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腾讯qq2012免费(为什么在微信的阴影下,QQ依然是中国第二大APP?)

导读 腾讯qq2012免费文章列表:1、为什么在微信的阴影下,QQ依然是中国第二大APP?2、腾讯用7年打造的游戏,还想和梦幻西游一比高下,结果1年就凉凉3、UWP版QQ已从微软商店下架 Windows手

腾讯qq2012免费文章列表:

腾讯qq2012免费(为什么在微信的阴影下,QQ依然是中国第二大APP?)

为什么在微信的阴影下,QQ依然是中国第二大APP?

编辑导语:微信是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自推出以来,就迅速的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成为了中国第一大APP。相比之下,QQ则失去了大量的用户。在微信的阴影之下,QQ为何还能成为中国第二大APP呢?它又该如何与微信共存呢?本文作者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

中国第一大APP是哪一个?

当然是微信。

那么第二大APP是哪一个呢?

答案是已经21岁的互联网“化石级”产品——QQ。

QQ的今天月活用户居然高达7.35亿,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第一名的微信和第二名的QQ居然同属即时通讯领域。

数据来源:Trustdata(2020.3)

那么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在微信吞噬一切的同时,还有一个另一个同类产品做到如此巨大的体量?

有了微信为什么还要QQ呢?

到底是哪些人在用QQ?

QQ到底解决了神马痛点?

为什么我和我身边的人都不用了但QQ依然如此强大?

为什么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没有出现在这两个同类应用之间呢?

中国的科技媒体从业人员大部分由于本身早已不用QQ,QQ也成了一款在这一人群中非常没有存在感的应用,于是行业内很少有人特别关注这个问题,今天卫夕就和大家一起来好好聊一聊QQ这只“房间里的大象”。

已经有了微信为什么还要一个QQ?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

其实在9年前微信诞生的时候,业界的问题和今天完全相反:那时候,中国网民疑惑的问题是——已经有了QQ,为什么还要一个微信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简单地说,是因为有着沉重PC包袱、功能复杂的QQ承载不了“轻量级移动IM”这一基础设施的重任。

比如“离线、在线、隐身”这种状态是QQ最深入骨髓的特征;而移动IM的重要逻辑则是永远在线,这一产品矛盾几乎无解,至今QQ依然保持了在线状态这一重要功能。

在线状态是QQ诞生时就存在的“灵魂功能”

再比如:QQ五花八门的各种“钻”体系、QQ秀、QQ空间复杂的功能几乎不可能让一个刚刚使用智能手机的50岁三线城市大妈快速上手,曾经引以为傲的个性化和PC端的包袱成为了QQ走向“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拦路虎。

于是这时候微信就诞生了,微信做到了什么?

它在任何一个功能层面都做到了最简洁:最简洁的注册登录、最简洁的聊天界面、最简洁的群聊,最简洁的朋友圈,最简洁的支付……..

它一开始就是为所有中国人设计的,如果你没办法理解这种简洁,我说一个简单的结论你就明白了——微信几乎是中国诸多不识字的老人唯一会使用的APP。

没错,“不为任何一个群体订制”成就了微信这一国民应用,迅速取代了QQ成为使用最广泛的通讯应用。

这时候摆在QQ面前的难题是:QQ怎么办?QQ接下来的生存空间在哪里?这是一个关乎QQ生死存亡的终极问题。

要知道滴滴收购快的之后,快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优酷收购土豆之后,土豆就被战略放弃了。

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定位,QQ存在的必要性这个重要问题就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如果也将自己定位为即时通讯基础设施,QQ必然会和微信陷入同质竞争的残酷红海,但如果不进行同质竞争,QQ可以打哪些差异点呢?

移动网络初期im即时通讯竞争的残酷红海从公开的资料看,QQ团队经历了漫长的摸索和尝试,最终给出的答案是——年轻化。

没错,这是QQ今天依然保持了中国应用榜单亚军最核心的原因,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年轻人会喜欢QQ呢?QQ到底给年轻人带来了什么?微信为什么就满足不了年轻人的需求呢?

有人说,这很简单嘛,是因为年轻人不愿意让他们家长看他们的朋友圈呗,这是思考上的懒惰,真相并没有这么简单。

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这届年轻人。我把年轻人定义为95-05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这群人高达2.6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9%。

那么这一代年轻人到底有什么本质特征呢?

卫夕看了很多文章分析来分析去都没有讲清楚,各种报告对年轻人的描述都是清一色的——“叛逆、追求个性、敢于表达、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渴望自由……”

注意:这些是所有年轻人的普遍特征,并非这一代年轻人独有的特征。

那么,这一代年轻人和以前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父辈到底有什么真正区别呢?

