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奇异游戏 >

第几次十字军东征攻占了君士坦丁堡(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

导读 第几次十字军东征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文章列表:1、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2、历史上的今天——十字军洗劫君士坦丁堡3、200年的十字军东征,将东罗马推落深渊,意大利却成为最大的赢

第几次十字军东征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文章列表:

第几次十字军东征攻占了君士坦丁堡(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

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

前情提要: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最后的军事、外交准备

征服拜占廷帝国的事业是由穆罕默德二世(MuhammadII,.1451——1481 年在位)完成的。当时的形势对奥斯曼土耳其人极为有利: 巴尔干半岛各国已经臣服,色雷斯、马其顿、保加利亚和希腊处于奧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直接统治下;拜占廷、塞尔维亚、波希尼亚、瓦兰吉亚和莫利亚也承认奥斯曼苏丹的宗主权,缴纳贡赋、提供军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实力空前强大。而敌视土耳其人的西欧各国君主正处于专制王权形成的关键时刻,无力顾及东方事务。一度凌驾于西欧各国君主之上的教皇也早已从基督教世界领袖的地位上跌落下来,无法组织起强有力的十字军。经济实力强大的意大利人,特别是威尼斯和热那亚两国,正在为商业霸权激烈交锋,打得难解难分。当时的欧洲和西亚地区暂时没有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抗衡的力量,也不存在能够阻止奧斯曼土耳其帝国夺取君士坦丁堡的势力。

当时的形势对奥斯曼土耳其人极为有利: 巴尔干半岛各国已经臣服,色雷斯、马其顿、保加利亚和希腊处于奧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直接统治下;拜占廷、塞尔维亚、波希尼亚、瓦兰吉亚和莫利亚也承认奥斯曼苏丹的宗主权,缴纳贡赋、提供军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实力空前强大

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最后的准备工作(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之奈何?)

文章

尼子十旗

1781

48

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最后的军事外交努力

面对奥斯曼土耳其新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有条不紊又极富压迫性的备战,守着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廷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 XI, 1449——1453 年在位)也在做最后的努力。 他一方面向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和罗马教廷派出使节,请求援救;另一方而与莫利亚地区的希腊专制君主、他的兄弟联系,希望他们停止内战,增援危急中的首都。但是, 所有的欧洲国家君主除了表示同情和开具出兵掇助的空头支票以外,没有及时做出任何具有实际意义的行动,个别君主派出的小股部队对抵抗即将到来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大规模攻击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莫利亚地区的拜占廷帝国皇室成员内争正酣,彼此誓同水火,对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呼吁根本不予理睬。这样,君士坦丁十一世就处于既无内助又无外援的可悲境地。他可以用来抵抗奥斯曼土耳其人的防御力量只有不足5千人, 其中还有两三千外国自愿军,其中热那亚贵族乔万尼●朱斯蒂尼亚●隆哥(Johwani Giustiniani)自费组建的队伍最有战斗力。而在海上,拜占廷人将仅有的26艘船一字排开,防守在黄金角湾入口处的铁链之后。

面对奥斯曼土耳其新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有条不紊又极富压迫性的备战,守着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廷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 XI, 1449——1453 年在位)也在做最后的努力。 他一方面向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和罗马教廷派出使节,请求援救;另一方而与莫利亚地区的希腊专制君主、他的兄弟联系,希望他们停止内战,增援危急中的首都

穆罕默德二世动用庞大的战争资源向君堡进军

拜占廷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最后的搏杀十分悲壮, 值得我们详细叙述。1453年初,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开始部署围攻君士坦丁堡的部队。据不同史料记载,参加这次战役的攻城部队有10到20万人, 其中包括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著名的精锐部队苏丹近卫军上万人和阿纳多利亚军团万余人。 穆罕默德二世还将50多门大炮,分成14个炮群,其中最大的巨炮费时两个月才从铸造地亚得里亚纳堡运到君士坦丁堡城外。此外,土军集中了120艘战船于马尔马拉海和南北两条海峡水面,其,中15艘是大型军舰。外围战役于4月以前完成,奧斯曼土耳其军队攻占了所有通往君士坦丁堡的道路,在距离城墙1200米的地方扎下军营。

1453年初,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开始部署围攻君士坦丁堡的部队。据不同史料记载,参加这次战役的攻城部队有10到20万人, 其中包括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著名的精锐部队苏丹近卫军上万人和阿纳多利亚军团万余人

