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红绿灯还是先有汽车(你们不要再吵了!新版红绿灯其实一点都不新)
先有红绿灯还是先有汽车文章列表:
- 1、你们不要再吵了!新版红绿灯其实一点都不新
- 2、中国红绿灯进化史!需要聊一聊
- 3、新版红绿灯:明明三个灯能表达的事却要用九个灯呢
- 4、新版红绿灯登上热搜:早在2017年已实施,多地已投入使用
- 5、年底前,北京500处路口都将用上这种信号灯
你们不要再吵了!新版红绿灯其实一点都不新
今天一早就看到了一个让人满脸问号的热搜——#新版红绿灯#。
传说中的新版这样操作:3 灯变成 9 宫格,8 种模式来组合
看懂了吗?
只能说,看到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回去看前面,忘记了全部。
有人整理了一张让司机打印出来贴在车上的「一图看懂」:
是明白了一些,但也没全部明白。
说不上是什么高数难题,但第一眼看过去,说是小学生奥数题也不为过吧,多少成年人现在回头看都做不出呢。
但一个好的设计,不就是让最傻的傻瓜不用想也能看明白吗?
有人还整理出了一句话口诀:
红灯停,绿灯行,左转不亮看直行,右转不亮不用停。
从小学到大的六字箴言,突然就多了后面两句——这么说吧,傻瓜还是看不明白(没有说傻瓜不好的意思)。
总结来说,「新版红绿灯」最被网友批评诟病的 4 点,就是:
1.太复杂!3 个箭头灯就能确定的事要整 9 个版本 8 种组合,这不是简单问题复杂化,给全国亿万人民找茬添堵嘛。
2.太混乱!不亮灯到底能不能通行,怎么停、怎么开、怎么转,给司机增加太多预判和思考难度,这不更加堵得慌吗?
3.不亲民!取消倒计时读秒?这得导致多少交通事故啊。灯灭难道不是因为灯坏了?这又得导致多少交通事故啊。
4.工程太大!全国交通灯改造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有这钱为什么要去改本来好好的东西?
图片来自:Unsplash
所以,「新版红绿灯」的设计者孙正良昨天在抖音上开直播,原意想推广阐述设计理念,结果他播不到十分钟,就被网友疯狂抵制,无奈下线关播。
如果说# 新版红绿灯# 已经让人满脸问号了,这还只是个开始。
更让人满脸问号的,是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新规,这规矩早就已经实施五年了!
新京报指出,2016 年 12 月 13 日,国家就已经发布了《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16),里面有提到相关规则,2017 年开始实施。
现在的什么「新版红绿灯」,纯粹是瞎起哄、带节奏。
目前全国很少看到这种「新版红绿灯」的原因,就是因为大街上红绿灯本来就是规定中的两种常用组合:
「新版红绿灯」则是较少使用的 3 种特殊组合,目的是为了针对复杂路口的特殊情况,改善车流人流以便更好通行:
网上很多让人疑惑的各种灯灭或同时亮起的情况,其实就是灯出现了故障。
圆灯、箭头灯的区别,在于其代表的路权优先级不同。
根本就没有以新代旧之说。
读秒什么的更是无稽之谈。因为无论是新国标还是旧标准,都没提过读秒。
公安局江宁分局官方微博「江宁公安在线」运营者 @江宁婆婆 也提到,「读秒依据的标准是一个公安行业标准,它不是国标也不是强制实行,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选装,说白了就是你可以用也可以不用,本来就没有强行要求,何来取消?」
图片来自:Unsplash
中新财经致电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询问是否有红绿灯规范时,对方也回应「目前没有登记相关信息」,最新的就是 2016 年的规范文件。
不过回到事情本身,虽然它不是个新消息,传播上也有胡诌成分,但也完全不是个假消息。
全国已经有一些地方使用「新版红绿灯」两三年了。
那么,这种较少使用的红绿灯设计,到底是不是个好设计?
