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在立春有咬春(我国民间在立春这天有咬春的习俗,一般会吃以下哪种蔬菜?正确答案:萝卜)
我国民间在立春有咬春文章列表:
- 1、我国民间在立春这天有咬春的习俗,一般会吃以下哪种蔬菜?正确答案:萝卜
- 2、今日立春,你咬春了吗?
- 3、二十四节气丨今日立春,这些传统风俗你还记得吗?
- 4、今日立春|寒冬已尽 暖春可期
- 5、立秋:秋意初来,在夏粮丰收的欢愉中企盼清凉
我国民间在立春这天有咬春的习俗,一般会吃以下哪种蔬菜?正确答案:萝卜
立春习俗中“咬春”一般指吃哪种食物?在支付宝蚂蚁庄园每日一题中,2021年2月2日的问题是问我国民间在“立春”这天有“咬春”的习俗,一般会吃以下哪种蔬菜?咬春是什么意思?咬春要吃什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选项:萝卜、白菜
答案:萝卜
正确答案解析:
在“立春”节气时,我国民间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这是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的草根端,则百事可做”,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人们将有“双立春”的农历年视为大吉年份。
在主要的古老传统节日,拜神祭祖庆典是做节的一大主题,任何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均具有浓厚的节日祭祀的色彩,并具有一套或简单、或繁复的祭祀礼仪。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
立春饮食文化
春盘:春盘是立春饮食风俗之一,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为春盘(或拼成盘)馈送亲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盘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饼、饵五种。蔬菜主要有: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土豆丝。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田艾籺:田艾籺是春季常见的时令食品。在开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田艾约10厘米高,叶子是粉绿色的,花朵白中间绿,全身长满绒毛。据《食物本草》里介绍,田艾具有祛湿,暖胃,清肠等功效。田艾籺也是拜神的节令贡品,祈祷风调雨顺。
春饼: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春卷(春蚕):《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
咬春(吃萝卜):明《酌中志》:“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
以上就是我国民间在“立春”这天有“咬春”的习俗,一般会吃以下哪种蔬菜的全部内容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来源:卡饭网
今日立春,你咬春了吗?
今日立春,立春之后,天气渐暖,万物复苏,正是一切生长之时,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也因此被人们认为是万物之始。在我国,自古代起各地便有庆祝立春的习俗,例如春日祭祖、打春牛、咬春等。其中“咬春”指在立春这天要吃春饼、春卷、萝卜等特定的食物,这一习俗至今仍广泛沿袭。
五辛盘
古时候有在立春当日吃五辛盘的习俗。《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后来,五辛盘逐渐被春饼替代,成为不少地区立春当日必吃的食物。
吃春饼
春饼,即用和好的面粉擀成薄饼,或烙或蒸,再卷上喜爱的配菜食用。配菜一般多用当天的新鲜蔬菜,以表达迎新春、吃春菜之意。而用春饼卷起“春菜”则有祈盼丰收、包罗万象的寓意。
炸春卷
在南方,立春当天多吃春卷。有说法称春卷是由春饼演变而来,但做法却各不相同。制作春卷要先将相对浓稠的面糊放入锅中形成薄薄的一层皮,随后卷入馅料,诸如豆沙、芥菜、蔬菜馅等,上下封口后放入油锅中炸制。
咬萝卜
不少地区,立春当天有吃萝卜咬春的习俗。明代《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有文献记载,当时的人们认为吃萝卜可以解春困甚至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尽管这样的说法并无依据,但立春吃萝卜却表达了人们对健康的期望。
吃春茶
浙江温州一带有立春吃春茶的食俗,吃春茶并非字面意思的“喝茶”,而是选择红豆、红枣、柑橘、桂花、红糖放在一起煨煮,即为“煨春”,寓意大吉大利、升官富贵。将煨好的春茶送给长辈,与家人同食,也是为了表达对家人的尊敬与美好的祝愿。
今日立春,你“咬春”了吗?
新京报记者 张明璇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陈荻雁
来源:新京报
二十四节气丨今日立春,这些传统风俗你还记得吗?
今日,立春。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月3日22时59分将迎来“立春”节气。
每年公历2月3日至5日为“立春”,也叫“打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四时之始。“立”有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标志着万物复苏的春季到来。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立春开始东风送暖,大地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 立春历史☘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有时会出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 立春习俗 ☘
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活动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
踏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咬春
立春时主要是吃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意在策励农耕。明、清时期,民间有迎土牛、迎农祥、浴蚕种等习俗。山西民谣云:“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据说洒在自家田里,就是丰收吉兆。
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
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
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
☘ 立春养生 ☘
立春节气到来,预示要进入春季了,初春养生应以养肝护阳为主,要注意些什么呢?
