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金子快播(韩国犯罪类电影9部高分推荐!绝对下饭)
亲切的金子快播文章列表:
- 1、韩国犯罪类电影9部高分推荐!绝对下饭
- 2、把情欲拍到极致的韩国大导演,和他合作过的女演员都甘愿为他献身
- 3、BBC版色·戒,差点被片名给坑了
- 4、李英爱的高分R级复仇电影,结局有争议但痛快
- 5、亲切的金子:李英爱用十三年的等待,换来集体式复仇
韩国犯罪类电影9部高分推荐!绝对下饭
【韩国犯罪类电影】9部高分推荐绝对下饭
1.《杀人回忆》2003
韩国真实案件改编,时隔33年悬案才被破解。该片讲述了韩国的一个小镇上,出现了一系列的连环杀人案,小镇警察和从汉城调来的苏警察共同办案的故事。
2.《燃烧》2018
看不懂,冲着格伦去的。讲述了三个经历各不相同的年轻人:钟秀、本、惠美相遇后,他们之间展开了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
3.《追击者》2008
故事根据轰动整个韩国历代最残忍的杀人魔柳永哲真实个案改编,主人公英民和为了拯救一个女人追击他的唯一一名追击者忠浩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
4.《恐怖直播》2013
整部戏靠一个演员支撑,该片聚焦首尔汉江上发生的一连串炸弹恐怖事件。广播主持尹英华在节目中接到一名神秘听众打来的威胁电话,他意识到这个人很可能就是汉江连锁炸弹恐怖事件的元凶后,意图将该事件制作为一档能够令自己咸鱼翻身的独家直播节目,但事件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5《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2010
影片讲述了由淳朴女性向残忍的女人蜕变的故事,以浓缩的形式震撼人心的展示了一个女人悲剧
6《老男孩》2003
最感触的是一只手换一幢楼,影片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主人公吴大修在一次醉酒回家的路上突遭绑架,被囚禁在一个私人监牢中长达15年之久,在最终得以重见天日之后,他不顾一切的。要找到自己遭到绑架的原因,并展开了疯狂的复仇计划。
7.《蒙太奇》2013
结合名字看电影,影片讲述了15年前发生的小女孩西珍遭人绑架杀害案件在公诉时效过后,以同样手法的案件再次发生,西珍母亲和警察共同追查案件真凶的故事。
8.《走到尽头》2014
国内有翻版,还是喜欢原汁原味。影片讲述了刑警高建洙因为一次失误而陷入绝对险境,为了掩盖自己犯下的错误,展开了无法预测行动的故事。
9.《亲切的金子》2005
慢节奏电影,以暴制暴。该片讲述年轻貌美的金子在漫长的牢狱生活终于结束。出狱的她成为了一个复仇女神,她的复仇对象就是陷害她入狱的人
把情欲拍到极致的韩国大导演,和他合作过的女演员都甘愿为他献身
当下的韩国影坛可谓空前繁荣;韩国导演们背靠本土、面向世界,已然成为国际主流电影节的常客。
有人说,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登顶金棕榈、席卷奥斯卡,无疑标志着韩国电影的巅峰。但显然,韩影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其他韩国电影人的努力坚持;这其中,时年59岁的朴赞郁导演便是闯荡国际影坛的先驱者之一。
回望朴赞郁以往的电影,从早期关注南北问题的《共同警备区》,到后来极具风格化的“复仇三部曲”,都在国际影坛备受赞誉。其中,《老男孩》更是代表韩国电影第一次摘得戛纳评审团大奖。而后《机器人之恋》《蝙蝠》《小姐》也都部部进入三大电影节主竞赛。
可以说,朴赞郁电影从未缺席过国际影坛的最高舞台。今年五月,他的新作《分手的决心》再次以强势之姿回归到戛纳主竞赛单元,并最终拿下戛纳最佳导演。
犹记得,福茂早在戛纳发布会上就如此评价过电影《分手的决心》:“当你观看了像朴赞郁新片那样的作品以及感受到它对电影的那片赤诚时,你就会发现,它给人的感觉像是40年前甚至80年前诞生的电影,同时却又极具现代性。”
在我心目中,朴赞郁的电影总是志在打破观众们对韩国类型电影的刻板印象。他将类型电影以极致梦幻、夸张,甚至略带癫狂的个人风格加以诠释,以一种侵略的姿态刺激我们的感官,再以寓言、神话的外壳包裹类型片叙事,将我们平滑地引入到其创造的华丽影像世界中来,牵引我们共同感受光影世界中转瞬即逝的狂想。
卧薪尝胆、奇异百变——朴赞郁的导演生涯
1963年8月23日,朴赞郁出生于韩国首尔一个相对比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从小深受强烈的艺术熏陶,全家人在茶余饭后听巴赫的唱片甚至是一种家庭生活惯例。
学生时代,朴赞郁在机缘巧合下开始看大量电影,但他没敢报考电影专业。他认为电影导演需要很强的掌控力,性格较温和的他更适合从事文字工作。随后,他便考入西江大学的哲学系,但没过多久,他便对哲学系呆板的学术氛围感到失望,转而对电影投注更多的精力。
直到大三那年,朴赞郁在看完希区柯克的《迷魂记》后,彻底爱上这部伟大的电影,悄然萌生出要成为一名像希区柯克那样的导演的梦想,并开始动手写剧本。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在《银幕》杂志上兼职写影评,以至于很多朋友都以为他会成为电影评论家。
毕业后,朴赞郁有幸结识了后来拍出《我的野蛮女友》的郭在容导演。随之,他便加入到郭导的处女作《雨天的水彩画》剧组。在这部充满感伤的爱情电影中,朴赞郁作为初出茅庐的副导演承担了很多责任,甚至还干起制片工作。
但当拍摄进展到90%左右时,朴赞郁却决定离开片场。正值80年代末,韩国电影行业的状况还相当“原始”,由于电影市场长期低迷,韩国电影人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朴赞郁也是迫于无奈才做出这样的选择。此后,他便潜心闭关、埋头创作,暂离主流业界。
