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幽幽烽火战国辅助(松潘古城与唐蕃大战下)

导读 幽幽烽火战国辅助文章列表:1、松潘古城与唐蕃大战下2、小说:深居后院的她,整日吃着同款点心,内心生厌3、小说:仙芝灵草冉冉开放,萝依古木垂,紫气幽幽自东而来4、胶东散文家作品系

幽幽烽火战国辅助文章列表:

幽幽烽火战国辅助(松潘古城与唐蕃大战下)

松潘古城与唐蕃大战下

李贵平 文/图

在松州,几乎每个人都会说起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每个游客也会在他们的塑像前留影拍照。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雕像,位于松州北门(镇羌门)之外。塑像形态是:松赞干布右手揽着文成公主,面带笑容,左手指向西边的茫茫雪山。

这位长相俊朗、头戴狐皮帽、身配藏刀火链、脚穿长筒皮靴的吐蕃王国雄主,是在轻声告诉他的爱人,圣城拉萨就在蓝天之下的美丽西方吗?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雕像,位于松州北门(镇羌门)之外

松州城下 唐蕃大战

事实上,当年文成公主入藏并没有走这条路。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西行,经甘肃,到青海,过日月山,经大河坝,到达黄河源头。为保障公主一路安全,唐太宗派出强悍护卫队,并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桥,造船制筏,建筑佛堂,开辟通道。松赞干布则亲自迎亲于柏海(今青海扎陵湖和鄂陵湖)。然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结伴前往西藏完婚。

松州这组塑像,只不过是赞美了她和茶马交易的伟大渊源。

塑像背后,深藏一个发生在千年前的“唐蕃大战”故事——间接地因为一个女人,吐蕃和大唐这两大王国都捏紧了拳头。

松潘牧民

吐蕃起源于拉萨河谷的农耕部落,是他们最早发现并种植了青稞。吐蕃是集农耕、游牧为一身的二元经济体,这种结构有足够的向心力及较稳定的社会结构。吐蕃的统一史,就是务农的吐蕃人不断吞并融合周边其他部族的历史。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用武力统一西藏后建立了吐蕃王国,极盛时一度罩住四川、云南和青海湖地区,也对大唐帝国虎视眈眈。

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川西北松、丛二州地震,坏人庐舍,多有压死者。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未允,大怒,率羊峒及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部落共20万兵马,东袭松州。唐吏部尚书候君集将军率师与吐蕃大战于松州。一时旌旗猎猎,箭镞横飞,血腥杀气弥漫草原,双方留下的尸骸染红了青绿岷江。九月,吐蕃因后方发生内乱退兵回到拉萨,但松赞干布已达到炫耀实力的目的。不久,这位高原枭雄再次遣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

唐太宗之前没答应松赞干布的求婚,倒不是心疼自己的美丽公主,而是有他自己的考虑。古语说:“西罗马,东长安”,当时,西方帝国首都罗马和东方大唐帝国首都长安,构成了世界的两极。号称“丝绸之路”的曲折通道是世界上最长的路,连接着两大帝国的首都,维系看东西方的文明和商旅贸易。但漫长的丝绸之路充满危险,从长安到吐蕃的一段路程被称为“唐蕃古道”,中间有吐谷浑、党项、回纥等部族割据并控制着各个路段。这条丝绸之路,并不像她的名字那么美丽浪漫,而是恰恰相反,充满着危险和恐惧,令大唐皇帝寝食不安,因为常常有烽火急报,把各游牧部族攻城略地的坏消息带到正在歌舞的皇宫之中,令他和文武百官束手无策。在唐太宗看来,这是战争之路、死亡之路。最终,为了天下的安宁,为了帝国的生息,为了道路的畅通,唐太宗终于决定,接受吐番王的求婚,将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吐蕃。

古城墙巍峨厚重,在全国都享有盛名。

文成公主 带茶入藏

这段佳话,如幽幽茶香,飘荡在康藏高原的历史天空,也浸透在松州这片广袤土地上。

随着文成公主嫁至吐蕃,茶叶也被引入西藏。

传说当年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从长安出发入藏,翻过日月山,走到青海湖边。这时随行人出现头昏脑胀、四肢乏力的症状,队医把脉后找不到准确原因。文成公主吩咐侍卫,从宫中带出来的贡品中取出蜀中贡品蒙山茶,从倒川河里取来净水,煮开后拌上藏族奶酪缓缓喝下。稍事休息,不适感觉全无。随行大惊,问文成公主何故,文成公主道:你我自踏上高原,一路少吃蔬菜水果,吃的多为青稞糌粑、牛羊肉和奶酪。饮食的变化和干燥寒冷气候是引起身体不适的主要原因。《神农本草记》就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古代把茶称荼)而饮之”。茶叶具有药用的作用,能消食、解腻。随行听罢,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应该是从《西藏政教鉴附录》演绎来的:“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

唐代的李德裕做过川西节度使,驻守松潘。

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后,她用来自松赞干布家乡山南的名贵紫檀木,制作出16种精美绝伦的茶碗。茶碗分上、中、 下三等,茶碗上画神鸟衔茶、神鱼引渡、神鹿驮茶的精美图案。从此,吐蕃以桦树、桃树、枣树等木材,经过水泡、日晒、毛坯、成型、磨光、染色、镶银等独特工序,制作出各种茶碗,木碗轻便结实,不烫嘴,不怕摔。木碗盛茶香味更浓,又能解毒,人人随身携带,处处皆可使用。

在西藏,经过近百年演变,茶叶逐渐由宫廷、寺院扩散到民间,成为藏族人日常生活中和粮食一样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受松赞干布激励,回纥人也闻“茶”而动,进入松州西部草原和四川内地参与茶马交易。一时,边地汉域商贸繁荣如火如荼,似夏天川西的大草甸,青青茂盛,一望无际,铺向远方。

松州的民间歌谣,也形象地唱出了边茶从种植、采摘、运输到熬制、饮用的全过程:

“茶叶最先出在哪里?茶叶最先出在南方,

三个汉族子孙种的茶,三个汉族姑娘采的茶。

雪山的铜锅烘出的茶,商人洛布桑布买来的茶。

汉白大洋换来的茶,驮夫道桑翁姆驮来的分茶。

渡过了大江小河的茶,翻过了高山峻岭的茶。

用黄金白银换来的茶,种在家乡土地上的茶。

将茶放在锅里熬,好像空中黑鹫飞。

茶在锅中开三遍,好像大海波涛翻。

金黄酥油放其中,好像黄鸭湖中游。

白盐放入茶水中,好像草原降冰雹。

将茶倒入茶桶里,恰如喇嘛戴黄帽。

头道茶香敬贵客,二道茶香敬朋友。

最后共饮如意茶。”

可见,边茶与藏区民众的日常生活真是息息相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小说:深居后院的她,整日吃着同款点心,内心生厌

慵懒的阳光洒落在街道上,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车水马龙。

京城最大的酒楼里,一位少女倚靠在窗边,右手托起小巧的下巴,望着窗外的繁华的街景,若有所思。

看来今日又得空手而归了,阮采苓幽幽地叹了口气。

青芮静静地站在一旁,不解地看着她。

也不知自家小姐这几日又是哪门子的乐趣,日日来这如意斋,只是每天坐在这个位置望着窗外发呆不说,又每每都将如意斋的翠玉豆糕全部打包带走,分给府中的下人,人人有份。

昨日夫人院里的大丫鬟静书偷偷跟她诉苦,说是这几日天天吃这翠玉豆糕,简直快要腻死她了,再好吃的糕点,也经不起日日吃啊。

青芮心想,好在这定国公府家大业大,要是普通人家,照自家小姐这样挥霍下去,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破产了。

“唉……”阮采苓又叹了口气,起身拍了拍衣裳,“青芮,走吧。”

不死心地朝窗外看了一眼,还是什么都没有,阮采苓失望地垂下眸子,却意外地看到了某个熟悉的身影朝酒楼走了进来。

“青芮,快点,我们该回去了。”阮采苓激动到声音都有些发抖,抬起步子连忙往楼下走。

宣王府的老太王妃十分喜欢吃京城这家如意斋的翠玉豆糕,因此每隔半月,顾瑾郗便会亲自去一趟如意斋替祖母购买糕点,这绝对是个偶遇的好机会。

果不其然,阮采苓刚走到楼下的柜台处,边听见掌柜的略带歉意的声音:“真是不好意思,世子爷,这翠玉豆糕被一位小姐全部预定了,您看看,换种糕点如何?”

