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之前世今生(五代风云8——十国第一人的前世今生)
风云之前世今生文章列表:
- 1、五代风云8——十国第一人的前世今生
- 2、长安史地——西安小夏家庄唐代安仁坊的前世今生
- 3、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关国防的记忆与思考
- 4、英雄片的前世今生:1986年的英雄本色一度成为传奇,如今香港电影的生命力还在吗?
- 5、博物馆的力量|古人如何捡魌头?来看青羊区历史文物陈列展
五代风云8——十国第一人的前世今生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中央政权濒临崩溃,藩镇割据,催生了一大批野心家。这些军阀连年相互征战。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人,名声不像朱温、李存勖那样如雷贯耳。却被誉为“十国第一人”,他就是南吴政权的奠基人——杨行密。
可以说有杨行密的存在,才让淮南地区没有遭受像中原那样被蹂躏,保障了南方发展。之后的中国历史,经济、文化逐渐开始从北向南转移,这一切都是杨行密的功劳,是他打下的根基。根基需要一个战略位置来支撑,杨行密就是通过扬州,这个他人生转折点的来实现蜕变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他是怎样炼成的。
一,行遇伯乐,拜泸州刺史。
杨行密幼年丧父,家里极度贫困。营养不良的他长大了却高大勇猛,孔武有力。相传他能举动百斤重物,日行二三百里。这种身体素质,搁到现在绝对是奥运会举重和长袍的双料冠军。可是在当时,这身体条件更适合在军队发展。年少的杨行密“误入歧途”,加入了一只农民起义军,但很快,该起义军就被消灭,杨行密沦为阶下囚。但军官看杨行密是个潜在的人才,就赦免了他,并让他在军队里供职。杨行密迅速成长,先当上了队长,然后策划兵变占领庐州。名将高骈也很看好他,向推荐朝廷推荐他为庐州刺史,皇帝看在高骈的面子上,顺水推舟的准了。
二,能屈能伸,壮大实力。
可是一个庐州怎么能满足杨行密的野心呢?他深刻的明白,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更具战略位置的城市。扬州地处大运河口,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必夺之地,自然成为杨行密的目标。问题是,扬州这地盘是伯乐高骈的,怎么好意思下手呢。不久,机会来了,高骈被下属反叛,死于扬州城。这给了杨行密报仇的口实,他带了三天孝,然后挥师南下,顺利地夺取了扬州城。可他还没在扬州站稳脚跟,另一个军阀孙儒也要来攻取扬州。杨行密虽万有不舍,但实力远不及孙儒。大丈夫能屈能伸,他便主动退出,将扬州拱手相让。回到庐州的杨行密也没闲着,通过一系列战争,相继攻陷宣州、徐州等地,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
三,以少胜多,挫败孙儒
孙儒看到杨行密如此发力,可坐不住了。心想在不去教训教训这小兄弟,他岂不要骑到我老孙头上?于是兴兵50万前去征讨。杨行密估计还没走出上次的阴影,应对的第一策略就是逃。下属们不断劝阻,说光逃也不是办法,咱们现在也有实力了,正面交锋不一定打的过,但咱们只要硬守,孙儒这老贼也未必攻的进来。咱们就净瞄着老孙,看他们自己出岔子了,咱趁机去干他。杨行密觉得此计可行,就耐心等待,坚守不出。果然,时间久了,孙军有所懈怠,杨行密利用这个机会,抄了孙儒重要的粮草存放点。孙儒军没有粮食,也就没了战斗力,再加上瘟疫在军队中盛行,杨行密一举端了孙儒。
四,割据淮南,加封吴王。
打败孙儒后,杨行密越做越大,尽收淮南之地。公元902年,唐朝封杨行密为吴王。杨行密有了自己的稳定地盘后,开始大力发展吴国经济。他出身贫苦,特别能理解穷人的处境,时刻维护百姓的利益;他主动与钱镠和解,不给朱温窥觊淮南的机会;他训练有素的军队保障国家的安全;使得杨吴政权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安定。相较于其他各国的国君,他在政治、军事、外交上都略胜一筹,被史学家誉为“十国第一人”。
五,传奇落幕,为他人做嫁衣。
遗憾的是,天佑二年(905年)十一月,杨行密病逝,其子杨渥继位,很快大权被权臣徐温父子窃取,杨氏后代成了徐温父子手中的傀儡,可见杨行密的后代皆为平庸之辈,公元937年,杨行密的第三子杨溥禅位于齐王徐知诰(李昪),杨行密的一切成就都为南唐政权做了嫁衣。