1990年,朴赞郁与同为影迷的妻子结了婚。婚后,他才真正意识到现实生活有多窘迫,为此他不得不想办法赚钱。他便开始在一家电影公司从事字幕翻译、海报设计、筹备首映等相关工作,足足持续了一年多。直到Dreambox公司为他带来电影制作订单:一部名为《月亮是太阳做的梦》的低成本电影,并明确要求由当时的歌手和青少年偶像李承哲来主演。
朴赞郁处女作的诞生过程并不顺利。被定为主演的李承哲当时是个门外汉,对自己能否演好角色完全没信心。这极大地打击了朴赞郁的创作热情,甚至一度想放弃。最终,有位前辈的话才让他坚定了决心:“在韩国影坛,只有忠武路的电影制作方式跟其他地方不同,而忠武路向来对有抱负有才华的新导演敞开胸怀,如果你想争取更好的未来,就在这个项目中拍出点名堂吧。”
然而,命运并没有垂怜朴赞郁。影片《月亮是太阳的梦》问世后,票房惨淡,只有李承哲的年轻粉丝们贡献了些许院线票房,此后便完全无人问津。甚至后续发行录像带,都因为鲜少有人租借而从全国各地的音像店中逐渐消失。
在经历过这场失败后,朴赞郁再次拿起笔,开始在一家电影杂志写影评专栏。由于受到希区柯克的影响,朴赞郁的评论往往很注重对蒙太奇的考究,并对电影精神分析乐此不疲。
随着阅片量扩大,朴赞郁开始涉猎尼古拉斯·雷、萨姆·拉乌斯等导演制作粗糙且风格夸张的类型电影。甚至有一段时间内,他还迷恋上香港电影。那时,吴宇森的电影在韩国特别流行;朴赞郁由此认为,香港电影并不像好莱坞电影那么地圆滑工整,也正因此而独具魅力。
朴赞郁对韩国电影的评价亦是如此,他赞扬了李斗镛的《解决者》和金绮泳的《火女》,甚至认为这类电影比教科书里那些广为人知的电影更有价值。对朴赞郁而言,正是这段时期的修炼,极大地发展了他的电影审美,也让他逐渐形成真正属于自我的电影观念。
1993年,朴赞郁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李勋导演,这再次唤醒他的创作之心。四年后,他终于如愿拍出他人生中的第二部电影作品《三人组》。然而,他再次遭遇到票房上的挫折。但这次他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继续构思新电影创作,并在1999年完成短片《审判》。这是一部极具风格化的作品,也是他对悬疑类型的一次试水。
1997《三人组》
1999《审判》
2000年,朴赞郁得到了执导《共同警备区》的绝佳机会,这也成为他电影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机。在这部关于南北问题的电影中,充满一个接一个的戏剧性高潮。伴随着悬疑式的回溯叙事,整部影片在悲剧与喜剧之间迂回,牵动人心,得到普罗大众的一致喜爱。
而当时,人们对于李秉宪、宋康昊、申河均和李英爱等明星的追捧,则将《共同警备区》进一步推向令人难以置信的票房成功。由此,朴赞郁正式获得了商业上的认可,开始了他辉煌的电影创作之路。他独特的电影审美也不再局限于依靠影评去传播,而是真正赢得了大银幕。
2002年,朴赞郁完成了他的新作《我要复仇》。不同于《共同警备区》的悲喜交加,《我要复仇》则走向了极端冷峻的悲剧。围绕金融危机的背景,影片以完全客观、冷静的目光去审视底层人物的生存挣扎,任由他们走向宿命般的悲剧。
影片台词量极少,而是完全依赖演员们的表演和镜头语言来叙事。朴赞郁标志性的个人风格也终于在《我要复仇》中开始崭露头角:寓言式、神话式的叙事,搭配运动镜头下充满禁忌的画面内容,以“间离”真实生活的方式,让观众在影像世界中慢慢接受这些暴力与黑暗。
显然,《我要复仇》标志着朴赞郁步入全新创作阶段。他没再拘泥于卖座与否,而是真正开始大胆践行自己的电影审美风格,由此拉开最著名的“复仇三部曲”的序幕。
2003年,朴赞郁便马不停蹄地继续围绕着“复仇”做文章。由此而诞生的,便是朴赞郁至今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老男孩》。这俨然是一部非常神奇的韩国电影,在悬疑类型片的基础上嵌套《俄狄浦斯王》的外壳,并再次以寓言的形式将观众们引入到一场更为疯狂的梦境中。
而《老男孩》的精彩之处正在于,其超高的技术水平和创造性的电影美术、动作设计。走廊群斗戏的横移长镜头、Cult式视觉元素、室内场景中展现精神分析的布景,以及卡点式的流畅剪辑等等,无不让这部电影成为21世纪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韩国电影。当年,朴赞郁在戛纳电影节上充分展现了韩国新生代创作者的反骨:不再是情节剧、悲喜剧,或者以文本叙事见长的社会家庭片,韩国电影也可以短暂脱离现实,转而纯粹以精良的影像主打,以求赋予观众一场视觉盛宴。
而之于朴赞郁自己,《老男孩》不仅为他带来了戛纳电影节授予的评委会大奖,更让他在本土以及海外赢得票房口碑双丰收,一度成为21世纪初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
因此,2004年他被邀请跟三池崇史、陈果同台“竞技”,由此拍摄了《三更2》的其中一支短片。面对两位前辈导演,朴赞郁毫不逊色,继续大肆挥洒才华,其创作的短片《割爱》甚至可以说是三人中最佳的一部。
2005年,回归到自身创作的朴赞郁完成了他的新作《亲切的金子》,为“复仇三部曲”画下句点。四年四部力作,还没来得及让人感叹其创作力之旺盛,影片《亲切的金子》便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给全球观众带来了深刻的冲击。
影片《亲切的金子》或许是“复仇三部曲”中最贴合复仇命题的一部。它围绕李金子这样一个满身伤痕的女人,再度以寓言式主题呈现她的复仇与自我救赎。相比《老男孩》,这部新作中的视觉元素更为华丽,大量闪回和极具宗教仪式感的桥段,搭配缓慢工整的运镜,在复仇命题的癫狂之余,也使整部影片洋溢着肃穆感。
