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精妙的传送艺术(了解圣教序的由来以及注解)

导读 精妙的传送艺术文章列表:1、了解圣教序的由来以及注解2、很多人临过圣教序,懂的人却不多3、一名程序员意外发现迄今最大素数,长约25000000位!4、嫦娥五号何以稳稳落月科技自立

精妙的传送艺术文章列表:

精妙的传送艺术(了解圣教序的由来以及注解)

了解圣教序的由来以及注解

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咸亨三年(672)建于京城长安弘福寺。《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石高9.4尺,宽4.2尺。共30行,行80余字不等。现在陕西西安碑林。

“集王”一格,首推《圣教序》。其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碑文选自王王羲之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当然这种集字的做法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如重复的字较少变化,偏旁拼合的字结体缺少呼应。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书或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

《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永垂后世,昭示天下,乃筹备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又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 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清人蒋衡在《拙存堂题跋》中说: "沙门怀仁乃右军裔孙,得其家法,故《集字圣教序》一气挥洒,神采奕奕,与《兰亭序》并驱,为千古字学之祖"。《集字圣教序》问世后,宋、明、清以来的历代书家对这一作品评价甚高,称之为"百代模楷。模仿羲之书,必自怀仁始。"的确,这一碑刻充分地表现出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美典雅和灵动多姿。此碑功德无量,直至今日仍是我们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珍贵碑帖。

其主要特点是:

(1)字数多。全碑共1 900余字,字字精雅飘逸,款款相映成趣,可供学习和临摹的余地很宽。

(2)字体多。全碑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杂糅其间,大胆地搭配、组合、集成,动静结合,挥洒自如,对后世书法尤其是当代书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变化多。一是笔法十分丰富,楷、行、草、隶、篆各种笔法无不用之其中;二是结字新颖生动,平中见奇,开合有度,欹正相依,灵动多姿;三是重复的字、偏旁部首无不体现变化翻新。据载,怀仁为收集《圣教序》上的碑字,用时长达18年之久,可见其用心之良苦。在书法史上,可以说“集字”是从怀仁开始的。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听说天地有形状,所以显露在外、覆盖并且承载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四季没有形状,所以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

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因此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征兆;要通晓明白阴阳变化,即使是贤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极少有研究透它的变化规律的。

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但是天地包容着阴阳变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为天地有形状;阴阳变化在天地之间而难研究透的原因,是因为阴阳变化是没有形状的。

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所以天地的形象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愚蠢的人也会明白;而阴阳的变化隐藏了起来没有人能看得见,即使是聪明人仍会迷惑不解。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

况且佛道推崇虚空,它驾乘着隐秘来操纵着超脱一切的境界,也主张广泛救济众多生灵,用佛教的理论来治理天下。佛法一旦施发神威就没有上限,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没有下限。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佛道从大处说它遍布宇宙,从小处说又能收拢一丝一毫。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因为佛道主张不生不灭,超脱一切,所以虽历经久远而永不衰落。它有时隐藏,有时显露,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传送着无数的幸福直到如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

佛道中寓含的神妙的道理和高深的玄机,即使遵循它也没有谁知道它的边际的;佛法的流传,深邃而静远,即使推崇它也没有谁探究出它的根源。

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所以众多平凡而无知的人,以及那些平庸浅陋之辈,面对佛教高深的旨意,能没有疑惑不解吗?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然而佛教是在西土产生并兴起的。流传到大唐汉地就象明亮的美梦一样,照耀着大唐而流传着慈爱。

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

很早很早以前天地初开的时候,语言还没有传播,教化还没有形成,当今人们敬慕德行也懂得遵循礼仪。

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

在漫长的等待中,人类由浑沌昏暗回归到今天正本清原的时候,世道更替,法度发生了变化。

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

早先佛祖那光辉的容颜被一种颜色所遮蔽,佛光照耀不到三千大世界之上;

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

今朝它美好的形象才得以展开,我们似乎看到了空中端坐着佛像,甚至连它身上的三十二个显著特征都清晰可见。

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涂;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

于是精妙的语言广为流传,才得以从生死的苦难中去拯救万物。于是先辈说的有道理的话得以长久地传播,也才能在广阔的大地上引导众生度过苦难。

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的正教很难广泛流传,各种教派不能把真教的意旨精华统一归属到一起;

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

而邪僻的不正当的学问却容易使人依从,于是邪正之间就在教义上交错杂乱。

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

所以空宗派和有宗派有了各自的观点;有时沿袭着旧俗便产生了争执。

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于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学说,就暂时沿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或兴或衰中交替流传。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

有个叫玄奘的法师,是法门的领袖人物。

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

他从小就很聪明,心怀忠诚,早就能明白"三空"的教义;

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

长大后他的神情、性格又和佛教的要求很是投合,他总是坚持包括"四忍"境界的佛门修行。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即使是松林涧的清风、湖水中的朗月,也比不上他的清丽华美;即使是仙饮的晨露、明亮的珍珠,岂能和他的明朗润泽相比?

