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先生和右先生(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优秀作品欣赏系列六)
左先生和右先生文章列表: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优秀作品欣赏系列六
胡宝岐艺术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国家二级美术师。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陕西省书法院院士。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西安文理学院客座教授。
西安文鼎书院院长。
胡宝岐先生(左)与陈忠实先生(右)合影留念
胡宝岐先生(左)与贾平凹先生(右)合影留念
其书法作品入展:
全国青年国庆展。
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年全国书法篆刻展。
中日议员,公务员书法展。
《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六届书坛新人书法展。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
文化部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书法展三等奖。
入展文化部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书法展,
文化部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书法展。
陕西首届《风骨》书法双年展。
西安市人民政府中韩"石榴花之春"活动之韩国书法展。
岐山县周公庙《诗经》书法展等。
2010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胡宝岐书法作品集》。2015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墨读诗经》胡宝岐书法作品集》)。2O19年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极致生禅一胡宝岐书法集)。论文《碑学的价值》分别在《西安晚报》,《文化艺术报》发表。《魏碑对后世书法的影响》在《文化艺术报》刊登。巜民间书法是中国书法的生命之源》在《社会文化》杂志刊登。随笔《书法微叹》在《科学时报》发表等。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书法家胡宝岐先生作品赏析
倪匡走了,香港四大才子仅剩一人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7月3日下午,作家沈西城在社交平台透露,著名作家倪匡离世,享年87岁。
倪匡与金庸、黄霑、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曾参与《精武门》编剧工作,为李小龙塑造“陈真”这一形象,也曾在金庸出国期间代写《天龙八部》连载。他的代表作还有《蓝血人》、《六指琴魔》、《卫斯理》系列等。加上此前去世的黄霑、金庸,至此,“香港四大才子”已有三人离世。
“香港四大才子”仅剩蔡澜,从左至右(黄霑 金庸 蔡澜 倪匡)
黄霑之后
再无人笑傲江湖
1991年,《沧海一声笑》荣获第27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词作者兼谱曲人黄霑风光一时无两。这首歌,也成了他潇洒不羁一生的完美写照。
黄霑写小说,开专栏,填词作曲,主持节目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上个世纪90年代,一档叫做《今夜不设防》的访谈节目风靡整个香港。节目由黄霑、倪匡、蔡澜三人主持,邀请的都是当红明星。在轻松幽默的谈话中剖析明星的内心世界,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见证了香港娱乐圈辉煌的鼎盛巅峰。
2004年11月24日,黄霑因肺部病情恶化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3岁。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
悄然离去
1924年3月10日,查良镛在浙江海宁出生。1955年2月8日的香港,《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的“天方夜谭”版开始连载,署名“金庸”。从此,查良镛以“金庸”为之名,在纸上开创了一个江湖世界。那里有刀光剑影,也有儿女情长。那里有国难家恨,也有快意恩仇。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世界。除了文学家的头衔,他还是香港报业《明报》的创刊人、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著名企业家。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病逝,享年94岁。
