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裁缝600图纸(国服公主连结玩家自爆两井无裁缝,官方回应打脸)

导读 裁缝600图纸文章列表:1、国服公主连结玩家自爆两井无裁缝,官方回应打脸2、武汉藏着一座小长城3、散文 ▏母亲的宝贝 杜遂东4、向党和人民报告——七一勋章获得者速写5、家居

裁缝600图纸文章列表:

裁缝600图纸(国服公主连结玩家自爆两井无裁缝,官方回应打脸)

国服公主连结玩家自爆两井无裁缝,官方回应打脸

今年7月20号,一位玩家在NGA发帖,称自己在国服《公主连结》抽了两井,但是就是没有抽到自己想要的裁缝,并表示自己脸黑,不配玩游戏,选择退坑。

这里给没有玩过《公主连结》的观众们解释一下,一井在《公主连结》中一般指6到9单,就是氪到触发保底的意思。有网友计算过,目前国服《公主连结》的裁缝爆率UP,一个十连前九抽抽到裁缝的概率为3%,而第十抽出裁缝的概率为16%,两井就是600抽,如果按照这位玩家的说法,就是说他60抽16%的概率没有出UP角色,还有540抽3%的概率也没出UP角色。

这种情况都抽不到的概率非常低,于是有人对于此事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并且贴吧也有人表示“艾赛克-牛顿Official”这个B站的账号之前好像因为开挂而被封了,这也让此事的真实性更加存疑。

后来事情闹大,许多人涌进这位当事人的动态查看,于是他就自己删除了动态,并且隐藏了NGA发帖,此事也惊动了游戏官方,于是B站运营方向他索要了抽卡的账号,查询事情的前因后果。

到了7月22凌晨,当事人发布了新动态,表示已经和官方接洽,并且将账号和密码交给了官方,还表示自己其实是抽了四百多法,当时说是抽了两井只是口嗨而已,与此同时,他还到贴吧发帖表示自己只抽了四百发。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贴吧晒出的截图里并没有给账号和密码打码,于是有人上他的号查看,发现不仅月卡没有,就连首充奖励也还在。

虽然400抽没有出裁缝概率很低,但是相比之前的两井要更加可信,原本大家以为这才是事件的真相,没想到最后迎来反转,经过B站官方查证,这位玩家在7月20号到7月21号之间总计抽取了PICK UP扭蛋113次,而白金扭蛋一次都没有抽过,与之后他的自证差距非常大。

可以说这位玩家从头到尾都在说谎,基本没有一句实话。此前有玩家表示这是一位又肝又氪的FGO玩家,此人常年在贴吧晒满破的帖子,但是考虑到他玩《公主连结》曾因开挂而被封号,就连他之前玩的游戏也变得可疑,同时此人还曾在2017年发帖表示接FGO的代肝工作,也让他的行为变得更加不可信。

直到现在,他的事情已经变成了一个梗,有网友表示“人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会感觉自己多抽了一井”,“很喜欢乐爷的一句话:牛顿佬,一个玩小丑的主播罢了”,“新的抽卡单位:1艾”。

除了他的话变成了一些网友玩梗的“圣经”,还有人将此事做成了表情包,供后人传阅。

虽然许多玩家喜欢吃瓜,特别是国服B站的瓜,但是他们只喜欢吃真正的瓜,这种胡编造谣的事情是真正的吃瓜群众所无法容忍的,也希望以后吃瓜群众都擦亮自己的双眼,避免被这种造谣者带了节奏。

武汉藏着一座小长城

今年

武汉黄陂龙王尖古石寨遗址

在网上火了

它犹如一条沉睡的巨龙

蜿蜒在荒野山巅之上

被人称为

武汉“小长城”

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提醒:

此处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免费对外开放

希望市民游玩时注意自身安全

龙王尖。记者尹勤兵 摄

黄陂荒野山巅惊现“小长城”

龙王尖遗址位于黄陂区李集街驻程岗村尔门李湾北,距黄陂城区北约30公里处龙王尖山顶,海拔高程385.6米。

龙王尖遗址方位图。

10月31日,长江日报记者从长轩岭街绿林村上山,寻得一处隐蔽的林间小路,步行20分钟后,在荒野之中终见简陋石阶。记者一路拾阶登高而上,约半小时后,天地豁然开朗,人已在半山腰,抬头可见一处气势雄伟的山寨。

古遗址景色。记者尹勤兵摄

记者注意到,山寨自半山腰至山顶沿山脊而建,一路上有用珍珠岩垒砌的寨墙和碉楼,各关隘设置极为险要,内有哨口、箭窗、烽火台等军事设施,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整个山寨临山而建,在蜿蜒的山顶圈起一座面积不小的“天空之城”。寨墙内十分宽敞,沿墙修有宽约2米的通道,在南北两座山头上,有几处规模大小不一的石板屋群落,这些石板屋都没有屋顶。

