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临蓐尤娜3最终版(互联的网的发展 身为90的你 还记得多少?)

导读 临蓐尤娜3最终版文章列表:1、互联的网的发展 身为90的你 还记得多少?2、女心理师最佳配角评选,尤娜第4,詹璐仅第23、讨好型人格、问题少女……女心理师中值得反思的家庭教育问

临蓐尤娜3最终版文章列表:

临蓐尤娜3最终版(互联的网的发展 身为90的你 还记得多少?)

互联的网的发展 身为90的你 还记得多少?

那些年,你背着父母偷偷玩的游戏

如今是氪金手游称霸、PC端盗版横行的废土时代。从全民丧玩的王者和阴阳师、通勤必备的开心消消乐,到人至中年还会在Switch干上两把的塞尔达。

你拥有了电子时代所有的馈赠,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带着形而上的苦恼,你的思绪被拉回到二三十年前那个阳光晃眼的下午。

那天,电风扇在脑后吱呀转动,你和隔壁阿毛一起,在8位像素版的枪林弹雨中疯狂穿梭。

"我出去清兵,你蹲基地防守。"

带着二十世纪独有的草莽,你就这样闯进了游戏世界的大门。

我有个表哥,他有一台小霸王

1984年2月16日对于全国的中小学生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天。

当时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已悄然来临,邓爷爷到上海展览馆参观,遇到了两个正在操作电子计算机的小学生。

中央领导原计划在他们的展台前停留1分钟,最后却停留了6分钟。

邓爷爷和蔼地抚摸着其中一个娃娃的头,对身边的领导干部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后来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的丛霖同学把这《难忘的一天》写成了作文,被编进了语文课本。

此后的十年里,"人人懂电脑,人人会玩电脑"成为基本纲领。全国各地的教室里,电脑从0普及到200多万台。

乘着这股东风,一种据说可以"开发青少年智力"的电子设备也悄然走进了中国的大门 —— 那就是1983年诞生在日本的任天堂游戏机,Family Computer (简称FC)。

▲让我们以虔诚的目光来瞻仰一下正版红白机的模样。

这一突如其来的文化冲击无疑打到了万千少年儿童的心坎缝儿里,毕竟在这之前,大多数红领巾们都没接触过电子屏幕,娱乐项目无非就是跳跳房子捏捏泥巴。

但问题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呢,一台正版红白机要1500块,一个游戏卡带要200多,工薪家庭不吃不喝半年多也未必承受得起。

▲据统计,199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2140元,就算做外贸有渠道代购正版FC的家庭也得考虑再三。

高昂的关税、难搞的渠道,以及少年儿童们日益膨胀的购买欲,让国内的盗版厂商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大家纷纷发动降维打击,以FC红白机为抄袭对象,打响了改革开放以来劣币驱逐良币的第一战。

及至90年代初,山寨版图大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先是拥有多代产品的"小林通",然后是台湾厂商生产的"小天才"。 但真正奠定了山寨霸主地位的,是来自珠江三角洲的小霸王。

1991年6月,"小霸王"游戏机横空出世,用300元左右的售价重新定义了红白机。

▲想找出FC和小霸王中的正品原型,一度比现在验假鞋都难。

随后三年时间里,小霸王又历经了一轮升级改造,给游戏机配置了外接键盘和学习卡,打造出第一、二代小霸王学习机,直捣"不懂电脑就是文盲"的育儿痛点。

▲进阶的小霸王增加了"五笔学习""F-BASIC"等等学习栏目。

为了给小霸王学习机打响知名度,1994年公司请来当时的功夫巨星 Jackie Chen 做代言人,在 CCTV 的黄金时间对2亿青少年进行了猛烈的广告轰炸:

想当年我是用拳头来打天下

如今这电脑时代

我儿子要用小霸王来打天下

同样天下父母心

望子成龙小霸王

祭出这个狠招后,"学三天会打字" 的广告语响彻神州大地。小霸王也彻底起飞,卖遍大江南北。

▲由于当时版权意识淡薄,所以你才能在电视上看到小霸王广告。

为了跟E时代接轨,中国儿童个个上进得可以,打着学五笔、学洋文的旗号央求父母搞一台;

望子成龙的大人们误以为赶英超美已经不远,纷纷掏出钱包展现了空前的购买力。

整个90年代,小霸王狂销两千万台。

靠着这盘学习卡带,不少人的盲打和五笔字型突飞猛进。甚至有人利用内置的 G-BASIC 语言,开启了自己的编程生涯。

"对着别人打印的代码,我花一个下午用basic敲了一个马里奥的界面出来。"

但正经孩子很少有用它来学习的。

▲你本可以问鼎清华北大,却囿于999合1游戏卡的快乐。

在小霸王面前,红领巾们根本不懂得克制,一放学就飞奔回家,插上屎黄色的游戏卡,把自己流放到由 8-bit 像素堆砌而成的精神世界里。

首先是山寨版的《超级马里奥兄弟》。这位钻下水道,踩王八,搬砖,吃金币的水管工人有着一个朴素的人生理想:救公主。

那会最流行的绝技是二段跳。班里一旦有一个人习得此技就会被立刻奉为师尊,挨家挨户传道授业,让二段跳技能造福整个小学。

虽然最后能正经通关的人没几个,很多隐藏关入口也被渐渐淡忘,但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依稀记得那种残梦之感:

"吃了蘑菇他会长个,但遭遇暴击之后又会变小,这种失落是相当刻骨铭心的。"

▲救到公主这个moment,你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

马里奥虽然伟大,但不如机关枪突突突的《魂斗罗》来得有吸引力。

在《魂斗罗》里,你第一次体会到四面八方都可以开枪的酸爽设定、灵活穿梭于枪林弹雨中的虚拟快感。大概也是在《魂斗罗》里,你遇到了人生中最早的猪队友。

▲至今你还记得"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这串神秘代码,但却从未体会过调出30条命的惊喜。

《坦克大战》也算是启蒙作。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开局那串电子音乐,"噔噔噔 噔噔噔 噔噔噔 噔噔噔 噔!"