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

所以他智慧超群,没有牵挂,精神清透,并不显露;他超出“六空”,不同于常人,多少年来没有人可以和相比。

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

他聚精会神地从内心修炼自己,常以正统佛学的衰落为悲伤;他静心钻研佛教,常因这精深的理论被谬传而感慨叹息;

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

他想着要有条有理地分辨剖析经文,扩大佛学古代的经文典籍;取掉虚假的,保留真实的,让后辈学者从此开始不再混淆真伪。

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

因此他向往净土,就到西域去求学。

乘危远迈,杖策孤征。

他冒着生命危险在万里征途上行进;他拄着拐杖独自远行。

积雪晨飞,途闲失地;

途中艰险无以计数,早晨的漫天飞雪,行进途中有时找不到栖身之地;

惊砂夕起,空外迷天。

傍晚的滚滚风沙,遮天蔽月难辨方向。

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

在万里山川之上,有着他排开险阻、拨开迷雾前进的身影;

百重寒暑,蹑霜雨(别本有作「雪」者)而前踪。

在多少个严寒酷暑的季节里,留下他踩霜宿雨而前进的脚印。

诚重劳轻,

他凭着对佛祖的诚心,视付出的辛苦为小事,

求深愿达,

期望着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

周游西宇,十有七年。

他游遍了西域各国,历时一十七年。

穷历道邦,询求正教,

他历经了所有经过的地方,探询追寻正教。

双林八水,味道餐风,

他经双林;到八水,体会到了佛教圣地的高贵风尚;

鹿苑鹫峰,瞻奇仰异。

他去鹿苑,登鹫峰,瞻仰了佛祖生活过的奇珍异途。

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

他在先贤圣人那里接受了深奥的学问。

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

对于“一乘”“五律”的佛学教说,他很快就牢记在心中,对“八藏”“三箧”的佛学理论,他讲起来就象波涛流水,滔滔不绝。

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

于是玄奘从所经过的大小国家中,总共搜集吸取了三藏主要著作,一共六百五十七部,翻译成汉文后在中原传布,从此这宏大的功业得以宣扬。

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

慈仁的云朵,从西地缓缓飘来,功德无量的佛法象及时雨一样遍洒在大唐的国土上。

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残缺不全的佛教教义终于恢复完整,在苦难中生活的百姓又得到了幸福。

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

熄灭了火屋里燃烧的熊熊烈火,(解救众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从此不再迷失方向;

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佛光普照,驱散了昏暗,照耀着众生到达超脱生死的彼岸。

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

因此懂得了做恶必将因果报应而坠入苦海,行善也必定会凭着佛缘而升入天堂。

升坠之端,惟人所托。

为什么会有升有坠,那就只有看人的所作所为。

譬夫桂生高岭,零露方得泫其华;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

比如桂花生长在高高的山岭上,天上的雨露才能够滋润它的花朵;莲花出自清澈的湖水,飞扬的尘土就不会玷污它的叶子。

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

这并不是说莲花原本洁净,桂花原本贞洁,的确是因为桂花所依附的条件本来就高,所以那些卑贱的东西不能伤害到它;莲花依附的本来就很洁净,所以那些肮脏的东西就玷污不了它。

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

花草树木没有知觉,尚且能凭借好的条件成就善事,更何况人类有血有肉有思维,却不能凭借好的条件去寻求幸福。

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希望这部《大唐三藏圣教》经得以流传广布,象日月一样,永放光芒;将这种福址久远地布撒人间,与天地共存,发扬广大。

(上述为唐太宗李世民写的序文)

{玄奘表启上奏的当天,皇帝就下敕说:}

朕才谢珪璋。

朕的才能不如圭璋玉质珍贵,

言惭博达。

言词不能博闻通达。

至于内典。尤所未闲。

至于佛典,自己尤其不熟悉。

昨制序文。涂为鄙拙。

昨天所写的序文,非常拙劣,

唯恐秽翰墨于金简。

唯恐自己的笔墨将金简污秽,

标瓦砾于森林。

自己的言词象瓦砾那样混入珍珠之林。

忽得来书。谬承褒赞。

忽然收到法师的来信,受到不适当的褒场赞颂。

{玄奘接到皇上的敕谕后,又上表致谢,皇上下敕说:}

循躬省虑。弥盖厚颜。

自己躬身思虑反省,更加觉得没有颜面。

善不足称,空劳致谢。

我的序文不值得称颂赞美,空劳法师来信致谢。

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

唐太宗李世民的回复

{皇太子李治(当时还是太子,刻碑时已做皇帝,故有“皇帝在春宫述三藏”之说)也撰写《述三藏圣记》说:}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

显扬正确的佛教,如果不是智者则不能使经文广大,崇扬微妙的言词,

非贤莫能定其旨。

如果不是贤者则不能确定其宗旨。

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辄(足属)也。

因为其如圣教,是各种佛法的玄妙源泉,是各种经论的轨范啊!