“一份都没有了?”顾瑾郗好看的眉头皱了皱。

“是的。”掌柜的点点头。

顾瑾郗身边的随从慕白不死心地问了问,“掌柜的,你看看能不能再腾出一份翠玉豆糕,我家老妇人最爱吃你们这的翠玉豆糕了,我们爷也是你们这的常客,能不能通融通融?”

“这……”掌柜为难地摇了摇头,“小人也没办法,毕竟先来后到……”

阮采苓听到这里,心想,是时候了,加快了脚下的步伐,朝柜台走去,轻柔的声音响起,“掌柜的,我的翠玉豆糕打包好了吗?”

“好了,小姐您稍等一会,我让人给您拿上来。”掌柜的抬头应到。

顾瑾郗的目光也注意了过来,眼前的女子一袭蓝色长裙,美目盈盈,脸上挂着敲到好处的微笑。

饶是见多识广的他,也不承认,这女子是个不可多得的绝色佳人。

等了些许一会,店里的小二终于将打包好的糕点交到青芮手上。

思量片刻,顾瑾郗上前走了几步,开口道:“这位小姐,方便的话,可否将你预订的翠玉豆糕让一份给在下?在下愿意付双倍的价钱。”

阮采苓心中暗喜,面上却装作波澜不惊,娇笑道,“你这人可真有意思,怎么每次遇见你,我都要被抢一次东西。”

顾瑾郗一愣,一时没听懂她的意思。

半晌,他才终于想起,貌似前几日在百花节上季婧妍曾从一位女子手中抢过一盏兔子灯。

“你是上次百花节那位小姐?”顾瑾郗有些迟疑。

阮采苓笑着点了点头,心中却有些失落,好嘛,人家压根就没记住她。

顾瑾郗一时语塞,三番两次同人家小姐抢东西,好像是不太礼貌,想了想还是明日再来一趟吧。

阮采苓好笑地看着他一副犹犹豫豫的样子,开口道:“罢了,就当是我与公子有缘好了。”

侧头对身后的青芮吩咐道,“青芮,将翠玉豆糕拿一份给这位公子。”

青芮伸手将其中一份糕点交给顾瑾郗身后的慕白,主仆二人随后便向外走去。

顾瑾郗喊住她,“小姐请等一下,这糕点的银两……”

阮采苓回头,浅笑着打断他,“不用了,古有君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今日,便当是我贪图美色,借花献佛吧。”

话毕,主仆二人便出了如意斋。

顾瑾郗俊郎的脸微微发热,一时间竟忘了动弹,他这算是,被调戏了么?

旁边某只不会看脸色的随从凑了上来,问道:“爷,那位小姐说的什么猪啊猴啊的?是什么意思啊?”

顾瑾郗回过神来,睨了他一眼,抿了抿薄唇,淡淡地说道:“今晚回去,把《楚国旧史》抄一遍。”

“啊?”

慕白哀嚎,恨不得当场扇自己个大嘴巴子,叫你多嘴!

阮采苓心情愉悦地从酒楼里走了出来,余光瞥到不远处一道鬼鬼祟祟的身影。

不动声色地继续往前走去,阮采苓轻声询问道,“怎么样了?查到那些人的来历了吗?”

“嗯,查到了,那些人不过是京城里些不入流的流氓地痞,李文前几日暗地里跟踪表小姐,发现她同谢公子一起出去,买通了几个混混,听他们说,是要在小姐你面前演一场戏,让那几个混混假装调戏小姐你,再让谢公子在合适的时机出现。”

青芮语气里满是愤愤不平,没想到这表小姐居然是这样的人,怪不得自家小姐要提防着她。还有那谢公子,看起来一表人才,怎么暗地里却干这种勾当,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阮采苓心想,他们二人果然还是这般恶毒。

如此一来,且不论自己会不会因此喜欢上谢清远,就算是为了她的名声,爹爹也会将她嫁给谢清远,还真是一举两得啊。

幸好她提前预料到,不仅时刻注意西苑那边的消息,还调了几个身手好点的护卫跟着。

谢清远,我可是很期待你接下来的举动,我会让你知道,什么叫自食其果。

现在羽翼未丰的你,在我看来,不过是蝼蚁。

只不过,如果能一举二得就更好了。

阮采苓决定将计就计,对青芮说道,“青芮,你现在返回去,向刚才酒楼里的那位公子求救,就说我被一群流氓地痞给缠住了。”

“那小姐你呢?”青芮不放心地看着她。

“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阮采苓很了解谢清远,他这种人,既然抱着要娶她的心态,便定不会让自己娶一个不洁的女人,所以说,她一定不会有事的。

“快去吧。”

催促完,阮采苓又故意放大了些声音:“青芮,我有东西忘在酒楼了,你快去帮我取回来,我在这里等你。”

青芮见她坚持,只好转身向酒楼走去。

巷子里的人见阮采苓身边的丫鬟离开了,只剩她一人待在那里,便放松了警惕。

巷子里,几个混混打扮的人接二连三地走了出来。

“哟,小美人,怎么自己一个人这啊?”带头的混混流里流气地开口。

阮采苓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还是个冷美人,够味,我喜欢。”那个混混哈哈大笑了几声,旁边的几个跟班也跟着起哄。

“小美人,跟哥哥走吧,哥哥带你去好好玩玩。”说着,便伸出脏手要来拉阮采苓。

阮采苓退了一步,堪堪避开了。

“住手!”

早就在一旁等待的谢清远终于走了出来,“光天化日之下,你们居然强抢民女,你们眼里还有没有王法。”

小说:仙芝灵草冉冉开放,萝依古木垂,紫气幽幽自东而来

明秦月身边的吴老头看热闹不嫌事大,马上跑过去询问,没一会就走了回来,只见吴老头呲着漏风的牙齿,一路的坏笑。

回到明秦月身边,忍着笑告诉明秦月:“刚才那个胖子已经在练气修士中名气颇大了,因为他给出的驯养灵兽的功法以及破地图已经卖出许多套了,被所有买主鉴定为大骗子一个,没想到这个胖子跑到你这里竟然又成功的捞了一笔大的,估计现在已经兴高采烈的跑路了。”

明秦月苦笑着和黑蛟龙说道:“我被骗很正常,老大被骗可就有些丢面子了,绝对是八十岁老娘倒绷孩儿。”

黑蛟龙哈哈笑道:“我只是提出我的看法,烈火岩鹰灵兽的确是一种稀有的火系灵兽,你吃了亏吗?也不一定,你应该再仔细看看这幅画和玉简。反正已经买了,那就不如想着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了。”

明秦月无奈的只能准备将画与玉简收到怀中,心中暗想是不是找外门甲字科的洛圣维大师兄那里寻求帮助,抓住这个骗子,正要迈步,突然黑蛟龙又惊讶的说道:“恩?不对,这两样东西都不简单呢,我刚才用神识扫视了一下这幅画与玉简,发现其中竟然另有玄机,这幅烈火岩鹰图中岩鹰的眼中藏有一丝神识,这缕微弱的神识已经十分的稀薄了,让我差点疏忽过去,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缕神识乃是元婴大修士所留,本应只有我这样化神期的修士神识才能感应到,但是因为时间久远,这缕神识太弱了,我估计结丹期修士也应该能感应到,我只能替刚才那个胖子叫声屈了,他提供的东西完全没问题,仅仅是因为买家都是一群不识货的低阶修士,竟然被认作了骗子,实在是可悲可叹啊,我猜就连胖修士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

明秦月惊喜道:“哦,黑老大,真的如此吗?”