这得回到红绿灯诞生的最开始来看看。
公元 1868 年以前,世界上根本是没有红绿灯的。
当时英国马车已经普及,轧人事件可谓是层出不穷,但怎么管理交通呢?当然是靠警察叔叔啦。不过车子和道路那么多,人根本不够用也管不过来。
所以当年 12 月,世界上第一盏手动且以煤气灯照明的交通信号灯于英国诞生了。
臂板式的方形玻璃提灯上,红色煤气灯亮起代表必须「停止」,绿色煤气灯则代表「注意」。
这是英国铁路信号灯工程师 J. P. Knight 在女性着装上得到的设计灵感:穿红色衣服的女性代表已婚,绿色衣服则代表未婚。
这下交通堵塞和事故能人为减少了,不过这煤气灯实在太不安全,第 23 天就爆炸了,操作灯的警察也因此殉职,交通灯被停止使用。
说实话,人为手摇操作的设计也挺为难,交警得根据路况来变灯色,还得不断吹哨子,这不就是把交警挪一个地方工作嘛。
直到 1890 年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以电为能源的交通灯来了。
1914 年,第一个电气启动的红绿灯出现,这时候,汽车已经开始在大街小巷流行,美国纽约市 5 号大街的一座高塔的交通灯,能轻松地告诉络绎不绝的人们:红灯亮就得停(Stop),绿灯亮就通行(Go)。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设计进步是:当年美国交通信号灯公司 Lester Wire 在交通灯上加了一个蜂鸣器,它会在信号灯切换前提醒人们要变色了。
今天被大家所支持的「倒计时读秒」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倒计时读秒」是在几十年后的 1990 年代才被引进的。
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快,1963 年,加拿大多伦多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可自动控制的信号灯,交警只需要坐在办公室就能统一调控监测交通状况。
发现没,那时候世界上的交通灯还只有红绿两种颜色。
红绿的反差色不仅醒目,还非常容易识别,对于所有人来说,简直就是秒懂啊。
图片来自:Unsplash
不过随着交通情况越来越多变,汽车的车速越来越快,用两种颜色来控制显然不够用。
于是,发明家们又在思考着交通灯的新设计——这时候,黄灯就上场了。
不过关于黄灯是谁发明的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 1920 年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的警官 William Potts 发明了一种有黄灯的多功能交通灯,1920 年 10 月在底特律投入使用;一种则是中国人胡汝鼎 1927 年穿过绿灯刚亮起的大街时,差点被一辆汽车摩擦摩擦,于是他提出了黄色信号灯的想法, 随后被美国政府采用。
但可以肯定的是,胡汝鼎为黄灯的推广有着极大的贡献。
图片来自:Unsplash
交通灯真正进入中国,那就是 10 年之后了。
1931 年 8 月 23 日,《青岛民国日报》刊登了一则新闻:《交通信号灯今日使用》。但直到改革开放开始的 1979 年以后,交通灯才开始普及。
交通灯的交互设计上,中国后来才慢慢跟上来。
此时在世界其他地方,交通灯的设计已经开始因地制宜。
加拿大多个海洋省份,交通信号灯会有一些当地特色:横排信号灯红灯一定有两个且在两端,不同灯号也会有不同形状,以更加引人瞩目和保证安全。
美国南部部分州的交通灯全都为横排,是因为当地多飓风和风暴,横排可以减少风阻。
日本因为绿灯精彩被当地人称为「蓝灯(青信号)」,为避免搞混就把绿灯色调调得更蓝,以符合当地人的习惯。
图片来自:Unsplash
1961 年,东德交通部的心理学家 Karl Peglau 发现红绿灯对于一些反应能力弱的小孩、老人还有占据 10% 人口的色盲人士依然不友好,于是红绿灯的小人就诞生了。
后来红绿灯小人走向电视,进入儿童读物,变成家居产品,现在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可以看出,在交通灯设计基本的规则和基础上,每个地方都会做一些细节的调整或优化,也会根据不同人群不断优化。
图片来自:Google 纪念红绿灯小人问世 56 周年
从煤油交通灯到电力交通灯,第二代交通灯持续了一百多年时间。
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半导体照明技术的逐渐成熟,第三代交通信号灯才出现。
图片来自:Unsplash
它也就是 LED 红绿灯,不仅节能、不容易损坏,还更加高效。
之后交通灯的设计就变得越来越多元了。
图片来自:Unsplash