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减之机要。

它综括弘大长远,奥旨深远,极尽了空与有的精微,体悟了生与灭的机要。

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文显义幽。

言词丰茂,道理广大,探寻其中义理的人,不能究测它的源头;文字显明、义理幽深,

履之者莫测其际。

按照它去修行的人,无法探测它的边际。

故知圣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

因此知道,佛的圣慈所包含的业感,无害而不到达彼岸;

妙化所敷。缘无恶而不翦。

佛的妙化所函盖的因缘,无恶而不被剪除。

开法纲之纲纪。弘六度之正教。

开示法网的纲纪,弘扬六度(大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掸定、智慧。)的正教,

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是以。

拯救众生于涂炭之中,开启三藏的秘密。

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

因此佛名没有羽翼而飞行于长空,佛道没有根基而永远坚固。

道名流庆。历遂古而镇常。

从佛的道、名中流出幸福,经历千古而道名人常不变;

赴感应身。经尘劫而不朽。

佛的应身赴感显现,经历尘劫而应身常住不朽。

晨钟夕梵。交二音于鹫峰。

早晨的钟声、夜晚的梵呗,两种声音在鹫峰交会;

慧日法流。转双轮于鹿菀。

慧日高照,佛法流转,佛在鹿野苑转动定慧双轮。

排空宝盖。接翔云而共飞。

天空排列着宝盖,与下云相连而共同飞行;

庄野春林。与天花而合彩。

庄外旷野中春天的树林,与天上仙花合成续纷的色彩。

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资福。垂拱而治八荒。

尊敬的皇帝陛下,以崇尚玄理为福庆的资本,垂拱无为而全国八方荒远之地得以治理;

德被黔黎。敛衽而朝万国。

德政施于百姓,整整衣袖而万国前来朝贡;

恩加朽骨。石室归贝叶之文。

恩惠施给那些已死去的人,贝叶经文藏于石室之中;

泽其昆虫。金匮流梵说之偈。

惠泽及于昆虫,梵说偈颂流入金匮(金匮、石室喻国家藏书之处)之内。

遂使阿(禾辱)达水。通神旬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

遂便印度的阿耨达河与中华的人条大河相通,耆者掘山与蒿山、华山的翠岭相接。

窃以性德凝寂。麋归心而不通。

我认为,佛的法性凝定静寂,没有归心于佛法是不能沟通的;

智地玄奥。感恳诚而遂显。

佛的智慧玄奥,只要诚恳感应便能显现明通。

岂谓重昏之夜。烛慧炬之光。

没有想到,在昏暗之夜,点燃了智慧火炬之光;

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

在家宅着火之时,降下佛法甘雨之泽。

于是百川异流。同会于海。

于是,百条江河虽然流向不同,都在大海中汇合;

万区分义。总成乎实。

万类事物义理不同,都是成就真理的实际。

岂与汤武校其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

这难道能与商场、周武比较优劣,自尧、舜比较圣德吗?

玄奘法师者。夙怀聪令。立志夷简。

玄奘法师,平素胸怀聪颖、立志平夷简易。

神清龆龀之年。体拔浮华之世。

儿童时期就神志清素,超拔浮华尘世,

凝情定室。匿迹幽巖。

心情专注于禅定,踪迹隐藏于幽深的岩谷,

栖息三禅。巡游十地,超六尘之境。

在三禅的境界中栖息,游心于菩萨修行的十地,超越六种感官的境地,

独步迦维。会一乘之旨。随机化物。

独自在印度迦维国(佛诞生处)漫步,会通一乘佛法的奥自,随着机缘化导众生。

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

因中华没有正确的佛法,到印度寻访佛教真经。

远涉恒河。终期满字。

远涉恒河之水,终于获得完满的义理。

频登雪岭。更获半珠。

多次登临雪山,又获得雪山半倡。

问道法还。十有七载。备通释典。利物为心。以贞观十九年九月六日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

往还寻访佛法17年,精通了全部佛教经典,以利益人类作为自己的志愿,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六日,遵照敌令于弘福寺翻译圣教657部。

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

引来象大海般的佛法流水,洗涤尘污烦劳而永不枯竭;

传智灯之长焰。皎幽闇而恒明。

传授智慧灯炬的永久光焰,照亮幽暗而恒久光明。

自非久值胜缘。何以显扬斯旨。

如果不是长久培植善良的因缘,如何能够显扬佛教的宗旨呢?

所谓法相常住。齐三光之明。

所谓法相常住不坏,与日胡、星辰的光明齐等。

我皇福臻。同二仪之固。

我皇的福报,与天地一样坚固。

伏见御制。众经论序。照古腾今。

我见到皇上写的众经论的序言,超越古今,

理含金石之声。文抱风云之润。

义理上包含着金石的声音,文采上具有风云的润泽。

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

李治只能用轻微尘埃附着于高高的山岳,坠落一滴露珠添入奔腾的河流。

略举大纲。以为斯记。

略举大纲,写成这篇序记。

{皇太子李治的回复}

治素无才学。性不聪敏。

治素无才学,又无聪敏的禀性,

内典诸文。殊未观览。

尤其诸多佛经未曾观览,

所作论序。鄙拙尤繁。

所写序论粗拙繁杂。

忽见来书。褒扬赞述。

今忽见法师来书,对我褒扬称赞,

抚躬自省。惭悚交并。

自感惭恐交加,

劳师等远臻。深以为愧。

烦劳三藏法师等远道送来,真是有愧有愧。

贞观廿二年八月三日内府。

在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八月三日于内府中。

很多人临过圣教序,懂的人却不多

《怀仁集字圣教序》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咸亨三年(672)建于京城长安弘福寺。《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石高9.4尺,宽4.2尺,共30行,行80余字不等,现在陕西西安碑林。