黑蛟龙嘎嘎笑道:“那是自然,的确错不了,估计这个胖子也是个奸商角色,将这幅画砍成十几份,多卖了不少钱,不过既然是这样,有可能会有结丹修士根据这份藏宝图去寻找烈火岩鹰,至于玉简内的饲养灵兽的功法经验都是一些大路货色,最好的一样东西应该是藏宝图内留存的一份上古修士的丹方,根据丹方能炼制出一种叫牧灵液,据说这种灵液是一种对大部分灵兽都有很大诱惑力的,能够增加灵兽进阶的几率。

明秦月高兴道:“这是真的吗?那么回到天玑阁就可以找乔不通二哥弄个灵兽,多喂喂灵液尽快进阶成高阶灵兽,作为贴身护卫也不错啊!”

黑蛟龙笑道:“天下间哪里有如此简单的事情,牧灵液需要的灵草灵物可不简单,其中的血海兰,无极仙芽,天鹤玄甲我也只是大概知道产地,获取极难,很多都是在上古时候的灵药,如今还有没有谁也不知道,而且修仙者还是以增加自身修为最为重要,得到了这些珍惜药材也不会炼制这种牧灵液,灵兽始终是身外之物,一旦被人擒下,可以随时抹去你的神识,变成他人之物,所以有好东西还是留下来用到自己身上,这才是正理。”

明秦月叹道:“老大所说十分在理,现在我也没有实力去考虑这些事情,还是先过了眼前这一关吧。”

交易现场人声鼎沸,像是一个练气期修士的专场,而天玑阁与麻家堡的弟子兼职维持着现场秩序,随着交易的进行,渐渐的形成了逶迤数百米的集市,中间留了很窄的一条通道,看热闹的,进行交易的,讨价还价的,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实在是热闹非凡。

与此同时,麻氏家族的洞天福地内正在召开着麻桐鹤接任家主准备事宜的宗族大会。

洞天福地,当然是钟灵毓秀之所在,麻家的家族洞天福地乃是在目星城向西十余里的长谷山中,洞天福地按照修仙者的说法,就是上古时期与灵界相连接的通道,最后这些通道被封闭堵塞后,形成了一个封闭空间,空间内灵力充沛,皆为元始之气,万物生发,精像玄著,幽质潜凝,最适合修仙者开辟洞府居住修行。

麻家的洞天福地当然无法与修仙大派的洞天福地相比较,但是也足够麻家家族数百修士居住修行的了,只见洞天内一座不大的山峰白雾笼罩,祥云袅袅,青山含黛,清泉叮咚,曲折青石路盘旋而上,仙鹤盘旋飞舞,道旁仙芝灵草冉冉开放,萝依古木垂,紫气幽幽自东而来。

麻家众修士在山峰半山腰开辟了不少的单独洞府,而在山峰的最顶端,翠峰瑶台之上,雾破天开,醒目的矗立着一座凌霄阁,凌霄阁的议事堂内,正召开着麻家的宗族大会。

因为是要商议更换家主的大事,因此所有麻家练气期十层以上的弟子必须参加,不大的议事厅内顿时挤了五十余人,会议还未开始,一些年轻的麻家修士都站在厅外等候,众人正在窃窃私语之时,其中一位年轻修士突然指着空中说道:“你们看,咱们的第一高手回来了!”

众人都抬头看去,只见半空中一道黄芒飞驰电掣一般直朝着议事厅的方向飞来。等到了近前,那黄芒缓缓停下,显露出了一位剑眉星目的中年男子,身穿着麻家制式的白袍黑风衣,显得是仙风道骨,飘逸不凡,黑风衣上绣着银色云纹,是练气期十层以上弟子的服饰。来者正是麻林生。

“看那不是麻林生吗?”

“听说麻林生现在可是新任家主,二叔的亲信智囊,也算是落水狗上岸-抖起来了。”

“你小声点说话,人家已经是练气顶阶的修为,我们可是望尘莫及啊!小心麻林生听到了削你!”

“可不是吗?他现在可是咱们麻家这一辈中修为最高的了,听说只要二叔接位,那么这每十年才由天玑阁分派的三枚筑基丹肯定会分给麻林生一颗的了,前途无量呢!”

一众麻家子弟修士站在议事厅的门口,举头一起望着麻林生,目光中充满了嫉妒还有羡慕,麻氏家族上一辈的修士只有族长才修炼到了筑基后期,刚刚准备要结丹,单论修仙速度,麻林生也算是小小的天才了。

“四叔好。”麻林生驾驭飞剑盘旋飞落下来,刚一落地,马上恭敬的冲着站在议事厅外一颗榕树下的大汉问好。

“哈哈,许久不见,你小子竟然已经修炼到了炼气期大圆满境界了吗,在老一辈都已经算得上高手了,真是后生可畏啊!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练气五六层徘徊不前呢,你却直接赶上了我的修炼进度,再过几年你就能直接进入天玑阁内门长老序列喽!”这位麻四叔名叫麻桐松,在麻家中生代中也算是个高手,修为同样是炼气期大圆满境界。

“四叔,您就别笑话我了,我只不过是运气不错罢了,加上家族的刻意培养,才能侥幸达到今天的程度。”麻林生摇了摇头,微微一笑很说道。

“哦!靠着运气好就能迅速提升修炼速度的?还有这等事,看来我也得多去天玑阁参拜一下天玑阁祖师了!”麻桐松哈哈笑道。

麻林生和麻老四聊的起劲时候,一个花白头发,面颊颇瘦的中年人走了过来,看到麻林生,眼中寒芒一闪,笑道:“林生这次出去的时间可不短呢,是跟着你二叔到天玑城了?”

“恭喜三叔成功突破到筑基中期,我这次与二叔一起去的天玑城,接到家族的召集令,就着急赶了回来!”麻林生对着过来之人十分恭敬的回到道,这位消瘦的中年人正是麻桐鹤的三弟麻桐飞,也是与麻桐鹤竞争家主之位最有竞争力的一位。麻桐飞最近突破到了筑基中期,更是让麻桐鹤如芒刺在背。

听到麻林生的话,麻桐飞哈哈笑道:“哈哈,林生是年轻一辈修炼天赋最出色的一位,我一直是十分看好你的哦,你可能成为我麻家的千里驹,成为第十位结丹大成真人哦!”说道麻桐飞深深看了麻林生一眼,流露出一丝恼怒之意,但马上就恢复了笑脸。

麻桐飞走到麻林生身边,拍了拍麻林生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林生,我会向家主汇报你的情况,像你这样的优秀子弟,家族就应该推荐到门派中历练,受到更强大修士的指点,修仙之路唯有一颗强者上进之心,方可高歌猛进,如今家族里面的池水还是浅了一些了,留不住你这样的潜龙哦。”

“哦,不必麻烦三叔了,二叔已经与我说过此事,家族内毕竟修仙资源能够尽可能的集中,还是等到我最终突破至筑基期,再到天玑阁继续修行为好。”麻林生脸微笑回答,这麻桐飞想要将他直接踢出家族,这是让他放弃努力了这么多年才得到的筑基丹,简直不能忍!

“呵呵,你二叔对你真的很关爱,可惜他自己的亲儿子却不能修仙,他是在你身上找补回来吗?那你爹可得多多感谢老二了,我们这一辈还是老大的运气好,如今准备冲击结丹真人境界,他的儿子在天玑阁内也是内门长老,筑基修士,看不上咱们麻家族长之位了。老二的运气可就不怎么好了,有个儿子却是个武道高手,哈哈,老大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执意将家主之位让与麻桐鹤,难道忘记了祖宗规矩不成,这样不要祖宗的做法,我麻桐飞可不敢苟同。”麻桐飞说完收起了笑容,板着脸一甩披风,直接走进了议事厅。

麻老四看着麻桐飞的背影,叹息道:“林生,你得空和你二叔说说,估计今天的家族大会可能会不太平,让他最好准备,其实大家难得可以一起坐下来聊聊天,巩固家族之间的关系,何必搞得剑拔弩张的呢?”