它是很多红领巾玩的第一款双打游戏,也是第一款能和并肩作战的好兄弟玩到友尽的游戏。

▲因为它不仅可以对队友造成伤害,连基地也可以被自己捣毁,经常会为了抢掉落物品互相扫射。

虽然早期的游戏像素高糊,剧情不考究,武打特效也略带一丝草率,但这并不妨碍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投入到艰苦卓绝的战斗中。

为了打穿一款游戏,他们废寝忘食,望穿秋水,用时间锻造出的肌肉记忆,去消灭一个个敌人,战胜一个个对手。

▲一无所知全靠莽

多年以后,你也会想起表哥带你见识红白机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将一根射频线接入电视,从按下开关到调出游戏画面之前是沙沙作响的雪花屏,"小霸王其乐无穷啊"的声音钻进了你的耳朵。

那一刻你的心跳为之加速,你的血液为之循环。然后你接过手柄,从此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个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操作。

表哥是你游戏世界的领路人,之后的路怎么走还得靠你自己。

够勤奋的朋友会在帮妈妈买酱油时悄悄占小便宜,不消三天就能购入一张新卡带。

财力有限的只能骑上自行车敲开小叔家的门,一玩就是一个通宵,也不管人家要不要过夫妻生活。

▲游戏卡带,小学阶段的硬通货。

毕竟有学习机就有朋友,这是当时的社交铁律。

一位朋友回忆说,当年爹妈为了奖励他期末考年级第一,花240块买了小霸王,还带终身保修。

从此每晚都有同学将他家里围得水泄不通,不到一个月,就把手柄上的十字键和ab键摸秃噜皮了。

街机厅,小学生的精神废土

就在人们还搓着小霸王幻想着未来的同时,1980年代,马路牙子旁开始出现了随处可见的街机厅。

可以这么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街机厅,没有街机厅童年就不得劲。

试想一下,从红白机一下子跃升为跟你真人般大的游戏框体,从手柄变成一只手才握得住的摇杆,FC和街机哪个玩起来带劲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那会儿的学生仔来讲,那就是一个个有经营执照的黑洞,专门吞噬你用来买中华丹的零花钱。

一开始,这还是沿海大城市文化宫、工人俱乐部里才能开展的"新兴文化休闲活动"。

不过,这种"高档娱乐"很快也被普罗,或降格。

毕竟当时小学生的消费水平,主要看中午吃饭还是饿着,比起外资街机厅1块钱只能换1个游戏币的轻奢体验,汇率从1:5起跳的小黑屋无疑更有竞争力。

于是到了90年代,一大批野生无牌的黑机厅就如农村包围城市一样开在了中小学的周边。只需架上三两台从番禺倒腾来的组装机,就能成为中小学王者的精神废土。

▲少年儿童纷纷跨出家门,去经历九十年代街机厅的历练。

不管有多少台机器,游戏厅里永远僧多粥少。

对于新人来说,街霸、拳皇这种格斗游戏属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类型。

但围观久了也都会一招半式搓法,甚至嘴里念念有词:"除了发波不推前,你跳我就蹲重拳。"

▲《街头霸王》是格斗游戏的集大成者。

▲当你和对手操控着自己的人物在屏幕上厮杀时,几十双眼睛看着这场名为《拳皇》的战斗。

格斗打不过大孩子,STG(射击类游戏)可能是你的第二选择。

行云流水的子弹、千钧一发的爆头,前所未有的操作快感,让一众社会主义接班人见了世面。

▲一人双打《合金弹头》

和其他游戏框体比起来,《吃豆人》自然算得上小而美。它的规则比较简单,怪物也比较单一,但胜在每只怪都各司其职。而你只需要充分发挥人类逛吃逛吃的生活本领就可以了。

▲《吃豆人》,街机游戏的鼻祖,易学难精的典型。

但在机厅时代,兜里没钱、技术差就意味着你的欢乐时光会变得相当短暂。

十个镚儿在菜鸡手上不算啥,半个小时就败光了,剩下的时间就是站在大神背后默默膜拜。

每个机厅都有几个一币通关的传奇人物。他们来这不是为了休闲也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刷新屏幕上的Hi-Score,赢得别人的respect。

▲超脱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

但街机厅里也暗藏着腥风血雨。

混子是这里的强势群体,经常叼着烟,抠着脚,穿着广州出口转内销的丝绸花衬衫,剥削小P孩的钱财和游戏币。

被削惯了的小屁孩也挺淡然:这叫什么了?这叫人在江湖。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征服》里的刘华强。

记不得从哪天起,反穿校服去机厅寻找生活真谛成了你的日常routine。你想像大孩子一样,去冒险,去战斗,去孤独求败,Fight like a Gentleman。