《圣教序》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碑文选自王羲之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当然这种集字的做法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如重复的字较少变化,偏旁拼合的字结体缺少呼应。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书或其它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出现,如僧大雅集《兴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译金刚经》等均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圣教序》最为成功。

《圣教序》的由来: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 “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

《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永垂后世,昭示天下,乃筹备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又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清人蒋衡在《拙存堂题跋》中说:"沙门怀仁乃右军裔孙,得其家法,故《集字圣教序》一气挥洒,神采奕奕,与《兰亭序》并驱,为千古字学之祖"。《集字圣教序》问世后,宋、明、清以来的历代书家对这一作品评价甚高,称之为"百代模楷。模仿羲之书,必自怀仁始。"的确,这一碑刻充分地表现出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美典雅和灵动多姿。此碑功德无量,直至今日仍是我们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珍贵碑帖。

《圣教序》主要特点是:

(1)字数多。全碑共1 900余字,字字精雅飘逸,款款相映成趣,可供学习和临摹的余地很宽。

(2)字体多。全碑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杂糅其间,大胆地搭配、组合、集成,动静结合,挥洒自如,对后世书法尤其是当代书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变化多。一是笔法十分丰富,楷、行、草、隶、篆各种笔法无不用之其中;二是结字新颖生动,平中见奇,开合有度,欹正相依,灵动多姿;三是重复的字、偏旁部首无不体现变化翻新。据载,怀仁为收集《圣教序》上的碑字,用时长达18年之久,可见其用心之良苦。在书法史上,可以说“集字”是从怀仁开始的。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听说天地有形状,所以显露在外、覆盖并且承载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四季没有形状,所以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

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因此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征兆;要通晓明白阴阳变化,即使是贤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极少有研究透它的变化规律的。

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但是天地包容着阴阳变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为天地有形状;阴阳变化在天地之间而难研究透的原因,是因为阴阳变化是没有形状的。

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所以天地的形象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愚蠢的人也会明白;而阴阳的变化隐藏了起来没有人能看得见,即使是聪明人仍会迷惑不解。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

况且佛道推崇虚空,它驾乘着隐秘来操纵着超脱一切的境界,也主张广泛救济众多生灵,用佛教的理论来治理天下。佛法一旦施发神威就没有上限,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没有下限。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佛道从大处说它遍布宇宙,从小处说又能收拢一丝一毫。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因为佛道主张不生不灭,超脱一切,所以虽历经久远而永不衰落。它有时隐藏,有时显露,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传送着无数的幸福直到如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

佛道中寓含的神妙的道理和高深的玄机,即使遵循它也没有谁知道它的边际的;佛法的流传,深邃而静远,即使推崇它也没有谁探究出它的根源。

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所以众多平凡而无知的人,以及那些平庸浅陋之辈,面对佛教高深的旨意,能没有疑惑不解吗?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然而佛教是在西土产生并兴起的。流传到大唐汉地就象明亮的美梦一样,照耀着大唐而流传着慈爱。

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

很早很早以前天地初开的时候,语言还没有传播,教化还没有形成,当今人们敬慕德行也懂得遵循礼仪。

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

在漫长的等待中,人类由浑沌昏暗回归到今天正本清原的时候,世道更替,法度发生了变化。

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

早先佛祖那光辉的容颜被一种颜色所遮蔽,佛光照耀不到三千大世界之上;

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

今朝它美好的形象才得以展开,我们似乎看到了空中端坐着佛像,甚至连它身上的三十二个显着特征都清晰可见。

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涂;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

于是精妙的语言广为流传,才得以从生死的苦难中去拯救万物。于是先辈说的有道理的话得以长久地传播,也才能在广阔的大地上引导众生度过苦难。

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的正教很难广泛流传,各种教派不能把真教的意旨精华统一归属到一起;

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

而邪僻的不正当的学问却容易使人依从,于是邪正之间就在教义上交错杂乱。

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

所以空宗派和有宗派有了各自的观点;有时沿袭着旧俗便产生了争执。

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于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学说,就暂时沿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或兴或衰中交替流传。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

有个叫玄奘的法师,是法门的领袖人物。

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

他从小就很聪明,心怀忠诚,早就能明白"三空"的教义;

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

长大后他的神情、性格又和佛教的要求很是投合,他总是坚持包括"四忍"境界的佛门修行。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即使是松林涧的清风、湖水中的朗月,也比不上他的清丽华美;即使是仙饮的晨露、明亮的珍珠,岂能和他的明朗润泽相比?