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春捂秋冻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到来,天气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此时人体随着春季的到来也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不宜过早减少棉衣物,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应谨慎,不可骤减。
饮食忌酸辣
立春后的饮食调养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立春后麻辣火锅要少吃,羊肉也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
宜做"微运动"
随着气温回升,立春后人们要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这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不过由于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活动关节,舒展形体,有益健康。由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河北新闻网综合新华网、中国网等 编辑孔思远)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今日立春|寒冬已尽 暖春可期
立春
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立,是“开始”之意
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标志着
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
开始进入风和日暖
鸟语花香的春季
在自然界
最显著的特点
就是万物开始有
复苏的迹象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和气的东风轻抚大地,波起轻摇绿,冻痕销水中。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
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冬眠的动物还没有起床,但是已经睡醒了,伸伸懒腰。也就是说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
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风俗
咬春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迎春
旧俗立春前一日,由两名艺人顶冠饰带沿街高喊:“春来了”,就是传统的“报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打春
“打春”,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春牛有纸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为“打春牛”,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赶紧耕种。
立春·养生
立春时节正是冬春交接之际,天气变化多端,这一阶段体质虚弱者容易生病,所以立春养生要注意保肝护阳,以免生病埋下病根。
忌酸忌辣
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要少吃些酸性食物。另外也要少吃辛辣油腻食品。立春养肝应多吃些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例如芥菜、菠菜、芹菜等新鲜蔬菜。
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有言:“卧则血归于肝”,充足睡眠可让肝脏得到充分休息,最好在晚上十点入眠,最迟不超过十一点,避免熬夜。
保持平和
立春养肝要注意保持情绪的平稳,尤其不要动怒,因为怒伤肝,生气易使肝阳上亢、肝火旺盛,不仅伤肝还容易促使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立春·诗词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立春日感怀
明 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
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
岁月无情不贷人一寸丹心图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孤怀激烈难消遣
漫把金盘簇五辛
春天
是勃勃的生机
春天
是色彩斑斓的美好
草木初萌,花枝孕蕾
蓬勃的生机
已经蓄力待发
今日立春
愿
春暖花开,民康国泰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制片人/侯婧姝
主编/王冉
编辑/王奥夫
END
世界精彩 尽在掌握
万物复苏,四时之始
立秋:秋意初来,在夏粮丰收的欢愉中企盼清凉
立秋:秋意初来,在夏粮丰收的欢愉中企盼清凉
作者:侯楠楠
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悄然而至。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立秋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偏北风的频率增多,清晨植物的叶片上开始出现晶莹的露珠,蝉也不再如夏季之时叫得高昂响亮。
立秋过后问夏粮。这么说来,立秋是个有点令人紧张的节气,因为它是有KPI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秋,揫(同‘揪’)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秋时植物成熟,草木结籽,“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顶着酷暑辛勤耕耘的农人终于迎来了喜悦时刻,收获的季节到了。部分地区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若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丰。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村庄平地少,只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收成的农作物,慢慢演变出了“晒秋”的传统习俗,农家铺满应季成熟的瓜果,纷纷开始凡尔赛。
(点击图片观看动态海报)
《敦煌二十四节气》原画出自《不可思议的敦煌·与万物共生长》创作展——最佳创作团队奖「豆荚创意」小朋友们的集体创作。动画制作:满晨
大丰收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当然是贴秋膘!清代《京都风俗志》中就写道:“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立夏时“秤人”的习俗,其实,立秋也要称体重,立夏“秤人”就是为了与立秋时的体重做个对比,观察经过一整个炎热夏季之后的健康状况。许多人因夏季炎热,食欲不佳,即“苦夏”,所以大家认为到了立秋就该补一补了。到了此时,吃货们也终于有了充足的理由,烤肉、火锅都可以安排起来了。
立春时“咬春”,立秋时便“咬秋”,民间有“立秋吃六瓜,药方可不抓”的俗语,这六种瓜分别为黄瓜、苦瓜、丝瓜、南瓜、西瓜、冬瓜。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当然,丰收了以后也不能忘记祭祀土地神,叫作“秋社”。中国先民认为,一切收获都来自于土地的馈赠,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被定为秋社祭神的日子。现在,在部分地方仍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习俗。
从人们对气温的实际感受上来说,立秋似乎又是个比较没有存在感的节气,因为立秋这一天往往还在暑伏之中,夏季的余威尚在。实际上,立秋节气只是预示着秋天的开始,但热气消散和气温降低都尚需时日,所以常常是“秋已立,暑难消”。
那秋天来没来,判断标准到底是什么?气象专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国各地进入四季的时间不同,为使四季划分能与各地自然景象、生活节奏吻合,气象部门采取了候温划分四季法,即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当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摄氏度以上时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下时为冬季开始,候平均气温在10-22摄氏度之间为春秋季。因此,“立了秋,凉飕飕”这样似乎与人们实际感受不符的民谚,是将立秋三候作为一整个周期来看,也饱含人们祈盼清凉的美好愿望。
立秋也一直是个有仪式感的节气。据《礼记·月令》记载,在周代,“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不仅举行祭祀秋神的仪式,同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后汉书·志·礼仪中》则提到,在汉代,“京都百官皆衣白,施皁领缘中衣,迎气于白郊”,仪式结束后,百官再换绛色朝服并穿至立冬;到了宋代,据《梦梁录》记载,“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此时梧桐树或许还能应声落下几片叶子,想象一下,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总体来说,立秋是个欢欣富足的节气。白居易诗里有“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的句子,秋意初来的夜晚,人的内心变得安静柔软。不过,建议大家“贴秋膘”适度,不然人也会变得过分柔软。
光明网×敦煌画院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