拜占庭帝国守军奋起反击,身后就是君堡,奥斯人在坚城之下损失惨重

4月6日,攻城战正式开始, 50多门重炮一起开火,一时间石弹横飞,轰鸣声震天动地,一枚周长近两米的巨型石弹击中主城门圣罗曼努斯门,摧毁一座城楼。守城将士在兵力相差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奋起反击,据说君士坦丁十一世亲临城头指挥作战,将有限的兵力分为14个防区, 并留有后备队随时增援薄弱部分。 当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准备从炮火轰开的城墙缺口进攻时,却受阻于护城河, 于是,苏丹下令使用大量灌木填平河道,而守军则利用这个机会迅速修复缺口。 经过十几天试探性进攻,奥斯曼土耳其军队于18日对几处城墙缺口同时发起陆地进攻。吼声震天的土军将士挥舞弯弯的战刀,越过护城河,在高大的活动塔楼上施放的弓弩流石的掩护下,蜂拥直冲到城下,顺着云梯或塔楼天桥向城墙进攻。希腊人则使用陈旧的武器,不断地向敌军投掷希腊火,飞箭流石如暴雨倾泻而下,土军死伤惨重,不得不停止进攻。

乌尔班巨炮

奥斯曼军队的海上进攻从19日开始, 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先攻占了君士坦丁堡的滩头阵地,而后强攻黄金角湾,企图冲破横在湾口的粗大铁链,从城墙薄弱点攻进城。但是,集中在此的希腊热那亚威尼斯联合舰队在卢卡斯大公(Roukas)指挥下,以猛烈的炮火和希腊火击退了土军舰船的多次进攻。当时,奥斯曼土耳其海军军事技术比意大利人稍逊一筹,因此,第二天, 竟然有3只热那亚军舰满载士兵和军援, 以猛烈的船上火炮冲破奥斯曼土耳其人严密的封锁线,成功地驶入君土坦丁堡海湾。据说愤怒的穆罕默德二世因此用权杖打倒了他的海军司令。

奥斯曼人旱地行舟的传说

他(穆罕默德二世)亲自视察了前线,观测地形,提出大胆的进攻计划,企图攻入黄金角湾。22日夜晚,土军士兵人推牛拉将17艘20米长的战船从陆地拖进黄金角湾,他们用木板铺地上涂黄油,把船拉上41米高的佩拉山丘,而后顺坡滑人黄金角湾深处,陆上拖拉距离大约1330米。次日,土军舰队进入海湾的消息对守城将士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影响,因为,这意味着守城舰队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还意味着城防的薄弱点暴露在敌人面前,数量极为有限的守军必须抽调相当一部分力量防守海湾一侧, 从而影响防务的整体布局。23日,君土坦丁十一世派出代表请求和谈, 穆罕默德加以拒绝,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要与这个城市决一死战,或是我战胜它,或是它战胜我。”所幸的是,进入海湾的土耳其舰队没有发挥重要作用,一来守城舰队船小灵活,不断袭击笨重的土军大船,使之难有作为,二来由于守城舰队的骚扰,原来就不善于水上作战的土耳其水兵在攻城中屡屡受挫。海上进攻的惟一意义在于牵制了君士坦丁堡守军的兵力和注意力,并造成其心理压力。

23日,君土坦丁十一世派出代表请求和谈, 穆罕默德加以拒绝,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要与这个城市决一死战,或是我战胜它,或是它战胜我。”

热那亚志愿军英勇奋战

5月7日和12日, 穆罕默德二世命令麾下的精锐军团向城墙缺口冲锋,都被希腊人抛掷的火弹击退。君士坦丁堡守城军民不分男女老幼,僧侣尼姑,轮番上阵,皇帝君土坦丁十一世始终在城头指挥,他们冒着土军的炮弹和飞箭,修复丁破损的城墙,以最快的速度填补丁每个缺口。

14日,土军集中所有的重炮轰击圣罗曼努斯城门,企图由此打开进城的道路,由于乔万尼●朱斯蒂尼亚●隆哥(Johwani Giustiniani)部队的殊死抵抗而未能成功

14日,土军集中所有的重炮轰击圣罗曼努斯城门,企图由此打开进城的道路,由于乔万尼●朱斯蒂尼亚●隆哥(Johwani Giustiniani)部队的殊死抵抗而未能成功。 18日,经过精心的计划,土军将高大的活动塔楼运过护城河,由于它高于城墙,可以用来掩护攻城部队,也可以用来直接攻上城头。在一昼夜的激战中,不足千人的守军打退无数次进攻,城墙下堆积着土耳其人的尸体,庞大的攻城塔楼被希腊火点燃成了巨大的火把, 土军死伤惨重,被迫停止进攻。