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

所以他智慧超群,没有牵挂,精神清透,并不显露;他超出“六空”,不同于常人,多少年来没有人可以和相比。

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

他聚精会神地从内心修炼自己,常以正统佛学的衰落为悲伤;他静心钻研佛教,常因这精深的理论被谬传而感慨叹息;

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

他想着要有条有理地分辨剖析经文,扩大佛学古代的经文典籍;取掉虚假的,保留真实的,让后辈学者从此开始不再混淆真伪。

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

因此他向往净土,就到西域去求学。

乘危远迈,杖策孤征。

他冒着生命危险在万里征途上行进;他拄着拐杖独自远行。

积雪晨飞,途闲失地;

途中艰险无以计数,早晨的漫天飞雪,行进途中有时找不到栖身之地;

惊砂夕起,空外迷天。

傍晚的滚滚风沙,遮天蔽月难辨方向。

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

在万里山川之上,有着他排开险阻、拨开迷雾前进的身影;

百重寒暑,蹑霜雨(别本有作「雪」者)而前踪。

在多少个严寒酷暑的季节里,留下他踩霜宿雨而前进的脚印。

诚重劳轻,

他凭着对佛祖的诚心,视付出的辛苦为小事,

求深愿达,

期望着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

周游西宇,十有七年。

他游遍了西域各国,历时一十七年。

穷历道邦,询求正教,

他历经了所有经过的地方,探询追寻正教。

双林八水,味道餐风,

他经双林;到八水,体会到了佛教圣地的高贵风尚;

鹿苑鹫峰,瞻奇仰异。

他去鹿苑,登鹫峰,瞻仰了佛祖生活过的奇珍异途。

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

他在先贤圣人那里接受了深奥的学问。

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

对于“一乘”“五律”的佛学教说,他很快就牢记在心中,对“八藏”“三箧”的佛学理论,他讲起来就象波涛流水,滔滔不绝。

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

于是玄奘从所经过的大小国家中,总共搜集吸取了三藏主要著作,一共六百五十七部,翻译成汉文后在中原传布,从此这宏大的功业得以宣扬。

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

慈仁的云朵,从西地缓缓飘来,功德无量的佛法象及时雨一样遍洒在大唐的国土上。

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残缺不全的佛教教义终于恢复完整,在苦难中生活的百姓又得到了幸福。

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

熄灭了火屋里燃烧的熊熊烈火,(解救众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从此不再迷失方向;

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佛光普照,驱散了昏暗,照耀着众生到达超脱生死的彼岸。

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

因此懂得了做恶必将因果报应而坠入苦海,行善也必定会凭着佛缘而升入天堂。

升坠之端,惟人所托。

为什么会有升有坠,那就只有看人的所作所为。

譬夫桂生高岭,零露方得泫其华;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

比如桂花生长在高高的山岭上,天上的雨露才能够滋润它的花朵;莲花出自清澈的湖水,飞扬的尘土就不会玷污它的叶子。

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

这并不是说莲花原本洁净,桂花原本贞洁,的确是因为桂花所依附的条件本来就高,所以那些卑贱的东西不能伤害到它;莲花依附的本来就很洁净,所以那些肮脏的东西就玷污不了它。

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

花草树木没有知觉,尚且能凭借好的条件成就善事,更何况人类有血有肉有思维,却不能凭借好的条件去寻求幸福。

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希望这部《大唐三藏圣教》经得以流传广布,象日月一样,永放光芒;将这种福址久远地布撒人间,与天地共存,发扬广大。

(上述为唐太宗李世民写的序文)

一名程序员意外发现迄今最大素数,长约25000000位!

让我数数

这到底是几个0

在上周,一名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程序员Patrick Laroche,利用互联网的梅森素数大搜索项目(GIMPS),发现了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素数282589933-1!

它有它一共有24862048 位数字,作为人类发现的第 51 个梅森素数,它被命名为M82589933。 因此Patrick Laroche也获得了 3000 美元的奖金。

图丨迄今最大素数(来源:GIMPS )

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想不到就发现了第51位梅森素数素数。

2017年的12月,第50位素数被发现。美国一位普通的电气工程师Jonathan Pace,在他成为GIMPS计划志愿者的第14个年头,找到第50个梅森素数,即277232917-1,这是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素数,共计23249425位。

还记得当时,第50个梅森素数诞生后的两周后,日本虹色社还很丧心病狂的发行了一本书,名叫《2017年最大的素数》(『2017年最大の素数』),厚约32mm,共719页,整本书只印了一个数,第50个梅森素数。

《2017年最大的素数》内页,里面密密麻麻都是数字

虽然数学类书籍向来不是那么好卖,但是,这本书在发行两周后却迅速攀上日本亚马逊数学类“畅销书第1位”,卖到断货!

可能对于读者来说,把这本书买回家,精神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毕竟自17世纪法国数学家马林·梅森(Marin Mersenne)开始,人们就开始不断寻找梅森素数。找到第50个梅森素数,是数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也是人类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信仰,代表人类力求不断进步,勇攀高峰的精神。

可能看到这里,就会有人要问了,为什么科学家们这么热衷于寻找素数?素数到底有什么用?现在小天给大家聊聊关于素数的一切。

素数是什么

素数定义为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

这个定义很容易理解,以小于10的自然数为例,2、3、5、7是素数,比如7只能被分解为1乘以7,没有其他分解方式。对于其他数来说,比如8可以被分解为2×4,所以8不能是素数。