结束“复仇三部曲”之后,朴赞郁决定尝试全新的题材。他短暂脱离悬疑类型片,转而投入到奇幻电影创作中。应运而生的,正是2006年的《机器人之恋》。在这部电影中,朴赞郁放弃讲述角色之间的仇恨,反而让社会边缘人抱团取暖,展现“异类”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关爱。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颠覆了自己的风格。在温暖的叙事外壳下,其内里依然潜藏着阴暗、残酷的朴赞郁风格。天真单纯的机器人少女背后是痛苦的童年阴影,风格淡雅的医院在对称构图下显得压抑而奇怪,所谓的医院则正是社会对于“异类“随意抛弃的垃圾处理厂。
与此同时,异想天开的表演和动作设计,也让这部电影看起来Cult味十足。虽然这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依旧在柏林电影节得到认可,这对朴赞郁而言,无疑是另一层次的鼓舞。
持续四年无间歇的创作,难免让朴赞郁感到心疲力竭。在完成《机器人之恋》后,他短暂休息,跟他的弟弟朴赞景一同活跃于世界范围内的短片创作中。直到2009年,朴赞郁才再次回归到电影长片的创作,带来了新作《蝙蝠》。
在朴赞郁的诸多创作中,影片《蝙蝠》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作品。实际上,这部电影正是朴赞郁创作生涯的重要分界线。这一次,朴赞郁以其招牌式的华丽视听语言和美术设计,展开全新的命题“情欲”。可以说,《蝙蝠》将“复仇三部曲”中的视听风格再度发挥到了极致,更是开启“后朴赞郁时代”全新创作母题的一部里程碑之作。
影片《蝙蝠》的重点不再是基于“恨”而做出复仇,反而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领域:“遭遇不公与折磨后的主人公们,彻底放飞自我,追寻本能、享受快感。”
兽性与人性、信念与迷惘、复仇与救赎,甚至天主与恶魔的身份谜题,都被华丽地融入其中,内容尺度也再次突破极限,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朴赞郁用这部电影宣告:“恨与复仇的时代已然过去,情欲和人性的本能将会取而代之,成为朴赞郁电影世界中的内核。”
即便朴赞郁保持多变与自我突破,他依然在不断夺取欧洲国际三大电影节的奖项,依旧有着大批的死忠影迷们愿意为他的“莽撞”买单。这也让好莱坞和欧美影坛逐渐意识到,朴赞郁作为一个亚洲导演的才华和空前的票房号召力。于是,欧美影坛向朴赞郁伸出了橄榄枝。
2013年,朴赞郁带着闯美新作《斯托克》宣告归来。在异国的创作环境下,朴赞郁对人性的刻画俨然更上一层楼。朴赞郁跟他的长期摄影搭档丁正勋,再度以华丽的运镜,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杀戮基因下驱动的成人礼。
这次,朴赞郁提升了人物动作与叙事的关联,不再局限仪式性与视觉性的隐喻。在克林特·曼塞尔的配乐点缀下,影片所呈现的肢体动作俨然被赋予了一种古典乐章式的神秘感。
影片《斯托克》的成功,让朴赞郁得到了欧美电影市场的真正认可,也为朴赞郁开启了好莱坞的大门。2013年,朴赞郁和奉俊昊一同参与到《雪国列车》的制作中,虽然本片的实际导演为奉俊昊,但作为监制的朴赞郁显然没少出谋划策。
在《雪国列车》中,依然能看到很多朴赞郁的影子:“Cult式视觉元素、打戏运镜、悬疑类型片的叙事策略。”由于《雪国列车》的原著粉丝群体庞大,加之影片本身的卡司以及成片的精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至此,朴赞郁正式成为同奉俊昊、金知云并列的韩国电影闯美三巨头。
但朴赞郁丝毫没有贪图名利,反而回归韩国影坛,全身心投身到新片创作中。当时,朴赞郁在制片人的推荐下,读了英国作家萨拉·沃特斯的小说《指匠情挑》,这是一本用同性恋外壳包裹的“骗中骗”悬疑小说。朴赞郁读完后,顿时产生要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冲动。
历经两年多的精心打磨,朴赞郁于2016年携新作《小姐》回归公众视野。对朴赞郁而言,这显然是挑战性最大的一次创作过程。一方面,他此前完全没有涉猎过女性视角下的同性恋题材,另一方面,对外国小说进行韩国本土化,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最终,朴赞郁导演还是成功地交出了带有其明显个人烙印的一份答卷。
在《小姐》中,朴赞郁抛弃了之前惯用的闪回,转而采用插叙连带章节式的叙事,将叙事内容丰富到极致。同时,为避免单一女性感情线视角的扁平化,他还加入了一条以男性为主的“侦探式”叙事线,从而不丢失掉“骗中骗”的核心。
而对女性情感戏的刻画,朴赞郁则延续了《斯托克》中的肢体动作叙事策略,在香艳诱人的同时,赋予人物动作以各种隐喻,通过对悬念的强调,来淡化相对难以处理的女同情感戏细节。与此同时,影片中也有着相当多的亚洲历史元素。
将英国原著故事彻底地亚洲本土化,这在以往的朴赞郁电影中是非常罕见的。朴赞郁的这次自我突破,使得《小姐》在当年戛纳电影节上成为话题度最高的电影之一,在全球上映后再次以极大的争议性而备受关注。
经历过《小姐》的艰辛创作后,马不停蹄朴赞郁再次有了疲倦之感。舆论声势浩大之际,他再次激流勇退,离开主流电影创作圈,休息整整两年后,才通过英剧《女鼓手》同观众见面。而与此同时,他亦从2018年开始深度构思多个全新的电影项目:《斧头》《同情者》《分手的决心》。而汤唯主演的《分手的决心》便是他最快实现的第一个新项目。
纵观朴赞郁的整个创作生涯,就像他的电影作品那样充满悬念。无数次的失败挫折,都没能轻易击垮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决心。银幕上的朴赞郁奇异多变,甚至充满争议;而创作与生活中的他却朴素且真诚。在我心目中,朴赞郁俨然是韩国电影群英中“卧薪尝胆”的宝藏导演。
恨欲交加、动静结合——朴赞郁的创作风格