记者看到,一段通往山顶长约百米的寨墙,为登顶必经之地,被人戏称为“好汉坡”,地势极为险要。

古遗址景色。记者尹勤兵摄

在山顶仅剩残垣断壁的石板屋旁,竖立一块大理石碑。碑文为:“龙王尖海拔385.6米,为大别山余脉,北枕旷山,南瞻武汉,东眺木兰山,为武汉后花园一景。”

古寨成新的“网红”打卡地

龙王尖山顶的市民。记者尹勤兵摄

登山途中,记者偶遇武汉“宝贝走天下”公司导游胡建捷和同事一行9人,自武昌自驾游来爬山。“这里空气好,是户外远足、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小胡告诉记者,早在2019年,公司就从网上发现黄陂有“龙王尖”石寨,当时石寨还不怎么出名。

小胡介绍,目前,上“龙王尖”石寨有两条路。一条是从李集珍珠岭山脚下的尔门李湾出发,开车到半山腰停车场再登山;另外一条走长轩岭街的绿林村游家湾,从村旁一条小路登山,也就是记者走的小路,相比前者,后者较为隐蔽和陡峭。

记者注意到,绿林村这条线路每隔百米左右,沿途及分岔路口都系有红色布条。

“这是怕游客迷路,我们特意做的标记。”小胡自豪地说,来古寨可登高远眺,不光可看风景,还可以采松子、捡拾野生板栗。他表示,每年春秋是“龙王尖”最迷人的一面。夏天,草木茂盛,加上山顶少树、阳光强烈,人根本待不住,秋季反而是最佳赏景时节。

山脚下洪关山村村民邱学明说,每天经他家门前上山的自驾游车辆,就有五六十辆。“我很小的时候,就曾到山寨上玩耍。”他说,当地以龙王尖为中心,曾有过大大小小的不少山寨。

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来,龙王尖石寨美景被一些人拍摄上传网络后,引起了网友的注意,不少人为武汉有这样一处绝美的“长城”而啧啧称奇。

大姓家族集资所建

远望十分像长城。记者尹勤兵 摄

“龙王尖古寨是应山势而建,就地取材的干砌方式典型建筑。”黄陂区文物管理所所长谢育武表示,通过文献和调查实物互相印证,龙王尖历史有近600年。始于明朝早期宣德二年龙王庙始建之年(1427年),后古寨经多次修缮和扩建,使用年代延续至光绪三年(1877年),后逐渐荒废。

古代兵荒马乱,据传当地几个大姓家族,携百姓集资在山顶修建了避难所,是为抵御盗匪的一种自救场所。明末至清同治的200多年间,此处发生大小战事十余次,这里时常发挥避难所的功能。

在已发掘遗址中,显示该处曾有石板房1200多间,面积最大110平方米,最小不足4平方米。屋顶除盖石板防雨雪外,大多铺盖黑瓦,穷人家则以茅草稻草盖顶。寨内曾发掘出两个蓄水池,另有一处水井,“井水清澈,可以直接饮用。”

据记载,咸丰九年(1859年),湖广总督官文曾为建设中的龙王尖石寨题写了“固若金汤”的匾牌一块,以示褒奖。龙王尖石寨建修过程中,已成为周边民众避匪的“避难所”。

谢所长表示,根据考证,同治10年(1871年)后社会局势暂趋平静,上龙王尖寨堡避乱的人逐渐减少,光绪三年(1877年)后,已成为一个无人居住、茅草丛生的空城。

当铺酒坊菜市场一应俱全

永安寨公局采集板瓦等建筑构件。

据考证,龙王尖遗址古寨墙长约12公里,占地约1.5平方公里。有东西南北四大寨门,寨墙倚山踞岭,均高3.5米,最高处4.5米,宽度1.3左右,寨墙上砌有哨口、箭窗、磙木檑石基座、烽火台等;内墙半腰有1.1至1.4米宽的巡道。

除御匪保民外,有文献记载咸丰末年,当年山寨上依托这些石屋,兴起一条包括经营客栈、医药店、杂货店、当铺、铁匠铺、裁缝铺、木匠铺、磨坊、酒坊、染行、赌场的街道,时称天街或生意街。据推测,在寨西小菜沟建有一个“百人卖菜,买菜千人”的菜市场。

这处当年的“天空之城”,不仅有居民区和商业街,还有供乡勇驻扎训练的武备房,另有议事房和调解纠纷的公局堂(类似现在治安机构),现有一“永安寨公局”石碑存放于长岭街绿林村。

永安寨公局石牌。

据考证,龙王尖寨堡内铁匠铺达10余家,除打造各种兵器、采石凿石工具、家具外,还能打造鸟枪和抬铳。天街上开设有药店、酒坊、碾米磨坊等等,以及专供富人娱乐的“侍屋”。考古清理中,在地表及地下采集到大量明代的青花瓷碗、碟、杯等,最早可到明代早期,最晚可到明代晚期天启、崇祯朝。在古寨寨墙基址、寨门、水井、墓葬、居住房等处采集到大量清代青花碗残片、釉陶罐、缸残片,具有鲜明的咸同光宣清朝晚期特点。