地道战攻防

穆罕默德二世见地面、“空中”、水上的进攻均未奏效,遂下令挖掘地道。从地下攻入城内,但是,不能保守秘密的地道战很难起到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最终也归于失败。守军此时精神大振,他们已经从最初对奥斯曼土耳其大军兵临城下的恐惧中摆脱出来,并且已经顶住了敌人各种方式的进攻,已经在数十倍敌军轮番攻击下坚守了40多天。 他们收集了城中可以用来加固城墙的所有东西修补3处坍塌了的城墙,砖石瓦砾、土袋棉被等等都被派上了用场。他们同仇敌忾,誓与城市共存亡,21日到25日,又击退土军14次进攻。

苦战之下守军亦成强弩之末,开始分化瓦解

但是,抵抗似乎到了尽头,修补城墙缺口的速度放慢了,特别是口粮不足使守军各部之间口角频生,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的争眇几乎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幸亏君士坦丁十一世亲自出面调解,将他们分配在不同防区。

最后时刻

5月28日土军总攻开始了。为了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穆罕默德二世举行战前首脑会议,下令全军休整,准备最后的攻城战。他亲自视察各军团,对将士们发表鼓舞士气的讲话,宣布攻占城市后许可全军将士抢劫3,,除了城市本身,城中一切财产,包括居民和金银财宝都属于胜利的将士。这一系列战前动员使土军士气大振,当夜幕降临时,君士坦丁堡城外无数营地的篝火映红了夜空,海面上,土军舰船都点燃了火把,全军高奏土耳其乐,人人高唱胜利之歌,鼓噪之声,振天动地,使城中居民惊恐万分。守城军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最后的时刻来到了。君士坦丁十一世命令举行全城祈祷仪式, 最受民众爱戴的圣母子像在神圣的歌声和“上帝啊,赐福予我们”的祈求声中被拾上城头和巨大的缺口中央。而后,长长的祈祷行列返回圣索非亚教堂。君士坦丁十一世悲壮的声音回荡在圣索菲亚教堂高大的穹顶下:

“ 我们的敌人是用大炮、骑兵和步兵武装起来的,占尽了优势,但是, 我们依靠我主上帝和救世主耶稣基督之名,依靠我们的双手和上帝全能之力赋予我们的力量。....我要求和恳求你们每一个人,无论等级、军阶和职务如何,都要爱惜你们光荣的名誉并服从你们的长官。要知道,如果你们忠实地执行了我给你们的命令,那么,我相信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将避开上帝正义的惩罚…………“

5月28日土军总攻开始了。为了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穆罕默德二世举行战前首脑会议,下令全军休整,准备最后的攻城战。他亲自视察各军团,对将士们发表鼓舞士气的讲话,宣布攻占城市后许可全军将士抢劫3,,除了城市本身,城中一切财产,包括居民和金银财宝都属于胜利的将士

君堡沦陷,终焉之时来临

5月29日,礼拜四,凌晨子时,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发起了征服君士坦丁堡的总攻。穆罕默德下令水陆并进、三面同时发起攻势,进攻的重点是主城门圣罗曼努斯城门,他要求各部队要不间断地连续攻击,直至破城。第一攻击波持续了两个时辰,由外籍兵团和非主力部队担任,但是被守军抛掷的火弹和弓箭击退,伤亡严重,而守军弹药弓箭几乎耗尽。紧接着,土军发动第二攻击波,由纪律严明的阿纳多利亚重装精锐军团担任主力,他们攀上城墙,冲入缺口,双方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圣罗曼努斯城门守军主将乔万尼●朱斯蒂尼亚●隆哥与部下英勇无比,将敌人杀退,赶出缺口。狂怒的苏丹命令用密集炮火猛轰缺口,而后再次猛攻,因伤亡过大,仍未能成功,但是,乔万尼●朱斯蒂尼亚●隆哥胸部负重伤,奄奄一息,不得不撤出出战斗,使君士坦丁十一世失去重要的助手。天将破晓,穆罕默德动用全军最后的预备队、精锐的禁卫军团发起第三攻击波,土军士兵发出恐怖的吼叫,挥舞军刀,涌入缺口,君士坦丁十一世带领精疲力尽的少数战士和亲兵仍然顽强地杀退敌人。这时,一面土耳其人的战旗在城中升起,城市陷落的丧钟响彻全城,土军已从其他方向攻入城市,拜占廷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仍然阻挡在穆罕默德进城的道路上,直到敌人将他团团围住,最终战死,淹没于土军的洪流之中,君士坦丁堡就此陷落了。