但世纪末的欢愉总是短暂的。

机厅老板都特心疼摇杆,每次玩激动了都喊你轻点轻点,因为这些都是盗版机,没有厂商授权,坏了就是坏了,没有人会来维修和更新。

到了90年代后期,一些老破的小游戏厅只能在倒闭的边缘垂死挣扎。

▲街机厅生存状况一览。

为让大家多投币,街机厅老板悄摸调高了游戏难度参数。

同时不忘另起炉灶:软赌博的爬金库、推币机、老虎机,哪个吃币摆哪个。

还有那种"每胡一局、女孩就脱一件衣服"的脱衣麻将,但碍于黑心的脱衣麻将厂商技术有限,你只能在屏幕前看到16色的性冷淡裸体。

▲"九几年看大朋友们玩,始终没看过结局。" 一位网友在《电子基盘》的通关视频下评论道。

电子游戏从此有了新的罪名:宣扬暴力、诱发犯罪、涉及色情、诱发癫痫,是百分百的洪水猛兽,十恶不赦的精神鸦片。

老板说,"整天在游戏室里的孩子,只有一个结果,男孩子最后变成抢劫犯、小偷,女孩子最后变成三陪小姐。"老师听说你去街机厅,就跟听说你去澳门线上赌场似的:这孩子多半是废了。

自此,游戏厅和录像室、台球室、歌舞厅一起并列为"三室一厅",成为"藏污纳垢之地"。

祖国的花朵们到了那里,要么学坏,要么受害。

▲在当时风评也不咋地的网吧里,一位新世纪青年疑似被掏空了身体。

当代虎门销烟势在必行。

千禧年的夏天,七部委联合讨伐电子游戏,国务院转发44号文件,开始了一场"只出不进,大力压缩"的游戏大清算。

为了彻底拔根,江苏省甚至动用了卫星来测量游戏厅和学校的距离,以便实现精准打击。

▲图为被销毁的电子游戏机。

三个月的时间,原本10万多家的游戏厅锐减到3万家。仅剩的那一小半清水街机厅,已无力回天。

街机带来的美好体验才刚刚开始,就在一片喊打喊杀声中,结束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微机

时间一脚跨入新千年,"游戏"俩字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任何沾染电子海洛因的小孩都是看不到未来的少年,中华之崛起似乎危在旦夕。

但红领巾们总有办法打着学习的旗号,继续发扬游戏的精神。

在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的号召下,千禧一代穿着2块钱一双的鞋套,走进微机的温室,在你懂我懂的微笑下悄悄打开了新的游戏。

▲"没带鞋套的都给我出来。"

上机房是你我漫长的九年义务教育旅程中最快乐的时光。

系统自带的四大杰作被初级微机玩家反复品味:《扫雷》《红心大战》《蜘蛛纸牌》《空当接龙》。

▲通关画面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玩到最后,可能连画图工具都不放过。

▲那会还是windows95。

到了中段,就可以打开教学官方的指定游戏:金山打字通。

从此,每个人有了绝佳的游戏理由,"老师,我在练打字。"

▲《激流勇进》俗称青蛙过河,输入荷叶上的单词就能送蛙过桥,尽显成人之美,还能顺带提高你的词汇量。

▲《生死时速》俗称条子追小偷,每个男孩子都曾经指望它成为全班打字最快的男人。

▲《打地鼠》

内会儿大部分时间都要被老师联机控制,但总有勇敢的普罗米修斯,为全班同学的微机自由而盗火。

重返自由两步走:一,打开任务管理器;二,强制关闭 student.dll。

然后大家伙一窝蜂地打开 IE 浏览器,一个堪称不上不是中国人的网站:hao123 映入眼帘。

无论点击"游戏"还是百度搜索,结果都指向那个让一亿小学生难以忘怀的神秘数字:4399。

▲由于4399被集成在hao123的首页,且靠小学生之间的口口相传,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

事实上同期国内还有许多类似的小游戏站,例如7K7K,3366,2144等,但都不及4399来得猛烈。

它被称为"flash小游戏界的世界之窗",创始人是段永平。

打从一开始,段永平就知道红领巾们财力有限,为了买辣条、买四驱已经弹尽粮绝,根本无力为网络游戏买单。

于是他另辟蹊径,走流量变现的渠道,将红白机、街机以及国外网站(比如Newground)上的游戏乾坤大挪移了过来,一锅烩成了4399。

基本上每个90后孩子都接受过里头盗版小游戏的洗礼。

《黄金矿工》是很多人的入坑启蒙作:

▲你妈喊你吃饭,你却亮着眼睛告诉她自己在挖矿。

▲十年前的连连看和我本人一样朴实无华。

《狂扁小朋友》也是非常风靡的一款:

▲爱玩《狂扁》的长大后通通成了暴躁老哥。

同样尽显暴力美学的还有《狂砸电脑》《暴打上司》以及《大便超人》。

▲一款为日后社畜生涯做注脚的游戏。没错,男人的快乐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大便超人》,只要输入讨厌的人的名字,他就会帮你花式屎尿屁吊打对方。但其实大便超人原本也是一个惩恶除奸的良好市民,有一次他路过一个濒临破裂的水坝,坝区有很多居民,于是他用一堆大便修复了水坝的缝隙,但却遭到了居民们的排斥和讨厌,从此大便超人就黑化了。

《森林冰火人》堪称"真正适合小学生的游戏"。绿色,益智,强调合作,特别增进同学友谊。

《是男人就下一百层》则强调另一种价值观:在成为真男人的路上,兄弟都只是炮灰。

但事实上这个小游戏平台也曾经搞过黄色。当你提起凌辱尤娜,会有人投来会心一笑。

▲有人从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4399的双人区永远是最火的,放假去同学家打游戏总是两个人挤在一个键盘前,比起上下左右你可能更熟悉wasd。

模拟经营类也深受欢迎,不用营业执照就能开家金拱门,以此测试你能否在创业的大风大浪中幸存。

▲不少在商界有所作为的老板,都坦言《经营麦当劳》给了他们经商的勇气。但大部分凡夫俗子经营了半辈子,都无法改变牛瘟了,店倒了的结局。

换装小游戏最受女同学青睐。

最著名的是来自韩国的阿Sue,包揽了美容、服饰、家居、餐饮一条龙服务,总计开展300多种项目,比如《阿Sue化妆比赛》《阿Sue做三明治》《阿Sue照相馆》《阿Sue梦想宫殿》。