蔡澜谈金庸:
跟他相比,我只是个小混混
美食评论家,可能是蔡澜最广为人知的一个身份。除了美食,蔡澜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高,甚至比很多中年人还愿意尝试新鲜流行的事物。比如他如今在微博上也保持着高频更新。他曾说,“人生最好到处去旅行,如果不能够,从书本也可以。”
“蔡澜见识广博,什么都懂。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这是金庸对好友蔡澜的评价。
蔡澜和金庸,结缘于《明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明报》专栏作家中大咖云集。在《明报》写专栏也是地位的象征。40岁时,蔡澜受邀在香港《东方早报》副刊《龙门阵》写文。有了一定的读者基础后,老友倪匡将他推荐给金庸先生。
蔡澜回忆说,第一次与金庸先生见面,他就觉得金庸先生风度翩翩,学识过人,“从一开始,我就对金庸先生非常敬重,他是有大学问、大才情的人。”
蔡澜不大喜欢“香港四大才子”这个名号,他说:“怎么可以把我和查先生(金庸)并列?跟他相比,我只是个小混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66岁了还被拖欠工资?福州廖先生求助
“几千元对于老人家来说,真的是笔不小的钱,所以他每天都着急得饭吃不香、觉睡不稳。”
近日,1007接到福州廖先生的求助称,他的父亲老廖今年已经66岁,3月份应聘到福建亮洁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下称福建亮洁保洁公司)工作,并被指派到福州闽侯的一个小区当保洁员,结果入职后不仅承诺的工资待遇没兑现,离职后还被拖欠了好几个月工资。
“我都66岁了,还拖欠我工资”
廖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初,父亲从老家三明大田来到福州,由于闲不下来,加上想为自己减轻点负担,看到福建亮洁保洁公司有招聘保洁员,就前往应聘。
应聘的过程很顺利,廖先生的父亲被安排到闽侯的一个小区当保洁员。“当初保洁主管有和我父亲口头约定,月工资是2700元。他们说我父亲已经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所以没办法签订劳动合同,也不能缴交医社保。”
入职后,公司并没有及时发放工资,一直等到6月9日,廖先生父亲才收到3月份的工资,而且金额也从2700元变成了2500元。
3月工资,图由廖先生提供
“父亲就和保洁主管交涉,她说原本工资是2500元,另外200元属于加工资,申请提交上去后公司没有批准,但她承诺后续还是会按照每月50元的标准补发,和后面的工资一起发。”廖先生说,但公司发放的4月份工资依旧是2500元,“到了7月底,发放5月份工资的时候,才变成2700元,但之前说好的每月补发50元的承诺没兑现。”
4月工资(左)和5月工资(右),图由廖先生提供
考虑到父亲年龄比较大,保洁工作又常年无休,而且工资发放不及时,廖先生就劝说父亲别干了。9月初,他父亲从福建亮洁保洁公司离职。
离开时,廖先生父亲并没有收到自己6、7、8月共计3个月的工资。
“3个月的工资是8100元,加上之前少发的400元,一共是8500元。”廖先生说,父亲和保洁主管沟通,对方说自己也离职了,“他就继续和接任的主管沟通,对方只是回复会反馈,但始终没下文,想和区域经理沟通,根本就不接我们电话。父亲经常说,自己都66岁了,竟然还被拖欠工资。”
原保洁主管:
我也被欠了几个月工资
记者随后联系上了福建亮洁保洁公司负责这个小区的保洁主管林女士,她表示当初廖先生父亲入职后,自己看到公司负责周边几个小区的保洁员工资都增加了,也向公司申请为底下员工涨薪,但刚开始都被公司驳回了。
“确实是有和他说月工资是2700元,但我做不了主,是公司驳回的。”林主管说,自己是8月初离职的,也被拖欠了几个月工资,至今没有发放,“很感谢你们记者的关注,如果可以,也帮我追讨一下。”
在林女士的建议下,记者联系上了福建亮洁保洁公司的区域经理赵克先。她解释称,公司所有员工的工资,都会压一个月,也就是3月的工资,会在次月底发,廖先生父亲的工资之所以拖延这么久,是因为当初保洁主管漏做了他6月和7月的工资,后续自己知悉后,马上通过钉钉的方式在线提交了补发工资申请,由于批复流程需要时间,所以其这两个月的工资,会在10月11日和其他员工的工资一起发放,至于其8月的薪资,则要等到10月底统一发放。
记者随即提出,如果按照公司的工资发放时间计算,廖先生父亲8月的工资应该在9月底就收到了。对此问题,赵克先的回复是公司的审批流程比较长。
“企查查”上的数据显示,福建亮洁保洁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目前的法定代表人为余丽萍。按照上面提供的一个手机号码,记者数次拨打均无人接听。“企查查”上的数据还显示,福建亮洁保洁公司曾于今年被福州台江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标的为185250元。