2000 年前后,北京出现了人行横道自助信号灯,人们想过街按灯就变绿;2002 年,北京开始有了带箭头标识的车道指示灯,为了适应更多交通体系,倒计时红绿灯、可变换方向的箭头指示灯、闪烁提醒的指示灯设计也之后逐步出现......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太多新设计并不是一件好事。
随着中国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信号灯越来越多,有圆形单元中又有多个图案的,有一组信号灯有四个及以上几何单元的——让人们困扰是开始,引发交通事故才是最大症结。
国标做的就是管控和统一的事情,「新版红绿灯」就是举措之一。
一方面,有专家认为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左转、直行、右转车道无法彻底分开、独立控制,面对 4.06亿辆的全国汽车保有量、4.6 亿的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经力不从心。
因此「新版红绿灯」的出现并不足以为奇,它只是适应城市发展,针对特殊情况做的交互设计改进。
从历史上的设计变革来看,这也只是一个小动作而已。
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一次正式的规范,避免人们在交通变得越来越混乱的情况瞎搞胡搞。
文件已经说明部分核心地区才会使用这种交通灯组合,从没有官方消息说「新版红绿灯」会大范围强制施行,各地也只是根据实际情况有序升级。
所以吵来吵去基本就等于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劲使不上。
关于还有人说什么「新版红绿灯」可以减少闯红灯的概率、改进了结构设计、还融入了高度智能系统,对于广大民众来说,这些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为了改变而改变,为了创新而创新,纸上谈兵基本没什么好下场。
交通灯历史上大大小小的设计改革,无一不是因为有实际情况的困难、有大众的需求才诞生。
图片来自:Unsplash
当然,现在的交通灯也并不完美。
等到未来技术发展,或许可以智能化管理城市疏导交通,让交通灯自动预判车流量减少拥堵,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友好方案,甚至不只再用红色、绿色、黄色的灯光作为信号指挥通行。
交通灯真正实现最终目标的那一天,或许就是它消失的那一天。
资料参考:
维基百科:交通信号灯
《交通信号灯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知乎@詹姆士
《警察功不可没,交通信号灯发展历程回顾》@汽车之家
《网传「新版红绿灯」系 5 年前已实施规范,针对极复杂路口信号设计》@新京报
中国红绿灯进化史!需要聊一聊
出品|网易新闻
导语:新国标红绿灯取消读秒设计、通行规则发生变化,让不少老司机都直呼头疼。这些设计真的“反人性”吗?各国设计师们又为红绿灯设计花过哪些心思?
新版红绿灯又又又又上热搜了!一想到熟悉的“红灯停、绿灯行”规则如果被更加复杂的“九宫格”红绿灯取代,许多人纷纷表示难以接受。
新国标红绿灯通行规则
其实,新国标红绿灯早在 2017 年便已出现,不过当时仅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而近日,据传新版红绿灯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一下让这件可能影响全国人民出行的大事迅速引发热议。
红绿灯自发明以来就伴随争议而生,各国设计师也一直致力于对它改良和创新。今天制造君就来好好扒一扒红绿设计的进化史。
一、红绿灯的诞生比汽车还要早
红绿灯最早其实是为了指挥马车而诞生的。在维多利亚时期,伦敦的街道常常因为马车而堵塞,带来的危险也并不比汽车低多少——据统计2009年伦敦街道上有184人因交通事故而丧生,而在1866年这一数字也达到了102人。
于是在1868年12月10日,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桥与白厅的交汇处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套红绿灯装置。这套装置高7米,由煤气灯悬挂上方指示通行,颜色由人工切换彩色玻璃交替遮挡来完成。红绿颜色的灵感则来自当时女性着装的习惯:已婚女性穿红色衣服,未婚女性穿绿色衣服。
1868年英国伦敦的第一盏红绿灯
但不幸的是套红绿灯仅存在了23天,就因为煤气灯爆炸而“下线”,直到1912年美国盐湖城警官Lester Wire发明了电力信号灯。这款电力信号灯使用的仍然是红色和绿色两种颜色,不过颜色的选取是考虑到红色光波长较长,光线穿透力强看起来也更明显,而绿色作为其互补色代表同行。
世界各地的红绿灯老照片
二、曾经“救命”的黄灯为什么要取消?