麻林生郑重答道:“多谢四叔提醒,二叔也早就有所准备了,骆林哥应该很快就能到了,三叔对族长觊觎多时这也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只希望骆林哥别关键时候掉链子。”

“是啊,我听说骆林一心想要在俗世中建功立业,无心仙道,这是真的吗,如果这样那可就真的不好办了。”麻老四皱着眉头说道。

靠近麻老四身边的几个麻家子弟,也是低声纷纷议论:“麻骆林那是众所周知的没有灵根的废物,想不到的二叔竟然能有办法逆天改命,也算是大费苦心了。”

“骆林哥人很好的,真希望他能得偿所愿。”

“只希望他能不辜负二叔的期望吧,如果他再烂泥扶不上墙,是会连累二叔接任家主之位的。”在麻家,麻桐鹤的拥护者还是有不少的,麻桐鹤自身的实力不弱,再加上麻桐鹤属于办法比较多,头脑灵活的家族长辈,当然更得年轻一辈修士的拥护。

随着时间流逝,麻家修士大都进入了议事厅等待家族大会的开始,门口只剩下了十几个担任警戒任务的年轻修士在那里闲聊。

突然,其中一个背对着议事厅大门的年轻修士惊奇的说道:“你们看那,那是谁,我的眼花了不成,那不是麻骆林吗?他竟然也来参加家族大会了吗?家族大会不是只有练气十层的弟子才有资格参加吗?他的脸皮可真的很厚呢,哈哈。”

麻骆林冷着脸,施展着八卦游龙步,一招暗影浮香,已经迅速接近了议事大厅,听到了那位说话修士的毒舌言语,心中更是不耐,冷然道:“麻和重,今天你是拿嘴出恭的吗?你爹和我爹争家主,是他们上一辈的事情,你有必要站在这里冷嘲热讽,做言语上的攻击吗?我认为毫无用处,反而让大家讨厌你,你也会连累你爹,让大家觉得他不会教儿子!”一边说着,麻骆林身形几个闪动,已经从几人身边一掠而过,麻和重大怒,伸手就去拉麻骆林的衣袖,但是眼前一花,麻骆林的身影已经瞬间消失,他的手自然也是拉了一个空。麻和重脸色铁青,他修为虽然不高,只是练气期五层的样子,但是对付一个凡人,竟然也会失手,这叫他如何不尴尬,只能摊着双手有些发呆的看着麻骆林的背影。

请大家帮忙加个书架,谢谢!!!!!!!!!!!!!!!!

胶东散文家作品系列7范雅琳

范雅琳散文作品

烟雨走寻烟台山

文|范雅琳

听了一夜的雨,窗外的山峦红瓦在云雾中似仙境,“天青色等烟雨我在等你”不知在哪儿听过的词儿突然就冒了出来,萦绕在心里。洗漱完毕,穿衣出门驶向市里,云灰雾重小雨淅沥,阵阵清风送凉意,正是清晨好雨景。上班的时间还早,索性换上旅游鞋,撑把伞雨中漫步去,不知不觉就直奔离单位几百米之距却十几年里未曾走近的烟台山。原来,“烟台山”就是那个等了一早的“你”呀。

烟台山,这个烟台最著名的地标,被称作是“烟台山公园”的三面环海的小半岛,是山也是岛,是北方的公园也是江南的园林,有西洋建筑也有古庙宇和祠堂,有胶东英雄也有丹麦的美人鱼,有平缓的坡地也有悬崖峭壁,有古老的烽火台也有现代化的大灯塔,有百年冬青和古栾树也有满墙的爬山虎和数不清的花儿。这是座神秘的山、历史的山、传奇的山,还是一座海上仙山。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石一阶,无不诉说着烟台开埠的屈辱、崛起和辉煌,它就默默地立在市区中心的北端,连接着陆地和海洋,一面目睹着繁华街区的日落大道,一边眺望着辽阔的渤海湾,见证着烟台几百年的沧海桑田,时代变迁。

自清同治元年(1862年),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埠通商口岸,法美德, 日丹麦等 17国相继在烟台山极其周围建立领事馆,形成西起码头,东至东炮台长约 2.5公里的外国人居住区。现今保留着朝阳街及其附近的广东街、顺泰街、海关街和海岸街等几条老街。穿行在古老的街道上,抬头望着具有异域风情的门窗和烟囱,仿佛时光倒转。

眼前镶在镂空铁架子上的“烟台山”三个烫金大字,苍劲俊逸、简约大气。走进院子,心倏地静了下来,这似园林般的庭院,满目都是苍翠欲滴湿漉漉的绿,只有几片西洋建筑模样的红瓦白墙在绿色里似隐似现,空气中弥漫着神秘、典雅还有几分沧桑的异域风情。中间照壁似的石壁上烫刻着同样金色的“烟台山”。左侧上山的台阶处,三棵苍劲的百年雪松在雨雾里婆娑着硕大的繁枝像擎着一把有灵性的巨伞,又像抻着温暖有力的长手臂欢迎正拾阶而上的游人。威武帅气热情好客,堪比黄山那棵著名的迎客松。

告别迎客雪松,一身青色砖体红色圈梁厚重大气的建筑映入了眼帘。极具欧洲古典主义遗风的建筑风格都传递着这座美国领事馆官邸的霸气,似乎位于其中,一切事物都会笃定。走进这座已辟作“烟台开埠陈列馆” 的房屋,琳琅满目的图片和实物令人震惊!一部活生生的烟台开埠史。 “开埠”,把一百五十年前美丽的芝罘湾推上了西方列强掠夺的前台。自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承认外国在华投资权,烟台遂成外商主要争夺市场之一。英国人建设了烟台第一座公用码头和灯塔,美国人的美孚石油不但垄断着烟台,而且控制着整个胶东市场。几十家各国洋行在领事馆的庇护下,依靠特有霸权形成的垄断性经营,控制着烟台口岸的命脉,从事着鸦片等非法贸易活动,大量农副土特产品被低价掠走,鸦片、棉布、糖等外国商品被源源不断地输入内地市场倾销……走出陈列馆,心潮起伏不忍离去,伫立回望着这座老建筑,那承载着烟台百年兴衰荣辱的一幕幕镶嵌在这个岛城的灵魂深处,是苦难也是涅槃!

不再撑伞,就让淅沥的雨裹着百年的沉思落在脸上刻在心上。信步拐进一座小花园,一架用红喇叭花架起的花树拱门格外引人,只见调皮的喇叭花们一个个使劲地从绿叶里抻出头来,支楞着,张着长长大大的嘴巴吸吮着大自然赐予的甘霖,竟挤的一地落红,看得人惋惜心疼。拱门外有道隐隐的光十分奇特,那里有什么?奔过去,只见一位慈祥的老人优雅地端坐在绿色的冬青里,一片紫色的仙雾中。是谁,是谁?原来是敬爱的冰心先生!没想到就这样与她老人家蓦然相遇。按捺不住激动的心疾奔过去,恭恭敬敬地来到先生铜铸的雕像前,只见先生一头整齐的短发,一身中式的旗袍一袭美丽的花纹披肩,双手相叠端坐在一把藤椅上。微笑着,目光慈祥又坚定地凝视着东方,“东炮台”的方向,是先生小时常跟父亲去的那个地方。“一提起烟台,我的回忆和感想就从四方八面涌来……”在烟台的八年时间里,给先生留下过最美丽的童年记忆。先生铜像身后是修剪整齐的水灵灵绿莹莹的矮冬青和一幢白色典雅的英式楼房还有一园盛开的红玫瑰,这一定就是先生最喜爱的“冰心玫瑰”,红的鲜艳,浓艳淡香,冠艳群芳。不由得想起先生曾说过的“我喜爱玫瑰花,因为她有坚硬的刺,浓艳淡香,都掩不住她独特的风骨”。“冰心玫瑰”象征着先生一生的风骨铮铮。