一、这届年轻人独有的特征

1. 独生子女

1982 年计划生育正式开始实施,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因此95-10这一代是整个中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结构化独生子女一代。

这意味着这一代人几乎都是在没有同龄兄弟姐妹的环境中成长,因此他们对于社交和沟通的需求会比任何一代人都要强烈。

2. 巨大的升学压力

在经历改革开放高歌猛进之后,随着向上跃迁和野蛮创富机会在客观上减少。

无论是城市中产阶级农村家庭都将教育视为子女巨大的投资,这直接给了这一代年轻人在学业上有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尽管有强烈的社交需求但客观上现实层面的社交时间并不多。

3. 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

“世界工厂”是中国经济奇迹最重要的支撑,而这背后的一个重要代价就是中国独有“留守儿童”,每一个东莞女工的背后可能都有一个留守在湖北大山里远离父母的孩子。

同时社会流动性变大和婚姻观的现代化也让中国的离婚率在过去三十年大幅度上升,留守和单亲都给了这一代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更加需要社交的独特环境。

4. 互联网原住民

和他们的父母上中学、上大学后才拥抱互联网的移民不同,新一代年轻人几乎都是一出生就互联网原住民,一个一岁半的婴儿拿到一本杂志会自然地用手指左右滑,因为他默认所有的图片都应该是像iPad一样可以滑动的。

对这一代年轻人来说,互联网就如呼吸般稀疏平常,他们默认这是完整世界的一部分。

5. 巨大的代际差异

这一代人和他们的父辈在成长环境是截然不同的,两代人的时间,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和美国、日本、法国的年轻人不同,在现代中国成长的这代人和他们的父辈在眼界、知识上、价值观、生活习惯上都有着截然的区别,这在客观上加大了两代人的沟通成本和代沟,年轻人和同龄人的社交需求越发强烈。

总结成一句话:作为独生子女和互联网原住民的新一代的年轻人,在代沟、升学压力、留守等时代因素影响下,社交渠道收窄的他们更倾向于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娱乐和社交线上化。

没错,社交和娱乐的线上化是理解这一代年轻人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而QQ恰好非常透彻地满足了这代人的需求,QQ是如何做的呢?它到底是如何从强大的微信阵容中虎口抢食的呢?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极度敏感、感知能力最强的时期,这种青春期的小心思、小举动、小功能只有腾讯的产品经理拿捏的最为清楚准确。

其实即便是80后也早已领教过QQ曾经“隐身对其可见”、“在线对其隐身”这些深刻洞察人性的小功能。是的,为了服务好年轻人,今天的QQ很多功能已经到了众多曾经的80后难以直观理解的程度了。

二、QQ的功能升级

QQ为了吸引年轻人,做了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QQ整个应用变成了一款年轻人的“社交大游戏”,用QQ其实是在玩游戏。

1. 把QQ秀升级成厘米秀

年轻人以最具想象力的风格设置自己的虚拟形象:

2. 把偷菜升级成了偷胶囊

好友之间互相收割,这个游戏似乎穿越了时空,长盛不衰。

3. 发红包可以设置语音口令

抢红包的人必须发一段指定的语音,比如“我好猥琐!”

4. 两个人聊天会显示小火苗

聊的越频繁,火苗就越旺,“养火”成了00后线上交流的日常。

5. 开发了史上功能最强大的GIF发送系统

让00后斗图极其方便,选择入口连续点击就可以如机关枪般不停歇,这种满足感是很多后浪难以理解滴。

6. 把“扩列”作为一个重要功能做到了子菜单

“扩充好友列表”是00后刚需,除了校园扩列、语音扩列,每人每天有15次随机匹配的机会,00后喜欢这种不期而遇的邂逅。

7. 满足优越感

你听什么歌、玩什么游戏、用什么手机型号登录、封面获得多少赞……等等一切能体现个性的元素在聊天界面对方都能看到,让个人任何一点点优越感都能够一览无余。

8. QQ视频实时美颜

可以在视频和语音随意切换,更有各种炫酷特效,比如你比一个心,系统自动会打出一个比心特效。

9. QQ语音随意变声的

萝莉、大叔、惊悚、搞怪、口吃等各种声音特效随意选择。

10. 更不用说无数深刻洞察人性的小功能

阅后即焚、照片访客、消息漫游、等级装扮、戳一戳、口吐字幕、双人挂件、手机屏幕分享、提取图片中的文字……

正是这些眼花缭乱的功能牢牢抓住了敏感、懵懂、好奇而追求个性的年轻人,这就是QQ存在的最大意义,我们再次回顾这些神奇的功能会发现——这些是微信通通不可能做的功能。

有人说,我也用QQ啊,为啥我没发现这些功能?