而说到红绿灯是何时传入中国的,有资料显示,《民国日报》1919年8月26日报道,上海法租界的霞飞路、圣母院路、金神父路交叉口出现了第一盏红绿灯。这款信号灯虽然不会爆炸,但仍存在其他安全风险,比如司机和行人都很难在红绿灯切换的瞬间迅速做出反应,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当时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的美籍华人胡汝鼎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经过反复琢磨想到在红绿灯中间再加上一个黄色信号灯,以起缓冲和警示作用。后来通用电气公司采纳他的建议,发明了新式信号灯,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红-黄-绿三色灯。
和黄灯起到类似做的还有“读秒”,在新国标红绿灯中两者均被取消。有关专家给出的解释原因包括:黄灯没有指令性,不能作为指令灯存在,比如曾经的“闯黄灯扣分”就曾引发争议 ;而取消读秒则是为了不给司机争分夺秒的侥幸心理,造成临时加速过灯现象。
但车主们也表示担心,取消这些功能会导致红绿灯切换太突然,在路口前不知道该继续前行还是尽早刹车,容易带来安全隐患,同时还可能延长车辆起步的反应时间,最终降低路口通行效率。
所以实际应用效果如何,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来验证。不过目前多地交管部门在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还暂未收到更换“新国标”红绿灯的通知。
媒体报道截图
三、全球创意红绿灯设计大赏
在设计红绿灯这件事上,全球各地的设计师可谓是花尽了心思。先来看一款科技感极强的AR概念红绿灯。
这款红绿灯来自乌克兰北部城市Chernigov,当信号灯发出信号后,激光系统就会打开,直接将红绿灯变成一堵“墙”,当某个方向禁止通行时会有红色的激光幕墙落下,上面还有明显的数字显示倒计时,通行的一方则没有任何障碍。(感觉大概可以避免99%的闯红灯了)
如果这也不能劝退闯红灯的人,那就要有请法国巴黎这款“最吓人”红绿灯——在一个十字路口竖立着一块不同寻常的告示牌,每当感应到有行人闯红灯穿行,便会模拟发出汽车紧急刹车的刺耳轮胎声,并抓拍下行人惊恐的样子显示在电子屏幕上。(大概是最“试试就逝世”的红绿灯)
而当代红绿灯并不全是给汽车设计的,比如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2000峰骆驼也会出现“堵骆驼”的情况,为此当地特别设计了“骆驼红绿灯”,当骆驼途经公路时,只有绿灯亮起才能通过。(连动物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了)
同样拥有特别图案的红绿灯也不止敦煌一家:
在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之际,洛阳政府将城市部分路口的红绿灯变成了牡丹形状。
2008年金融危机时,冰岛第二大城市阿克雷里为了鼓舞大家走出低谷,把红绿灯改成了爱心的形状。
日本神奈川的阿童木红绿灯,不愧是动漫圣地。
还有这棵来自英国伦敦令人眼花缭乱的 “谜之红绿灯树”,共有75盏交通灯不停闪烁的灯号,象征不断运作的商业活动,像是在控诉让人紧绷的现代生活节奏。
结语:
其实“九宫格新版红绿灯”只是“新国标”中补充的红绿灯的一种,并不是要把其他红绿灯形式全部废止,实际中也并不算非常常见。
不过如果遇到了,我们也可以用一句话看懂它:红灯停,绿灯行,左转不亮看直行,右转不亮不用停。希望大家都能够理性看待,出行安全!
网易《了不起的中国制造》栏目原创内容,侵权必究
「了不起的中国制造」专栏,力邀行业权威、资深玩家,呈现他们眼中的中国创新之路。
合作邮箱:newsresearch_ntes@163.com
新版红绿灯:明明三个灯能表达的事却要用九个灯呢
红灯停,绿灯行,这么简单明了的指示,为什么要换成解释半天还让人迷惑的。
最反人类设计就是这个灭灯 一早一晚阳光直射时候 圆形红绿灯有时候辨识度都不高 这可好 两边还是箭头 司机要先分辨他3个箭头亮不亮 哪个亮 确认3个都暗再去看中间 哪怕你用3组正常显示三个车道走停都很直观 什么叫统一 上一个路口左转亮灯 下一个路口左转不亮看中间 这叫统一。
新版红绿灯无疑是比老版更加复杂了,这确实是倒退,大家开车的时候是需要一目了然,而不是辨识半天,这不利于安全驾驶,可能很多驾驶员没有小编那么聪明,既然设置了九个灯,那就该亮的都亮好了,包括右转灯,这在技术上是极其容易的事,不要再让驾驶员自己去猜那个不亮的可以走,那个不亮的也不可以走,这对安全驾驶极其不利!
新版红绿灯登上热搜:早在2017年已实施,多地已投入使用
8月22日,据国是直通车视频报道,近日,2022年新国标红绿灯标准出台,网上各类解读层出不穷,也引发网友热议。
第一,为防止车主抢秒,新国标红绿灯取消了读秒。
第二,三组图教你如何行驶。
取消读秒对于你的出行有何影响?