律师看法:
此事涉及多个法律关系
针对廖先生父亲的遭遇,上海建纬(福州)律师事务所卓文彬律师表示,此事涉及多个法律关系,首先是其父亲已超过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用人单位的确没办法和他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医社保,但双方可以签订劳务合同,对薪资、双方权责等进行约定。
卓律师表示,如果当初保洁主管有向廖先生父亲承诺过每月工资是2700元,作为公司员工所作的承诺是代表企业的行为,是需要履行的。“但这方面需要廖先生父亲举证,聊天记录或者通话录音都可以当证据。”
另外,卓律师表示,从目前的证据来看,廖先生父亲和这家保洁企业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务关系,企业就要及时支付报酬。“但如果企业不及时支付,老人家也只能收集好证据,直接走司法途径维权。”
福建亮洁保洁公司是否会按照承诺准时为廖先生父亲发放工资?对于此事的进展,1007将持续关注。
记者:廖神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用生命完成最后的托举 他感动西安这座城
8月8日,
44岁的重庆男子蒋正全,
和两位工友在阎良区一水库
救出落水的5个人后,
用生命完成最后的托举,
感动了西安这座城。
蒋正全生前照(家属供图)
勇救落水者
他用生命完成最后的托举
8月8日上午11时53分左右,阎良区武屯街道二龙口水库附近,一辆汽车在行驶中径直撞向护栏,冲进陡坡下的水库。事发后,坐在车内的周女士大脑一片空白。同乘的谢女士打不开车门,她赶紧摇下车窗。车内有人打电话,有人呼救……就在车辆下沉之际,谢女士看到先有两个人、又有一个人朝着车辆的方向奋力游来。
事发时,正在距离车辆落水地点约200多米处游玩的蒋正全和工友程心灿、秦建平一行3人,在听到忽然传来的车辆撞击声、落水声、呼喊声后,立即从马路上冲过小树林飞奔到岸边。他们顾不得多想,径直跳入水中,游向事故车辆。
在将小女孩从车窗救出之后,蒋正全托起小女孩,头埋在水里向岸边游去。为了不让孩子呛水,他全程把女孩托在肩膀上,直至闻讯赶来的村民用绳索将小孩救上岸。此时车辆还在下沉中,他们与时间赛跑,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从车窗将另外4人救出,随后落水车辆沉入水库中。
救人现场(视频截图)
据一位目击者介绍,为救出最后一位落水者,蒋正全让其踩在自己背上去抓岸边扔来的绳子。最后,他却因为体力不支,沉入水中……在被谢女士电话呼叫来的家人救上岸时,蒋正全已陷入昏迷状态。
抵达现场的民警与群众一边联系120,一边奋力为蒋正全做心肺复苏。最终因抢救无效,蒋正全还是没能醒来。
亲友难以置信
善举感动陕渝两地
“在生死一线几近要绝望的时刻,我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好的人,毫不犹豫救了我们一家人的生命!他给了我们全家人第二次生命……”被救上岸的周女士回忆这一幕时泣不成声。她的家人至今守在殡仪馆。
这几天,秦建平和程心灿仍有些神情恍惚,他们3人下水救人,蒋正全却再也没有游到岸边。“他平时内向,但熟悉了特别喜欢和大家开玩笑。他还把自己快60岁的表哥带出来一起挣钱,我们干活材料用完了,他就把他的分给我们一些。”回忆起蒋正全,秦建平眼眶泛红,“还是不敢相信!我们也是事后才知道他70岁的父母带着他7岁的儿子生活,很担忧他家人以后的生活。”
程心灿(左)和秦建平(右)讲述救人经过
8月10日,被救的小女孩一想起这位好心的叔叔就忍不住泛出泪花,“谢谢叔叔救了我,可是他没有了,我多希望叔叔也能游上岸,我可以拉着他的手亲口道谢……”
获救者感激救命之恩流下眼泪
被救的小男孩仍像往常一样在家中玩着他的奥特曼和小赛车,语言还不丰富的他,一遍遍这样告诉奶奶,“瘦爸爸救了我,游啊游……我就不害怕了。”
再过一个多月,蒋正全7岁的儿子就要踏入重庆江津区小学的校门,爸爸答应他忙完这一阵,“十一”就回去与家人团聚,这却成了蒋正全留给儿子永远无法实现的承诺……
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蒋正全,这个原本陌生的名字,感动了西安这座城,他的善举也感动了生活在这座城的人。事发现场,有人摆出了祭奠台,供过往行人祭奠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
全国网友点赞
各界盛赞英雄
8月10日网上的救人视频出来后,全国各地数不清的陌生网友都在翻看这段视频,并在后面留言,对蒋正全的英勇行为点赞。
“在危急关头,他能够纵身一跃跳入水中去救人,这种奋不顾身的行为,值得我们颂扬。”西安市民王先生说。
“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如果遭遇那样的情况,我心里肯定是非常绝望无助的。”西安市民李女士说,但这几位施救者的到来,却彻底改变了这些孩子和母亲们的命运,令人敬佩!