永安寨公局采集明代晚期青花标本。谢育武供图

黄陂曾建70多座古寨

龙王尖顶内景。记者尹勤兵 摄

谢育武介绍,据《黄陂县志》载,明清时期黄陂修筑有70多座石寨,如洪关山寨、西峰尖寨、平峰顶寨、张家寨、周家寨、谌家寨等,各自耸立在山巅和悬崖峭壁之上,而今这些石寨损毁殆尽,惟有龙王尖石寨保存尚好。

这些山寨除基本武备御匪保民,其后期发展成为一个特殊时期本土的一个社会聚落,对研究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宗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武汉地区山寨较少,现存可查的主要有新洲城楼寨和黄陂龙王尖古寨。新洲城楼寨现仅存部分寨墙和南北城门,其具体始建年代和废弃年代不明。黄陂龙王尖古寨通过历史文献记载和此次文物调查,其始建年代、使用年代和废弃年代清晰,其功用性质更全面。龙王尖石寨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自成一个小天地。

重新修缮免费开放

龙王尖山顶。记者尹勤兵摄

据黄陂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黄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早在2006年,龙王尖古寨遗址,被公布为黄陂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3月,其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近些年,黄陂当地政府加大了保护力度。为摸清龙王尖古遗址的前世今生,区文管所曾做过为期两个月实地调查考证。今年,文保部门对古遗址进行了重新修缮。目前,该古遗址对外免费开放,市民能拍摄到相对完整、气势恢弘的遗址影像,正是重新修缮的结果。

采写:记者尹勤兵

视频:记者尹勤兵 制作吴天琦 审看蔡敏莉

制图:肖琴 张莉

来源: 长江日报

散文 ▏母亲的宝贝 杜遂东

文/杜遂东 图/网络

母亲有许多宝贝,而她特别钟爱的一件就是那台老式缝纫机。

年轻时的母亲是个缝纫高手,她的缝纫技术在我们三村五庄是极负盛名的。出嫁前的母亲是姥姥家那个村大队办的缝纫组的成员,而我的大舅是抗美援朝胜利返家的志愿军战士,又担任着他们村的大队支书,母亲学到的有关缝纫的知识和技术自然就多些,我家的这台缝纫机就是母亲从姥姥家带过来的陪嫁。那个年代能有一台缝纫机本就是许多家庭高不可攀的物件,又何况是嫁妆,母亲对它的看重是不必多说的。

有了缝纫机相助的母亲,给我们姐弟几个做起衣服来就得心应手的多。稍早些时,做衣服都是用的家织布。经常有这样的时候,从生产队劳累一天的母亲,晚饭后也不闲一会儿,总是拿出备好的棉花,取出一部分,把一根光滑的小细棍紧紧包衷,伸展两手将它们在案板上来回搓几次,抽出细棍,一根空心的棉花条便做成了。搬出纺车,坐草垫上,左手持有棉条,右手摇着纺车,一根根纤细洁白的棉纱密密地绕住锭子,渐渐形成一个两端尖细中间垄起的线穗。有时,母亲一个晚上可以纺成两个线穗呢!用纺好的棉纱织成带有各种花纹的布,我们的衣服就有得穿了。

当我们谁需要做一件衣服时,母亲就拿出一把软尺子,在我们的身上认真比量一番,胳膊多长,腰围几许,一一记下后,拿着能划出白印的小石片在织好的布面划出样子,用剪刀沿线一一剪下,成了大大小小、样式又不同的布块儿。这时,就该我们家的缝纫机登场了。

现在,我也不记得那台缝纫机是什么牌子的了,只知道它是由一个很沉重且有点儿生锈的铁架子支撑着半椭圆形的木斗,平的一面极光滑还带有条纹。打开平板,用手在木斗里一掏,一个黑而亮的机头便显露出来。机头的左边用于安针穿线,将布块儿缝合成一体;右边是一个小轮,一根圆圆的皮带将它和木斗下面的大轮相连。双脚一踩,两轮跟着转圈,那端的针线就一上一下的跳动,两手再分别扯着针线两边的布块儿,感觉布块儿就自己朝前飞奔,用不了多时,一件新衣服就成功地出现在你面前。

母亲一用缝纫机做衣服,我总喜欢站或搬个小板凳坐在一边看。母亲双脚极有节奏地蹬着踏板,皮带拉着轮子飞,两手扯着布块儿来回挪移,紧张而不慌乱,急切又镇定,觉得此时的母亲真的不亚于一位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特别是缝纫机发出的声音更为动听,时而“咔咔”,如军人列队前行;时而“嗒嗒嗒”,若战场机枪扫射;时而“嘭嘭嘭”,似海浪风中相碰……那种声音可美妙了。碰到线逃出针鼻外的时候,母亲便会夸我的眼力好,让我纫针,我就卖力地去做,这也是我极兴奋的时候。