王先生表示,国家政策非常好,现在有很多外卖,包括快递员,他们时间比较紧张,容易闯红灯,国家政策出台后,闯红灯的概率减少很多。
新国标红绿灯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荆先生表示,新国标红绿能实时监控车道车流量变化,这方面很智能,以前有时候路口灯很短,但是排队时间很长,有时候一直是绿灯,但没什么车。改版后,对缓解交通肯定有好处。
王先生表示,新国标红绿灯更加规范化,对国家整体的交通管理会上一个台阶。
其实新国标红绿灯早在2017年7月1号就已经落地了,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订的新版《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但直到今年,各地才慢慢开始落实到道路交通上。
据南京交警表示,过去,南京各路口多使用箭头方向指示灯,但其实左转箭头指示与对向而来的右转车辆、右转箭头指示与直行的行人、非机动车也往往存在冲突,因此增加了路口的安全隐患。通过采用信号灯新版国家标准,则可以大大避免此类交通事故,降低路口安全风险。
嵊州发布显示,2019年嵊州市城区兴盛街以南路口、普田大道等许多路口都已开始试行新国标红绿灯。
据湘潭在线,交警表示,在此基础上,由于各个路口车流量不同,交警部门还会通过增设方向指示灯的方式对转弯车流限流或引导通行。如果方向指示灯亮起时,因方向指示灯的通行权限大于圆盘灯,驾驶人需按照方向指示灯的指示通行或等待;若方向指示灯灭了,则根据圆盘灯指示通行。目前,交警部门正在逐步更换新国标信号灯,目前城区已完成20%左右,预计到年底前更换工作全部完成。
目前新版信号灯处于逐步推进阶段,已经在南京、嵊州、上海、湘潭、洛阳等多地投入使用,预计不久之后将实现全国推广。
【来源:九派新闻综合国是直通车视频、南京交警微信公众号、湘潭在线微信公众号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年底前,北京500处路口都将用上这种信号灯
信号灯是城市交通运行的基础,与群众出行和平安交通息息相关。10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通报,5年来交管部门持续推进信号灯“五统一”管理、规模化建设和智能化应用三大工程。截至目前,全市9500余处信号灯已全部接入统一信号控制管理平台,并建立了“一灯一档”健康档案。两年新建1148处路口信号灯和235处黄闪警示灯,使一批市民群众关切热点路段路口信号灯缺失问题得到解决。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近年来不断提升精细化水平,在优化交通组织、规划升级信号灯管理、便民服务以及交通事故快速处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650万辆,机动车驾驶员1200万人。面对车路矛盾突出、道路超负荷运转等交通管理难点,市公安交管部门积极落实“慢行优先”交通发展理念。市交管局副局长赵鑫介绍:
赵鑫:先后完成二环路辅路、京藏辅路、马家堡南延等一批慢行系统精品工程,非机动车通行效率提高25%;在全市50多处路口率先实现非机动车一次左转交通组织,非机动车左转用时减少30秒;围绕回龙观、天通苑,CBD等重点地区,综合采取调整交通流线、优化车道设置等方式,动态治理堵点乱点147处,提升路网通行效率。
在规范信号灯管理方面,公安交管部门在全市实现了原有隶属68家产权单位、8224处信号灯的集中统一管理。解决了信号灯缺失、产权分散、故障率高、配时不精细等问题。市交管局科技信息处副处长朱林说:
朱林:市公安交管部门还加快了统一信号控制管理平台建设,全市9500余处信号灯已全部接入平台。城六区和城市副中心重要路口联网率95%以上,90条城市主干道实现绿波带协调控制。
为了补齐“有口无灯”的缺口,从2020年开始,市交管部门利用两年时间,按照“应设尽设”原则,新建了1148处路口信号灯和235处黄闪警示灯,使一批市民群众关切热点路段,比如朝阳黄渠东路、石景山七星东街、通州牛样路等路口信号灯缺失问题得到解决,提升了道路安全环境、保障了群众平安出行。
除此之外,交管部门还强化慢行出行安全保障。针对全市行人过街信号灯,特别是医院、学校、居民区周边的信号灯配时进行调整,对610处行人过街绿灯时长增加13%以上;并在两广路、崇文门大街、平安大街等10余条主干道路路口,修建行人过街安全岛和二次过街信号灯;联合市残联研发无障碍提示信号灯,通过男女声音提示,帮助盲人区分路口过街方向,以及当前红绿灯状态,满足特殊群体出行需求。年底前,这种语音提示信号灯将可扩展应用到500处路口。
市公安交管部门还专门成立了为民服务中心,不断优化线上线下交管服务。市交管局副局长赵鑫说:
赵鑫:丰富线上业务办理,推广网上自助办理。今年,北京公安交管部门创新机动车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推进出厂预查验试点,试行下线即查验,出厂即挂牌模式,探索推出车辆保养、年检一体化服务。
2020年,市公安交管部门依托“互联网 公安”警务工作模式,联合北京银保监局,专门成立了“远程易处理中心”,通过线上语音或视频的方式对交通事故进行远程处理。市交管局事故处处长于海涛说:
于海涛:无论是机动车之间,还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发生轻微交通事故都可适用这种模式。全市6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可通过此模式处理。实现了1分钟接警、5分钟挪车,做到了轻微事故掌上办、接警即处马上办、警保合作一站办。让群众少跑路、少等待,让处理更高效。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责任编辑: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