烟台山这座海拔只有42米的小山极其奇特,就像一个被切开的半拉馒头,一面是弥漫着小山丘朝南的阳面,宽又缓,另一面是向北的阴面,悬崖峭壁直插入海中。山上的领事馆多建在阳面,只有德国领事馆和丹麦领事馆建在山顶的阴面,而且德国领事馆毁于一场火灾,早已不见了踪影。到山顶的路除了最醒目的中央那条石阶路,还有无数条像射线般的林中小径,或石梯小阶或黑白琴键蜿蜒在茂密的绿丛中。林深处常有红瓦时隐时现,曲径通幽,充满着诱惑和惊喜。几万株林木纵横交错,成群的鸟儿在林中漫步啾鸣,仿佛置于天然氧吧,欣欣然,与大自然身心合一,久违的轻松惬意。

庄严肃穆的胶东抗日英雄纪念碑上的几颗红五星格外地醒目,敬仰之心油生。雄壮大气又有些许俏皮的白色灯塔,这个现代化海上哨兵,用科技装满了小红帽,与月争辉,指引着大海的航行。古色古香的忠烈祠前能系挂的地儿都被系上了祈福的红布条。那棵600年的老栾树,虬枝黝黑,枝蔓伸展交错,郁郁葱葱,亭亭如盖,深情地婆娑着那些已经退了色的红布条。低矮的黑铁大钟平时非常稳重,一出声就悠远动听,带着祝福和禅意。小心翼翼地登上曾狼烟四起战火纷飞的烽火台,瞭望着无际的大海,感受着我军将士保家卫国大战倭寇的英雄气概。龙王庙飞翘的房檐上那几个活灵活现的小走兽透露着这个小小庙宇的秘密,还有那讨喜的龙蟾池。山顶上最具浪漫色彩的建筑是丹麦领事馆,只因那院子里的美人鱼。她是那样的楚楚动人、娇羞怯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坐在那里纹丝不动,眺望着大海,思念着故乡。瞧!在这常年被仙气晨雾缭绕的小小山顶上浓缩着古老与现代、中式与西洋的悠久历史和人文沉淀。迥异的建筑和谐融洽地聚在一起,互为邻,相增辉。每一座景观里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感天动地的传奇 。如此神奇的海上仙山非烟台山莫属了。

雨不再淅沥,灰色的云雾里拨开一绺湛蓝,海上紫气朦萦波浪起伏。拂过观海石移过惹浪亭再穿过浪漫的百米爱情冬青长廊,顺着下山的坡道,大门就在眼前,顿感意犹未尽又像是饮了一杯久窖的张裕干红葡萄酒,微醺酣畅,刚刚好……

注:本文发表在《联合日报》

行走在毓璜顶的秋色里

文|范雅琳

处暑之后,空气里好像装了台干燥机。原本湿漉了一夏的脸,突然就紧绷起来,饱满水灵的梧桐叶也一夜间缩了水,皱巴巴地没精打采,唯有掩在松荫里的毓璜顶,却更加地毓秀钟灵起来。

成熟与宁静总是与深沉厚重的古老相匹配。行走在毓璜顶的秋色里,如走进时光隧道,毓璜顶的百年历史过往总会生出无数引人的感叹与遐想。

一、传说中的毓璜

如果将烟台比如一只引颈高飞的天鹅,那么雄居在烟台城市中央,雍容尔雅、 灵秀高耸的毓璜顶,便如那天鹅高傲的颈项,引吭高歌,展翅欲飞。这个浓缩着700年烟台历史文化精髓的神地,如一顶珍奇的花翎顶戴,高贵地端放在那里,引人匍匐着前去。每每前往,心中总会升起如朝拜布达拉宫般的神圣。人生百态,千帆过尽。百年毓璜顶,在烟台人的文化记忆里,实乃成为烟台文化之根脉,精神之渊宗。

“毓璜”两个字,原本是玉皇大帝的 “玉皇”。传说元末的烟台市区,只是一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小渔村。在其中部有一座枝繁叶茂,瑞气盈腾的小山丘。一位全真教华山派道长偶经此山时,只见一束金光从山顶射出,直入云天。于是道长潜入山中洞窟,见一金蟾,在吐金光。金蟾见生人入洞,瞬时离去。道长大呼:“真乃神奇之山也”。遂下山化缘聚资,建玉皇庙。由此开始道教传播及神事活动、初九庙会兴旺,周围逐渐形成居民聚落点,并不断向四周延伸、扩展。据毓璜顶碑文记载: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玉皇庙时,当地一名叫刘次垣的文人,认为这里突兀高耸,左右群山环绕,层峦叠翠,奇景在望。用玉皇俩字,既不雅,又反映不出此山的灵秀挺拔。于是便更名为毓璜二字。“毓”同育,“璜”,玉也。并题下“毓秀钟灵地不爱宝,璜琮璞玉山自生辉”的楹联被镌刻在玉皇庙的红漆大门上。 由此可见,“毓璜”乃玉皇之谐音,有福佑百姓庇护苍生之功 。

传说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这一天,毓璜顶一改往日的清静,山上山下旌旗招展,香火弥漫,锣鼓喧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到这里,撞钟燃香,祈福国泰民安。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和群众文化纷至沓来,精彩纷呈。一场场好戏在香火缭绕的古老戏台上演。单那副“蟾窟映奇山聊借衣冠妆黛传演来名象真情,蜃楼起沧海试看锦绣文章粉点出兴衰戏剧”的金色楹联,一字一句读来,心中已是京腔京韵,荡气回肠,何况那西皮二黄一响………毓璜顶庙会,已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一代代、一年年、烟台古老传统民俗文化的变迁。

二、 近代百年的毓璜

不得不说,近代百年,艈璜顶一直与两个美国人的名字相连系,一个叫郭显德,一个叫倪维思。正因为了这两个人的出现,毓璜顶在近当代烟台开埠的历史进程上散发出科学的力量与文明的曙光。

先说美国人郭显德。在毓璜顶东西两侧,两条马路分别从警备区和毓璜顶医院的门口交汇在这里。一个不起眼的院落在大门的东南隅,里面影影绰绰几幢小洋楼。一个不起眼的小铁门两边有两块醒目的白漆木牌。一个牌子上写着“百年前美国传教士在毓璜顶所建医院、学校简介”不由得好奇,细读之:“1890年,美国传教士郭显德继配夫人苏紫兰在毓璜顶东路南侧开设一个医疗诊疗所。1914年建成毓璜顶医院……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苏紫兰设立毓璜顶幼稚园,位于现烟台二中东北角,开烟台幼稚教育之先河 ,1919年,增设幼儿师范班,是烟台师范教育的先端……1920年,85岁高龄的郭显德去世。除两次返美筹款外,他在中国山东度过了整整55年。他对福音的热诚和超人的爱心与忍耐,誉播四方,义和团亦为之心折,曾有“外国人不杀郭显德,中国人不杀赵斗南(郭显德的学生)的口号。他两度在山东省主持救灾工作,清光绪帝明令嘉奖,颁给“双龙章”一座……遗体下葬毓璜顶北坡的美国公墓,现仅存其墓碑在警备区院内。”内容令人惊叹。郭显德,这个飘洋过海来到烟台的美国传教士或许也是感知道了毓璜顶上的道风仙气与他故乡的基督教有异曲同工之德,故择这一风水宝地,在此建医院建学校建教堂,济世救人,将毓璜顶作为他在中国传教的起始,就此也留下了传世美名。