家里人的衣服不小心在外面挂了大口子,不用担心,母亲打开缝纫机几分钟就会使衣服重新完美,有时还会在开口处增添一处美丽的图案呢。而别家孩子挂烂的衣服大都是手工缝补,针脚大,缝合松散,远远一看就是块儿伤疤。单凭这点我们姐弟就常为我们的母亲自豪万分。

邻居家有了一块儿新布要做衣服,就一定会来我家找母亲裁剪,还顺带央求母亲用缝纫机给缝制。可知道,用缝纫机缝制的衣服穿出去要体面许多,谁家的孩子不希望能够穿上这样的衣服呢。只要邻居一张口,母亲从未拒绝过,没有让她们面子过不去的时候,即使我家很忙也这样。邻居们在母亲给她们裁剪并缝制好新衣后,往往也会给我们姐弟送来些糖果、爆米花之类的小零食。

母亲经常使用这台机器,却不让我们轻易去动它。有一回,母亲给人缝衣时刚一离空,我就模仿着母亲的样子,坐在那里拨动小轮后用脚踩踏开来,不料蹬了两下连接上下轮的小皮带就掉下去了,缝仞机“嗡嗡”地空转着,吓得我赶快躲到一边,到底还是被母亲呵责了一顿。母亲告诉我说皮带掉下可以再装上,如果不小心缝纫机的针就会折断,而手被针头扎住的话更严重,很可能瞬间出现好几个小洞。我明白了,原来母亲是担心我们受伤害呀。到了机器闲置时,母亲又会让我们其中的一人当书桌使用。

平时,母亲也会在不做活时打开缝纫机,找一块儿柔软的布,从一个白色的小瓶中滴几点像清水一样透明的油,将机身细细擦拭一遍,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全如一位母亲在给出生不久的婴儿洗澡,百般呵护与体贴;又像打仗的士兵,空闲时一丝不苟地擦拭养护手中的钢枪。也许这是母亲心目中极其贵重的东西吧!擦拭过后的机身,立即变得黑中透亮,站在前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你脸上的任何一处污斑,可以当镜子使用了。

八十年代后期,许多邻家购买了新缝纫机,还大多是蜜蜂、永久等这样的名牌。虽然我家的那台缝纫机依然还是那么破旧,可是经母亲的手用起来却比她们的都要好。新的机器一出毛病,她们就跑来找母亲维修,母亲还很快就能给她们修好。

慢慢地,缝纫机被闲置在角落几年没动弹过,这时的我们不等衣服穿破早就另买新的,再没有缝纫机的用场了。后来,我在母亲的老院里关注到它的时候,早已只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架子,用它抵物当支撑的东西。至于机身哪里去了,我也没问过,也许被父亲卖作破烂了吧。

直到父亲去世后,母亲看见那个铁架子,还几次三番地给我说:“这还是从你姥娘家里带过来的呢!”脸上溢满幸福的表情,一会儿又有点儿黯然神伤:“就是多年都用不着了……”

母亲已然不在了,而她那台缝纫机遗留的铁架子也不知所踪。

【作者简介】:杜遂东,山东菏泽人,正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热爱文学,喜欢写作,作品散见于“学习强国”、《牡丹教育》、齐鲁壹点、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和刊物。

葵邱书院投稿邮箱:kuiqiushuyuan@163.com

壹点号葵邱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向党和人民报告——七一勋章获得者速写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题:向党和人民报告——“七一勋章”获得者速写

新华社记者 吴晶、任沁沁、屈婷、丁小溪

这一刻,荣耀无限。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

这是党和人民对一名共产党员的最高褒奖。

29名“七一勋章”获得者,有4位已是百岁高龄;还有3位已离世,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永远留在了30岁的芳华。

他们以毕生奋斗,向党和人民报告:

这一生,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他们播撒下清澈的爱

高原深处的加勒万河谷,青山肃立。牺牲在这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原分队长陈红军,永远缺席了这次授勋仪式。

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位33岁的父亲,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眼未出世的孩子。

英雄清澈的爱,党和人民不会忘记!

翻开72年前“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史册,“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的故事震撼人心。

子弹迎面袭来,打烂了船帆,击中她的右臂。14岁的安徽无为县渔家少女紧咬牙关,一手掌舵、一手划桨,向长江南岸冲去。

“不怕死吗?”

86岁的老人豪气未减:“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把解放军送过江,对岸的穷人才能过上好日子!”

抗美援朝战争金城战役已经打了4天4夜,敌军疯狂反扑38次,都被王占山率队击退……

“排长!排长!”战士们两次把他从炸弹坑中挖出来,醒转了他就继续指挥战斗。

“死而复生”的,还有孤胆冲锋、歼敌百人的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组织最终找到他时,这个“失踪”的英雄已回乡务农33年。

为什么对自己的功劳不提不念?他只说了一句:

“我不是英雄,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以身许国,他们无所畏惧。硝烟散去,他们深藏功名。

许多年后,因为一件挂满军功章的破旧军装“刷屏”了,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的村民才知道,带领他们修沟渠、战贫困的老生产队长孙景坤,竟是在辽沈、平津、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等战役战争中战功赫赫的大英雄!