之所以科学家们热衷于寻找素数。一方面,是对于自身理想的追求,孜孜不倦地在数学的高峰上攀登。但另一方面,素数在实际场景当中却体现很大的价值。

1、计算机领域

素数在计算机领域当中的应用,莫过于信息的加密,其中有著名的RSA算法(小智以前写过RSA算法的介绍,点击传送门)。由于目前大整数的因式分解,即寻找一个大整数的素数因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目前,除了暴力破解,还没有发现别的有效方法。也就是说,只要密钥长度足够长,寻找素数因子的时间则非常长,用RSA加密的信息实际上是不能被解破的。因此,素数在密码学当中有重要的地位。

只有拥有钥匙(私钥)的情况下,才能解出信息

2、工业领域

在汽车变速箱齿轮的设计上,相邻的两个大小齿轮齿数可以设计成素数,以增加两齿轮内两个相同的齿相遇啮合次数的最小公倍数,可增强齿轮的耐用度,减少故障。

汽车序列式变速箱的细节图

3、生物领域

北美的周期蝉(Magicicada)有着奇特的生命周期。它们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每13或17年,才会成群地破土而出。

自17世纪中叶起,科学家就一直对周期蝉的生命周期困惑不已。它们遵循着相同的基本生命周期:幼虫在地底生活13或17年,然后在夏季大量出现。它们爬上树,蜕皮,成长为成虫,然后在短短数周内,成虫相遇、交配、产卵。孵化后,幼虫会回到地底,等待下一个轮回。

为什么是13或者17年,而不是其他数字,而恰好这个数字是素数?

当这些周期蝉大量出土繁殖时,周期蝉的天敌大吃特吃,天敌有更多的营养进行繁殖,天敌数量将会大大增加。假设天敌是6年才能性成熟,它的后代又要6年之后才会性成熟繁殖,因为没有周期蝉吃,它们的数量一直是回落的。再假设周期蝉的周期是18年,那么天敌们将在第18年继续大吃特吃,在这个18年周期内产生了更多的天敌,这样每过18年,天敌的总数不断上涨,周期蝉的数量就越来越少了。同理,周期是16年的周期蝉,很可能会被周期为2、4、8年的天敌吃到绝种。

而13年蝉和17年蝉刚好避过了这些可能性,因为13和17是素数,除非天敌每年繁殖,或者刚好13或17年繁殖,否则不可能成为帮助天敌进行繁殖。因为13年蝉和17年蝉选择了素数的生命周期,大幅度降低了帮助天敌繁殖的机会,使得自己能够生存到今天。(大自然可真神奇)

密密麻麻的趴在栅栏上的周期蝉

数学之美,无处不在。就以素数这个特性而言,一方面,人类在计算机的加密算法上,运用到了素数分布的特性;另一方面,大自然按照既定的规律自然运行,却也产生素数周期的特性,素数周期的生物产生了最大的适应性,实在令人惊叹。这让人联想到,诸如蕴含费波那契数列的松果,具有分形结构的山川河流(传送门),与其说这是自然界的神工鬼斧,倒不如说,这是数学规律幕后主使的结果。

松果顺时针8环,逆时针13环,这正是费波那契数列当中的数字

数学家对素数干了什么?

素数如同数字的原子一样,是构造其他数字的基石。自然数是无限个,那么作为基石的素数到底有多少个呢?

这个问题在2300多年前得到了解答:素数有无穷多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给出了简洁漂亮的证明。

虽然素数有无穷多个,但要发现和验证大素数却不容易,这就是素数的秘密。有多不容易呢?

我们可以很快地把50以内的素数列举出来: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

它们看起来很密集,但随着素数越大,它们之间的距离渐渐变长。

重要的是,它们的分布距离是不均等的。要找到一个大的素数,往往需要巨量的计算,要分解和验证它也是这样。为了掌握素数的规律,数学家绞尽脑汁。

其中,有两个关于素数的著名猜想:

孪生素数猜想:存在无限多组之差为2的素数对。哥德巴赫猜想:所有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这两个猜想在数学史上非常有名,千百年来许多数学家梦寐以求希望亲手攻克的难题。可喜的是,在最近的100年,这两个猜想得到了重大的突破。

张益唐教授

其中,中国数学家张益唐在2012年成功地证明了存在无数对孪生素数,而且其中每一对中的两个素数之差,不超过7000万。虽然只有把7000万降到2才能最终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但他突破性地把孪生素数的距离,从无限变成了有限。

在张益唐取得这一突破之后,不少学者尝试用他的方法缩小间隔,进一步拉近了与最终解决孪生素数猜想的距离。在2014年2月, 7000万已被缩小至246。

另一方面,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在1966年成功证明了“1 2”的成立,距离哥德巴赫猜想“1 1”的成立仅一步之遥。

这里引入一个概念叫殆素数,殆素数是素因子个数不多的正整数。假设N是偶数,虽然目前不能证明N是两个素数之和,但足以证明它能够写成两个殆素数的和,即N=A B,其中A和B的素因子个数都不太多,譬如说素因子个数不超过10。我们可以用“a b”来表示如下命题:每个大偶数N都可表为A B,其中A和B的素因子个数分别不超过a和b。显然,哥德巴赫猜想就可以写成"1 1"。在这一方向上的进展都是用所谓的筛法得到的。自从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Brun)证明了“9 9”以来,这个公式在各大数学家手上不断进行简化,在1966年由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1 2”。