作为韩国影坛风格化最极致的导演,朴赞郁的创作显然难以从单方面来概述,通常,朴赞郁最为影迷所称道的,便是带有个人烙印式的运镜、精神分析式的美术。但实际上,若朴赞郁没有神话、寓言这层包装,使故事同现实世界有效“间离”开来,那观众可能会很难接受他用人性中的恨与欲创造出来的疯狂影像世界。
恨欲交加是朴赞郁电影创作的母题。以2009年《蝙蝠》作为重要的分界线,在此之前,朴赞郁的创作主要都是围绕着人物身上的“恨”而展开;而在此之后,则大多都是围绕着人物身上的“欲”来做文章。
恨与欲,虽然在朴赞郁的电影中被归类为两个母题;但在实际上,他也时常会穿插着展现,以此渲染人物的疯狂,甚至作为激发人物“突变”以便完成叙事层面的悬念转折。
影片《共同警备区》作为朴赞郁个人风格尚未完全定型的早期代表作,其讲述的便是彻头彻尾的恨。故事背景下,南北分裂使本是同胞的人民彼此相敌视,这是大恨。而从人物本身出发,主角四人在事发那一夜所遭遇的意外,而慢慢导致他们一个接一个的离世,这是小恨。
可以说,正是恨驱动了《共同警备区》的外部叙事发展。而绝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跟随李英爱饰演的中立国调查员苏菲的第三视角来看整个事件,以一种抽丝剥茧的侦探电影式回溯,来挖掘四个主角之间“恨”的假象下深厚的兄弟情义。
在“复仇三部曲”当中,“恨”依旧时作为作品中的主要情绪贯穿始终,但其对于人物本身的影响明显被放大了很多。简而言之,“复仇三部曲”中的恨不仅仅停留于给人物带来痛苦和创伤,而是更进一步,让人物们陷入到疯狂与极端中,从而引发观众对于复仇与仇恨的反思。
其中《我要复仇》最为极端,所有主要角色的每一次选择都是被负面情绪所逼迫,且都因为恨的存在而让其本身的选择愈发偏离本心,最终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部电影所展现的就是恨对于人的异化过程。
宋康昊饰演的老板,从一个拥有社会话语权的善人,到最后失去控制双手沾满鲜血。除了金融危机这一社会层面的现实原因外,另一个原因正是来自人物自身因恨而被逐渐吞噬掉的理智。面对遭遇的悲剧,老板选择主动拥抱恨意,复仇到最后早已脱离悲剧本身,内心的那份恨意逐渐地取代理智和语言。一个原本拥有社会话语权的角色,到最后放弃掉沟通与表达,退化成了“失语”者。
申河均饰演的聋哑人青年,正是和老板角色的对照。青年原本就是“无法发声”的社会最底层,在面对意外时,作为毫无生活自保能力的底层人民,他只能被动地选择了恨,甚至在整个过程中遭遇到了更多的伤害。
然而,青年依旧保留了本性的些许善意,即便被迫裹挟进恨的大潮,说不出话来的他依然坚持在用画画的方式,去提醒自己铭记善意,也尝试去跟这个世界“说话”。围绕恨,朴赞郁设立老板与青年两条截然相反的叙事线,从正反两面综合呈现了恨将人异化为野兽的过程。
而在《老男孩》中,我们则看到朴赞郁对于人性这一宏大命题更为深刻的描摹。影片中的叙事被分为两章,前一个小时为第一章,男主人公吴大秀遭人非法监禁15年。过程中,他在牢房内对于复仇计划的幻想和准备,被事无巨细地呈现在观众们的面前。
在这样的第一章中,似乎吴大秀是蒙受冤屈,有着合理的复仇缘由。然而,朴赞郁显然不是要拍一部复仇爽片,通过刻意的对现实背景的模糊化、吴大秀与“俄狄浦斯”的谐音、催眠、夸张的人物造型,以及吴大秀赤手空拳便打倒一群人的超级英雄式桥段,朴赞郁是有意在向观众们传达讯息:“所有的这一切,像梦一样不真实。”
随着“反派”李宥真的出现,观众才会发现,我们对吴大秀的背景了解并不完整,由此揭开影片的第二章。通过其他人物视角下的闪回,朴赞郁开始围绕欲望来结构吴大秀所谓的复仇计划。现实中英雄式的魅力,在碎片式的回忆冲击下消失殆尽。吴大秀越是努力想要复仇,则越是显得他愚昧而可悲。俄狄浦斯王的嵌套,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显现,最终指向不可回避的悲剧。
朴赞郁完全“戏耍”了所有观众,《老男孩》的悬念根本就不在吴大秀为何被囚禁,而是在于吴大秀为何会被释放出来展开“复仇”。通过对恨与欲的转换和交互,朴赞郁实现了“复仇”主体的颠倒。吴大秀花15年时间演练的复仇,到头来反而是李宥真的复仇。最终,吴大秀为了寻求自我救赎,不得不对李宥真卑躬屈膝、乞求怜悯。借此,朴赞郁大胆地完成对传统复仇套路的解构。
围绕恨与欲展开的寓言式叙事手段,在《蝙蝠》中则以更为奇幻的思路来实践。作为一部吸血鬼电影,《蝙蝠》从题材本身就直接宣告了同现实之间的割席。正如同影片的英文译名那样,《蝙蝠》自始自终都忠实地围绕着欲望来展开。
欲望成为主轴后,恨则成为变量。朴赞郁虽大方承认人人都是欲望的奴隶,但却依旧通过刻画不同人物与“恨”这个变量的交融程度来展现差异。同样是吸血鬼,神父在吸食人血后经历过强烈的自我斗争,始终拒绝伤害活人。
而作为女主角的泰举,则完全对于追求兽欲没有罪恶感。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泰举从小到大惨绝人寰的成长环境,导致她对于周遭的世界满是恨意所致。而恨,对于泰举追寻欲望过程的异化,也正成为了全片中最大的悬念,将整个故事推至了审判的最高潮。
影片《小姐》则是朴赞郁恨欲寓言叙事的集大成之作。三段式的章节叙事,乍一看同其他主流的商业电影的叙事结构别无二致;但实际上,这三幕的编排正是电影中围绕恨与欲制造的三次转折,每一幕都拥有不同人物独立的叙事视角。
在第一幕中,观众得知淑姬是一个骗子,通过藤原伯爵的特别引荐,志在引诱秀子小姐,将其骗进疯人院以达到侵占小姐财产的目的,这是人物身上的第一层欲望。然而在影片的第二幕中,变数悄然出现,淑姬与秀子小姐之间擦出了爱恋的火花,这是人物身上的第二层欲望。
到第三幕中,出现了又一次反转,朴赞郁给观众上演了一出骗中骗式的身份置换:秀子转而联合藤原伯爵,将淑姬作为小姐送进了精神病院。秀子“背叛”了淑姬的感情,反而将自身宿命强加到了淑姬身上。在此,也完成了秀子小姐这个角色的身份下沉,让她成为同淑姬并没有什么差异的骗子。
这也让最终高潮片段的真相揭秘变得更为动人。朴赞郁在最后完成了对于自我的颠覆,他否定掉一切反转,反过来告诉观众,淑姬与秀子小姐情感线的始终如一,她们是大方承认欲望趋同而联手寻求自由的爱人和伙伴。与之相对的,则是伯爵和姨夫两个策划阴谋的男人的自相残杀与互相背叛。