长安史地——西安小夏家庄唐代安仁坊的前世今生
安仁坊原名安民坊,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因避唐太宗名讳而改名,是长安城众多里坊之一。安仁坊位于朱雀大街以东,坊之西北隅,有荐福寺浮图院,中建十五层佛塔,俗称小雁塔。塔院门北开,正与开化坊寺门隔街相对。归万年县管辖。据考古勘测,安仁坊平面形状略呈方形,东西562米,南北540米。
安仁坊在西安市的位置
初、盛唐时期居于安仁坊者多勋官贵戚,人物身份多样。像庞卿恽曾归于秦王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为唐初开国功臣之一;跟随唐太宗南征北战的唐俭,生前居于安仁坊,死后陪葬昭陵。
唐俭墓志
章仇兼琼,曾攻取吐蕃安戎城,又治理蜀地,平定战乱,政绩卓著,为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有功之臣;还有元载,在肃、代朝升任宰相,并铲除李辅国、鱼朝恩等权宦,一度独揽朝政。元载在安仁里的宅第十分奢华宏丽。据《杜阳杂编》载:
唐墓壁画上的唐代生活
元载末年,造芸辉堂于私第。……其香洁白如玉,入土不朽烂,舂之为屑,以涂其壁,故号芸辉焉。而更构沉檀为梁栋,饰金银为户牖,内设悬黎屏风,紫绡帐。其屏风本杨国忠之宝也。屏上刻前代美女伎乐之形,外以玳瑁水犀为押,又络以真珠瑟瑟,精巧之妙,殆非人工所及。……(紫绡帐)轻疏而薄,如无所碍。虽属凝冬,而风不能入。盛夏则清凉自至。……而服玩之奢僭,拟于帝王之家。芸辉之前有池,悉以文石砌其岸。中有蘋阳花,亦类白蘋,其花红大如牡丹。……更有碧芙蓉,香洁菡萏伟于常者。
复原的唐代建筑
这与《旧唐书》所记相契合。从元载宅第的建筑陈设来看,极度奢靡,可堪比帝王家,显然已逾越规制,不合礼制。
至于居住在安仁坊的贵戚,更不在少数。如万春公主为唐玄宗第二十五女,属皇室贵胄;刘延景为唐睿宗皇后刘氏的父亲,属皇室外戚;王昕为唐睿宗第五子薛王业的舅舅,亦为亲王外家;元万子,出身北魏皇室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又被封为河南县君。他们与皇室有关,身份地位显赫。
流传至今的《通典》即杜佑编撰,对了解唐以前的典章制度异常重要
即使部分官员品级较低,但大都因加赠而地位提升,与皇室联系紧密。如杜佑任户部侍郎,品阶仅正四品下,致仕后赠岐国公,达正一品;又如郑絪,其员外郎官职仅是从六品上,但他又有太子太傅之职,为太子三师之一,品阶为从一品,地位很高。
小雁塔即在安仁坊西北角
居住在安仁坊的高僧大德亦集中于这一时期,且有相当一部分为域外高僧。如西域康居国人三藏法师,其祖父侨居长安城,并以康作姓,三藏定居于长安,以荐福寺翻经院为驻锡之地,开坛讲经,译经著说,传播佛教思想; 实叉难陀,为于阗高僧,武则天证圣元年(695) 到达洛阳,唐中宗即位后,应邀至长安大荐福寺驻锡,结果因病圆寂;禅师道光,开元二十七年(739)入般涅槃于荐福寺僧坊;葱岭北何国(碎叶国东北)释僧伽,年少时在本国出家,唐高宗龙朔初年始至西凉府,至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因疾安置于荐福寺,并亡于此地;还有印度僧人金刚智,于开元七年(719),经海道到广州,又奉敕入长安,在大荐福寺结坛讲经,度化世人。很显然,这些域外高僧在这一时期驻锡安仁坊,与荐福寺的修建密切相关。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小雁塔
中晚唐时期,居住在安仁坊的节度使较多。如张孝忠为义武军节度使,是著名的藩镇将领。义武军节度使是唐朝在河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也是唐朝遏制河北三镇的桥头堡。建中年间,唐德宗将成德节度使分割为三,由张孝忠首任义武节度使。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在中晚唐显赫一时,朝廷对其十分忌惮。但也有例外者,如元稹,他曾任武昌军节度使,在此之前,已官至宰相,宅第位于安仁坊,享有较高待遇。结果大和四年(830),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元稹受到排挤,被迫出任武昌军节度使。此职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设立,辖制在鄂、岳、蕲、安、黄等州。该地远离京师长安,对元稹来说,此次外调相当于贬官,结果次年死于治所之中。