从不向组织开口、伸手。20多处伤疤、留在身上的弹片,是这位老兵自己珍存的回忆。

为了民族独立解放,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时代大潮翻涌向前,共产党人挺立搏击。

蹲在排列整齐的纺织机前,灵巧的双手在纱锭上翻飞——黑白照片记录下第一代劳模黄宝妹的身影。

年仅22岁的她一人能照看800个纱锭,而一般工人大概是600个。

旧社会,黄宝妹在日本人开的棉纱厂当童工,动作稍慢,就会被工头毒打。新中国百废待兴,“这双手终于属于自己了”,她立誓“要为国家纺出更多的棉纱”!

车间常年燥热如酷暑,机器轰鸣声巨大,女工们的手被勒出了血,下班后经常吃不下饭、听不见声,可是黄宝妹带头坚守、争分夺秒,她所在的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为国家贡献了大量优质棉布。

“我的战场永远在这里。”曾有机会当干部,也曾有机会当专业演员,可黄宝妹却主动要求回车间,42年冲在一线。

69岁的治沙英雄石光银依然守着毛乌素沙漠:“活一天,就得栽一天树。”1984年,陕西定边县海子梁乡南海子农场场长石光银砸掉“铁饭碗”,承包治理荒沙,成了众人眼里的“疯子”。

沙到哪里,石光银就睡在哪里。为了战沙,他变卖家产、负债累累、痛失爱子……数十年来,硬是带领乡亲们筑起一条百余里长的“绿色长城”。

与贫瘠的命运抗争,为人民的幸福而战,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使命。

唯一的水源,在三重山外。

“一两百号劳力,能凿通三座山?”31年前,面对乡亲们的质疑,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撂下狠话:“水过不去,拿命来铺。”

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一条9400米的“天外来渠”凿成了!

水引来了,路修通了,贫困的帽子摘掉了!年逾八旬,他仍奋战在乡村振兴的一线:“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不干半辈子。”

而返乡担任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黄文秀,把刚刚开始的一辈子,献给了她眷恋的土地。

遍访贫困户、推广种植砂糖橘、建立电商服务站……驻村一周年的那天,她已在崎岖的扶贫路上奔波了两万五千公里。

“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阻拦我前行?”面对基层工作的种种挑战,她冲锋在前。谁能想到,匆匆的脚步因为一场山洪戛然而止。

“文秀只是1800多位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的英雄中的一个。”姐姐黄爱娟抚摸着这枚沉甸甸的勋章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他们贡献了光和热。”

他们扎下了最深的根

“祖国,我回来了!”1956年6月,陆元九终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力,踏上他魂牵梦萦的土地。

一颗在惯性导航技术领域冉冉上升的“新星”,从此隐没在国际学术舞台。若干年后,当“两弹一星”升腾在东方的苍穹,陆元九的名字方为世人所知。

半个多世纪,陆元九在惯性导航和自动化领域所做的开创性、基础性工作,为我国卫星、火箭、导弹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已过百岁仍然躬耕育人,“一代一代还要继续接力”!

心之所向,就是根之所系。

20世纪50年代末,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塔吉克族战士吴天一,又一次响应党的号召,奔赴雪域开展高原病研究。

帐篷扎在生命禁区,实验室建在世界屋脊,白天他与牦牛为伴,夜晚独坐酥油灯前。为了建设首个模拟高海拔环境的实验氧舱,急速下降的气压打穿了他的鼓膜;为了采集一手的数据资料,他多次遭遇车祸,全身14处骨折……

“青藏高原是我生命的根。”87岁的吴天一仍在跋涉,“我还要和时间竞走,有生之年继续和高原病战斗到底!”

风雨兼程,他们与人民,如同种子与泥土紧紧相依。

1974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雅嘎查,当淳朴的牧民把自家舍不得吃的面条端上来,19岁的下乡知青廷·巴特尔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乡亲们不该这么苦!”巴特尔的父亲廷懋是新中国开国少将,从父亲身上,这个蒙古族青年继承了勇猛无畏,还有责任担当。

他学打草、放羊、种树、开拖拉机,与嘎查里的姑娘结了婚……这一待,就是40多年。当年下乡的60多位知青,只有他留了下来,带领牧民,把“沙窝子”变成了“幸福窝”。

山高水长,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印着他们的足迹。

1964年,24岁的山东小伙儿魏德友来到狼嚎不断、风雪埋人的萨尔布拉克草原。

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天地苍茫,魏德友习惯了在脖子上挂一个收音机。40多双破了洞的鞋子,曾默默陪他走过20多万公里。