这就是最能体现QQ产品经理核心功力的地方:任何功能都不影响最核心的IM需求,在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的出现。

在QQ里,闷骚而奔放的后浪们已经发展了一套上一代完全无法理解的语言体系。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图上的黑话,如果你对这些00后耳熟能详的词一无所知,说明你已经老了。

很多人现在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追星会如此狂热?为什么对一个头像的点赞数如此感热衷?为什么对QQ空间的一套皮肤如此着迷?感觉他们的行为非常幼稚。

但事实上,这种认知本身才是幼稚的。

那些对着年轻人花哨的QQ厘米秀丢下一句“幼稚!”的80后似乎忘记了多年前自己在QQ空间里上传的那些非主流大头贴、那些曾经花无数挂机时间换来的三个太阳和一颗星星以及点亮的无数图标。

年轻人在QQ上展示自己的头像被赞了多少次和成年人在朋友圈炫耀自己的新买的车、有趣的旅行、温馨的聚会、优雅的米其林餐厅、独特的品味、和大咖的合影……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寻找存在感、体现优越感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存在。

有人可能会问,那他们为啥不用微信呢,微信多方便啊?

这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我们觉得微信方便是因为它满足了我们全部社交的需求。但对于年轻人而言,用微信?你开玩笑吧?

微信朋友圈能发我昨天珍藏的动图吗?微信能显示我昨天听了蔡徐坤的最新单曲么?微信能显示我用的是最新款的iPhone 11 Pro Max在线么?微信能显示我和女神聊天的小火苗么?

通通不能!没错,微信是用来用的,而QQ是用来玩的。

中国互联网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用微信的爸爸对着用QQ的儿子撇下一句“幼稚!”,而用QQ的儿子对着用微信的爸爸回敬一句“无趣!”

所以,把年轻人不用微信仅仅归因于他们的父母在微信上是思考上的偷懒。

QQ想得很明白:微信作为基础设施,因此不可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就给QQ提供了一个战略空位,只要把年轻人的需求拿捏的足够准确就能在生态位中找到独有的一席之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QQ变成了马化腾口中的“试验田”:QQ的功能上和下比微信要频繁得多,曾经的WebQQ下掉了、曾经的QQ宠物下掉了、曾经的QQ家园下掉了、曾经的QQ日迹下掉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更受年轻人欢迎的坦白说、语音房、校园扩列……

个性化是基础设施微信的砒霜,但却是“社交大游戏”QQ的蜜糖。

腾讯对年轻人的研究是深入骨髓的,2013年马化腾聊起Snapchat说过这样一段话:

“Snapchat我用起来觉得很没意思,我本来就干这行,但是我都觉得没意思;但是12到18岁的女孩子非常喜欢玩,特别火爆。

年轻人现在在互联网上喜欢的东西,我越来越看不懂了,这是我最大的担忧。”

没错,腾讯的确有做年轻人生意的基因。

我举一个例子,腾讯关注年轻人到什么程度了呢?他们已经在开发QQ的儿童手表的版本了!

是滴,正是抓住了年轻人这个基本面,才让QQ这款21岁的产品没有老去。

2004年,在一次央视的活动中,30多岁的年轻人马化腾向1949年出生的张瑞敏推销QQ,然而当时并没能打动张瑞敏;16年过去了,1976年出生的马化腾也早已不再年轻,但21岁的QQ却依然做着年轻人的生意。

对于QQ而言,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在于:中国的生育率在下降,老龄化变成一个确定性趋势,仅00后就比90后少了4700万。

这是真正的危机,它意味着从用户规模的角度,QQ会遭遇理论意义上的天花板,这是QQ这艘巨轮最大的隐患,那么老练的QQ会如何应对呢?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QQ团队目前的策略是,既然不能扩大用户的规模,那就延长用户的时长,因此内容化就是QQ继续抓住年轻人的选择。

这几年这一趋势越发明显——Now直播、QQ看点、QQ阅读、QQ漫画、兴趣部落……核心就是内容化和娱乐化,让在父母的约束下不敢装太多APP的年轻人能在一个应用里一站式解决所有娱乐需求。

QQ这个策略能在字节跳动猛烈的内容攻势下继续捕获年轻人的时间吗?

我们把答案交给时间。

好了,至此,我们就搞清楚了在微信的阴影下QQ依然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但这是唯一原因吗?

当然不是。

因为从数据上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00后只有2.64亿,而微信的月活有7.35亿。很显然,仅仅凭借年轻人这一招并不能支撑QQ如此庞大的用户,那剩下的是什么人在用呢?

答案是已经工作的人在用。

他们把QQ作为核心的办公软件,在钉钉、企业微信诞生之前,毫不夸张地说,QQ是中国最强大的办公IM软件,为什么QQ能成为重要的办公工具呢?

