润发接管。

“阿里入股大润发、腾讯联手永辉、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新零售和传统商超的‘联姻’还会继续。”有行业人士如此表示。

▌本文来源:中新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曾是家电零售霸主,现在连亏七年的苏宁,被国资接盘了

Hey,各位,今天我们说说苏宁,本来这文章昨天就该写的,但昨天我有些事耽搁了,所以今天随便聊聊这件事~

1990 年,张近东和他哥哥张桂平在南京开了一家家电公司,由于公司的地点在南京的江苏路和宁海路交叉口,所以起名 “ 苏宁 ”。

它赶上了一个好时代,随着人民生活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为家里添置家电的需求开始提高,这成为了苏宁成功的先决条件。

张近东很聪明,他选择了当时相对冷门的家电品类 —— 空调。

当时中国的空调保有量并不是很高,但随着大家口袋里有钱,谁还不想买台空调呢?这种形势,给苏宁带来了大量的潜在客户。

而真正让苏宁腾飞的,是服务和销售策略。

当年大型家电一般都是国营商场在卖,由于国营商场从不缺买家,所以服务水准就比较一般。

张近东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开始提升苏宁的服务,从苏宁卖出去的空调,都提供免费送货和上门安装。

在在国营商场服务差、品牌直营售后服务不完备的情况下,苏宁成为了消费者眼里的好卖家。

与此同时,苏宁在销售策略上一开始主打 “ 反季销售 ”,当年空调行业的共识是夏季销售,而苏宁选择错峰销售,这样订货价就也会更便宜,售价就也跟着被打了下来。

于是,苏宁变成了服务好又便宜的卖家。

1994 年,苏宁成为了全国空调行业的销售冠军。

空调领域站稳脚跟之后,苏宁在 1999 年转型成为综合家电销售企业,并在 2000 年计划在全国开 1500 家店,想要成为全国连锁的综合家电经销售商。

在全国化的进程中,苏宁遇到了自己的对手国美电器,两家在线下一顿猛打,苏宁在这场竞争中稍微占了下风,不过好巧不巧国美的掌舵人黄光裕在 2008 年入狱了。。。

就这样,苏宁趁机发力,在 09 年的时候营收近千亿,净利将近 50 亿那叫一个风光无两。

但是吧,他这刚把江山打下来,江山的格局变了。。。

张近东没想到的是,远在北京的另一个东哥,正准备要了苏宁的命

京东同样在家电方面的售后服务做的好,已经开始逐步蚕食线下电器零售的市场份额,苏宁为了应对冲击,也开始了电商之路,在 2010 年开启 “ 线下线上协同 ” 的电商平台。

而东哥,直接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微博隔空 gank 苏宁和国美,说

京东的大家电要永远比苏宁便宜

关于打苏宁这件事儿,东哥和他的股东们的观点都是:往死里打。

就这样,苏宁被动的加入了战斗,京东降价一次,苏宁就也跟着降价一次,苏宁讲了之后,京东还会再降价,就这么如此反复。。。

两天之后,苏宁已经被磨到 10 块 10 块的往下降了,而东哥反手就发了百元优惠劵补刀。。。

东哥有如此大的魄力,除了资方的持续供血,还有一点就是他成本比苏宁要轻。

京东没有线下店,而苏宁的线下店面临租金、人力等各种各样的成本。

当时苏宁搞了个 O2O 战略,想自己的客户先去线下店体验,然后回家去线上下单。

结果,的确有人去体验,但人家体验完了直接就去拥抱东哥的百元优惠券了

就这样,苏宁白花了开店的钱,为京东天猫做嫁衣。

那你说能不能咔咔关店呢?

也不能,线下店是苏宁的根基,虽然线下的市场份额被电商代走了不少,但营收依然可观,在电商干不过人家的时候,把自己的根基看了,那不就线上也不行线下也不行了么。。。

为了求变,苏宁开始了新一轮的疯狂操作。

首先,苏宁出资 6600 万美元收购了 “ 红孩子 ”,红孩子是当时母婴垂类电商的头部,希望可以买来专业的电商运营能力。

随后,苏宁战投了 PPTV,当时线上视频平台正是风口。

也不知道苏宁是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被京东这种新模式恶心到了之后,就非常喜欢搞新东西。

比如推出了 “ 零钱包 ” 去打当时因余额宝而火热的零钱理财,收购 “ 满座网 ” 去搞当时比较火的团购生意,搞了个 “ 苏宁互联 ” 去搞当时比较火的虚拟运营商,收购 “ 天天快递 ” 去布局物流行业,投资龙珠直播去布局当时比较火的直播行业,投资球队搞体育,投资电竞队搞电竞。。。

总之,在这之后杂七八的什么都搞,而且不仅在布局新兴行业,在传统行业商业是买买买,比如万达百货、家乐福之类的,甚至,还拿下了一张保险代理牌照。

这一系列在各行各业的扩张之后,苏宁没钱了。

虽然苏宁收购红孩子、家乐福、天天快递等操作按道理来看都是想往优化电商能力、整合产业链、提高物流仓储水平等方向去的,但这些策略却并没有让苏宁有什么太好的起色。

就这样,苏宁不仅没钱,经营也不好,连续七年的扣非利润( 可以理解成真正经营业务产生的利润 )是负的,后期主要靠卖阿里的股票获得利润来让整体利润变好看。( 阿里和苏宁曾交叉持股 )

2020 年,新冠疫情给了苏宁的线下业务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而它曾经投资的恒大又出现了现金流问题,导致苏宁无法及时回血。

就这样,苏宁的现金流也出现了问题,快撑不下去了。

今年 6 月 17 号,苏宁发了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内容是公司实控人张近东正在筹划设计公司股份转让的重大事项。

消息一出,大家都猜苏宁是要顶不住了,要卖身自救。

当时在摸鱼群里,我跟朋友们还在赌最后谁会接盘。

果然,根据前天晚上的公告,苏宁被江苏政府牵头的基金所接盘,这个基金还有阿里、海尔、美的、TCL、小米等资方受邀参与。

而这个基金的目的,是解决苏宁的资金链断裂问题。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笔交易完成后,苏宁将会有三个份额很平均的大股东,公司将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了。

这对苏宁来讲,可能是一个好结果。

过去的错误战略,多少跟当时的实控人有点关系。

现在资金链的问题缓解了,苏宁依然拥有一部分好底子,再找个有眼光的话事人。

没准还有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