土军士兵发出恐怖的吼叫,挥舞军刀,涌入缺口,君士坦丁十一世带领精疲力尽的少数战士和亲兵仍然顽强地杀退敌人。这时,一面土耳其人的战旗在城中升起,城市陷落的丧钟响彻全城,土军已从其他方向攻入城市,拜占廷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仍然阻挡在穆罕默德进城的道路上,直到敌人将他团团围住,最终战死,淹没于土军的洪流之中,君士坦丁堡就此陷落了

善于笼络人心的穆罕默德二世

胜利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从各个方向杀入城市,他们逢人便杀,不分性别年龄,发泄愤怒和狂喜的情绪,而后,便开始了无情的抢劫。惊慌的居民争先恐后躲进巨大的圣索非亚教堂,紧闭大门,祈求上帝在最后的时刻显灵,拯救他们。但是,奇迹没有发生,门外传来的却是利斧劈门的可怕声音。幸存的居民大多被俘为奴,城中仅剩的金银财物被抢劫一空。事实上抢劫仅进行了一天,在抵抗完全停止后,精明的穆罕默德即进城,宣布提前停止抢劫,因为他要的不是一个被摧毁的城市废墟,而是一一个完整的首都。

事实上抢劫仅进行了一天,在抵抗完全停止后,精明的穆罕默德即进城,宣布提前停止抢劫,因为他要的不是一个被摧毁的城市废墟,而是一一个完整的首都

拜占庭帝国残余势力的覆灭

一般认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拜占廷帝国这个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国家寿终正寝。为了防止拜占廷国家死灰复燃, 穆罕默德在此后14年中继续剿灭巴列奥略王朝后裔,1460年,吞并了该王朝最后一块属地,王朝最后的男性继承人迪米特里(Dimitres)和托马斯(Thomas),一个被关押在君士坦丁堡,另一个客死科浮岛。 1461年,穆罕默德灭亡了最后一个拜占庭残余势力,即由科穆宁王朝统治的特拉比仲德帝国,将皇帝大卫一世(David, 1459- 1461 年在位)及其7个儿子扣押在君士坦丁堡,几年后,将他们全部杀害。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君士坦丁十一世赢得了后世极高的评价

著名历史学家作者布朗沃思评价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时写到:“但我们至少可以说,拜占庭帝国迎来了一个辉煌悲壮、充满英雄气概的结局。帝国的末代皇帝......充满骄傲、英勇万分,为整个帝国带来了最终的圆满。正如第一个统治这座博斯普罗斯海峡边城市的人一样,他同样名为君士坦丁,有一位名为海伦娜的母亲,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当之无愧能够与查士丁尼大帝比肩!

历史上的今天——十字军洗劫君士坦丁堡

教皇英诺森三世最初确定的进攻目标是埃及。但十字军没有船只过海,寻求威尼斯商人帮助提供船只过海,并接受了威尼斯掌权的商人寡头提出以占领扎达尔城作为抵偿的条件。而扎达尔是信奉天主教的,所以教皇写信把十字军痛骂一顿,攻击计划泡汤。就在这时,被废黜的拜占廷皇帝伊萨克二世的儿子阿历克塞向教皇求助,以反对篡位的阿历克塞三世。于是十字军以帮助拜占廷恢复“合法”皇位为借口,进军拜占廷。

1203年6月包围了君士坦丁堡,阿历克塞三世潜逃,伊萨克二世复位。阿历克塞为了缴付十字军帮助复位的酬金20万银马克,实行横征暴敛,激起了君士坦丁堡人民的起义,阿历克塞被绞死。

1204年4月12日,十字军对君士坦丁堡发起进攻。第二天城被攻陷。十字军在城内任意屠杀手无寸铁的居民,强奸妇女,抱劫财物。全城居民多数被屠杀,几十座完美的古代雕刻悉遭破坏,君士坦丁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化为灰烬,圣索非亚教堂遭到劫掠,许多艺术珍品经过这一次的洗劫,再也恢复不了元气。

200年的十字军东征,将东罗马推落深渊,意大利却成为最大的赢家

欧洲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涉及欧洲历史的第一部史料就是《荷马史诗》,它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事情,随后就是《希波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在中世纪,欧洲国家爆发的规模最大的战争是“十字军东征”,几乎涉及了所有的西欧国家。这场战争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对于欧洲历史演进来说,却是一场巨大的胜利。经过了东征,欧洲开始跨进近代文明的大门。