半个多世纪,战友们陆续离开,这座“活界碑”还在。二女儿魏萍接过父亲的羊鞭,“根在这里,心才安宁”。

33年前,同样接过父亲的拐杖,年轻的藏族姑娘卓嘎扛起西藏隆子县玉麦乡乡长的担子,行走在为国巡边的路上。

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日拉雪山上往下望,这条边境线在牧场和原始森林中若隐若现,走上一次要七天七夜。

走累了,卓嘎会仰望雪山,想起爸爸捧着亲手缝制的那一面五星红旗,告诉她“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南海之滨,琼海市潭门海港。老船长王书茂最爱远眺一道道挂着五星红旗的船桅从海平面“升起”,直到大大小小的渔船归家靠岸。

潭门渔民世代守护和耕耘着这片海。王书茂战过台风,护过岛礁,把全身被紫外线灼伤的皲裂视作“成长的记忆”……

如今,发展休闲渔业、建设海上民宿让渔民渐渐告别了昔日赶海的辛苦,当选新一任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书茂依然喜欢钻进颠簸的船舱。“根在船上,船锚就是身后的祖国”。

有了更深沉的爱,才有更磅礴的力。

68岁的退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勤勤恳恳30余年,把贫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温亚尔乡布力开村,变成全县排名第一的“富裕村”。

给孤寡老人当女儿,给失足青年当妈妈,给全体居民当“保姆”……福建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凭着一颗热心和一双脚板,把一个有着3500多户居民的老旧小区变成了拥有170多项荣誉称号的模范家园。

放弃了当领导的机会,婉拒了“赚大钱”的邀约,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艾爱国把毕生积累的十多万字技术笔记、数百项焊接工艺献给国家,带出了数百名跻身世界制造舞台的“钢铁裁缝”……

来北京领奖的这段时间,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的手机响个不停,那是高考后的学生们向“校长老妈”报喜。

13年来,她亲手创办的这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已累计走出2000多名大山女孩。

曾经难愈丧夫之痛的张桂梅,在这片大山里得到了淳朴无私的帮助,她要掘一口教育的清泉,报答人民的滴水之恩。

每天清晨,她一边巡视,一边用喇叭喊话,催促学生跑步进教室;到了假期,她就背上面包、矿泉水,徒步去山里家访。

近12万公里的家访路,相当于绕地球3圈。这个吞着药片、伤病难行的弱女子,激励着孩子们“向前走”:“祖国哪个地方需要,就上哪个地方去!”

他们追寻着大道的光

大案疑案,无一错案。1955年至今,我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崔道植检验鉴定的痕迹物证超过了7000件,平均每3天鉴定一件。

很少人知道,当年入行时刚刚21岁的小伙子,曾对着一张张弹道轨迹的照片,做过多少次试验、比对过多少种可能。

“很笨很笨,但必须这么做。”即使现在早已蜚声海外,他依然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独自思考到深夜。

“技术手段或有穷尽,公平正义没有止境。”

人间正道是沧桑。他们守住了道,就守住了心。

中国医生真的能在不使用麻醉药品的情况下完成手术?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代表团点名要求参观辛育龄的开胸手术。在全程的摄影记录中,针灸师用一根针在病人前臂外侧的穴位上扎针捻动,辛育龄随后实施了右肺上叶切除术。原本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手术,只用了72分钟,且病人全程清醒无痛苦。

“奇迹”竟是辛育龄在自己身上试出来的!从亲身体验在针麻状态下切阑尾,到用镊子夹皮肤测试止痛效果,他最终锁定针灸麻醉镇痛效果最好的穴位。

那时,开胸手术耗时长、麻醉药品用量大、副作用大,病人术后康复效果不好。辛育龄的手术水平已冠绝全国,很多同事劝他不要冒险。他却说:“如果不能帮助病人,算什么‘名医’?”

至善至真,只为所求纯粹。

第一眼见到奄奄一息的白血病患儿马天乐,宁夏吴忠市的退休职工王兰花心碎了。这个自己还过得紧巴巴的妇女见门就进、逢人便说,东奔西跑了1年多,终于筹到13.12万元善款,救活了这个素不相识的孩子。

如今,从只有7个人的“王兰花热心小组”到超9.5万人的志愿者队伍,古稀之年的王兰花领着一群“傻”大妈,走上了“越来越宽广的爱心大道”。

曾在多个非洲国家工作,先后出任中国驻津巴布韦、南非大使……每当有人将刘贵今略显黝黑的肤色与数十年从事对非工作的经历联系起来,这个外交官都会呵呵一乐。

作为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兼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特别代表,他在退休后依然多次飞赴一线,开展外交斡旋,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捍卫和平的理念传得更远。

至臻至美,只为初心所属。

《大雷雨》里的钟表匠,《茶馆》里的秦二爷,《王昭君》里的呼韩邪大单于……被称为中国话剧“活化石”的蓝天野,在学生时代亲历北平的沦陷,毅然以中共地下党人的身份走上了话剧舞台。