某种意义上,朴赞郁完成了对“复仇三部曲”时期自我的颠覆,他利用《小姐》的反转为影迷提供了基于同性恋、女性视角下全新的叙事可能性。这些角色被允许承认欲望、寻求共鸣,并且慢慢掌握自己的叙事话语权,而不是像之前那般任人羞辱。朴赞郁对恨与欲的叙事编排终于摆脱“孤独”的固定框架,找到了更具戏剧张力和多义性的欲望表达。
围绕人物恨与欲展开的叙事,是朴赞郁创作的内核所在;而精美绝伦的视听语言,则是朴赞郁对于创作内核的一贯包装手段。个人烙印式的运镜、精神分析式的美术,正是朴赞郁能获得全世界不同地区影迷一致追捧的重要因素。
宏观来看,朴赞郁镜头语言的”动静结合”是一种反常规的影像策略。运动镜头被用于绝大部分的一般叙事桥段中,而静止或是微距运动的镜头,则往往都被用于重要桥段中的情绪渲染。朴赞郁惯用的视听风格,在华丽夸张、动静结合的基调下,基于作品差异也时常趋于变化。
影片《老男孩》对于调度的精心设计,使其成为一部优秀的视觉系电影。显然,它正是最好的影像范例,同时也是朴赞郁绝大多数作品的影像灵感源泉。
影片开场吴大秀失踪一幕,电话亭中吴大秀和朋友交换着听电话。朴赞郁选择让摄影机围绕角色及电话亭旋转拍摄。电话亭中人物交替时,观众还能看到吴大秀在背景中,但当镜头旋转180度后,吴大秀便悄然消失。
这样的环形摇动拍摄手法,在一般叙事中也时常出现。每当吴大秀失去控制、陷入癫狂或出现令人震惊的信息时均有出现。这一手法在《亲切的金子》中也以深化纵向深度的另外模样出现;而在好莱坞电影中,这样的拍摄手法却往往被用来在特定高潮片段烘托英雄形象。
同时,由于《老男孩》大量动作戏都被夹杂在一般叙事中的缘故,这种长运动镜头便成为最基本的叙事单位。而朴赞郁选择将这些长镜头借助动势或场景构造前后剪接起来,以形成综合长镜头,以及剪辑形式两种特点的长段落。
这样的手法始终贯穿于《老男孩》等朴赞郁电影的一般叙事桥段中,这让朴赞郁得以肆无忌惮的通过移动摄影机来捕捉场景,而无需过多考虑剪辑的影响。纵观朴赞郁的这诸多长镜头,我们发现他钟爱于从小景别开始拍摄,然后让摄影机运动或变焦拉远、环摇拍摄同一个场景中的其他部分,以这样的形式为观众揭示信息,并呈现人物的内心纠结。
而在特定高潮段落,朴赞郁却转而让镜头“安静”下来,多以近似定格的固定镜头,或小景别聚焦于人物,或大景别聚焦于环境。例如在《老男孩》中,吴大秀来到李宥真公司楼顶的段落。激烈的打斗过后,关于复仇的背后真相被揭晓。镜头转而聚焦李宥真和吴大秀的面部来回切换,详细呈现人物神情变化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压迫感,以反高潮式的镜头语言达成对视觉高潮本身的进一步升华。
然而,朴赞郁之所以可以在空间内大幅度自由调度,正是源于他对每个场景精细至极的设计。提到场景设计,则离不开对朴赞郁电影美术风格的赏析。哲学系出身的朴赞郁,对精神分析有着极大的探索热情,而他显然也把这种热情带回到电影创作当中。
在他的电影观念中,人物与空间往往就是一体的。人物可以通过动作对空间进行改变,空间也可以反过来对人物的特性进行映照。通过美术层面大量精神符号元素的潜入,朴赞郁利用电影空间,实现了对人物内心情绪与外部处境的视觉的外化,最终形成推动空间叙事。
依旧以《老男孩》为例,吴大秀所处的几个房间显然都充满精神象征意味,如出一辙地都是由复杂图案堆砌而成的墙纸、破碎的家具、昏暗的灯光,都映射出被包裹在这样空间中的吴大秀内心的破碎与压抑。
而吴大秀与李宥真个人形象的差异,也直截了当地反映出这场复仇中的地位悬殊。与李宥真从一而终的体面形象不同的是,吴大秀经历了个人形象从癫狂到体面的变化过程,这从他个人叙事的视角来看,是一种对于自我理智的赎回。
然而,放到宏观叙事中跟李宥真一对比,则俨然充满讽刺的意味。吴大秀(Oedipus,俄狄浦斯)的宿命暗示下,李宥真在自己办公室里俊美的瑜伽姿势,正指明了其是太阳神阿波罗的象征:那位在《俄狄浦斯王》中向俄狄浦斯揭露其“杀父娶母”真相的俊美男子。精神分析式的场景设计,为人物划分了所处地位的高低,并作为一种崇高的宿命,始终都悬挂在电影叙事的上空,扭转任何试图改变悲剧的行为。
但朴赞郁也为他的主角们留下了微妙的温情。《老男孩》贯穿始终的红色,是对这场悲剧中所有人物的同一性暗示。红色,在所有吴大秀与美度的爱巢中均作为背景色出现,而所有主要人物几乎都曾穿过红色的服装。
正如红色鲜艳的共性那般,所有人都用相同的过去、相同的现在、最终也步入到相同的悲剧中。但红色的生命力,也预示着悲剧之后人物的解脱或是重生。生如野兽般丑陋,亦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死。
动静结合的影像风格和精神分析式的美术设计,在拍完《老男孩》之后便成为了朴赞郁的独门秘籍。无论是《亲切的金子》中对于人性与神性纠缠的诠释,《蝙蝠》中压迫式长镜头对于迷宫空间的解密,还是《小姐》中角色形象变换对生存处境的映照,朴赞郁都无一例外基于这套影像策略来构建全新的光影世界,已然是一种独家的创作模式。
而在《分手的决心》中,时隔五年回归影坛的朴赞郁,其创作风格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他在恨欲交加的叙事母题和动静结合的视听风格的基础上,由此大胆地加入了更为新颖的电影概念,并基于人物情感关系中的“决心”,搭配各种非常规的镜头语言,从语言的“错位”入手,演变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元电影形式,来对“错位”进行诠释。
在《分手的决心》中,朴赞郁的间离策略已然不同。我们很难再从故事一开始就看到各种各样的虚构元素,从而确切地认定这是一个不会发生在现实世界里的故事。
而事实正相反,这部新作则是在近似对现实生活描摹般的日常之中拉开帷幕,却反而在其招牌式的动静结合的影像中撕扯出跟现实世界之间的裂缝。