蒋正全的勇敢和善良,改变了落水者的命运。老家的乡亲们知道他们的行为后纷纷点赞。“本能反应!这就是我们重庆崽。”重庆市民黄先生说,“平时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危难之际他们变成了这座城市的英雄。”
“蒋正全、秦建平、程心灿,他们都是默默无闻的务工人员,但是危难之际他们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勇敢善良,彰显了高尚的人格。”一网友留言说。
在阎良当地政府的募捐群里,一笔笔数目不一的善款正汇集而来。一网友在爱心捐款后留言:“希望这一点点善款可以帮到蒋正全的孩子。我也在外打工,深知家里顶梁柱的重要性!希望我们可以接力这样的善举,为他的家人做一点点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8月10日,阎良区开展“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争当新时代道德先锋”倡议学习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市民群众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了一份份爱心。目前,正在为参与救援人员申报“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陕西慈善协会航空爱心公益队等组织也在联系对蒋正全的儿子进行资助。
“他们的勇敢和善良,
给全社会带来了力量!”
阎良区武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昭亮说。
供稿: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骆妍
图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谢伟
来源: 西安晚报
是谁让希孟有了王姓?
作者:余辉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宰相蔡京在题记里确定《千里江山图》卷系“禁中文书库”里的“希孟”之作,宋代《百家姓》里没有“希”姓,作者一定是有姓氏的。五百多年后,清初梁清标、顾复、王济之、宋荦等异口同声地称之为“王希孟”,那么,希孟的姓氏是从哪里来的?宋荦记述王希孟“未几死,年二十余”的依据又在哪里?有关他患疾与死亡的信息又在哪里?
《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北宋卤簿钟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只表扬而不提拔,绝不是徽宗历来的做派
蔡京题记是宋代唯一与王希孟有关的文字信息。他在题记里记录了徽宗对王希孟的高度赞赏,其实隐藏着王希孟沉疴在身的信息。后者是题跋通常不便于直叙的隐情。徽宗对王希孟《千》卷的评价为“上嘉之”,“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他在后一句里用典有二:一是“天下士”,一是“作之”。
“天下士”典出《史记》,魏国将军新垣衍“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士也”。此“先生”系齐国贤士鲁仲连,他为了消除国家之间的战争阴霾,多次以辩才成功说和了欲战双方且不索取任何职位,所以“天下士”后特指才德非凡、舍生取义的贤良国士。
“作之”也是从鲁仲连生发出来的典故,典出孔鲋《孔丛子》,魏安厘王问天下之高士,子顺曰:“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鲁仲连乎!”王曰:“鲁仲连强作之者,非体自然也。”子顺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也。”这里的“作之”,指的是鲁仲连为国家所做的大事、正事。而徽宗语“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即王希孟的“作之”也就到此为止了。在徽宗看来,创作《千》卷可谓当下的大事、正事,或许徽宗此言正暗示了王希孟大功告成却沉疴难愈,慨叹其“作之而已”。
徽宗把王希孟称作“天下士”,这是他对当朝画家绝无仅有的赞誉。这里首先透露出王希孟的家世,他出生于“士”家,即祖、父辈系读书人且有一定的地位,徽宗评价他“其性可教”,这是由士家子弟的文化修养和见识所决定的,正因如此,希孟才得到了徽宗的器重——“遂诲谕之,亲授其法”,否则,徽宗是不会如此青睐一个杂流子弟的。