年逾九旬,蓝天野依然没有告别戏剧舞台和讲台:“不要叫我化石,那就定格了,我还要和党的文艺事业共同成长。”

1965年2月,因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红遍全国的青年作曲家吕其明接到一个任务:创作一首歌颂祖国的序曲。

他热血沸腾、夜不能寐,7天就写出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红旗颂》。然而,直到2019年,修改了半个多世纪,他才又一次向党交出心目中的完美版本。

“与时代脉搏共振,被人民所喜爱,这就是我的追求。”吕其明说。

无论时空变迁,一颗心依然滚烫。

一句“共产党人不会离退休”,周永开拎起拐杖一头扎进四川万源花萼山,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一干又是15年。

101岁的老红军郭瑞祥离休后生活简朴,为解决老干部和遗属实际生活困难发挥余热……

1935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背手挺胸、面带笑容,高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走向刑场。多年后,他的女儿瞿独伊凝望着这张照片,情不自禁地用俄语再次唱起这首歌。

因为父母献身革命,她的幼年颠沛流离。得知父亲牺牲的那一天,她哭晕在异国他乡的学校。

在开国大典上用俄语向全世界播报毛主席的讲话,与爱人共同创建新华社莫斯科分社……此后的人生,她就循着7岁时父母领她走进中共六大会场时的样子,笃定不悔、一往无前。

先烈的求索,后辈的追随,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

李宏塔在安徽省民政厅一干18年。当了厅长,他每天依旧蹬着自行车,穿行在熙来攘往的街巷。

年复一年,李宏塔骑坏了4辆自行车,穿坏了5件雨衣、7双胶鞋。很久以后,沿途的交警、摊贩才知道,这个总是和他们微笑问好的李厅长,祖父竟然是李大钊!

不搞接送、不打招呼,多年来李宏塔始终坚持“一头扎到最基层”。他从百姓家的蒸锅里“闻”出救济米问题,在应急帐篷里感知受灾群众的暑热,在全国两会上为困难群众奔走“发声”,退休后又投身慈善扶危济困……

在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看到祖父李大钊在青年时代下地拉犁、同工人们一起过年时的场景,已经72岁的李宏塔说:“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和人民在一起。”

家居第一人:从600元到600亿,车建新的发家技巧在于改名?

泥瓦匠家庭出生,却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做出1.5亿销售额的全国连锁店。这个创业人没啥别的爱好,就爱给自己公司换名字。

他做生意好像赚钱很简单,20岁时靠着600元出门闯荡,开工厂赚了100万,后来有开始卖家具,还开了全国连锁家具店,1995年时全国销售额就实现1.5亿。

这个人就是红星美凯龙创始人车建新。他的商业成功之道又是什么呢?难倒就是名字换对了吗?本期商将锦囊将为您讲述车建新的故事。

泥瓦匠创业

1966年,车建新出生在江苏常州。老车家是有“祖传手艺”的——泥瓦匠,车建新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泥瓦匠。

等到车建新16岁辍学准备走上社会时,家里人对车建新的“职业规划”进行了一次大讨论,母亲想让车建新做一个裁缝,家里衣服就不用愁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觉得母亲格局小了,当然是木匠好。当爹的盖房子,儿子打家具,这就形成产业链了。最终经过“家庭委员会”的一致决定,车建新成了一名木匠。

决定是家里人拿的,但路还是要自己走。车建新跟了师傅以后非常的勤奋努力,也会来事。

除了工作外,还经常会帮师傅打打饭,洗洗衣服。对于其他的工友,车建新也把关系相处得很融洽。

所以师傅也是把自己的必胜技艺倾囊相授,车建新也很聪明,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全学会了。不仅自己出师,还带了5个徒弟。19岁的年纪就成了工地上的老师傅。

这要是换作别人,对现状已经很满足了,但刚升为师傅不久的车建新就悟出了一个道理:打工是永远没有出路的。

车建新决定创业,他的未来还很长,他不想在工地上过一眼就望到头的生活,不想成为第二个老师傅。

20岁时,车建新揣着东拼西凑来的600块钱上路了,这次的路并没有经过“家庭委员会”的决定,车建新想靠自己闯出来。

创业后的车建新对自己的定位依旧是一名木匠,传统手艺不能丢。但在木匠外,他还必须是一个商人,否则没办法存活下来。

木匠是靠手艺吃饭的,而商人靠的则是资源整合的能力。顾客不管你的产品是谁做的,怎么做的,在哪做的,只要能给他们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的商品就行。

为了达成顾客的要求,车建新不知道看了多少书,请教了多少师傅,又闪展腾挪了多少资金,保证资金链不断。

但不管其他的方面如何的灵活变化,有一件事是没办法灵活的,那就是对于质量的严格眼球。

在日后,车建新也是凭着良好的口碑在一众手艺人中脱颖而出,最终成立了红星家具。

成立红星家具后,车建新自己做已经不可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了,他也从木匠正是升级成了老板。