原因在于其强大而完善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便捷的跨端体验、完善的文件管理、快捷的同步漫游、极其方便的群和讨论组,还有强大的QQ邮箱。

跨年龄的功能可以出现在同一工具栏中就凭传视频不压缩就可以吸引诸多工作人群对QQ死心塌地。

事实上,我从2012年毕业加入微博,微博就一直使用QQ进行办公,至今都是。在使用QQ办公的过程中,除了找人难度大一些之外,其实使用非常顺畅的,尤其是强大的讨论组对于要经常拉各种小群的PM而言简直是神器。

今天,从微博的员工离职会有两个惯例:一是在微博上点蜡烛,二是退出在微博加的各种讨论组和群。

然而对于QQ而言,坏消息是:如今钉钉、企业微信等专业软件已经在大幅度蚕食QQ这一块的需求了;从腾讯的财报看,QQ月活已经在下降了,下降的原因当然会相对复杂,但卫夕判断一定有专业软件蚕食的原因。

QQ其实并不愿意认输,依然在继续努力——继续升级TIM,推出“腾讯文档”等动作就是QQ强化办公这一属性的明证。

除了工作,今天成年人的确对QQ并没有特别大的依赖,对于他们而言,微信几乎满足了他们所有的社交沟通需求。前几天,卫夕在朋友圈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过去一周,你有使用过QQ吗?

大概有一半人的回答是没有。

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剩下另一半是QQ的忠诚用户,在这一半的用户中,绝大多数特别强调自己只是传文件或者仅仅打开并没有发生实际的沟通和交流。

是的,这种现象和现实数据也是吻合的——QQ的月活依然是中国第二,但日活和微信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QQ财报并不公布日活数据,卫夕找到了第三方公司Questmobile在2019年春节的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中,QQ的日活数据是——3.86亿。

在我看来,3.86亿这个日活数据可能更能说明QQ的活跃度。

我相信,在微信没有诞生之前的QQ,其月活和日活的差异会比现在小很多,那些为QQ贡献月活而不贡献日活的人群中,有一些是被非常简单基础的功能所吸引——传文件、截图等等。

据腾讯一位总监透露,QQ花了大力气让QQ的文件传输成功率增加到了99.99%。如今,QQ是中国第一大文件传输工具,每日传输1.8亿份文件,正是这些细小的功能吸引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登录那个陪伴了他们多年的QQ。

除了工作,成年人已经不花多少时间在QQ上了,这从另一个事实也能得到印证——既然QQ有微信一半的日活,理论上在QQ上做Q商的人应该是微信上做微商的一半;但现实是几乎没有人在QQ上做Q商,这其中唯一的原因就是——成年人的时间并不在QQ上。

文章到这里就该结束了,现在我们能笃定地回答开头我们提出的问题了:为什么有了微信,QQ依然位列排行榜第二?

答案是:大部分的年轻人和少部分的办公人群撑起了QQ的日活,而偶尔传个文件的功能性怀旧老用户撑起了QQ的月活!

谨以此文献给我17年Q龄第一个昵称为“雨季男孩”的QQ号。

#专栏作家#

卫夕,微信公众号:卫夕指北(ID:weixizhibei),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名兴趣广泛的广告产品经理,致力于用简单语言深度剖析互联网相关的逻辑。

本文由 @卫夕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腾讯用7年打造的游戏,还想和梦幻西游一比高下,结果1年就凉凉


大家好,这里是正惊游戏,我是正惊小弟!

这年头游戏停服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哪怕是腾讯这种超级游戏大厂也不例外。这不,腾讯旗下开发了七年的回合制端游《灵山奇缘》终于也正式宣布凉凉了。

《灵山奇缘》以“西游”故事为背景,用写实、国风的人物和场景塑造方式演艺画中世界。同时,游戏通过自由多样的养成和社交玩法,为玩家带来新的回合游戏体验。

游戏于2018年12月13日正式公测,这也就刚刚才一年多的时间,就宣布2020年1月8日正式停服结束运营了。

而且小弟发现,官网还在更新,也就几天的时间就公布了停服,而且这游戏实在是太不为人所知了,小弟甚至还没怎么听说这个游戏,它就已经结束了生命,甚至连停服消息小弟也是这么多天后才知道的。

所以,腾讯《灵山奇缘》这游戏,怎么就凉了呢?