按照徽宗的行事方式,会当即赐予这位“天下士”一个翰林图画院的职位,这也正是在“禁中文书库”干杂差的王希孟拼命完成《千》卷的期盼所在。但是徽宗仅是给他一顶高冠,用无须以职位作酬的“天下士”来称呼他(如赐予职位,蔡京一定会作为结果写在题记里)。王希孟得到的仅仅是“嘉之”,是一些物质上的奖励和“天下士”的美称,他的名字依旧躺在“禁中文书库”的名册里。而这样对待少年新进,绝不是徽宗历来的做派。
有几个事例可以说明徽宗是以地位和官职赏赐年轻画家的:邓椿《画继》卷一○记载,徽宗察看龙德宫刚完工的壁画,他对画院待诏们的画艺无一认可,“独顾壸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问画者为谁?实少年新进。上喜,赐绯,褒锡甚宠,皆莫测其故”。该少年可以享受四五品官的一些待遇。王道亨曾与王希孟一样,也是画学生徒,他画唐诗“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能“曲尽一联之景”,连绘两图皆称旨,“遂中魁选。明日进呈,徽宗奇之,擢为画学录”。画学录为管理画学日常事务的吏员。
据北宋慕容彦逢《摛文堂集》卷五记载,做画学录的张晞颜曾依照御批进呈《花果三十品》,笔法颇有可取,赐官将仕郎(从九品)。而王希孟历时近半年绘成近十二米的长卷,难道还敌不过画“斜枝月季”的少年和“曲尽一联之景”的同窗,以及画《花果三十品》的吏员?这不是因为王希孟有什么过失,也不是蔡京没有促成,更不是徽宗的疏忽,此中缘由,需要结合宋代职官制度才能进一步知晓。
历代职官制度中,朝廷对罹患重病的中榜进士和候任官员均不赐予职位。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唐代许浑“大和六年(832)进士,为当涂、太平二令,以病免,起润州司马”。就北宋而言,这一规则尤为严苛,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所谓“老病”特指不治之重症,其中也包括身体残疾,北宋对此类人士入朝的限制是相当严苛的。其一是害怕传染性疾病在朝中蔓延,其二是顾及官员的形象,其三是考虑任职者的效率。从蔡京的跋文来看,王希孟的画作受到徽宗如此青睐,但徽宗却只嘉奖不任用,唯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王希孟或已身体状况不佳。
回顾《千》卷的创作过程,希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近十二米的设色长卷,在此期间,他要独自跨过整个漫长的冬季,古建筑采光有限,加上冬季的开封每天适合作设色画的光照时间仅有八个小时左右,其创作压力可想而知。长时间的独自赶工对一个十七周岁的少年来说,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心力。由此想来,大功告成之时,王希孟已然是沉疴难愈。根据宋代“老病不任官职”的制度,王希孟能得到的仅仅是徽宗的高评嘉誉。
三年后,朝廷发生的一件事,更可为王希孟患病的结局作一注脚。
一座北宋卤簿钟隐藏着王希孟生命的终结点
王希孟的沉疴持续了多久?一座北宋卤簿钟记录了几件画作被使用的状况,其中隐藏着王希孟生命的终结点。
这座北宋卤簿钟长期展陈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厅,钟系铜质,高1.84米,口径0.81米,顶部由二龙戏珠形成钟钮,外壁极富装饰性,自上而下环绕着五层浅浮雕装饰图案带,其中第四层是山水,亦被称作“千里江山图”。
蔡京于政和八年(1118)建议营造了正德门,属于北宋末年的代表性建筑。这座有五门图案的大钟,正是为纪念此次改扩建工程而造,并陈设在宣德门。按照北宋郑居中《政和五礼新仪·嘉礼》记载,每当皇后经过宣德门时,城楼上必须钟鼓齐鸣,因此铸造大钟的时间绝不会晚于宣德门竣工。
卤簿钟上的五条装饰带是由三个不同水平的匠师完成的,有明显的风格差异。
第一至第三条装饰带,风格圆浑庄重、沉凝敦厚。第五条装饰带在钟脚上,风格毓秀巧密、灵动飞扬。其刻绘者也应该是宫廷画家,刻铸得精致细密,丝丝入扣,仙人神兽和海浪的动感极强。