▲老娘约会要迟到了,搞快点。

在阿Sue的世界中,属于女孩子的快乐是那么容易实现:左键盘一个粉底液,右鼠标一个眼影刷,一扫你完不成作业的苦恼。

而你深知,在儿时的电脑桌前,给阿Sue画完妆的快乐是你现在用多少瓶SKⅡ都换不来的。

但是你那颗属于21世纪的灵魂,4399是留不住的。

时间一泻千里,十多年一晃眼过去。当初天天给阿 Sue 化妆的精致女孩,现在宁愿不洗头,也要多睡一会。

曾经在森林冰火人里探险的精神小伙,一不小心成了社畜,在工位前坐了一天又一天。

外表坚强的中年男人,也开始倚着发光的框体,在幸存的街机厅里落寞。

▲曾经你对着 WASD 疯狂输出,如今双手只操得动 Word,Excel,Power Point。

那场始于上世纪末的游戏启蒙,已经过去太久了。

一如三十年前的小霸王和街机厅,做工拙劣、盗版丛生的Flash小游戏早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很快就被更新、更快、更强的网游、端游和3A单机代替。

▲谁成想当年的吃豆人都钻上了3D水管。

那是时代的方向,历史的必然。

只是当人们带着新买的皮肤在峡谷野区穿梭时,仍然禁不住会想起记忆中那个燥热的下午。

那是资源匮乏的年代,十岁出头的年纪里,梦境一般的快乐。

互动话题

小时候你最喜欢玩哪款游戏?

在下面留言告诉我们吧~

参考资料

[1] 《中国游戏产业成长分析》,徐涛,崔保国

[2]《任天堂:过不了中国这一关》,南方周末

[3]《沉默的人:中国电视游戏业往事》,大狗

[4]《从"电子海洛因"到"中国创造":<人民日报>游戏报道(1981-2017)的话语变迁》,何威,曹书乐

[5]《红白机刚刚过了 30 岁生日,我们来说说它创造的一整个游戏机市场》,好奇心日报,唐舒畅

[6]《街机厅里浪费的青春,在20年后就被叫作青春》,了不起频道

[7]《坊间的伤痕:历史看不到的中国街机业记录》,Mysterio

声明:发布文章仅为展示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女心理师最佳配角评选,尤娜第4,詹璐仅第2

由杨紫、井柏然领衔主演的《女心理师》播出已经有一段时间,就在播出的十几天后,虽然开分并不理想,但这也并不能左右许多观众对这部剧的喜爱。

该剧不仅通过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了“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也给予观众一个个极为舒缓、治愈的镜头。

可是无论这部剧到底怎样,我们都不能忘记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尤其是剧中的配角们。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主角的人气再高也无法给观众带来这么精彩且完整的故事,所以我们从已经出场的配角中做一次“最佳配角”的评选,看看他们的排名是否符合你的心理预期。

由于该剧的人物是以单元形式出现的,那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都有哪几个单元,在方便网友们“对号入座”的同时,也通过他们的表现来做出简明扼要的评价,如果有什么遗漏还希望大家能够补充。

该剧已经播出24集,由贺顿(杨紫饰演)治疗过的来访者分别是:尤娜(章若楠饰演)、小文(汤梦佳饰演)、莎莎(付柔美琦饰演)、蒋静(李梦饰演)、莫宇(张海宇饰演)、詹璐(张瑶饰演)。

“排座”正式开始

第6名,付柔美琦饰演的莎莎;

付柔美琦2014年进入演艺圈,至今参演了18部电视剧,10部电影。

曾是《金玉良缘》中饰演贴身丫鬟,在《逆光之恋》中饰演管家,2015版《神雕侠侣》做小龙女的替身,还在《香蜜》中饰演肉肉。

此次在《女心理师》中,她饰演的角色是一个即将结婚的女孩子莎莎,这个角色对男朋友小元无限的忍让、退避,却发现自己忍得太久、退得太快,已经失去了与小元周旋的能量。

再加上小元对她的无视让她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一击,这一刻她崩溃了。纵使心中有再多的委屈、难过她都选择藏起来,自己慢慢消化。

对于她所饰演的这个角色张力有些不足,凸显人物性格时欠缺了一些内容,使得人物很难让观众记住。

第5名,汤梦佳饰演的小文;

汤梦佳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9年就已经参演了《上海沧桑》,与杨紫一样属于童星出道,虽然没有杨紫知名度高,但凭借自己对演技的认知,影视圈里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此次汤梦佳饰演的角色是一名非理智追星的小文,这种“非理智”的行为已经让她分不清真实和虚幻,更不知道哪个才是自己。

小文没见到钱开逸(井柏然饰演)之前,她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无过错,可是见到钱开逸后却发现并不认识自己,她的目光飘忽不定开始怀疑自己,直到贺顿将她内心的伤痛勾勒出来,小文这个角色立住了。

第4名,章若楠饰演的尤娜;

章若楠2017年进入演艺圈,戏龄4年。从她以往的影视剧作品中不难发现,每一次扮演新的角色都会让观众看到她的进步,这次她饰演尤娜又给出了足够惊艳的表现。

尤娜是一个学生,不仅要面对不堪重负的学业,还要给自己背负一个保护家庭的使命。

可是她保护家庭的方式有些极端,例如自残、自杀、偷盗等等,因为这样她的父亲才会来到她的身边,可即便是这样,该走的还是会走,她恨自己无能竟然连抽自己14个耳光。

这便是章若楠在戏里诠释出来的人物形象,不但要演绎出一个懵懵懂懂的高中生,还要随时提醒观众她的心理有问题,通过她的表演让这个人物够生动也够精细。

第3名,张海宇饰演莫宇;