唐德宗时藩镇
目前,随着大西安的建设,安仁坊的考古发掘也在进行,已经发现了多处唐代宅邸建筑基址,可能就是上述历史人物曾经住过的地方。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关国防的记忆与思考
一座“英雄城” 一条“红色路”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关国防的记忆与思考
曾以为红色是对色彩的描述,但对哈尔滨而言,红色是历史的浓缩。
曾以为英雄是诗歌里的赞美,但对哈尔滨而言,英雄是城市的灵魂。
松花江畔冰城哈尔滨的美丽夜景。 陈 南摄
哈尔滨是一座因铁路而兴起的城市,也因铁路带来一段血与火的历史。1920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途经哈尔滨赴俄。在哈尔滨,瞿秋白第一次听到中国东方铁路局(简称:中东铁路局)苏俄工人的放声高歌,那激扬悲壮的旋律一下就把他震撼了。俄文娴熟的瞿秋白很快从苏俄工人中了解到,此为《国际歌》,诞生于巴黎公社的枪炮声中……
“暗夜沉沉血作灯。”黑夜笼罩下的旧中国,多么需要像这样的战斗号角与火炬,去召唤和引导人们“为真理而斗争”啊!很快,瞿秋白激情万端地挥笔将《国际歌》歌词译为中文,使这首不朽的歌曲开始在中华大地上传唱。在著名的报告文学《饿乡纪程》中,他就此写道:“在哈尔滨闻到了共产党的味道……”
这座城市关于红色与英雄的历史书写,始于血色沧桑。
10月24日,空军退役歼-8B战斗机落户哈尔滨华德学院国防教育广场。图为哈尔滨某中学学生在退役战机前合影。孙婉宁摄
历史的追问与逻辑
很多城市在某一时空的年轮里都会留下标志性建筑,铭刻岁月风云。哈尔滨当然也不乏这样让旅游者流连忘返“打卡”的地标性建筑,但有一点与其他大都市不同。哈尔滨之“市”,竟无历史上最典型的“城”的标志——非但没有巍峨城垣,而且从来就没有过石筑土垒的城墙。
翻开所有讲述哈尔滨这座城市前世今生的史籍,开篇必定是从“分军屯守、烽堠相望”讲起。严格地说,这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城市的早期,基本功能大抵是“清边御塞”的征战与防务。由于“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的特殊地理环境,“乃久无人迹之地,丘陵起伏,茅舍三五”,长期以来皆由军事机构管辖。清朝建立之后,因被朝廷视为“肇兴之地”,开始派出较高级别的将领率重兵统辖,驻扎于此。虽有“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气势,但还是少了些市井烟火和笙歌浪漫。
据考证,哈尔滨之名是从女真语的“阿勒锦”转化而来,其原意大约是“光荣”“荣誉”“名誉”。可偏偏在很长一段历史记忆中,这些美好的赞誉之词成为当时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心中郁结的块垒,因为他们几乎就没有获得过。
铁路是经济大动脉。然而,在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度,修建于哈尔滨的中东铁路只能是一条屈辱之路。它的每一根枕木、铁轨,都是民族记忆里一道深深的伤口。历史学家有一个准确的比喻——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根痛觉神经。
1896年,沙皇俄国在中国陷入甲午战败困境之后趁火打劫,迫使腐朽孱弱的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攫取了东北地区以哈尔滨为中心修筑铁路的特权,并借此为开端,设立护路军司令部、派出数万军队非法进驻、卖“精利枪械”给土匪牟利并“助其骚乱”……其掠夺与控制,没给清政府留半点喘息的机会和颜面。
戏剧性的事件发生了。同时把魔爪伸向东北的日本,因在扩张中和俄国利益瓜分不均而大打出手,开始了持续一年半之久的日俄战争。历史书上讲述的战局是以俄国惨败,日本惨胜结束。可泣泪读史,方知最惨痛的失败者莫过于中国——这是一场以我们的国土为主战场的厮杀,这是一次以我们的资源为掠夺目标的战争啊!“虎豹交横弱肉求”,日俄战后签订的条约,尔虞我诈也罢、推杯换盏也好,无非是在以撕裂、瓜分、践踏中华民族权益为筹码而进行的交易……
一切追问都必须从自我追问开始。在围绕中东铁路路权的占有、攫取、争夺的悲辛彻骨的历史背后,一条清晰而令人警醒的逻辑线在发出追问——泱泱大国为何竟然有国无防?