然而,第四条装饰带上的“千里江山”,面貌粗陋简率,构图平铺充塞,显现出与其他装饰带在造型和工艺上的巨大差异,极不协调。多位专家确信这条装饰带的布局和造型参考了《千》卷,群山绵延,循环往复,确有无尽之感。与《千》卷的构图一样,装饰带上的“千里江山”天际高旷,留出大片天空,绵延的山势与王希孟笔下的景致多有相近之处,且山山相连,近景也有一条蜿蜒小路,穿插于山谷和溪流之间,几乎贯穿全图。沿途相继刻铸有大树、挂着酒旗的酒肆、茅屋、小亭、木桥、泊舟等,点景人物中有行人赶着毛驴过桥或是荷锄的农人等。这些细节上的相同,不是没有缘由的巧合,而是卤簿钟的主持者有意为之的结果。这个人就是蔡京!宣德门的复建工程由蔡京主导,卤簿钟的制作也应由他主持,在这座钟上出现《千》卷这幅蔡京的藏品,体现了他要让该图发挥政治作用的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千里江山”装饰带里,印证着王希孟重疴之后的信息。这条装饰带虽然受到《千》卷造型和构图的影响,但与其相比,手法粗糙、细节草率,造型概念化,显然不是王希孟亲自操刀。刻绘者不得原作要领,疏于理解,只能直接参考原图,如《千》卷中的农夫持鞭赶驮粮毛驴过桥的图像都是右向的,刻绘者在刻制模范时照原样摹刻,也是右向,结果翻铸出来的赶驴图像成了左向的。
如果王希孟在世,蔡京按理会责令他主持大钟“千里江山”装饰带的绘制,其艺术效果一定要比这个精到得多,会有许多耐看的细节。
装饰带上没有出现王希孟《千》卷工致精细的艺术特色,孤立地看,可以确信他没有参加卤簿钟装饰带的活计,联系蔡京题文中潜藏着他重疾的信息,在卤簿钟与宣德门一并完工的1118年之前,王希孟已经不在人世了,在刻铸期间,蔡京不得不改派他人以《千》卷为参考样本,草草完成卤簿钟“千里江山”装饰带的差事,露怯甚多。
那么,王希孟“年二十余”故亡的信息会记录在哪里呢?
《千》卷外包首宋签会留下什么
杨新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与傅熹年先生相继开展了对王希孟和《千》卷的深入研究。他提出,《千里江山图》并无作者款印,仅从卷后隔水黄绫上蔡京的题跋中才知道这一巨制的作者叫希孟。清初梁清标的标签上及宋荦的《论画绝句》中才提出希孟姓“王”。宋诗说:“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附注云:“希孟天姿高妙,得徽宗密传,经年作设色山水一卷进御,未几死,年二十余,其遗迹只此耳……”
杨先生同时表示,“宋荦是在梁清标家里看到这一卷《千里江山图》而写下上面的诗句和附注的。但梁氏、宋氏去北宋已六百余年,从何得知希孟姓王,又何知‘未几死,年二十余’,因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第三条有关希孟的生平资料,这里暂从梁、宋说法。”
外包首题签是历史形成的。以古今书画装裱的基本程序和样式而论,《千》卷第一次装裱后必定是要粘贴题签的,题签至少有两处,位于画幅之前的里题签和位于外包首上的外题签。
古代绘画特别是五代以前的画作本幅上多不署名款,而是由内签和外包首题签标明作者。外包首题签的尺码要略大于内签,提供的信息首先必须有时代、作者、品名,其题签的下半段往往会附上一到两行小字,涉及与作者或藏家有关的重要事宜,作为补注信息。这是古今藏家经常使用的记录形式。笔者推定,宋荦极可能在宋代原始题签的补注中得知王希孟的死讯,这个补注往往会出现在外包首题签的下半段。
外包首题签的用途主要是提供查阅和著录。古代书画的画套、画盒等包装物的签条内容以及账记名目等,均以原物的外包首题签为准,以便于统一。画幅内的题签常会省去朝代和作者姓名,而外包首题签必须完整,这往往是古代书画著录书获取信息的直接材料。
收藏家在题签和著录上标明的画家姓名,均是全称,中小名头的书画家更是如此,绝不舍其姓氏。此种规矩,千年不变,直到清代的《石渠宝笈》都是如此。
《千》卷在南宋高宗朝重裱过,之后到清初没有再被修裱的情况,原外包首题签必定是宋签。在宋签上,有作者、画名,其下必然预留一大段,其上可写两行小字,王希孟亡故的信息自然会由藏品的主人蔡京在此补注。但外签长期暴露和被触碰,最容易受损。古人若无法修复这类损坏严重的外签,往往一裁了之,内签也是如此,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的题签也是被明末裱匠裁掉的。因此,迄今为止,极少看到元以前的外包首题签。
笔者以为,北宋宫廷裱作里的装裱师绝不会置千年装裱之规于不顾,取消了《千》卷的外包首题签。而梁清标之所以没有保留下外签,一定是因为它已经相当残破了,乃至于无法修复。梁清标是很注意保留这些信息的,如经他收藏的陆机《平复帖》,依旧保留徽宗题写的“晋陆机平复帖”签条,其上还钤有徽宗的“双龙小印”和“宣”“和”朱文连珠印,证实这是内签,而不是从外包首移进来的外签,陆机《平复帖》的外包首宋签肯定是因破损不可修复被遗弃了。
既然《千》卷外包首有宋签,总会被后人见到,上面写了些什么?