素数寻找计划——GIMPS

素数当中,有一类素数非常特别,形如2p-1,17世纪法国数学家马林·梅森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了纪念梅森的贡献,学界把这种数称之为梅森数,如果梅森数为素数,则称之为梅森素数。

马林梅森

在只能手工计算的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梅森素数的寻找,直到19世纪末,人们只找到了12个梅森素数。p值分别是:2,3,5,7,13,17,19,31,61,89,107,127。

在计算机诞生以后,人们搜索梅森素数的速度加快,直到1996年为止,数学家使用了超级计算机Cray-T94,发现了第34个梅森素数。

进入互联网时代,一个更加精妙的方法诞生了。1996年1月,美国数学家及程序设计师乔治·沃特曼(George Woltman)编写了一个梅森素数计算程序。他把程序放在网页上供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免费使用,这就是最初的互联网梅森素数大搜索计划了(Great Internet Mersenne Prime Search,GIMPS)。任何拥有个人电脑的人都可以加入GIMPS,成为一名素数猎人。

从1997年至今,所有新的梅森素数都是通过GIMPS分布式计算项目发现的。这个项目成功聚集了数十万台计算机进行一个问题的计算,它的计算能力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其中,最新第50个梅森素数的发现,就是美国一位普通的电气工程师Jonathan Pace,用一台普通的家庭计算机,CPU型号是i5-6600,幸运地通过GIMPS发现了这个梅森素数,不仅在数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而且得到了3000美元的奖励。(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下载一个试试,第一个找到超过1亿位数梅森素数的人,奖励15万美元)

素数的寻找方法

素数行踪不定,分布未知,怎么样才能找到素数?

在公元前2世纪希腊数学家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就已经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而且有效的素数筛法,我们称之为埃拉托斯特尼筛法(Sieve of Eratosthenes)。核心是:要得到自然数n以内的全部素数,必须把不大于根号n的所有素数的倍数剔除,剩下的就是素数。

一个埃拉托斯特尼筛法的例子

具体的筛法如下:

第1步:确定需要筛选素数的范围,确定范围的最大值,比如是120。第2步:根号120的结果为10.95,所以只需要利用11以内所有素数的倍数来剔除120以内的数字,剩下的就是素数。首先剔除以2为倍数的数字,11以内剔除掉4,6,8,10这几个数字,同时剔除掉120以内所有以2为倍数的数字。第3步:最小的未被剔除的数字为3,剔除以3为倍数的数字,11以内剔除9这个数字,同时剔除掉120以内所有以3为倍数的数字。第4步:最小的未被剔除的数字为5,剔除以5为倍数的数字,11以内不需要剔除数字,同时剔除掉120以内所有以5为倍数的数字。……如此类推,可以将120以内的所有素数完全找到。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实在是太让人佩服。

普及完素数知识,超模君忽然发现,第50和51位梅森素数都是在12月被发现!

而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是否第52位梅森素数将被发现了?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嫦娥五号何以稳稳落月科技自立自强·逐梦深空

来源:人民日报

在经历了一周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日23时11分降落在月面预选着陆区。与嫦娥三号、四号相比,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有何不同?用到了哪些“神器”?

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

确保“选址正确,落得准确”

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经历了主动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看似轻松的平稳降落背后,蕴藏着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积淀。

嫦娥五号探测器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嫦娥五号落月的过程也是为后续上升器月面起飞选择“发射场”的过程。相较于嫦娥三号、四号,嫦娥五号对于着陆点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的要求是空前的,需要着陆区域内既没有太高的凸起,也没有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务要求。可以说,落月的过程就是边飞行边找寻落点。

为了实现“选址正确,落得准确”,专家介绍,嫦娥五号采用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已在嫦娥三号和四号上应用的“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即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的指挥下,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先大推力反向制动快速减速,然后快速调整姿态并对预定落区地形进行拍照识别,避开大障碍,实现“粗避障”。之后,组合体在飞到距离月面100米时悬停,并再次对选定区域精确拍照,实现“精避障”,再斜向下飘向选定的着陆点,在移动到着陆点正上方后开始竖直下降,到距离月面较近时关闭发动机,利用着陆腿的缓冲实现软着陆。

着陆缓冲机构

保证探测器不翻倒、不陷落

落月的关键在于平稳。嫦娥五号着陆上升组合体在落月时,撞击月面会形成较大的冲击载荷,必须设计相应的着陆缓冲机构,保证探测器不翻倒、不陷落,这是落月的技术难题之一。

专家介绍,着陆缓冲机构,通俗地说就是嫦娥五号的“腿”。

这4条缓冲、支撑一体化的“腿”可不一般。着陆缓冲机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偏置收拢、自我压紧”式方案,保证了收拢简单、展开可靠,解决了着陆缓冲、着陆稳定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与嫦娥三号的着陆缓冲设计方案相比,由于任务难度增加,嫦娥五号任务的着陆缓冲能力要求提高了30%,但机构重量指标却减少了5%。研制团队反复研究,每次修改完设计后,一旦发现新的减重突破口,又毫不犹豫地推翻重来,最终成功满足了设计指标,确保了嫦娥五号稳定可靠地完成与月球的亲密拥抱。

搭载“外脑”“外眼”