如果说腾讯2012年的《QQ仙灵》是对回合制游戏的一种尝试的话,2018年5月31日开启不删档测试的《灵山奇缘》便是其正式向回合制游戏进军,甚至于在挑战网易《梦幻西游》的回合制霸主地位。

所以游戏本身并没有不用心,有两处地方有明显的创新:一是独树一帜的“造灵”系统,可以将两种不同的召唤兽合成一个全新的宝宝,这个宝宝继承了两只召唤兽的一部分身体,其资质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是魂印系统,类似于LOL的天赋,玩家可以在不同的战斗中考虑使用不通的魂印,或是与队友协商配合使用魂印,加快杀敌效率。

但是游戏本身的玩法确实太少了,特别是到后期70级以后的玩法比较匮乏,并且在公测后很长一段时间玩法也没有跟上,再加上经济系统不够成熟,这些缺点合起来被许多玩家所诟病,玩家在游戏中找不到持续的乐趣,自然就流失了。

再加上一来是回合制这种慢节奏的游戏模式跟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有点出入,二来在这个回合制玩法池子里还有梦幻西游、大话西游这些爸爸级的存在,有对比就有伤害,游戏凉凉也就不算是奇怪了。

小弟和你说:虽然说一个游戏的运营市场有着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但不论是游戏大厂,还是独立游戏,只有游戏好玩,真心满足玩家的游戏需求,才是游戏持续经营的根本!

一个正惊问题:你还知道哪些腾讯停服的游戏?

UWP版QQ已从微软商店下架 Windows手机或将终结

据互联网消息显示,UWP版本的QQ现已从微软商店下架,用户无法在商店内搜索到QQ的应用。

早在2020年12月就有消息显示UWP版的QQ出现了无法登录的情况,至此,标志着UWP版QQ的彻底终结。

微软商店中的QQ最初发布于2012年,当时是为Windows 8平板所适配的。

微软发布Windows 10之后,发布了UWP计划,此计划旨在使应用在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平板和Windows Mobile移动端操作系统之间兼容运行,并号召开发者为其构筑生态。

微软当初的野心很大,倘若Windows 移动化计划成功的话,或许今天我们会看到手机市场三足鼎立的状态。腾讯当然也加入了这个阵营,相继开发了微信、QQ的UWP版本。

这样的想法很美好,现实却何其骨感。微软像一艘难掉头的巨轮,内部工作效率十分低下,虽然Windows Phone有着诸多优点,比如十分流畅、界面美观,但是Windows Phone (Mobile)的迭代过程十分缓慢,bug的修复也不及时。

而最大的问题是,Windows移动操作系统在不断地抛弃用户和开发者。

从Windows Phone 7到Windows Phone 8,再到Windows 10 Mobile,不仅用户手里的老机型不能升级,开发者也需要为新版本的系统从头开始开发一款新的应用,这对整个微软生态的打击是灾难性的。

不仅如此,Windows平板也不顺利。微软很早就打出了PC平板二合一的称号,并且相继推出了搭载Windows RT的Surface、搭载Windows 10S的Surface Go。

但是,Windows RT只能运行微软商店内的应用,不支持x86的exe,加上当时的微软商店生态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所以最后只能是失败。

Windows 10 S其实类似,这款系统搭载在Surface Go上,同样不能运行标准exe文件,不过用户可以免费升级到全功能Windows。

随着各家手机制造商不再推出Windows手机,用户逐渐流失,开发者相继离去,生态进一步恶化,形成了这样一个「生态闭环」。

最后微软宣布,在2020年1月14日对Windows 10 Mobile停止支持,一切尘埃落定。

这样就导致,UWP应用现如今存在的意义并不大了,因为UWP本质上是为了移动端而生的。UWP版本的QQ停止支持,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尽管屡屡受挫,微软似乎并没有完全放弃移动端,我们看到微软很早便开始尝试将Windows搬到ARM平台。

从Windows RT,Windows 10 S,到现如今的Windows 10 X,我们可以看到微软在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

2019年的Surface Pro X 作为第一款能用的ARM产品,虽然初期仅支持32位应用,且兼容性不佳,但现在经过迭代已能够支持64位系统,并且兼容性有了很大的改进,这样的超轻薄无风扇的二合一产品或许会成为未来微软的主流硬件。

微软目前还没有放弃UWP,倘若Windows ARM化的进程一切顺利的话,或许我们能够在将来看到许多UWP应用重新与我们见面——当然,很可能会换一个名字,毕竟微软很喜欢做这样的事。

来源:中关村在线

微信十年,熬死一个又一个对手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一次,倒下的是比微信还年长的米聊。

2021年1月21日,微信迎来上线十周年。在此前两天举行的微信公开课活动上,微信公布了最新数据:

微信的日活跃用户达到10.9亿;有7.8亿人每天翻看着朋友圈,其中的1.2亿人还会在朋友圈里发点什么;3.6亿人每天浏览公众号来获取对外界的认知。

巧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款社交软件——小米旗下的米聊宣布将于2月19日停止服务。同样走过十年,同样背靠巨头,甚至米聊还比微信抢跑一个多月,为什么两者会迎来如此迥异的结局?