一,因为宗教对立引发的战争

可以说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宗教战争,是它导致了整个伊斯兰世界和基督世界的对抗。地中海周边是古代文明和民族最多的地区,这里的文明冲突十分频繁。在这样的局面下,这里容易产生十分稳定的一元神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些宗教能够加强民族的凝聚力,生存力。当然,宗教与宗教之间对抗也十分剧烈,直到现在,地中海一带的宗教矛盾依然十分尖锐。

希腊化时代,犹太教开始传入希腊罗马,逐渐和希腊文化融合。到了罗马帝国时代,犹太教和希腊罗马哲学融合,产生了基督教。当时,基督教的圣地位于耶律撒冷一带。到了7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统一了整个西亚北非,耶路撒冷也就被伊斯兰势力占据,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矛盾就开始了。另外,阿拉伯帝国还占据了西班牙半岛,西西里岛,不断进攻欧洲各国。两个世界的矛盾开始激化了。

阿拉伯帝国

面对阿拉伯方面咄咄逼人的气势,欧洲的基督教民族也在进行反抗。西班牙的哥特人退到北部边区,组建许多小国,发动了持续长达800年的“再征服运动”。法兰克的查理大帝也多次击败阿拉伯的进攻,他在801年攻占了巴塞罗那,建立“西班牙边区”。东罗马为了面对阿拉伯的进攻,将全国的行省改革为军区,国家体系基本进入军事控制状态。立奥三世时期,以“希腊火”击败了阿拉伯,遏制了阿拉伯的扩张。直到阿拉伯帝国衰落,东罗马马其顿王朝才收复了大量的失地。

东罗马帝国

进入10世纪之后,亚欧的局势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西欧方面出现了几点变化:一是各国的经济得到大幅度的恢复,工商业开始繁荣起来,对海外财富的需求扩大;第二,基督教的统治基本在西欧各国确立起来,教皇获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威;第三,西欧各国经过长期的混乱,到现在稳定了下来,王权逐渐形成。在西亚,突厥人逐渐取代了阿拉伯人的统治,他们继续对蚕食东罗马的土地。双方都有能力酝酿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

而这个战争的正是西亚的火药桶—耶路撒冷点燃的。阿拉伯统治时代,耶路撒冷不得不交上更多的赋税,不过总体而言基督教还是被允许传播的。909年,法蒂玛王朝建立,其第六任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哈基姆下令摧毁包括圣墓教堂在内的所有耶路撒冷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加大对异教徒的迫害。同时,到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教徒遭到了塞尔柱突厥的抢劫、侮辱。这些消失传到西欧后,立即引发了各国的反应。于是,西欧各国就联合起来,发动了持续200年的东征。

二,从宗教战争演变为经济掠夺战争

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展开了克勒芒宗教大会。大会上,教皇发表了长篇演讲,号召西欧基督教徒参与收复“圣地”的反伊斯兰的十字军。一时间,西欧各个阶层都加入了到了这场疯狂的运动之中。许多人甚至认为,参加十字军东征,可以获得上帝的恩典,赦免自己的罪孽。不过各个阶层参与这场战争的目的不尽相同,基本各怀鬼胎。封建主企图到东方掠夺财富,意大利的商人试图取代阿拉伯人的商业霸权,教会企图扩大自己的宗教传播范围,农民希望摆脱贫穷的局面,到东方寻找乐土……

1096年,急不可耐的农民军十字军先行出发,结果全军覆没。同年秋天,装备精良的骑士十字军出发了,这是一支正规军。他们在第二年攻入了西亚,经过大肆的烧杀抢掠后,在此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颁布了《耶路撒冷条例》,将西欧的封建制度移植到了西亚。罗马教皇为了巩固该国的统治,建立了圣殿、医院、条顿三大骑士团。作为常驻耶路撒冷的军队。为了减少塞尔柱突厥对耶路撒冷的压力,十字军还帮助东罗马收复了小亚半岛。第一次东征,可以说是成功,他们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在西亚坚持了88年。

1144年,塞尔柱突厥占领了埃德萨,于是欧洲在法国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了第二次东征。不过两支军队都遭遇了失败。1189年,西欧又发动了第三次东征。这次东征的领袖是“神圣罗马帝国”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腓力二世和英国理查一世。德意志皇帝的在横穿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死,部分随之瓦解;法国占据了西西里岛,后来占据阿克拉(阿克)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只有英国军队取得了成就,英王攻占了塞浦路斯,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国,后来卖给了耶路撒冷。1192年,十字军和埃及签订了合约,划分了双方势力范围。