既节约成本又减轻重量

在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中,还有两个精妙的设计。一是虽然表面上看是着陆器“背着”上升器软着陆到了月面上,但实际上,整个落月过程中,着陆器都借助了“外脑”和“外眼”——分别是上升器月面起飞时要用的“最强大脑”中央控制计算机和通过“看星星”确定自己姿态的星敏感器,这是设计人员根据“上升器全程陪同着陆器”的实际想出的妙招,既节约成本又减轻重量。

二是由于距离月面较近时主发动机激起的月尘会污染星敏感器,影响上升器月面起飞,科研人员专门设计了盖子,在距离月面一定的高度时把星敏感器的镜头盖起来,待落月之后月尘散去再通知星敏感器把盖子打开,这一睁一闭之间,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已经顺利着陆在月亮之上了。

定向天线

实时传送遥测数据

着陆过程中,38万公里外的嫦娥五号正经历着什么样的考验?所有的讯息,都要通过着陆上升组合体的一口“小锅”实时传送遥测数据。这个“小锅”就是定向天线——把探测器上的数据传输到地面的发射转换装置。

专家介绍,从月球把数据发送回地球,通信的距离相比地面手机通信远了几万倍,需要采取特殊的对地定向天线发送数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设计的定向天线包含了反射面天线辐射器和双轴驱动机构。双轴驱动机构就像人的肩关节、肘关节,驱动反射天线辐射器灵活转动,确保“小锅”始终对准地面。此外,这款反射面天线采用了极致轻量化设计,相比同类天线减重40%以上,可以说是既轻便又可靠。

Quell Memento+:比游戏更多的,是故事

一个解谜游戏如何才能获得苹果编辑的青睐?除了精妙的谜题,开发者还能做些什么?最近,由英国小型团队Fallen Tree Games开发的解谜游戏《Quell Memento 》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该游戏获得最新一期苹果商店“本周最佳App”。推荐语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专业的配音和优美的交响乐为游戏锦上添花。随着游戏深入,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油然而生。”

《Quell Memento 》是《Quell 》系列的第三款作品,该系列自 2010 年推出以来目前已有《Quell 》和《Quell Reflect 》两部作品。游戏的玩法并不复杂:手指移动水滴,使水滴在相框里移动,吃掉关卡里的珍珠或点亮两侧砖块来完成每一关的任务。游戏难点在于逐渐增多的机关,尖刺、传送圈还有拦路的红色气泡,每一种都有不同的规则,要巧妙地利用或避开。

方块全部变成蓝色方可过关

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收集元素及成就系统,不过这在解谜游戏中也是常见的系统设计。在关卡中挡住水滴去路的方块里,隐藏145颗钻石,只有将方块撞出裂缝才能发现它们。而隐藏在关卡中蒙尘的图片,玩家要用手指擦去灰尘,可以得到珍贵的记忆片段,很多片段都是对剧情的重要补充,而故事正是游戏的一大亮点之一。《Quell Memento 》以“记忆”为关键词,场景设置在一座被遗弃的老房子里,玩家为帮助最后一位居住者修复混乱的回忆碎片,因此踏上了自我发现和反思的旅程。在混乱零碎的回忆片段中,玩家将以解谜的形式回顾主人公的一生。

通过主人公回忆讲述故事,铺展剧情的方法在游戏及文艺作品中屡见不鲜,而以老人为主角的却不多见。有趣的是,我在游戏过程中经常联想到奥斯卡获奖短片《回忆积木小屋》(つみきのいえ)。这部短片讲述的故事和游戏有奇妙的联系:一位老人在海里寻找陪伴多年的烟斗,随着潜水的越深,往日的记忆不断涌现。关于尘封的爱与时光,这些早已沉在心底的记忆渐渐浮现在脑海中。而这款游戏的剧情也是与“爱和回忆”有关,至于具体细节,还要玩家亲身去琢磨感悟。

游戏的故事要靠玩家自己用心体会

与游戏玩法、系统、故事相比,游戏音乐的表现更令人印象深刻。在每一章节开场,老人的旁白看似莫名其妙却耐人寻味,“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着一点点痛苦。很久以前,一束玫瑰割破了我的手指。但她握着我的手一起走过。今生的每一天都是如此。”、“我们耗尽此生学习的真理,值得我们拼命取回。”而背景音乐钢琴的演奏始终平静祥和,旋律自始至终都带有一种治愈的情绪。似乎有种一个人趴在窗台听雨声,空气里弥漫着氤氲的水汽,目力所及则是树木葱郁、曲径通幽。官方精心打造音乐作为游戏的卖点之一,玩家可以从iTunes里花11.98美元购买游戏原声大碟,不过囊中羞涩的玩家也可以从创作者Steven Cravis的个人网站免费试听。

每一句旁白都蕴含深意

总而言之,在游戏核心玩法解谜层面,《Quell Memento 》可以令让大多数玩家满意。即使你不是解谜游戏爱好者,也可以从这款游戏中找到你想要的元素:“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的故事情节,抑或是一曲孤独悲伤却又平静治愈的钢琴曲。或许,这正是打动苹果商店编辑们的原因之一。

Quell Memento
63.77 MB 通用版
免费
iTunes下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