张海宇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龄8年。此次他饰演的莫宇,是一个任何事情都不敢拒绝的人。原因是小时候经历过校园欺凌,长大后一味地隐忍又造成了被职场欺凌。

莫宇想让自己过得好一些,走进了贺顿的心理咨询室。可以说这个角色坐在贺顿的心理咨询室那一刻钟就足够惊艳。

他面带微笑并且满脸诚恳地看着贺顿,回话时又不失拘谨且礼貌的笑容,虽然嘴角会偶尔抽动,但是从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

只不过他们深入交谈后,莫宇心中的伤痛开始被挖出来,微笑的嘴角开始下落,笑容逐渐消失,说话时嘴唇也显得凌乱。

他脸上的微表情管理真的能够迅速将观众带入,并且让观众认为这个人真的有心理问题。

第2名,张瑶饰演的詹璐;

张瑶是一个好歌手,也是一个好演员。出道至今21年,参演了59部影视剧作品,几乎每一部都让人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尤其在顾长卫的电影《立春》中饰演的高贝贝,通过剃光头来保证她与角色的契合度。

《女心理师》这部电视剧中张瑶饰演的是一个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

对于角色的表达她没有什么激烈的表达方式,而且在表现产后抑郁的症状时连台词都少得可怜,只能用表情以及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达。

比如,生了孩子后,婆婆带着一堆人来看孙子,不顾及她的形象,一把抱过正在吸食母乳的孩子。她此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能够做的只有将全身紧缩,拉扯着身上仅剩的一条毛巾。

第1名,李梦饰演的蒋静;

李梦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不仅在贾樟柯的《天注定》中拿到了一个分量不轻的角色,2017年她又参演了姜文执导的《邪不压正》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她的演艺生涯算是出道即巅峰,但是李梦的巅峰并不止步于此。

此次李梦在该剧中饰演蒋静一角,可以说她在这部剧中的表演显得张力十足,并且把两种人物性格的线条都展露出来,一种是妈妈面前的乖乖女,用温柔的笑容来打动人心;

另一种是妈妈身后病态的狂躁女儿,用暴饮暴食来碾压心中那份仅存的温柔。

温柔时可以默默的倚靠在床头看出,狂躁时可以肆无忌惮的咀嚼眼前的食物,这种惊艳的表演最重要的并不是有多炸裂,而是让观众相信她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患者。

细心的网友可能发现荀总并没有排在其中,因为扮演者杨新鸣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所以并没有加进来。

那么这个配角的排名符不符合你的心理预期,其中又是否有你喜欢的却没有出现的呢,请在评论区里留下你想说的。

文|困局

本文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讨好型人格、问题少女……女心理师中值得反思的家庭教育问题

文|张蔚斐

图|《女心理师》

来源|成长的可能

近日,一部聚焦“心理”的电视剧《女心理师》频频登上热搜。一个个触及心灵的案例故事,让很多人找到了共鸣。身边追剧的朋友也说,他们在这部剧里好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家庭关系导致的问题少女、职场上的讨好型人格、没有梦想的青年……很多都是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很多人在成年以后会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追根溯源,都是由于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引起的。在青少年培养性格习惯、逐渐对世界产生认知的过程中,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很多成年人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

前段时间,“看完女心理师我妈道歉了”这一词条登上了热搜。不少网友真诚地说:“希望家长都可以看看《女心理师》。”

从某种角度看,这是一部值得关注的“家庭教育片”,成年时期的心理问题,很多都是儿时经历造成的。

#1

家庭关系恶化导致的问题少女

女主角贺顿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剧中第一个案例是即将高考的艺术生尤娜,她打电话向自杀干预中心表示,她想自杀。

原本专业成绩突出、家庭条件优渥的乖乖女尤娜,最近突然和同班同学小哲发生了严重的矛盾。据尤娜描述,小哲在一次演出中把她推下了几米高台,造成了尤娜受伤,但小哲不承认自己做了这件事。而小哲的西装随后被涂满红色颜料,小哲就冲到尤娜宿舍打了尤娜一巴掌。

尤娜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极端偏激,多次产生自杀倾向,老师建议尤娜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尤娜妈妈认为,孩子不敢自杀。这或许是很多家长都会有的心态。

心理学家认为,大多数自杀者在自杀前的心理活动呈现矛盾状态,他们一方面渴望摆脱生活中的痛苦,一方面又保留着求生的欲望,当自杀者产生这种犹豫不决的心态时,也是在向身边的人发出一种求救信号,可一旦自杀者发出的信号被忽视,便极有可能导致无可逆转的后果。

世界卫生组织在官方网站发布的《2019年全球自杀状况报告》显示,全球每年超过70万人死于自杀。

在尤娜有自杀倾向时,心理师教尤娜用数数控制情绪。

原本不以为然的尤娜妈妈,看到尤娜半夜突然从床上坐起来连扇自己巴掌,这才下定决心带尤娜去做心理咨询。

在层层剖析下,贺顿发现,尤娜的反常行为,很有可能和父母的亲密关系变化有关。

当父母的亲密关系发生本质变化,孩子多多少少都能感受到,此时,也是他们的心灵最敏感脆弱的时候,而父母选择隐瞒、欺骗的做法,更是让孩子不断猜测怀疑,自我脑补,陷入更深的恐惧和怨恨中去。

在剧中,尤娜看到父亲送给小哲妈妈一套小哲的西装,父亲欺骗尤娜自己还没到学校门口,这样的画面,在不知情的尤娜和观众看来,难免猜测尤娜父亲是否有了出轨行为,这也是尤娜针对小哲的原因。实际上,尤娜父亲只是回报恩情,说了善意的谎言。但是缺少沟通,让家庭关系迅速降到冰点。