一切叹息只有经过思考才不是空叹。不妨将从来没有垒砌过城墙的城市的历史当作一个隐喻——一个没有强大国防捍卫的国家,没有资格谈论尊严与荣誉,也根本无从选择前途与命运。
锋镝所向的红色之路
有一个词叫回望。回者,转首;望者,远眺。回望云水盘桓、风雷激荡的历史深处,我们会发现:国防,这个维系家国天下的宏大叙事之词,其实是由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一个个坚实脊梁、一颗颗勇敢心灵承担起来的。
国防关于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有一点毋庸置疑,即便是被列强恣意蹂躏的清王朝也从未放弃过自以为是的“天朝”架势,也有过诸如购军火、添兵丁、修炮台之举用以御敌防备。然而,当时的《泰晤士报》却这样评说到:“白花花的银子一刻也没停止流动,但它的流动只为一个人铺就平坦舒适之路,而与国家兴亡毫无关系。”对于一个颟顸愚昧、萎靡因偱、欲壑难填的腐朽政权来说,所谓御敌不过是一个苟延残喘的噱头而已。就连乾隆皇帝对自己治下官吏的贪腐行为,都常用 “不胜骇异”怒而批之。如此乱象丛生下的所谓国防,甚至还抵不得老百姓用来遮风挡雨的柴门篱院。
“人类的尊严需要热爱理想。”为了让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在“竦听荒鸡偏阒寂”的黯淡岁月里,许多像赵一曼一样的男儿女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誓志为人不为家,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理想之路。
1907年5月,哈尔滨铁路工人在中国最早开始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让“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首次回荡在神州大地;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开始派人沿中东铁路来到哈尔滨,并赴北京、上海等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923年,哈尔滨建立东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曾经承受着屈辱的中东铁路,成为一条锋镝所向的红色之路,哈尔滨同时成为这条特殊通道上的枢纽之地。
如果说白山黑水是对哈尔滨自然地理状况的描绘,那么红色,就是一代代志士仁人为中国崛起、民族复兴而倾洒的赤血誓言。如同一首歌里唱的: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一部哈尔滨城市史,烙印着外敌掠犯的累累伤痕,而日本侵略者斧钺临项的亡国之辱之创尤甚。
按照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战争是人类最复杂激烈的群体活动,一旦战争开始,所有常态的生活规则、范畴和秩序都会退场。更何况,发动战争的是最为凶残的日本法西斯。为了巩固侵华战争的后方基地,日本侵略者不惜调集动用战略预备队——关东军对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东北抗联)进行连续不断的“讨伐”。
面对庞大的“战争怪兽”关东军,面对距哈尔滨仅4公里、至今依然令人毛骨悚然的“731部队”,面对以酷刑黑狱制造恐怖惊惧的日军哈尔滨特务机关……惊惶如雀者有之、屈膝附逆者有之。“山河沦陷”,史书上对这段历史的表述,今天读来仍感锥心之痛。
迎着血腥的刺刀与枪口,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同志在党的干部会议上严肃地提出要求:“共产党员不许离开东北。”他们为什么不离开,因为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里涌动着这样的豪情——还我河山。于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机关从沈阳迁至哈尔滨,组织和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评价道:“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历史用数字见证着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生死抗争——
东北抗联以哈尔滨为中心,组建起11个军。在十多年间,和日伪军发生大小战斗66611次,消灭了18万日伪军,牵制了70多万日本关东军精锐部队,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战,为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彭真同志把东北抗联的抗战,称为我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三大艰苦之一。数以万计的抗联将士白刃喋血、搏命疆场,用生命和鲜血为一个民族留下永恒的记忆,在祖国山河大地谱写着英雄的慷慨悲歌——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
有一种折断,是因为从不弯曲。英雄也是人,也会流血,也会倒下。但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那是因为他们始终挺立在一个民族的前列,永远不会跪地屈服,永远不会选择畏缩后退。