米聊宣布停服。

米聊,小米的千亿机会

2010年10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一个学生团队研发出了一款软件,名为Kik Message。KikMessager基于手机通讯录,实现了免费短信聊天,并加入real-time texting功能,为用户提供了面对面沟通的场景。KikMessager一经推出,就对当时如日中天的WhatsApp的地位构成了威胁,发布两周内,注册用户数就超过100万。

这款APP的成功让小米嗅到了商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小米上线了初代米聊。

米聊最初定位于跨平台、跨运营商的手机端短信工具,是一款免费的即时通讯工具,只要用户的手机能上网,就可以通过其进行免费的对讲功能。除了支持语音,米聊后续也支持了图片、视频、文字、红包、广播、视频电话、远程协助、屏幕共享等多种功能。

米聊官网截图。

米聊,和小米手机、MIUI系统一起,组成了早期小米业务的三驾马车,被雷军寄予厚望。雷军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公开谈到:“小米有幸遇到过两个千亿美金的机会,一个是移动互联网,一个是米聊。”

可当时雷军并没有特别高兴,甚至感到焦虑,因为身后有社交帝国腾讯的步步紧逼。对于米聊的未来,雷军当年有三种设想,小米传记《一往无前》中对此有描述:

如果腾讯用QQ这个产品来迎战米聊的话,小米尚有一丝机会,因为QQ在手机上不符合移动互联网短平快的用户体验;

如果腾讯没有犯任何战略错误,选择用完全相同的产品形态来迎战米聊的话,只有在它能给米聊一年抢跑时间的前提下,小米才有50%的胜算;

如果腾讯在一年之内拿出一模一样的产品,那么,腾讯的综合资源是小米的一万倍,小米将处于完全的弱势,届时,腾讯会把全部的工程资源和推广资源扑上来,小米获胜的概率将是零。

资料图:腾讯广告牌。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微信奇袭,7年10亿用户

事实证明,腾讯没有给小米这个机会。在米聊推出仅仅40天后,微信就突然杀到。

相比于通过通讯录添加好友的米聊,微信用户可以通过QQ帐号或者邮箱帐号两种方式注册。此外,微信可以读取QQ好友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回复消息将他们添加至好友列表。

当时,腾讯QQ注册用户已经超过6亿,社交生态枝繁叶茂,成为腾讯在这一领域牢不可破的护城河。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米聊用户超过了400万。这一成长速度虽快,但是却快不过依托QQ社交体系成长起来的微信。2012年3月,马化腾在腾讯微博表示,微信用户突破一亿。从零到一亿,用时433天。

马化腾2012年3月宣布微信用户突破一亿。

当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中正式推出朋友圈,用户可以在朋友圈晒图、发布状态,用社交关系留住用户。而这也标志着微信从一个移动通讯工具向社交平台的过渡。也是从那时起,米聊和微信之间渐渐分出了高下。

当你的朋友都在用一款社交软件,你也就只能跟着转移。一位从米聊转至微信的用户无奈地表示,“大家都用微信了,改变不了他们,只能改变我自己了”。

2018年5月,腾讯公布一季度年财报,宣布微信用户突破10亿。从无到有,从零到十亿,微信用了八年。微信已经把所有人都甩在了身后,成为这个领域的巨无霸。

“围剿”微信,无功而返

在社交领域,曾经有无数巨头想要分一杯羹,但是却都铩羽而归。

2019年1月15日,是中国社交软件历史上戏剧性的一天。上午10点半,快播王欣推出马桶MT;下午2点半,字节跳动张一鸣发布多闪;晚上7点半,锤子科技罗永浩发布聊天宝。

多闪官网截图。

三款社交软件都在这一天发布,都定位社交,都想挑战微信,然而一场社交战争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三个APP被微信全部屏蔽。

对此,王欣连发三条微博:“不知道你在怕什么?”“腾讯大王卡短信也封了马桶!”“怎么办???”

罗永浩则淡定许多,他将马桶MT、多闪和聊天宝三款产品备份在自家网站上以便大家下载,并表示:“自家的聊天宝,绝不会屏蔽任何友商的合法链接。”

值得注意的是,罗永浩的聊天宝实际上就是子弹短信的改名版。2018年8月20日,子弹短信上线,在罗永浩不遗余力的推广之下,子弹短信出道即巅峰,迅速登上App Store免费榜和社交榜首位,上线7天公司便完成A轮1.5亿元融资,日下载量高达44万。