从第四次东征开始,东征的性质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前三次东征时期,东罗马都极力配合。但是十字军的东征却严重打乱了东罗马的统治秩序,让东正教和基督教世界的矛盾激化了。1202年,教宗英诺森三世发动第四次东征,东征的目的在于占领埃及。然而,十字军并没有渡海经费。在威尼斯贵族的挑拨下,十字军转而进攻君士坦丁堡。十字军果然听信其言,攻陷了拜占庭,他们在这里烧杀抢掠长达3天,而威尼斯则乘机占据爱琴海沿岸的大部分土地。之后,十字军在拜占庭建立了拉丁帝国。

君士坦丁堡

十字军对自己的同胞下手,其掠夺财富的本性暴露了出来。这件事让人想到迈锡尼时代,希腊联军进攻特洛伊的事件。在此之后,欧洲又发动了五次东征,不过都很快失败了。在这些东征中,十字军几乎都是一路抢劫而去,罗马教皇的虚伪被暴露无遗。1271年,英国爱德华领导了第九次东征,但他为了很快返回国内继承王位,此后西欧各国再也无力发动东征。1291年,最后一个据点阿卡被埃及攻陷,耶路撒冷王国灭亡。十字军东征宣告失败。

三,谁是十字军东征的赢家

十字军东征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它对西亚和欧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哪些是十字军东征最大的输家。这场战争,虽然对伊斯兰世界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是并没有动摇西亚的伊斯兰统治,因此,西亚并没有输家。对于西欧各国来说,虽然遭遇了多次失败,但是并没有威胁统治本身,也没有导致经济破坏,因此也算不上最大的输家。而最大的输家却是战争的发动者——罗马教皇,以及处于中间的东罗马帝国。

在东征之前,教皇在欧洲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基督教的神权思想统治一切。然而,东征的失败让教会的威望一路千丈,罗马教皇的威信也不断下降;东征的过程中,十字军的贪婪、暴虐表现无疑,让许多欧洲人对天主教的信仰出现了质疑;由于大量信仰基督教的狂热分子战死,让教皇的支持力量大大削弱了。

和教皇势力下降的对比是,欧洲王权开始兴起。1301年,法王腓力四世将法国大主教打下了监狱,两年后又攻入了教皇住所,将其凌辱殴打一顿。教皇不堪其辱,不久去世。之后的70年,法国控制了教皇,史称“阿维尼翁之囚”。这件事表明欧洲的王权已经开始战胜了教权。

另外一个大的失败者是东罗马帝国。在遭遇到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古老的东罗马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1261年,在热那亚的帮助下,东罗马复国,建立了巴列奥略王朝(1261—1453),之后的拜占庭能够勉强维持了200年的统治,然而其疆域基本局限于拜占庭一城。东罗马的衰落给突厥人的兴起提供了条件。14世纪,奥斯曼人兴起,不断进攻拜占庭。1453年,奥斯曼攻陷了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十字军打压伊斯兰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削弱了同胞,导致土耳其兴起,整个东南欧都沦陷了。

意大利成为了十字军东征最大的赢家。在经济上,意大利北部城市取代了拜占庭在商业上的垄断地位,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此后的意大利迅速走向了繁荣,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兴起。1407年,威尼斯建立了世界最早的银行。在文化上,君士坦丁堡的大量文献流入了意大利,开阔了意大利人的眼界。意大利人开始寻找古老的罗马文化,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1088年,意大利创立了欧洲最早的大学——波隆纳大学,该大学之后以研究东罗马的《民法大全》为闻名于世。

威尼斯

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欧洲都是赢家。在这次战争后,欧洲各国王权兴起,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大量东方发明传入了欧洲,加速了欧洲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就是这样传入西欧国家的。西欧人了解了西亚的繁荣,人们开始向往东方,《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流传就是其中的表现。这成为了欧洲人进行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

不过,就总体而言,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的对抗并未因此结束。在这种对抗中,西班牙、葡萄牙独立而出,成为了新航路开辟的领导者;奥地利则东南欧不断阻止奥斯曼帝国的前进,最终形成了天主教的堡垒——哈布斯堡王朝。

结语

和十字军东征同时进行的是蒙古征服。蒙古的征服,摧毁了一个个古老的亚洲文明,让许多农耕文明陷入了停滞。而十字军东征则大大加速了海洋文明国家的进步。这两次战争虽然同时发生,但是却没有交集,两次战争如果加起来,就基本涉及到整个亚欧大陆和北非。东西方发展的分水岭,或许就此出现。