朴赞郁的“动静结合”是一种反常规的影像策略。在他的作品当中,运动镜头往往被用于一般叙事桥段中,而静止或微距运动镜头则往往被用于高潮时刻的情绪渲染,其本质是在保证华丽视觉效果基础上的反类型。
然而《分手的决心》却不再囿于流畅华丽,大量的越轴镜头调度和越景别剪辑,让影像整体的精致程度被削弱。而在拍摄人物时,非常规角度的选用和空间关系的刻意打乱,也阻碍着观赏过程中视觉逻辑的正常展开。
显然,朴赞郁在《分手的决心》中彻底将思维倒转,不再是叙事先行,而是通过让影像变得“粗糙”来宣告与现实世界的彼此割席,以视觉层面的寓言化来营造间离效果。
与此同时,广泛运用希区柯克式变焦镜头和跳切剪辑,其导致的场景之间的飞跃式转换以及人物动线的不连贯,更是让整部影片越来越远离了“线性”与“流畅”这两个词。
就观感上而言,观众似乎在以拉片的形式看一卷不是那么完整的录像带。而正是在这种奇特观感建立的同时,整部影片贯穿始终的“错位”概念也随之诞生。
电影中的错位,既是剪辑层面对时空顺序的混淆,也可能是叙事层面人物关系的错位。正如观众们对朴赞郁电影一如既往的体验那样,当混乱与不真实出现时,后续迎接观众的必将是层次更丰富、信息量更大的“放飞自我”。
在韩国电影辉煌起始的年代,最出格、最叛逆的朴赞郁无疑是最闪耀的巨星之一。朴赞郁俨然是电影的狂想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对人类辩证批判的坚定态度,使他轻易便能拥有创作灵感,从而一股脑投入到电影中去。
天才之余,他对电影审美沉稳执着的思考,对电影技术的高标准严要求,都证明朴赞郁更值得一个“电影匠人”的美誉。
如今的朴赞郁,在休整之后更加坚定了自己创作的决心:尝试走出舒适圈。无论是英语剧本的创作,还是新作《分手的决心》同朴海日、汤唯的全新合作,都展现出朴赞郁对于创作持久的热爱和进取心。
他似乎正在愈发接近一切随心的自在创作境界,不免令人期待,在未来,这位电影老男孩的狂想决心将寄托向何方?
BBC版色·戒,差点被片名给坑了
美人计向来是谍战影视剧中常用的经典元素。
把大闺女送到敌方当间谍这种情节,咱们也看过不少。
说到这,一定有很多人首先想到李安的《色·戒》。
这种设定扣人心弦,又香艳无比。
于是,韩国导演朴赞郁也开始在电视圈试水了。
这部英国版的《色·戒》,每一帧都是满满的神剧气息——
片名《女鼓手》
The Little Drummer Girl
众所周知,朴赞郁是风格极强的“阴暗大师”。
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号,完全是因为他的“复仇三部曲”——
《我要复仇》,《老男孩》,《亲切的金子》。
(从左至右:《我要复仇》、《老男孩》、《亲切的金子》)
凭借极度阴暗又十分炫目的个人风格,朴导愣是在国际影视圈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次和BBC合作的《女鼓手》,也是他的第一部电视剧作品。
该剧是以女性为主角的间谍题材,一共六集,每集60分钟。
紧张刺激的剧情,再加上朴赞郁独特的影像风格,仅仅片头,就能让人感觉到扑面而来的高级感。
真不愧是国际范儿的大导演!
而故事,则是双线进行。
一开场,是一个温馨的犹太家庭的日常。
爸爸陪孩子在房间里玩耍,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
来者是一个笑容美丽的年轻姑娘,声称自己是给保姆送东西。
东西拿进保姆房间后,爸爸便出门招待幼儿园校车。
气氛一切如常。
但故事中不停出现的钟表,诡异的滴答声,回闪的画面。
以上的细节都告诉我们,似乎有大事要发生。
果然,下一秒,爆炸来临了。
刚一开始就给我们安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爆炸戏,可以说是相当刺激了。
这时,剧情才真正步入正轨。
以色列反恐组织的专家马蒂立即介入了调查。
其搜证的细节,也为这部剧增添了几分细思极恐的感觉。
很快,他锁定了嫌疑人——
巴基斯坦恐怖头目哈利勒的弟弟,萨利姆。
之所以定罪如此之快,因为这群人早已经是马蒂的老对手了。
哈利勒一共兄弟四人,目前活着的只有他和最小的弟弟,也就是这次爆炸的元凶,萨利姆。
他们之前主战场在以色列,到处丢炸弹,搞事情。
后来又跑到欧洲,专挑以色列人下手。
而且,他们的作案手法也相当变态。
先是出卖色相勾引年轻漂亮的女孩,让她们心甘情愿为自己服务。
然后,指使她们悄无声息的把炸弹送进目标手里。
N个回合下来,马蒂已经对兄弟俩的做事风格了如指掌。
但却一直没有抓到他们。
一来是因为他们的踪难以捉摸,神出鬼没的。
二来,反恐局太沉不住气。
每次发现一点小动静,就开始搞大轰炸。
不仅打草惊蛇,还极其烧钱。
这一回,马蒂决定放长线,钓大鱼。
一次性收网,才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目前,他已经监控到萨利姆的行踪和落脚处。
坐在他怀里的,正是之前投递炸弹的年轻女孩儿。
当然,仅仅监控是远远不够的。
马蒂侦查到萨利姆最近要去土耳其的计划,所以提前在土耳其设下埋伏。
绑架萨利姆,只是第一步。
马蒂已经把反恐团队,暗室等一系列设备都安排上了。
他需要一个剧本,一场大戏,来引诱藏在暗处的终极Boss哈利勒。
目前的准备工作,仅仅只差一位女主角。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这部剧的另外一条主线。
女主,查理。
她年轻漂亮,充满激情。
作为一名话剧演员,她一直都没能获得一举成名的角色,只能在小剧场谋生。
仔细看会发现,台下坐着一个神秘人。
从衣着,配饰,到发型都和恐怖分子萨利姆颇为相似。
同样的手表,同样的红配绿☟
神秘人跟着查理从剧院到酒吧,甚至追到了希腊的海滩上。
一开始,查理充满怀疑。
毕竟,神秘,就代表充满危险的气息。
但条顺,颜好的神秘人,很快就吸引了全剧组人的注目。
不穿衣服的E大(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就这么闪亮登场了。
如此健美的身材,朴赞郁导演怎么可能不拿来用一用?