另一个牌子上“广兴果园简介”几个大字被栅栏上层叠的叶子遮住了大半个脸。凑近看,更觉惊奇,原来眼前被栅栏围住的是百年前叫做“广兴果园”的遗址,不大的牌子上精简地叙述了烟台苹果、梨、葡萄和大樱桃的前世今生:1871年,曾与传教士郭显德一起住在登州府观音堂的美国传教士倪维思博士,由登州来到烟台,在毓璜顶东南坡买下十亩地做示范田,引进伏苹果、伏花皮、秋苹果等十三种美国苹果品种及梨、李子、葡萄、大樱桃和草莓等其它水果,与中国树种相嫁接,精心育苗,培育出了具有特殊香气,驰名中外的“烟台香蕉苹果”。

1905年,传教士亚瑟 .朱德森 .布朗在《古老中国的新力量:不可避免的觉醒》里对“广兴果园”有如下描述:饭后,我们散步到倪维思博士著名的果园。这是个漂亮的地方,在这里,这个伟大的传教士找到了一天辛勤工作后的消遣……看到中国人没有什么好的水果,又相信自己可以教给他们养护,倪维思就从美国带来种子和枝条,经过精心的培育,长大后又把它们无偿地分给中国人,并交给他们种植的方法。现在,由于他的远见和慷慨,有几种水果已经在中国北方传播开来……。

美国传教士倪维思的名字或许早已被人遗忘,但是烟台苹果的名字早已蜚声远扬,烟台张裕葡萄酒亦誉满全球。正值秋天,赤橙黄绿。苹果、葡萄、桃子、李子、梨、无花果……经过一百年的嫁接培育,已是桃李满天,世人皆享。此刻,若是长眠在毓璜顶西坡一棵老松下的倪博士的在天之灵有知,他一定会抿着嘴笑吧。

豆荚的枝蔓翻过小铁门栅栏,几支透明嫩黄的幼桠随意地卷曲着,俏皮地趴在两块木牌上,在明朗的秋阳里,抻着个小脑袋,静听着那几张珍稀泛黄的老照片在这角静隅里默默诉说着那些经年往事……

三、寻常烟火里的毓璜

距离此外几十里之遥的蓬莱仙境是远近闻名的胶东名胜,八仙过海的传说为世人所传诵。然而,处在红尘闹市中心的毓璜顶也有一

处风景名胜“小蓬莱”,它放置了烟台百姓几百年来的精神追求和希望寄托。

步入古香典雅的东大门,走上铮亮的石阶,一股高远的清幽之气袭来,一眼就瞅见了隐在松柏里的那个极富盛名的“小蓬莱”的石坊 。小蓬莱由小蓬莱石坊、瀛枢门、吕祖庙(小蓬莱阁)、向若亭四部分组成,各有千秋,犹以小蓬莱石坊以其简约浪漫富有诗意而为胜。

1876年(光绪二年),实为烟台最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不平等的《烟台条约》在烟台的东海关胶着的谈判中签署。这一年,烟台境内久旱迎甘霖,众生皆以玉皇大帝显灵庇佑所致,故当地商绅捐资倡建“小蓬莱阁”。时任登莱青兵备道道员兼东海关监督龚易图督建并撰写了《小蓬莱阁铭》,记述建阁缘由。阁内供奉八仙头目吕祖像,一为画像,一为龚易图献出的自家珍藏的茄楠香木雕像。

1906年 (光绪三十二年),吕祖庙下的小蓬莱石坊建成。四根石柱支起一个古朴雅致的三门牌坊,木制的坊顶,飞檐翘起,青蓝漆的彩绘高贵典雅,牌坊木石契合,温润剔透,面朝大海向东而立。四对宝葫芦的底座在清秀雅逸中又揉出几分仙气。临山俯瞰,观海听涛,紫气东来,如蓬莱仙境一般。老烟台人至今亦惯称毓璜顶为“小蓬莱”,除了玉皇庙,小蓬莱是最具人气的地方。

致密的地锦织成了厚厚的绿毯匍匐在小蓬莱石坊的脚下,漂染了几缕金色的古柏苍劲中透着几分洒脱,婆娑着黑曲虬枝轻拂着石坊的门楼,牌坊前脸正中石刻的“小蓬莱”三个字在苍翠中更显静穆。蓝漆鎏金的“静观”俩字竖立在“小蓬莱”的头顶,画龙点睛。左右门楼上分刻的“听涛”“观海”,又与其相呼应。看着,心不觉就远离了红尘,在此幽静的道观,陷入天人合一的境地。

抚着温润的石柱,感受百年光阴里的风起云涌,四季轮回,时代变迁,物是人非。“天下文章莫大于是;一时名人皆从其游。”的楹联,让人读罢立时豪气冲天。背面,牌坊亦刻有“播涛”“仙山缥缈”“异月”“吟风”及“金碧池台云霞照灼,丹青岩壑风月澂莹”,分别与正面的题刻、楹联相对应,横生妙趣,有诗情更有禅意,看之欣喜,读之愉悦。想必当年龚易图在所题“小蓬莱”三个字时,必定淡泊超然,道在心中。

一块刻着“神山壮色”的石碑立在石坊一侧,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洒落在遒劲威武的石字上,霸气陡生。另一侧是龚易图撰写的《小蓬莱阁铭》,娟秀清逸。石碑一左一右,各具特色,为小蓬莱石坊又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儿。还有一株百年龙爪槐默立一旁,槐下一方小石凳忍不住上前坐下,暖乎乎的,如刚撤了火的热炕。就这样,静静地,静静地,在龙爪槐满身圆圆的叶子织就的遮阳伞下,无所思无所想,只让秋天的风吸起古柏、古槐、古杨……多的说不清的古树奇石的神灵拂过我的脸颊直入我的胸膛,致虚,守静……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迈出古树参天、绿荫蔽日的小蓬莱的东门,便已然是嘈杂喧哗的红尘中的世界,恍然“山中方一日世上已是百年”之感。毓璜顶医院里的救护车红灯闪烁不停,无影灯下,来来去去,辛勤的白衣使者迎来的或许又是一个不眠的夜晚;山脚下,二中的校园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国家之栋梁;大马路上早已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万家灯火,连成一片。

蓦然回首,灯火秋影里的毓璜顶亭阁俨然,俯瞰红尘,寂寞无言……

注:本文被《海外文摘》摘录

每当我走过海关街

文|范雅琳

每当我走过海关街,就会在街南端路西的一所紧锁的铁栅门前停下,久久地凝望着不愿离开,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150多年前,一辆辆插着清黄龙旗的官马车正“哒哒哒”地从路南端的晚清建筑特色的门房旁边出来,左拐向北在不远处的英式廊柱的银行前停下,刻着“东海关”铭文的一箱箱银锭被抬了进去……

这就是海关街6号,国务院2006年颁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台山近代建筑群东海关税务司公署旧址,简称“东海关”。透过栅门的缝隙往里望去,这是一座外观青砖灰瓦、似中式又似西洋的建筑院落,虽有些落败寂寥却凝重大气,与周边色彩艳丽的洋楼形成强烈的对比,似一素面端庄的女子鹤立于浓妆艳抹的脂粉中,散发着清幽之气。

这个在1861年的8月22日替代登州开埠的海关,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传奇呢?据《山东省志》记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与英法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于是中国北方首次出现了三个通商口岸,分别是“天津、牛庄(今营口)和登州(今蓬莱)”出人意料的是被写入《天津条约》的登州却没有成为通商口岸,这源于当时的登州领事官、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他考察登州后认为“登州府作为一个港口是不利的,它的港口浅,并且非常无遮蔽”,却对他曾因参加法国海军而短暂停留过的烟台芝罘港湾颇感兴趣。烟台,位于山东半岛北部,与辽宁大连隔海相望,西部是渤海湾,东边是黄海海域,芝罘岛东侧是一天然港湾,整个港湾呈U型向东敞开,港湾向东是崆峒岛,兀峙海面,其两侧自然形成两个宽阔的海口,如一棵巨大灵芝的芝罘岛横卧北部,是这个港湾的天然屏障,此港湾亦被称作“太平湾”。温带海洋季风气候,使烟台冬暖夏凉,为不冻良港。于是,最终一夜之间烟台替代登州成为三大通商口岸之一,掀开了烟台屈辱开埠的历史。据光绪七年出版的《登州府志》记载,咸丰十一(1861)年,烟台设东海关。东海关的“东”字也颇有一番讲究,据说是因为晚清大臣们的奏章和皇帝廷寄中常把山东省称作“东”省,或“东境”,亦常把烟台附近的海域称之为“东海”,故称作“东海关”而非其它。