挂羊头卖狗肉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本意是基督教针对伊斯兰教发起的圣战,尽管过程中十字军烧杀抢掠,但是至少目标还是冲着异教徒去的,但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却将敌人设定为同为基督教徒的拜占庭帝国,彻底撕掉了基督教圣战的伪装,将目标对准了君士坦丁堡的无尽财富。

一、拜占庭引狼入室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始于拜占庭皇室的一场内乱。公元1195年,时任拜占庭皇帝伊萨克二世被弟弟阿历克塞三世废黜,伊萨克二世被刺瞎双眼后囚禁在监狱中。不久之后,伊萨克二世的儿子阿历克塞四世设法将其营救出来,然后二人开始在欧洲各国间游荡,游说西欧国家和教皇派兵帮他们重新登上皇位。阿历克塞四世向他的姐夫施瓦本的菲利普公爵、他的表兄弟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以及当时的教皇英诺森三世求援。

英诺森三世对阿历克塞四世的请求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他大力提倡欧洲各国军队再度发起十字军东征,援助在东方的基督教兄弟,赶走被异教徒占领的基督教圣地。菲利普公爵和腓力二世都对阿历克塞四世和其父亲的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但是他们深陷国内事务而无法分身,因此他们推荐了法兰西王国香槟伯爵提奥波德三世作为这次十字军东征的首领,由他率领从欧洲各地招募的十字军战士开始向拜占庭进发。

二、教皇的阴谋

教皇在本次十字军东征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对于十字军最后攻占了血洗了君士坦丁堡,教皇是否应该负责?这两个问题在史学界一直有争议。

自从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以后,作为帝国国教的基督教也从此一分为二,西欧奉行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派以正教自居,由于地处东方,故而被称为东正教。教皇始终不承认东正教为正统基督教,一直希望能够凭借罗马教会的力量统一两大教派。

教皇英诺森三世上台以后就曾经希望通过谈判的方式将东正教合并到罗马教会,但是遭到了对方的拒绝,英诺森三世为此曾经写信赤裸裸威胁阿历克塞三世,声称将会使用适当的方式帮助伊萨克二世恢复他的皇位。在接到阿历克塞四世的请求之后,英诺森三世对于再次进行十字军东征更为热心。因此,有人认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打着消灭异教徒的目的而最后洗劫了基督徒控制君士坦丁堡,其中应该有教皇的默许。因为合并两大教派的企图破产,英诺森三世希望通过十字军的手来消灭东正教。

其他证据也能说明英诺森三世对十字军进攻拜占庭是默许的。比如伊萨克二世父子一再请求教皇派遣十字军推翻阿历克塞三世的统治,对此英诺森三世一直不置可否。按说,十字军的东征目的是明确的,就是赶走异教徒,而不是征服同为基督徒的兄弟教派。而英诺森三世不置可否的态度无疑说明他对进攻拜占庭的默许。而且提奥波德三世出征前也曾经觐见过英诺森三世,其间曾经提出过帮助伊萨克父子复国的目标,英诺森三世依然没有明确否定这个主张。因此可以说这次十字军东征并非为了征服异教徒,其目的就是直接指向拜占庭帝国。

三、精明的威尼斯商人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打着征服盘踞在埃及的穆斯林阿尤布王朝为目标,一下集结了四万人的庞大部队,但是根据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失败的惨痛教训,他们知道东征的队伍必须使用海运到达前线,并且必须保证海上补给线,而当时地中海一带的贸易权被威尼斯共和国牢牢控制,只有威尼斯有技术和人员来保证十字军顺利渡海。为此十字军派代表与当时威尼斯总督丹多洛谈判。丹多洛开出了令人咂舌的天价,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教皇同意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来支付费用,而丹多洛方面则答应派出足量的船只和人员配合十字军方面的需求。然而教皇没有想到,丹多洛也另有一个小算盘,他的目标也是君士坦丁堡。威尼斯人在二十年前曾经在君士坦丁堡拉丁区遭到了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尽管此后双方曾经恢复了一定的贸易关系,但是彼此仇恨的种子已经深埋,丹多洛也希望通过此次十字军的行动实现对拜占庭帝国的复仇。