剧里的神秘人,怎么可能不拿来秀一秀?
这不,自称为彼得的神秘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整个剧组的喜爱。
除了查理。
她一直认为彼得是一号危险人物,对他尽是冷言冷语,挖苦讽刺。
然而,接下来她就真香打脸了。
在慢慢的相处过程中,查理越来越发现彼得是个宝藏男孩。
他是混血,喜欢喝博塔利红酒,讨厌护照,离过一次婚……
两个人之间,火花四射。
把垃圾拿过来放在自己口袋的动作,好暖啊☟
甚至当彼得提出要她一起去雅典,查理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如我们所料,雅典之行看似浪漫,实则暗流涌动。
他带她去了伊瑞克提翁神庙。
在月光下跳舞,接吻。
本来是美好浪漫的一幕,彼得却面露痛苦之色。
当观众以为这对有情人要为爱情鼓掌时,剧情又出现了大反转——
彼得开起了车。
是真的开车,而且是疯狂地飙车。
查理慌乱又恐惧,但她无法阻止彼得疯狂的行径。
直到车子在一座别墅面前停下来,走出来的,正是马蒂。
原来,他们的相遇就是马蒂一手策划的。
为的就是让身为话剧演员的查理提前适应,也让她有契机加入这场大戏中。
而彼得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以色列的顶级间谍。
第一集已经结束。
但接下来的剧情走向,我们基本可以预测——
在马蒂为她量身订做的剧本中,查理将化身间谍,被送到恐怖头目哈利勒身边。
她的设定,相当于《色·戒》里的王佳芝。
而彼得,将在这场大戏里扮演被绑架的萨利姆。
他的设定,则等同于邝裕民。
如此说来,之前的一切就都能解释通了。
作为一个资深间谍,彼得不能让任何人或事影响自己完成任务。
但作为一个男人,他又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喜欢的女人被自己亲手拖进这场满是危机和谎言的大戏。
而查理呢?
她爱上的,到底是伪装的萨利姆,还是真实的彼得?
也许,接下来,将会是一场“爱与恨”,“真与假”,“信任与背叛”的较量。
当然,抛开剧情不谈,这部剧在朴赞郁的操刀下,简直就是业界良心。
色彩复古又高级,构图大胆又充满技巧,每一帧都是电影质感。
真的是,好看到炸裂!
最关键的是,对细节的把控,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看完第一集,再把所有的细节串联起来,会有一种不寒而栗,细思极恐的感觉。
无论是为了朴赞郁的实力,还是E大完美的身材,亦或是接下来跌宕起伏的剧情。
相信,你都会想要迫不及待地追下去。
李英爱的高分R级复仇电影,结局有争议但痛快
韩国有一套复仇三部曲系列电影,电影的定位都是属于R级,这些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复仇,而复仇的方式,充满争议。
这个《复仇三部曲》系列都是由韩国导演朴赞郁执导,分别是:
《我要复仇》 (Sympathy for Mr. Vengeance):《我要复仇》由宋康昊、申河均、裴斗娜主演,讲述了在残酷现实中迷失自己的两个男人相互展开复仇的故事。
《老男孩》 (Oldboy) :《老男孩》是由崔岷植、刘智太、姜惠贞主演,讲述了男主吴大修在一次醉酒回家的路上突遭绑架,被囚禁在一个私人监牢中长达15年之久,在最终得以重见天日之后,他不顾一切的要找到自己被绑架的原因,以及绑架他的那些人,并展开了疯狂的复仇计划。
最后一部,也就是今天我们要重点说的,由李英主演的作品。
《亲切的金子》 (Sympathy for Lady Vengeance)
影片一开始,是一个只有十几岁的高中女生金子,被控诱拐儿童入狱,人们对此感到惊讶,这么漂亮又年轻的小女孩,怎么会做出那么多丧心病狂的事情出来。
原来金子是个小太妹,还在上高中,因为自己有点叛逆,然后和自己的小男友因为没有措施得当,而导致自己意外有了身孕。
虽然自己是个小太妹,但是她的家教却很严,如果让家人知道她有了孩子,非打死她不可以。
无计可施的金子找到了学校里的白老师,这个老师在学校里很有威望,又和蔼可亲,金子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了他。
然而,有些人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这个白老师就是如此,他帮助金子生下了孩子,但是却以此威逼她做一些不能见人的事情。诱拐那些孩子,然后把那些孩子交给这个白老师。
当事情败露时,白老师以金子的孩子为要挟,让她顶罪,于是,可怜的金子锒铛入狱,被判刑15年。
从金子入狱的那天起,她内心复仇的种子就开始发芽了,她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白老师付出代价。
于是她在监狱里,争取表现,照顾所有那些受欺负的狱友,主动为所有的人干活,并悄无声息地干掉欺负人的狱霸。时间一天天过去,她成为监狱里最受欢迎的人,所有的人都称她为“亲切的金子”。
很快,13年过去了,表现良好的她迎来提前释放的消息,她终于等到了刑满出狱的日子,导演非常人性化,在金子出狱后,不是马上安排她复仇的行动,而是给她安排了一段姐弟恋,或者应该说是母子恋,除了说导演人性化之外,其实这段感情戏,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出狱后金子来到一家面包店工作,在这里展开了一段短暂的恋情,面包店的年轻打工仔对金子一见钟情,金子没有拒绝,但很快就将这段感情抛到脑后。因为,她的复仇大计,是时候实施了。
在狱中,她的友善与付出,她帮助过和交情很深的狱友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双重支持了她的复仇大计,金子开始一步步地实施自己精心筹备的复仇计划。
什么感情不是金子目标,如今她的的生活只剩下一个目标,那就是报仇,她发誓要要让仇人白老师偿还她失去的东西。
这个男人在13年前,将自己所犯的罪行扣在了自己的头上,当时还绑架了金子的女儿,以孩子的性命相逼,迫使金子自愿认罪。如今,是时候让他得到报应了。