其实,尤娜父母因性格不和,在尤娜高二时就已经离婚,准备等尤娜高考后再告知,父母自认为这样的做法能将对尤娜的伤害降到最低。

但是,尤娜偶然听到了父母争吵、父亲准备离家的消息,这也是尤娜第一次出现反常行为。为了留住爸爸,她到超市偷了6包薯片,进了公安局。

如果亲子之间能多一些沟通和交流,尤娜就不会产生怀疑,通过在学校里诬陷同学、偷窃、伤害自己等方式引起父母的关注,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尤娜偷窃、割伤自己、从高台上摔下、和小哲起冲突,都是为了留住爸爸,父母对尤娜的爱让尤娜对自我价值产生了怀疑,她把家庭关系恶化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真正影响尤娜心理健康的不是父母离婚这件事,而是父母的做法,他们在处理夫妻关系时忽略了孩子需要的爱和关注,让尤娜内心没有安全感。

心理咨询师贺顿认为,劝解有自杀冲动的尤娜放弃一次自杀行为,只是解决了她一时的困境,只有真正了解她的心理活动,找出症结所在,才能真正帮助她。就像最后她对尤娜说的:“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问题,而我们早晚有一天都要从那个保护壳里面钻出来。”

#2

校园霸凌导致的过度“讨好型人格”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不会拒绝,有时候甚至还有一点“讨好型人格”。这类人群,习惯讨好别人,忽视自己的感受,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尤其是到了职场,不会拒绝的讨好型人格给很多人带来了不便,而这种性格的养成,大多和儿时经历有关。

《女心理师》中,打工人小莫就是这样的人。本来只想理发,最后不仅做了烫染,还充值了5000元的卡。

在工作中,他不拒绝同事下班后硬塞给他的工作,同事聚餐不通知他就换了包厢,面对同事的忽视和敷衍,明明是同事不告知他就换了聚餐地点,他却在第二天请同事们喝奶茶。即使是别人的过错,他也理所应当地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为什么小莫会成为一个不会生气、不会拒绝,不自觉迎合别人、讨好别人的成人?

原来,小莫在学生时代经历了校园霸凌。后来,霸凌对象从他换成别人,他作为旁观者,一边庆幸自己不用再被欺负,一边懊恼自己没有勇气站出来帮助被欺凌的同伴。他怕再一次被排挤被欺负,只能旁观着别人欺负其他同学,这让小莫陷入长久的自责愧疚中,让他痛恨自己,认为自己现在遭遇的一切不公平都是活该。

“人真的可以保护自己而不管别人吗?”小莫向心理咨询师问出了多年以来一直困住他的心魔。

贺顿告诉他:“你当时没有保护他,是因为你要先保护好自己。”在校园暴力面前,没有人能幸存,即使小莫后期成为旁观者,依旧是受害者。

他在懦弱和罪恶感中长大了,长成一个极端的讨好型人格,对同事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都予取予求,无法拒绝,怕被排挤。

小莫也曾求助父母,但父母不重视、缺乏方法,导致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小莫不仅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也是旁观者,他没有能力伸出援手。在他因校园暴力受伤和愧疚寻求父母帮助时,父母告诉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忍忍吧。

这样的家庭教育,无疑是非常失败的。即使家长开始反思,其实已经对孩子造成了影响,为时过晚。小莫因此习惯性讨好他人,也不相信父母对他的爱。

最后,导演用艺术化的手段,让成年小莫和儿童小莫对话。我们无法改变过去的自己经历的一切,但我们可以好好长大。

成年的小莫拥抱儿童时期的小莫,告诉他遇到校园霸凌时要告诉父母、老师、警察,要保护自己,霸凌不是玩笑,是故意欺负。

这本该是父母的角色,家庭教育在小莫的成长中是有缺失的。

如何才能在家庭教育中避免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中科启元儿童发展中心的特约心理咨询师张璇提到,针对不会拒绝的孩子来说,家长最需要做的是倾听孩子的话。

举个例子,孩子跟你说:“妈妈,我不想上这节课。”家长立刻反驳他,应该去上课。孩子说:“妈妈,我喜欢这件衣服。”家长又说:“男孩子怎么能穿这个颜色呢?男孩应该穿这样的风格。”

孩子跟家长的交流是最多的,家长给了孩子很多“应该”,孩子慢慢学到的就是:“反正我说什么都会被反驳。”那他慢慢地都不会有意识去想:“我想怎么样。”

培养自我意识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以,建议家长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给予肯定,比如点头、总结、重复孩子的话。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交流、协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学会形成、表达自己的想法。

张璇还提到:成年人要鼓励自己,要成为自己的父母。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成年人对于自己的社恐比较困扰,有很多机会想要争取,想改变自己的状态,那么,成年人就要成为自己的爸爸妈妈,鼓励自己做出改变。

就像电视剧中小莫跨越时间长河的拥抱一样,长大后,如果对自己的状态感到困扰,就要积极寻求帮助,无论是心理咨询也好,还是其他专业治疗也好,要做自己的父母,学会治愈自己。

“只有当你先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别人才有机会喜欢真实的你。”小莫能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从被霸凌和旁观霸凌的痛苦自责中走出来,才能接纳自己,逐渐改变此刻的“讨好型人格”。

#3

被完全控制安排的木偶人生

三十岁的蒋静是钢琴家,但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常通过暴饮暴食、抠吐等行为发泄自己的情绪。

蒋静从小生活在母亲强势的管控下,她形容自己是母亲的木偶。她必须按照母亲的意思学钢琴、剪刘海、扎马尾辫、穿白色连衣裙。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个人意愿。