谁看到了宋裱的《千》卷?
今人所知的希孟姓氏和死讯来自清初收藏家留下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源头,那就是《千》卷的外包首宋签。
第一条信息来自梁清标在《千》卷重裱后题写的外签。梁清标曾是《千》卷的主人,他曾将大批私藏书画重新装裱,希孟姓王的信息直接来自五百年后梁清标(1620-1691)在外包首以行楷书写的八字题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希孟自此开始姓“王”了。清初数人皆认为希孟姓王、“未几死,年二十余”,这些信息极可能来自《千》卷旧裱外包首题签。
以下的第二、第三条信息不仅涉及希孟的姓氏,而且关乎他的生死。
第二条信息是明末遗民、书画鉴藏家顾复转述的内容。顾复《平生壮观》记载:
曩与王济之评论徽庙绘事,落笔若有经年累月之工,岂万机清暇所能办。济之曰:“是时有王希孟者,日夕奉侍道君左右,道君指示以笔墨畦径,希孟之画遂超越矩度,而秀出天表。曾作青绿山水一卷,脱尽工人俗习。蔡元长长跋备载其知遇之隆。今在真定相国所。”
顾复通过画商王济之得知梁清标府上藏着一卷青绿山水,是一个叫王希孟的北宋人画的,后面有蔡京的题文。王济之(一作际之),乃都门(北京)人,活动于明末清初,经营古董买卖,也擅长装裱,在鉴识上有“都门王济之,江南顾维岳”之称,他常为梁清标掌眼,明末清初吴其贞《书画记》卷四里有记述,王济之与梁清标关系相当近,应该是见过《千》卷的。
第三条信息来自清初宋荦的记录。宋荦与梁清标有师友之交,他完全有可能见过《千》卷在梁氏重裱之前的宋裱状态。宋荦将他所见记载在《西陂类稿·论画绝句》里:“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然后附上小注:“希孟天资高妙,得徽宗秘传,经年作设色山水一卷进御。未几死,年二十余。其遗迹只此耳。徽宗以赐蔡京。京跋云:希孟亲得上笔法,故其画之佳如此,天下事岂不在乎上之作之哉!今希孟已死,上以兹卷赐太师,臣京展阅深为悼惜云。”
宋荦提到王希孟“未几死,年二十余”的信息很可能也是来自于《千》卷外包首宋签上的小字注释,里面含有对王希孟的感叹和悼念。宋荦对蔡京题文有误记,从宋荦的语句来看,他是凭记忆将蔡京题文的内容写成诗,很可能将外签注释上悼王希孟早卒之事和蔡京题记上的赞美内容混淆了。这可以进一步推定外签上的内容极可能是藏品主人蔡京留下的,这才有可能使宋荦将外签上的注释与卷尾的题记内容相混。
结语
从宋荦关于王希孟“未几死,年二十余”的记载,可以测定王希孟故去的时间是在1115年之后,他熬过了二十岁,否则不会有“年二十余”之说。熬过多少年呢?联系蔡京题文中徽宗话语里透露着王希孟罹患沉疴的信息,以及卤簿钟铸造的时间在1116-1118年,王希孟未能参与钟上“千里江山”的图案的刻绘,推知他极可能卒于1116至1117年之间,1116年病卒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享年二十一二岁,恰合“年二十余”的记载。
徽宗对王希孟高度赞扬却不任用的事实,与宋代“老病不任官职之事”的职官制度有关,也体现在1118年前铸造卤簿钟“千里江山”装饰带系他人代工的反常现象,再联系古代画卷外包首题签的书写规矩以及顾复关于王希孟“年二十余卒”的记录,这几件事实的存在是有历史缘由的,即宋代官制、匠作则律、外签规矩等,将这几件事的结果联系起来看,它们之间没有自相矛盾之处,也没有与之相悖的其他材料,形成了一定的互证关系。(作者余辉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