1938年,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全会向全国同胞发出《给东北义勇军及东北同胞电》《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告全国同胞、国共两党同志书》,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这次全会号召、动员、激励全国同胞与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一道,同心协力地担负起国家和民族存亡的重任,体现了一个政党对于全民国防的高瞻远瞩。
有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细节——毛泽东同志在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报告《论新阶段》,历经重重波折后传到东北抗联营地。对远离党中央的抗联部队来说,这无疑是一盏黑暗中的明灯,他们不仅想尽一切办法将其编印成小册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东北抗战的实际,将书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
“世间荡平大路,千人共由,万人共履。”中国人民的解放,道路就这样铺就。
播种与收获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中写道:“真正的英雄是具有深刻悲剧意味的:播种,但不参加收获。”不是每一个播种者都能参加收获。但是,英雄们用鲜血浇灌出的每一粒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会有收获。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获得解放,成为新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共和国长子”。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下,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最先担起了战略根据地的作用,以“支前参战基地城”之誉开启了国防建设的新篇章。
——在随后3年解放战争中,哈尔滨市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征兵活动,共有近11万青年走上解放全中国的战场,而当时哈尔滨的人口仅70余万。
——1946年,随着“毛泽东号”“朱德号”机车的命名,哈尔滨成为牵引军事工业生产的火车头。全市不分公营私营,300多家有能力的工厂全力投入军工生产。带着“哈尔滨制造”标志的土坦克、60炮、掷弹筒和各种枪炮弹,在解放战争战场上有力地保障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大反攻。同时,这也奠定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业布局,使哈尔滨成为我国兵器、航空、汽车、发动机等重要基地。
——1946年8月,哈尔滨组建城市民兵,并在清匪反霸、参战支前、保卫新生人民政权中发挥巨大作用。作为英雄城的特色,有上百个民兵组织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
“一架百年桥,一条红色路,一座英雄城,一部奋斗史。”这既是哈尔滨特殊的成长印迹,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当然,更是这座城市最为光荣明亮的血脉基因。
读过这样的诗句:“时间的存在是为了成就一部壮美之书。”在哈尔滨这座英雄的城市,岁月已经凝聚成一本泼墨于山水间的大书。一次不经意的漫步,一次平常的偶遇,那些记载着鲜红历史的书页就会灿然呈现在你眼前。
这里有我党在大城市建立的第一座革命纪念馆,有以英雄命名的街道12条、公园7个,学校21所、纪念场馆广场9个,还有国防教育基地21个……
铭记英雄,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更是为了传承英雄的精神血脉,让那些镌刻于史册上的名字融入今天的城市记忆,让英雄与国防构成城市发展中最有底蕴、最具时代风采的风景线。
如同托克维尔所写:“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存在。”下面这些数据,展现着这座城市的共识与社会的氛围——
哈尔滨市双拥领导小组成员除驻军各单位外,还有53个市直部门被纳入其中,从而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高效网络。
全市建立了4级共770个双拥组织,各类创新的企业拥军、行业拥军、社区拥军等载体,确保了双拥工作在末端落实。
除了出台优待优恤、随军安置等一系列政策外,哈尔滨市根据自身实际,推行了包含22条刚性措施的《进一步加强军人荣誉感的实施意见》。
全民国防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青年后备干部接受国防教育培训成为必修课;1000多所中小学把国防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融为一体予以推进……
正在采写稿件时,传来一个“葳蕤景色入毫楮”的喜讯——在今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哈尔滨市再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光荣称号,这是哈尔滨市第9次获此殊荣。
历史是时间的流逝,也是精神的聚合;时代是岁月的叙事,也是未来的坐标——让历史告诉未来。(郑蜀炎 田志国)
来源: 解放军报
英雄片的前世今生:1986年的英雄本色一度成为传奇,如今香港电影的生命力还在吗?