罗永浩在聊天宝发布会上表示,此前的子弹短信起名太草率:一是子弹属于敏感词,不少搜索引擎都进行了屏蔽,二是短信一词在大家的印象中是收费的,因此更名聊天宝。

罗永浩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聊天宝复刻了趣头条“看新闻有钱拿”的玩法,试图用奖励留住用户。官方介绍:聊天宝是一款可以获得奖励的聊天软件,这里有随处可见的奖励机制,聊天、看新闻、邀请好友、购物,都能获得奖励。

尽管不用像发短信一样花钱,但聊天宝还是败在了产品本身体验较差的缺陷上。根据第三方平台“个推”的数据,聊天宝在1月15日-16日发布头两天,迎来用户爆发式增长,在16日的新增环比一度达到281%,然而17日便出现悬崖式下跌,之后的增速几近停滞。

罗永浩的社交梦仅仅持续了半年,2019年3月5号,聊天宝团队解散。同日推出的另外两款APP也逐渐没有了声音,这次宣战丝毫没能触动微信的地位。

其实,在移动社交领域,想挑战微信霸主地位的,绝不仅仅这三家。

2007年中国移动推出即时通讯软件飞信,鼎盛时期其注册用户超过5亿,仅次于QQ,如今也已销声匿迹。百度推出的百度Hi也已转型,2020年4月27日,正式更名为“如流”。官方表示,此次更名后,如流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免费开放,并支持企业定制。

百度Hi程序界面截图。

2013年,中国电信和网易联合推出易信,反响平平。但运营商不甘心做社交软件的渠道商,2020年4月8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联合推出5G消息服务。据介绍,5G消息是一款通讯服务软件,支持发送文本图片音视频等消息。

2020年5月初,5G消息上架了App Store商店。但5月11日就匆忙下架。时隔大半年,2021年1月8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2020年5G消息平台(RCS)建设工程联合集中采购项目正式启动。同时,5G消息商用正在深圳南山等领域小范围落地应用。换句话说,5G消息才刚刚起步。

张小龙2021年微信公开课截图。

微信走过十年,曾经的对手要么偃旗息鼓,要么纷纷转型,要么还在生长。下一个挑战微信的APP在哪里,仍悬而未决。不知“微信之父”张小龙心中,是否有天下无敌的孤独?

作者:张旭

曾经无敌的飞信,在今天正式入土

编辑导语:相信很多人都用过飞信吧,对于很多80/90后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在微信未崛起之前,它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社交通讯软件之王。这篇文章作者详细分析了为什么飞信会倒下,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微信的对手又少了一个。

飞信这个名字对于很多80/90后来说绝对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在微信未崛起之前,它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社交通讯软件之王。虽然后续飞信也尝试过通过转型的方式来挽救用户流失严重的情况,但效果并不好,正当大家都逐渐遗忘这款软件时,他们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图源中国移动官方

日前,中国移动发布公告,将进一步调整和飞信业务,自9月30日开始停止提供该服务,届时所有用户都无法再登陆和使用和飞信,这也意味着曾经收获5亿注册用户的飞信APP将彻底推出历史舞台。

至于和飞信用户的内部个人信息该如何处理,中国移动官方表示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隐私政策进行保存,当保存期限满后就会批量删除。

作为曾经的社交巨头,飞信为何会在微信崛起后迅速成为“下水道”产品,转型后的和飞信APP又为何难以取得成功?

一、“无敌”的飞信倒下了

作为和飞信的前作,飞信于2007年面世,算是国内最早一批进军即时通讯软件领域的产品,比国民级软件微信还要早上4年。其“巅峰期”在2010年前后,根据当时的数据机构统计,在巅峰时期飞信的活跃用户高达9000万,注册用户更是超过了5亿,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人手一个。

可能有人会质疑,2010年那段时间不正是QQ蓬勃发展的时间点吗,飞信是用什么手段攒下如此多用户的呢?

其实很简单,虽然QQ的用户数量诸多,大家对QQ的接受程度也很高,但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时代,想用QQ去找人并不是一件靠谱的事情,消费者为了节约流量费往往都是隔几个小时或是隔一两天才登录上去看看消息,根本难以在第一时间看到紧急消息。

图源中国移动官网

而飞信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飞信电脑端直接把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对方的手机上,关键这条短信还是完全免费的。

而且如果双方都在线的话,还可以享受超低资费的语聊,在流量吃紧的3G时代,飞信无论是用户人数还是市场规模都处于领先地位。

这是飞信的顶峰,起的很快,声势浩大,但落的极快,直接一跤摔进了谷底。

飞信之所以会在短短几年内被微信打得丢盔弃甲,除了腾讯庞大用户基数外,更重要的是飞信自身存在不少问题。在一开始飞信是屏蔽了其他运营商的,非移动用户根本无法注册和使用飞信,从而白白丢失了不少潜在用户(直到2012年才开放)。