曾经狱中的朋友,有人帮她打探消息,有人帮他组装枪支,有人甚至为了她的复仇,嫁给了白老师,是的,你没有看错,有一位和她感情深厚的女孩子,主动呆在白老师身边,准备里应外合,拿下白老师。
在把白老师五花大绑之后,金子才发现,这个白老师可不仅诱拐那些孩子把他们卖给人贩子,而是那些孩子都被这个人而兽心的白老师苦苦折磨至死,这个老师是个变态,甚至还把那些折磨人的画面给拍摄了下来。
此时此刻,金子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把这些罪证交给警察,让法律制裁他,另一个,自己杀了他,不过就这么杀了他,显然是太便宜了他。
于是金子找到当年办理这个案件的老警察,把这些录像带给他看了。其实当年,老警察也不太相信金子会做出那些事情来,对此案一直耿耿于怀,甚至有点内疚。
看到那些录像,老警察愤怒了,他和金子达成了共识,通过那些录像里的孩子,找到了当年所有的受害者家属,把他们集中了起来,一起看了那些录像。
最后,要他们投票,怎么处置这个恶魔。
虽然有人提议把他交给法律制裁,但在最终的投票过程后,大多数人认为让他坐牢实在是太便宜他了。
于是,影片最后出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所有的受害者家属,每个人都穿上雨衣,自行挑选自己想要的工具,然后进入房间,房间里绑着的正是恶魔白老师。
老警察在这个时候,也站在和受害者家属一样的立场,他还教那些,怎样使用那些工具不伤到自己,不留下痕迹。
所有的人完成了自己的复仇,最后由金子总结了一下。然后,收拾干净,老警察还给大伙合影一张,这是所有人的秘密,谁都不能说出去,说出去的话,自己也是共犯,照片就是证据。
事情完成之后,各人又回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金子找到了自己当年被别人收养的孩子,结局可以说很完美。
但是,这个最后复仇的那一幕,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那就是将恶魔千刀万剐,以暴制暴的手法,很多人对此表达出了不同的看法。
虽然这样的复仇手段有些极端,但其实有什么好争议的?恶人就得恶人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于这样的人渣,已经是很人道的了,想想那么多的家庭,因为他而破碎,想想那些可怜的孩子。
影片的题材和复仇手法,使得该片成为一部R级电影,是复仇电影当中比较优秀的一部,虽然它有争议,但却更体现复仇这一主题,也更加有解恨的味道。
虽然以暴制暴,但从另一方面正好说明人要向善,不要作恶,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痞帅三叔影视
亲切的金子:李英爱用十三年的等待,换来集体式复仇
昨天看《看见恶魔》时,觉得那个罪犯崔岷植演得挺好的,今天又找了一部关于他的作品,依旧是反派人设、依旧是复仇题材、依旧压抑的氛围感。
电影少了些重口味渲染,用母女温情来冲淡复仇的种种负面情绪,宛如给重生加了一剂强心针。画面虽然黑白,希望却有无限色彩。
女主角李英爱演的很好,复仇期间那一抹红妆,有种很邪魅的飒劲。可一看到女儿,就立马恢复到温柔、愧疚的状态,来回切换更体现出她纠结矛盾的双面性。
李英爱为何要复仇?
十三年前,她还是个恋爱脑的学生,意外怀上了别人的孩子,便跑去与老师崔岷植同住。老师忽悠她说学生朴宏穆家里有钱,可以合谋绑架赚一大笔,结果却偷偷撕票将孩子弄死。
十九岁的李金子主动投案自首,被警方确认为绑架并杀害朴宏穆的凶手。世人被她的美貌所惊艳,于是各种跟风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十三年里,她每天都在监狱中帮助他人,成为了最佳模范,也结实了一群可以帮助她的狱友,包括金容喜、玄素宛、吴淑喜等。同时,她无时无刻不在计划着复仇,那个害她入狱的崔岷植,一定要得到惩罚与报应。
为什么崔岷植一定要死?
李金子失去的不只是十三年的青春,还有对孩子的陪伴。崔岷植并没有好好照顾她的孩子,而是任由一对外国夫妇领养走,电影中期还想杀了这个孩子,可见他是个冷血自私之人。
而且崔岷植在杀了朴宏穆之后,利用老师的身份,不停转换学校物色目标,连续实施了多起绑架、勒索、谋杀的事件。这种人渣,真的是死有余辜。
考虑到崔岷植人性泯灭,他居然没有杀李金子的孩子,还蛮意外的。如果是为了将来做筹码,更要留在身边养大才行。送出去虽然省了点小钱,也失去了要挟李金子的可能。
李金子的聪明之处在于善用狱友的特点,谁能想到崔岷植的老婆朴怡曾是她的卧底呢?只不过李金子在算计崔岷植的同时,信息也被牧师出卖给了崔岷植,这是一场不死不休之局,无人可以幸免。
牧师演得像个私家侦探一样,一点都不虔诚啊,还奉崔岷植为主,这背后的故事以及牧师的下场没讲,多少有点缺失。有一点可以肯定,牧师的价值就是盯死李金子,这是崔岷植很早很早之前就算好的?可惜李金子执念太强,神也感化不了她。
独复仇不如众复仇,这是故事非常精彩的一段设计,仇人近在眼前,岂能让他容易的死去?
李金子的策略是很有效的,先是朴怡曾给崔岷植下药进行控制,然后在家里搜出那些年绑架儿童们的录像,又找来了儿童们的家长给他们看。这一波操作下来,家长们还不气疯了,大家很快达成一致,要就地解决仇人,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这个结果一点都不意外,看着自己孩子被杀的画面,要是还能无动于衷,那也就枉为父母了。众人各施各法,各显神通,很快崔岷植就死了。众人还一起善后,一起合影,一起为无辜的孩子们唱起了生日歌。
非常具有仪式感的复仇,根本不怕任何一个人叛变出卖,李金子在监狱中磨砺成长了太多,当地下判官做事滴水不漏。
大仇得报之后就该是美好的新生活了,女儿彻底回到了她的身边,还收获了一枚小男朋友。亲情对于李金子来说很重要,这个爱情着实有点没看懂,她找了一个与朴宏穆同岁的少年,是从思想上想要对朴宏穆做出补偿吧,对小男友谈不上是什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