1858年清政府订立的《通商章程》中规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法)人帮办税务”,“各口划一办理”。外籍税务司制度就此确立。于是,东海关税务司署设立之后,烟台口岸就出现了两个海关,一个是清政府管理的形同虚设的东海关监督衙门,另一个是由英国人把持真正税收的东海关税务司署。英国人汉南为东海关首任税务司。《辛丑条约》后,为赔偿帝国主义各国的巨额军费,总税务司迫使清政府使用关税、厘税和盐税作抵押,自此烟台港征收的全部关税和厘金改由税务司直接储存于设在海关街上的英国汇丰银行和俄国士美银行,然后上报总税务司分派给各“缔约”国家,于是就出现了每天从东海关到汇丰银行的运钞马车来来往往的奇怪景象。

院子深处一座假山石的后面矗立着一座两层的青砖灰瓦四面坡顶的小楼,二楼窗户的窗帘半拉着,透着昏暗的光,幽幽地,似掩藏着不想为人知的秘密。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年(1876年9月13日),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与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在东海关二楼的一个房间签订了那个臭名昭著、丧权辱国不平等的《烟台条约》。往事依稀,不知道当年在国人的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而在外国人眼里,却是“东方的俾斯麦”的李鸿章坐在这间窗下的谈判桌前是怎样的心情。他或许深知作为战败国的使臣,战场上失去的东西,岂能从谈判桌上挽回。在胶着的谈判中似乎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本。尽管他使尽浑身解数,还是饱尝了屈辱的苦涩。显而易见,在敌人炮口下的“议和”,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改变战败受辱的地位。当他签字画押的那一刻,他是否会知道要终生背负“卖国贼”的耻辱,那一刻他的心会不会在滴血在流泪……

一直被外国人把持了83年的东海关印证了烟台海关不能自主的屈辱历史,成为列强掠夺中国财富的机构。它是烟台开埠的产物,是烟台半殖民地化进程的记录和见证。1945年8月24日,人民解放军首次解放烟台,东海关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人民海关从此诞生。1950年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第十四号通令,将东海关正式更名为“烟台海关”。东海关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东海关的北侧是一座花石楼。斑驳的天蓝色木门上刻着“英商卜内门洋碱有限公司”的中英文依稀可见。看着它不禁让人想起青岛著名的八大关的公主楼,一样的花石墙。它静静地躺在岁月的长河里打磨着,沧桑却不失优雅。那扇开着的看着厚实的蓝色小木窗在阳光里闪着悠远神秘的光,令人神往。别致的烟囱轻烟袅袅,竟100年不老。单看这面花石墙,又似到了远古的欧洲小镇,被时光染上锈斑的花石,多像霜染的秋叶,色彩斑斓,成熟暗雅,别有韵味。古墙、老窗、翠叶、新烟,在交织碰撞,默默地诉说着百年的孤独与沧桑。

继续北去,过了与海岸路交叉的丁字路口,一幢红墙的洋楼艳丽的色彩依然明亮,十分惹眼。据说这是当年汇丰银行的银库,异常厚实,依然有人在居住。窗台上的绿萝和墙外晾晒的衣被,让人生出想进去看看的冲动,古老的洋楼里是怎样的一幅现代人生。

这条因东海关而名的“海关”街,因毗邻太平湾码头,又有英俄的汇丰银行及士美洋行两大洋行沿街设立,自然不怒而威霸气凛然。100年前的繁忙昌盛甚或于一街之隔的朝阳街。虽早已褪去了一身华衣,远离喧嚣,隐在城市的一角,却掩不住没落贵族那一身的气傲。每当我从南到北走在这条不到500米长的古老、斑驳、寂寥的街道上,就像穿梭在百年的时光隧道。走过外观气派、趾高气扬的英汇丰银行和俄皇的士美银行,遥想当年这里装满的不是它本国的银票而是从隔壁东海关转来作为赔偿的沉甸甸的银锭时,屈辱就会由心而生;走过北端那幢东临烟(台山西门,西到太平湾,有着醒目的红瓦和老虎窗、两层带阁楼的当年美军在烟的基督教俱乐部时,仿佛看见百年前的美国大兵在此大摇大摆地进进出出,歌舞升平……不由得眉头缩紧,心情沉重。

每当我走过海关街,一次次灵魂的撼动,让我心潮澎湃,涤荡着心灵……

烟台有个叫“东花园”的地方

文|范雅琳

在烟台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离海很近却被几座高楼挡着,闻得到海风却看不到海浪,听得见汽笛,却看不见轮船。它在闹市区最拥堵的十字路口,却高过马路,独取一方幽静。它不大,只有一万平方米的样子,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它就站在街的中央,任咫尺之外车水马龙,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静谧得像一座挂着三个树门帘的绿色城堡。

城堡里有“山” ,是一座微微隆起的小山包,长满了沁人心脾的绿草,间或几朵几乎被茂盛的草叶淹没的,红的、黄的、紫的各色的小野花儿,高昂着细的几乎看不见的脖梗儿,在风中以最美的姿态摇摆着。像极了西方电影里的修女,虽被包裹着,依然挺直了腰板伸出美丽的脖颈儿。是呀,只要是花就要开放,任它是否好看或被看得见,都会淡淡地优雅地自由地绽放,吐露着微弱却独有的芬芳,兀自美丽着、摇曳着。山下有一排椅子,坐着三个戴礼帽的老者,各自手握着一根形态各异却是一样漂亮的拐杖,长长的寿眉底下是明亮又温和的眼睛,透着“阅尽千帆”的宁静与安详。在低声交谈的抑扬顿挫里,核桃般的脸上每道皱纹里都洋溢着烟台人特有的爽朗的笑。椅子前的小广场上,一个婴儿被祖母或是外祖母的用一根粗粗的布带拴在腋窝下,歪里趔趄地蹒跚学步,一头一头地,像只乱闯的小螃蟹。突然想起儿子小时在走步车上,横冲直闯的可爱模样,顿时一股儿柔情在心底荡漾。

城堡里古树参天,绿草如茵,满眼都是绿,一条条砖铺的小道在青草间交错蜿蜒。一棵棵苍松遮天蔽日,郁郁葱葱。那些个珍稀的百年冬青、龙爪槐、紫薇和石榴,被栅栏或用水泥墩子四周围着,水泥墩上又铺着光滑的木板,成了板凳,因地制宜,真是巧思。满城的树荫,遍地的斑驳,真不愧是座绿色的城堡,天然的氧吧,还是老人和孩子们的乐园 。这闹市里的一隅园林,真是珍贵稀有。那一段10米长的冬青长廊,跟烟台山上的百年冬青长廊一模一样,她们一定是姊妹俩。还有那棵粗壮的龙爪槐,老干粗大黝黑纵裂,虬枝盘曲,一簇簇绿叶如伞,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它身旁那四株百年的石榴树,细细的树干已经像老奶奶的手臂一般,青筋暴突,却依然婀娜着的干瘦的身姿,抚着满头的青丝,无不骄傲地展示着她那百年里生出的一波波长着红脸蛋儿的孩子,这不就是活脱脱的金庸先生笔下的天山童姥吗?让人惊奇不已。那边的紫藤也不甘寂寞,年年盛开,百年不衰。