雷科技制图,禁止侵权

而且最让人不满意的是免费短信服务仅限移动用户可享受,也就是说你在电脑端可以免费发短信给使用移动号码的朋友,但是如果你发给联通的朋友,就要以一毛钱一条的标准收费;如果你用手机短信回复你朋友发的这条通知,也要收一毛钱一条;如果你发给的人不是你的飞信好友,还是一毛钱一条。以至于当时不少用户被逼着换成了移动手机号,否则就只能继续使用QQ或是忍受着一毛钱一条短信的高昂费用。

雷科技制图,禁止侵权

于是到了2012年,随着4G时代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消费者对流量资费不再那么敏感,免费发短信这个优势直接荡然无存,最重要的是微信的崛起直接给了飞信当头一棒。

后续微信更新的公众号、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让微信逐渐替代了飞信成为新一代社交软件巨头,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难以离开微信,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入口。假如飞信当年及时开放了其他运营商用户注册账号的权利,并推出更多实用功能的话,那微信和QQ基本不可能做到今天的地步。

从本质上来看,就算腾讯没有推出微信,飞信也会在短短几年内被其他类似的通讯软件所击垮。

飞信一开始的理念是没有问题的,它们只是想做一款能够即时通讯的软件,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到来,消费者对于软件的要求变高了,需要更多的新功能,止步不前的飞信被淘汰也只是时间问题,与其说淘汰飞信的是微信,不如说是这个时代抛弃了早已落伍的飞信。

二、飞信的转型之作,也注定会失败

2017年,在飞信停止服务后,中国移动立马推出了新的转型软件,即今天文章的主角——和飞信。与飞信相比,和飞信面向的是企业办公群体,根据官方阐述,和飞信会为企业团队、群体个性化ict门户提供多种企业级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从即时通讯软件转型成为企业级内部沟通软件。

图源和飞信APP介绍页面

同时为了不再重蹈覆辙,和飞信大大降低了用户之间的沟通成本,只要用户注册了账号就可以实现互相接拨电话,新注册的用户可以获得300分钟免费通话时长,之后的每个月还能获得100分钟免费时长。

互相短信沟通的特点得到了保留,不过即使对方没有安装也没有问题,如果对方是移动手机就可以实现完全免费的短信服务仅消耗流量(和之前的飞信类似),如果是电信和联通手机号则需要支付每条1分钱的通讯费用。同时为了解决流量的问题,中国移动还给每个和飞信用户提供了每个月10G的和飞信定向免费流量,来支持和飞信的流量消耗。

和飞信的优势在于是不需要加对方好友只要有对方的手机号就可以联系,并且拥有移动通讯运营商级别的通话质量(微信的互联网语音受制于网络依然有着较大的杂音和问题)。

雷科技制图,禁止侵权

虽然看上去有些吸引人,但简单想想它也完全不具备什么优势,先不说微信QQ这类早已完全实现了免费通话功能,而且基本上所有的手机厂商都推出了免费网络短信的功能,只要手机有网就能跟对方免费对话,更别说大部分用户的微信都是全天候在线,基本不存在临时找不到人的情况。至于和飞信的企业级服务和功能,也逐渐被企业微信、钉钉等一系列软件所替代,还没能发展起来就直接“胎死腹中”。

估计有很多读者跟我一样,直到这次和飞信宣布停运后才知道“原来飞信还有迭代产品啊。”

实际上在去年4月底,和飞信就发布过业务调整公告,称由于业务发展调整,将于2021年4月28日起,暂停企业注册,并对全体和飞信用户不再赠送超级会议、语音通知、群发信使及每月500条群发助手短信条数等体验权益。之后也不再提供多方视频、一对一音视频通话、中移飞厅、日程、福利中心、群发助手、发送短信、短信提醒等功能。

雷科技制图,禁止侵权

不过,至于和飞信会不会是移动最后一次做社交通讯软件,其实现在也不好直接下定论,谁知道之后会不会再套个马甲改个名重新上架呢,只能说中国移动的初心是好的,但在发展过程中有些过于急功求利,才导致了如今谁也不认识,谁也不想用的局面。

说到底,飞信之所以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是他们压根没有照顾到用户的体验,在产品理念上彻底与市场脱节,根本没有去在意过用户需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吸引那些潜在用户,这种老掉牙的产品理念在十年前可能适用,但放在当下只会被人嗤之以鼻,这种不会根据时代和市场变化而变化的产品,被市场淘汰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反观年龄更大,受众群体更广的QQ,虽然如今的它在多个方面都比不上微信,但它依旧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痛点推出更多实用的功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去留住老用户们。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满足用户需求,跟上市场步伐,才是企业生存的唯一法则。

作者:雷科技互联网组;编辑:定西;

来源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聚焦科技与生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雷科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