四、无耻的战役

就在临出发前,十字军发生了一场变故,统帅提奥波德三世去世,无奈之下,教皇启用孟菲拉特侯爵布尼法修作为十字军主帅,而各国此前凑齐的四万大军有一大半作鸟兽散,并且此前各国答应分摊的军费也大为缩减。丹多洛方面态度极为强硬,没有凑够军费绝对不发兵。眼看这次的东征要泡汤,狡猾的丹多洛提出先行赊账给十字军,但是十字军必须先攻打匈牙利的扎拉城,用攻城后掠夺的钱款来支付军费。尽管扎拉城也是信奉基督教,但是为了钱,十字军啥也不顾了。因此,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已经偏离了其原先声称要驱逐异教徒的轨道,屠刀早早就指向了同为基督徒的兄弟。

经过一番战斗,扎拉城被攻克。十字军兑现了此前对丹多洛的承诺,支付了军队开拔的费用,但是要想继续前进,丹多洛仍然要求继续支付相应的费用。就在此时,阿历克塞四世提出,只要十字军推翻阿历克塞三世,帮助他和他父亲伊萨克二世恢复对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他们将用拜占庭的税款来支付相应的军费。这正中丹多洛下怀,于是他对布尼法修提出了攻占君士坦丁堡的方案。布尼法修为此写信对教皇英诺森三世指出,将此次出征的目的改为攻占君士坦丁堡,既可以支付相应的军费开支,又可以实现征服东正教的目的,教皇表示了默许。

于是在威尼斯贵族、教皇、十字军以及拜占庭卖国贼这几方面的共同决定下,十字军于1203年开始向君士坦丁堡进攻,并与1204年4月23日从海上攻克了君士坦丁堡。随后丹多洛率领十字军部队对君士坦丁堡进行了洗劫和血腥屠杀,屠杀整整进行了三天,以报复当年拉丁大屠杀的仇恨。

这次战后,威尼斯占领了原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并且维持了地中海贸易的垄断地位,成为最大受益者。拜占庭帝国被短暂灭国,虽然几年后得以复国,但是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为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消灭埋下了伏笔。

图为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

十字军东征

西欧各国的教俗封建主企图到富裕先进的东方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是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原因。

十字军东征的第二个原因是罗马教廷和西欧教会的怂恿。1095年11月,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召开的宗教会议上发表了蛊惑人心的演说,抨击了东方伊斯兰教的残暴,号召各国领主,骑士和普通人拿起武器,夺回主的坟墓。这次演说后不久,十字军东征行动正式付诸实施。

另外,意大利各商业共和国出于利益的考虑,也对十字军东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意大利商业企图利用西欧的军事力量打击自己的竞争对手,以便独占东西方贸易,因而支持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从1096年春开始,到1291年结束,先后进行了八次,时间长达了两百年。

第一次十字军分为农民和骑士两支队伍,1906年初春,法国北部和德国莱茵地区的农民集结了六万人,在法国阿缅的隐修士彼得的领导下,沿着圣者的路线向东方进发。因缺少武器且无粮草供应,这群乌合之众到达小亚细亚后即被突厥人歼灭,仅三四千人生还。

骑士第一次十字军主力,1096年秋,他们从法国,德意志和意大利分别向君士坦丁堡集结,大约三四万人,于1099年7月攻占耶路撒冷,并以该城为中心,建立耶路撒冷王朝。

虽然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可十字军国家在近东一直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为确保十字军占领的土地教皇于1119年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神殿骑士团,神殿骑士团是一支宗教性军事组织,随后成立的宗教性军事组织还有医院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

1144年,塞尔柱突厥人,摩苏尔总督攻占爱德萨,教皇为此组织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结果大败而归,,公元1187年,埃及苏丹,库尔德人萨拉丁夺取耶路撒冷,于是又组织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这次虽然有法英德三国国王的支持,但由于内部矛盾重重,战略目标不一,未能夺回耶路撒冷。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不久,刚上任的教皇英诺森三世便发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进攻的目标是埃及,但运送大军需要大量的船只。于是只好请求有水上之称的威尼斯给予帮助,威尼斯与埃及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因此不希望埃及受到战争的破坏,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只得放弃埃及,转而进攻同一宗教的拜占庭帝国。1204年,十字军攻占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在被征服的拜占庭土地建立了拉丁帝国。拉丁帝国于1261年被残存的拜占庭帝国摧毁。此后,十字军有进行第四次东征,但均遭失败。

进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使地中海东部各国生灵涂炭,大量财富被毁,许多文明古迹化为灰烬,几十万人无辜丧命,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

但战争也在无形中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十字军东征运动后,东西方的往来更加频繁,从而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这一客观结果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另外,西欧封建主到东方后开阔了眼界,领略了海外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十字军东征的另一个重要的成果是削弱的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商人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地位,从而加强了西欧商人在地中海贸易中的势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