起初红星家具除了售卖自家生产的产品外,也会代理其他知名品牌的家具,从中赚个差价。

很快车建新就从这种简单的商业模式中嗅出了危险:被动。

自己的家具店虽然可以通过代理其他品牌来赚差价,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几乎是没有话语权的,一旦其他品牌出现质量问题,自己就会很被动,并非是长久之计。

初创家具城

为了要拿到更大的话语权,家具店要做成家具城。于是,在1991年1月,靠着多年积累下来的100万,车建新的红星家具城开业了。

1991年1月,靠着工厂赚来的100多万,车建新的红星家具城开业了。车建新也从从“制造商”成了“百货商”。那么红星又是怎么变成红星美凯龙的呢?

原来是当时的无锡开了一家“麦德龙”,生意很好,车建新觉得这个名字很洋气,于是学着麦德龙的样子,给自己的红星加了“美凯龙”3个字。

于是“红星美凯龙”这个半中半洋的名字就诞生了。起初很多人觉得这个名字很怪,现在反而是成了一种标志。

但不管当时的人接不接受红星美凯龙这个名字,红星美凯龙都在江苏的大地上开枝散叶了。

短短5年的时间,车建新就在江苏开了24家连锁专营店,到1995年时的销售额就达到了惊人的1.5亿元。

此后短短五年,车建新陆续在江苏省内开班了24家家居连锁专营店,企业销售额也从1991年的600万元飙升至1995年的1.5亿元。

没有一路顺风的生意,1996年时,车建新和他的红星美凯龙遇到了第一个大危机,业绩情况十分不好,还连年亏损。

车建新心想自己没有做错任何的事情,去年销售额1.5亿,今年怎么就亏了呢?在思索了好久后,车建新得出了答案,正是因为自己什么也没做错,或者说什么也没改变,所以今年才亏损了。

红星美凯龙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做了原先没有人做的事情,但在红星美凯龙成功后,其他人也进入了赛道,红星就没有多少优势了。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红星被其他同行挤死只是时间问题。这一次,车建新决定向麦当劳、家乐福取经。

把店面出租给家具制造公司,自己只负责管理,把商场结合连锁模式带入了家具行业。并采取和房地产开发一样的“委托管理”模式,从最初的环节介入,自己设计、招商和经营管理。

车建新对于自己公司的定位很清楚,因为红星美凯龙做的就是家居,家居是很难做出科技感的。这就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没有科技含量的企业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非常容易被模仿和替代,二高科技产业也是未来,没有高科技,即便没有同行的竞争,也一样会没落。

但车建新也发现,一个城市要发展,除了需要不管更新的高科技外,还需要一样东西:美感。

城市要越来越便利,也要越来越美,既然自己做不了便利,那就给城市带来美。

商场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仅是来买东西的,同样也是来“逛”的,车建新也希望自己的红星美凯龙有“逛”的属性。

甚至是像一个展览一样,有“欣赏”的属性。需求是逛出来的,赏出来的。

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车建新对于“创新”可以说是有一种执念,他不管是在下属还是朋友交流时,都把“创新”挂在嘴边,甚至还给自己改了名字。

其实他的原名叫车建兴,之后才改成了车建新,他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自己日后的墓志铭上,别人会这样写:车建新是一位创新者、时代的潮流者。

车建新玩名字也是玩出了花,2016年,红星美凯龙30周年庆典时,他还给自己取了个名字“车车”。

车建新说因为公司里的80后90后越来越多,为了拉近与年轻员工的关系,他也必须要年轻化才可以。

面临困境

车建新很会玩,但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也会显得无力。2021年时,红星美凯龙投资性房地产价值超过900亿元,占到了总资产的70%,比万科还多了100亿,所以业界都称之为“隐形地王”。

但因为房地产新政策、疫情影响的双重困境下,红星美凯龙的负债也是连年走高,截至到2021年年末,总负债已经达到了776.56亿元。

红星美凯龙最近两年新开委托管理商场中有一半一上已经倒闭,还有9家提前解约。

车建新也想通过拥抱互联网来化解危机,但布局10年也没有成功,2012年时车建新就上线了红美商城,投资2亿元,最后只成交了4万元。

之后不管是电商网站还是直播最终都惨淡收场。去年在某直播带货平台,红星美凯龙的官方账号仅有33万粉丝,粉丝群人数45人,一年里累积直播只有10个小时。

2022年4月时,红星美凯龙A股的总市值342.3亿元。对比曾经的辉煌,已经缩水了2/3.

现在红星美凯龙遇到的,是堪比1996年时的大危机,不知道车建新这一次还能不能带着红星美凯龙再一次的腾飞呢?

本期商将锦囊有关车建新和红星美凯龙的故事就讲解到这里,你有到红星美凯龙买过家具么,体验如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内容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