蒋静妈妈严格控制女儿的人生轨迹、人际关系,不允许女儿早恋、结交摇滚乐团的朋友,对于蒋静妈妈来说,女儿是她的“第二次人生”,是附属品,不是“独立的人”。母亲把自己过往的失败和未来的理想都寄托在蒋静身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并不少见。

“妈妈是为你好。”这句话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是枷锁。

母亲无疑是爱她的,由于自己的人生有过失败的经历,蒋静妈妈控制着女儿走她认为“对”的路。蒋静一边痛恨这样的生活,一边又爱着自己的妈妈,因为不愿让母亲伤心失望,蒋静一直在顺从、忍耐。可是这样的忍耐总有一天会爆发。

蒋静无法向母亲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就向内发泄到自己身上。因此,蒋静时常处于失控的状态,在感到焦虑、难过、紧张时,她就会暴饮暴食,摄取大量食物后,她又担心发胖,陷入新的焦虑。母亲的批评和打击,也让她失去信心,觉得自己的人生“烂透了”。

蒋静提到最近一次抠吐行为,是在她听到身边的朋友一遍遍重复提到钢琴术语时。由于母亲从小一遍遍地训练她弹钢琴,导致她对钢琴术语产生了应激反应。

在母亲看来,现在的蒋静是钢琴家,能收到音乐会的邀请,她的培养是成功的。可是,蒋静认为自己是一个失去自我的失败者。

蒋静提到自己没有目标,没有梦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蒋静通过玩摇滚、穿吊带、烫头发等行为表达自己的喜好,其实更多的是表达对母亲的控制欲的反抗。

虽然蒋静和母亲的案例更为极端,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遇到过很多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失去自我掌控能力的青年人。

蒋静告诉心理咨询师,母亲从没有放开过她的手。她最渴望的生活,是自由的样子。

即使已经30岁了,蒋静依然处于母亲的控制中。如何才能从这样畸形的家庭关系中摆脱出来?剧中,心理咨询师建议,首先是要尝试与父母分离,建立界限感,学会主导自己的人生。在贺顿的鼓励下,蒋静向母亲喊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再也不想活成你想让我成为的样子。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金色摇篮教育创始人程跃此前在接受“成长的可能”采访时曾提及,当下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中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主要是一些行为的度无法掌握。导致过度替代、过度限制、过度保护、过度强迫、过度溺爱、过度陪伴、过度依恋等一系列过度行为。再有就是家长过度情绪的传递,如过度焦虑、过度关注、过度在意等。

要避免这些,家长需要不断地学习如何当一个合格的父母,需要从认知角度进行改变,因此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是父母的教育。什么样的孩子背后一定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实际上,无论是蒋静还是蒋静妈妈,都应该明白,人生的路是要靠自己走的。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每个人的性格形成和童年经历、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

《女心理师》中提到了很多案例,主人公都是直到成年以后还依然在为儿时经历的影响而受到困扰。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长也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

女心理师提醒所有父母:别用错误的方式爱孩子

都市情感疗愈剧《女心理师》自开播以来,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剧中讲述了一系列典型的心理故事,包括青少年心理问题、讨好型人格、产后抑郁、职场PUA等等,这些剧情充满现实色彩又引人深省,好像我们都是剧中人。

值得注意的是,剧中很多主人公都是因为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从而产生心理困扰,正是因为父母是最亲近、最有影响力的人,当用不当的方式去爱孩子,就容易给孩子带来伤害。

借用剧中的案例,我们来谈一谈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怎么正确的爱孩子。

乖乖女产生行为问题

且一步步走向自杀?

一个女孩坐在楼顶,拨通了危机干预电话。

她叫尤娜,是一名高中生,想要自杀的原因是她和同学吵架了,同学都不相信她,她想用跳楼来证明自己。在几度自杀被救下,她走进心理咨询室,透过她的自我表述,咨询师意识到她的问题其实来源于她的父母。

她的父母离婚了,为了不影响尤娜学习,打算在高考结束后再告诉她真相,可是双方淡漠的神情、冰冷的互动已经暴露了一切。

于是,尤娜开始故意去超市偷薯片被抓、切水果划伤手、从舞台上跳下摔断腿,这一系列的反常行为,是她认为只有当自己出现问题时,父母才会齐心协力站在一起。

看似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源来源于父母,孩子的行为问题使夫妻矛盾焦点转移,等同于牺牲自己来“挽救”父母的感情。

当孩子突然开始不听话、叛逆、厌学,可能就是在无声的求助,家长要先想一下,近期和伴侣的关系怎么样?家庭是否有什么大事发生?

要问一个孩子最害怕的是什么?大部分都会回答,是父母离婚。

对于孩子来说,比离婚更可怕的是,成长在一个只有争吵、没有爱的家庭。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开始产生恐惧,担心自己的未来;

树立不正确的信念,认为父母感情破裂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承担着很重的压力和痛苦,甚至很多人会用一生来疗愈自己的童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父母稳定的感情是最好的养分,真正爱孩子,一定要营造一个有爱的家庭氛围。

相依为命的母女

成了同一屋檐的陌生人?

30岁的蒋静,患有神经性贪食症,在控制不住的暴饮暴食后会抠吐。

经过一番周折,她来到咨询室,她说:“我愿意过来,因为精神科医生只有开药的时间,然后就看下一个病人,不会告诉我,我怎么了。”

她有想要改变的愿望,也推动了咨询顺利开展,在后续OH卡投射测试中,她一点点说出了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父亲抛下母女二人离开,蒋静母亲认为唯有孩子可以依靠,因此希望蒋静可以变得优秀,对她有着极高的要求,掌控她的穿衣打扮、兴趣爱好、交朋友......