城堡里有“池”,是些大大小小规整有序互不干扰的水泥池。看!朝阳的树影婆娑里这一池花红柳绿的曼妙舞姿,那一池飘飘的白色上衣和黑色的灯笼裤甩出的如入行云流水般的太极功夫。几个打螳螂拳的喜欢在池边的树荫下你来我往,一招一式,像模像样。门球池里老人们球打的是不急不徐,稳稳当当。球场边上有单杠、双杠、摇摆机、摩背椅,一圈的健身器材。只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在双杠上下翻腾着,做着各种高难的动作。一旁的人说他老人家已是八旬,还能下一字马,真是被惊傻了。目不转睛地盯着杠上的老者,嘴巴张得能塞进个苹果 。旁边马扎还坐个看热闹的爷爷,一脸的老人斑、却是花白的头发,精神矍铄。听闻已是九十有八,又差点儿惊掉了下巴 。

城堡里还有一尊汉白玉的塑像,静静地立在西边的一角,是一个戴着一副眼镜英气俊朗的青年半身像,面朝大海,目光坚毅。走近一看,方知是中共烟台临时市委第一任书记,那个在1931年8月19日倒在敌人的枪口下,生命里只有26个短暂而不平凡春秋的许端云烈士。他那追求信仰、追求真理、追求正义,为共产主义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每一个路过他身边的人,告知着提醒着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绕着小城堡的红色塑胶跑道上,有散步的老者有慢跑的青年。一个长廊的椅凳上,花白头发的老人们晒着洋洋排排坐。围成一圈的是站着看打扑克的。小亭子里一个摆着乐谱拉二胡的大爷四周也挤满了人。几个背书包的小孩子正被大人拉扯着穿过……站在龙爪槐下,从树叶的缝隙里看见了外面阳光里的“虹口大厦”和一辆辆公交车高高的车顶。奇怪的是,只见眼前的车影晃动,却听不到一丝喧嚣,所有的匆忙和喧闹似乎在这里都化为乌有,只留下绿色、宁静和美好。

这座绿色的城堡,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瞧,东边树门帘那个不起眼的大石头上刻着呢,三个红色的大字“东花园”,不知您是否来过?

作者简介:范雅琳,笔名琳子,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燕山文化创作之家副秘书长,现任职于烟台市公安局芝罘分局。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人民数字《齐鲁晚报》《联合日报》《当代散文》《海外文摘》《人民公安》《走向世界》等报纸刊物,多次在省市征文中获奖,著有个人散文精选集《烟台四季》。2018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

欢迎投稿,胶东散文投稿邮箱:jiaodongsanwen@sina.com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诗圣吟游古秦州

□ 赵媛媛

古秦州(今天水市),陇右要隘,长安以西第一重镇。翻越陇山,便可到秦州地界。杜甫曾在这里暂居三个月,留下了“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千古名句。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曾经怀有雄心壮志的杜甫,结束了令他黯然神伤的仕途。初秋的关陇驿道,荒草萋萋、萧瑟冷落。车马渐慢,秦州界碑清晰可见,或许此时的杜甫,脑海中映入的是卢照邻的《入秦川界》:

陇阪长无极,苍山望不穷。石径萦疑断,回流映似空。花开绿野雾,莺啭紫岩风。春芳勿遽尽,留赏故人同。

秦州之地富庶平和、人口众多,远离中原战火,杜甫决定暂居于此。但卢照邻生活的初唐,百姓安居乐业,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他看到的自然是风光旖旎、生机盎然、万物欣欣向荣的秦州春色图。而杜甫所处的大唐王朝,此时已如将倾大厦,岌岌可危。于是,他心情复杂地写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享誉诗坛的纪行诗——《秦州杂诗》,从杜甫西入秦州写起,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西部边城的奇异风物让杜甫惊叹不已,他在这里也看到了中原难以见到的“汗血宝马”,不由作诗: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三》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此次陇右之行虽是无奈之举,但留下的陇右诗作却非同寻常。即如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所说:“治中华诗歌者,无不注目唐诗;攻唐诗者,无不倾心杜甫;而读杜诗者,又无不向往秦州也。老杜倘无秦州之山川胜迹以发其才藻,固无以激扬创作之高潮;秦州倘无老杜之名章隽句以传其宰韵,又安能震荡海内外豪俊之心灵,不远千里万里,来游兹土,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乎?”

《秦州杂诗》从多方面、多层次反映了秦州的山川城郭风光和当时动荡不安的生活,个人情感恣意宣泄,时代色彩和地域色彩浓厚: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秦州的生活给杜甫带来了无限创作灵感。在杜甫眼中,明月升起的光晕散发着淡淡的涟漪,举头而望,圆月泠泠,清辉幽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年的李白,也是在这样的明月夜来思念故土和故人的吧!如今,家园被毁,弟弟生死不明,无处可问。本想探听兄弟消息,互报平安。可是,战事未休,山遥路远,书信难通,虽牵肠挂肚,但无计可施,因此愁绪满怀。仰天长叹的诗人,此时何等焦虑、何等伤痛。于是,他写下《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和故乡无限的思念之情。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天水杜甫研究会会长聂大受对此解读为:这只孤雁,便是杜甫的自况,他把自己比作一只孤雁,从中原来到秦州,此时孤苦伶仃,看到清露盈盈、明月皎皎,思乡之情被勾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每当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往往绕不开这两句。

在秦州,虽缺衣少食却安稳平静的日子,让杜甫极为满足。这期间,他走遍了秦州的山山水水,隗嚣宫、南郭寺、太平寺、麦积山……都为杜甫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穿着打了补丁的旧衣、脚蹬两只麻鞋,杜甫去了城北的隗嚣宫,留下名句: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号称“陇右第一名刹”的南郭寺,古树参参,苍劲吐翠,泉水潺潺,盈满甘洌。杜甫有感而发,即兴留诗: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电视片解说词《风雪南郭寺》,对杜甫的南郭寺之行,有过生动描绘:“很多年了,南郭寺静静地矗立在秦州城外的慧音山麓,忍受着时光缓慢地流逝,仿佛就只是为了等待一个人的到来。”这个人,是杜甫吗?

志同道合的人往往惺惺相惜,杜甫在秦州结交了隐士阮昉。聂大受说:“弃官后的杜甫,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对人生的重新思考,使他的精神追求与以前有了不同。阮昉的品节行为正好与之相契合,因此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阮昉得知杜甫生计困顿,便将自家院子中种的藠头挖了三十束亲自送到杜甫家中,杜甫感激不已,连连致谢,《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记:

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衰年关鬲冷,味暖并无忧。

如果说,桃花源是陶渊明情感与身心的寄托。那么,东柯谷则是“诗圣”杜甫心之神往、渴望“往来种作,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

东柯谷位于现麦积区东柯河流域河谷地带,北至马跑泉镇石咀村,南至麦积镇街亭村,东西至两侧山麓。这里田地充足、山水幽雅、风光秀丽、气候宜人。

杜甫踏遍了东柯谷的每一个角落,越来越喜欢这块民风淳朴、山川秀美的黄土地。不仅留下了瑰丽动人的诗章,也多次流露出想在这里开垦菜地、寄情山水、长居于此,过上安宁生活的微小愿望,《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三》便是这样有感而发: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相近报,但恐失桃花。

在杜甫看来,远离纷争、远离战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得益彰,便也是好日子了。

于麦积区暂居的不多时日,是杜甫生活当中为数不多的惬意、轻松时光,博大的古秦州犹如母亲的怀抱,让杜甫暂时没有了颠沛流离和风餐露宿,这也让他有时间踏遍这里的山山水水,为后人留下无尽的诗词宝藏。

一幅自然图景,一派祥和气象。杜甫在古秦州创作的百余首诗词当中,写山川风物、自然风光的就达半数以上。

秦州是幸运的,它在杜甫最为困顿、危难之时,张开了坚实的双臂,接纳了这位满腔热忱、满目沧桑的爱国诗人,给了他安慰和暖心,也给了他源源不断的灵感,这期间杜甫创作的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篇,在中华诗词宝库中熠熠生辉。

如今,这些贯穿历史、吟咏秦州的诗篇,已经悄然成为天水的人文底蕴和悠久历史的文化符号。每一首诗都是一段记忆,每一段记忆都因为一个故事而格外令人神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