她知道母亲的掌控欲源自对于自己深深的爱,但实在无法承受母亲高压的教育模式,因此她患上了贪食症,把食物象征成母亲,既渴望得到母亲的爱(暴饮暴食),又讨厌对自己被严格控制(抠吐)。

蒋静的故事,刺痛了很多人的心,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也不解,“我是为孩子好,怎么变成这样?

其实很多家长表达“爱孩子”,却没有看到孩子的心理需求,

有人把自己的焦虑和压力无意识中传递给了孩子,持续鞭策孩子成才;

有人觉得成绩好就是一切,等到孩子有心理问题影响到学习才进行求助;

还有人因为自己的职业原因,也要求孩子做到自律、严谨、成功。

家长要先看到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在孩子身上找自己的价值,不让孩子去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才能给孩子自由。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拥有独立健康的人格,而不是培养出听话的孩子,当家长尊重、倾听、理解孩子,用鼓励和赞赏给与孩子正面的反馈,孩子自然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追剧时,看到一个观众留言说,我是不是也应该给我的孩子一些自由?

这条留言让人心头一暖,当我们开始反思的时候,就是改变的开始。

缺少家庭的温暖与支持

孩子无法自信

莫宇,他自卑孤僻,非常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永远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职场中被排挤、处处受欺负,看着让人心疼。

随着心理咨询的深入,我们发现莫宇害怕被孤立害怕被欺负,从而一味的讨好示弱,是因为他小时候经历过校园欺凌,当他在回家向父母求助时,

父亲说:那是同学们在和你开玩笑,男子汉,忍一忍就过去了。

母亲说:如果别人不喜欢你,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不乖一点,人家怎么愿意跟你做朋友?

父母没有给莫宇及时的关怀和疏通,也正是因为这样缺少关心的家庭教育让莫宇直到成年都是遇事先忍耐,他的讨好、懦弱是没有安全感的体现,也是不认同自己的表现。

自信的形成需要内在和外在的安全感,莫宇的父母没有给他一个坚强的后盾,加上外部的校园欺凌,导致他缺少自我价值感。

爱孩子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还有性格的塑造、好习惯的培养,这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性格阳光、自信果敢的孩子,内心是积极、明朗的,无论遇到挫折还是困境,都会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浑身充满正能量,未来更容易成功。

父母要多给孩子肯定和鼓励,是对一个孩子最佳的精神馈赠,更是他们自信心涌动的源泉。

写在最后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伴侣和睦,给孩子成长空间,还有爱与支持。

安稳的家庭,让孩子有安全感;学会放手,使孩子更加自由;爱,给孩子更多滋养。

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笔没有限额的精神财富。

它会指引着我们走上更好的人生之路,成为更好的自己。

图片来源影视剧《女心理师》

看了杨紫新剧女心理师,你们破防了吗?

于2021年11月23日在优酷播出的《女心理师》,已经热播几天啦,相信在杨紫和井柏然两大流量明星的加持下大家都已经追的差不多了,剧中不仅聚焦校园暴力、职场PUA、职场欺凌、空巢老人、非理智追星、亲子关系等十余种时下热点社会问题,还为大众提供心理疗愈方案,让观众在写实的案例中找到自己的情绪出口。你或者您破防了嘛?

从内容上看各色人等的背后自有其复杂的社会关系,无形中将观众的视线牢牢地吸引在其中,不断猜测人物关系走向、人物身上的心理问题。而贺顿则是引领着观众,拿着一面放大镜逐一观察,让他们在其中看到自己、看到身边亲近的人。贺顿与妈妈之间的相处模式、贺顿的幽闭恐惧症、莉莉和母亲之间的关系、男二叶家辉身上的谜题等,夹杂在其中不断铺陈,等待着一个新的爆发点。剧情就像课本制作一样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但是其中又是紧密地相连着。

从题材上看《女心理师》作为国内最大心理IP影视化进阶,聚焦国民心理社会热点,誓要打造国内电视剧市场心理题材新标杆。“关爱女性”,“产后抑郁”,“职场生存”,“原生家庭”,“空巢老人”,“暴饮暴食”,“婚前焦虑”这些热点问题在剧中一个个案例呈现出来,通过对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周边的人,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一个疏导,解决现实痛点,治愈他人温暖自己,同时给观众普及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让大众重视心理健康,对心理疾病不再抱有偏见。

从演员向看不管是《香蜜沉沉烬如霜》里的锦觅,还是《战长沙》里的胡湘湘,杨紫用一部又一部作品奠定着自己90后小花的地位。杨紫饰演的贺顿,一出场就有惊艳众人的底气。电视剧用劝服想要跳楼的尤娜,放弃自杀的想法为牵引,完整展现了心理咨询师和自杀患者之间的攻防战,将一个沉着冷静、专业技能高超的女心理师跃然荧屏。

另外从《捉妖记》、《微微一笑很倾城》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再到《攀登者》,井柏然一直是大荧幕的常客。井柏然饰演的钱开逸是一名乐观开朗的知名电台主持人,对贺顿一见倾心并一路帮助贺顿化解着生活和工作的不如意,也立志要做出品质过硬对公众有益的节目。剧中与贺顿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这位电影票房男神着实让观众乐了一把!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题材上,其次是照搬《误杀》原班人马的人设上,还是从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上,《女心理师》所传达出来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无疑是当今社会需要的,剧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可能是自己或身边人的缩影。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太多的人需要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甚至心理治疗了,对于生活中很多不接受心理测试,不愿意接触心理咨询的人士,在观剧过程中可以正确认知心理咨询,在案例人物的成长变化中也能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感悟。

最后,希望国产影视剧越来越好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