文/苏涛
“英雄片”传奇的诞生
当年以录像带、DVD等途径传播的香港警匪片,伴随了几代影迷的成长,并构成其观影经验中难忘的一部分。正是凭借影片极高的口碑和观众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2017年重映版《英雄本色》上映三天便收获2000余万元的票房。对于一部重映的老片而言,这称得上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英雄本色》拍摄于1986年,这部由香港新艺城影业公司出品的警匪片甫一公映,便成为一部“现象级”的影片,它一举打破了香港电影票房纪录,斩获约3500万港元的票房,成为1986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按照当年每张电影票20港元的均价计算,3500万港元意味着每三个香港人之中便有一人买票观看了该片。
评论界亦给予该片高度肯定,在次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英雄本色》获得8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英雄本色》的巨大影响可从一个细节得到证实:随着影片热映,剧中“小马哥”(周润发饰)的独特造型——风衣、墨镜,甚至嘴里叼的火柴棍,都成为青少年争相模仿的对象。
对导演吴宇森而言,《英雄本色》堪称他创作生涯的一个里程碑,该片奠定了他动作片大导演的被人崇敬的地位,为他日后在香港影坛(乃至好莱坞)大展拳脚铺平了道路。事实上,吴宇森在执导《英雄本色》时已经40岁,这位出身片场体系的导演于1969年进入电影界,先后受雇于“国泰”“邵氏”等公司,从场记、助理导演做起,1973年才拍出自己的处女作。在《英雄本色》之前,吴宇森尝试过功夫片、武侠片、戏曲片、喜剧片等不同类型,尽管成绩尚属可观,但他还称不上香港电影界最受瞩目的导演——尤其是在许鞍华、徐克、严浩等“新浪潮”导演崛起之后。20世纪80年代前半段,正是吴宇森创作生涯的低谷期,在服务于“新艺城”期间,他执导了几部喜剧片,但都反响平平。此时,吴宇森接受了徐克导演的提议,决定翻拍1967年龙刚执导的粤语片《英雄本色》,于是便有了这段影史传奇的诞生。
《英雄本色》在香港电影史上的意义在于,它更新了时装动作片的面貌,以新的观点对其进行阐释,进而带动香港影坛的警匪片风潮,衍生出“英雄片”这一颇具香港特色的次类型或亚类型。虽然在《英雄本色》之前,香港影坛已出现了《点指兵兵》(1979)、《行规》(1979)、《杀出西营盘》(1982)、《省港旗兵》(1984)等警匪片/犯罪惊悚片,但并未形成相对统一、齐整的创作潮流。真正定义了警匪片的主要特征,并使之成为上世纪80年代香港影坛主导类型的,还要属《英雄本色》。
影片延续了1967年版同名影片的基本框架,但吴宇森以强烈的个人风格为影片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他一方面表现出狱囚犯在重新融入社会时遭遇的种种困境,另一方面将重点放在对“义”这一道德主题的考察上。按照学者张建德的说法,吴宇森的影片有着清晰的道德维度。影片所表现的江湖世界,受到“义”的准则的制约,剧中角色犹如现代版的侠客,他们珍视荣誉、个人尊严和兄弟情义,不惜为了自己的道德信念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即便为盗,也要有道。
在吴宇森看来,传统的伦理道德正在遭到挑战并日渐瓦解,表现之一就是人物不再受“义”的支配,例如,在《辣手神探》(1992)中,反派角色不仅在茶楼对无辜的食客大开杀戒,而且丧心病狂地以病人及妇孺作为人质要挟警方。或许可以这样说,吴宇森的影片在视听语言和技巧上是现代的,在主题和价值观念上却是前现代的。他在接受采访时坦陈,“有人说我是老派的,我不认为这全是坏事”。而他之所以拍摄《英雄本色》,就是要以电影的方式寻回那些已然丧失的价值观念。
导演吴宇森
吴宇森及其“英雄片”的道德视角,常常聚焦于男性之间的情感关联。观看他的作品,不禁让人想起武侠片大师张彻影片的阳刚气息与男性情谊的母题。事实上,吴宇森曾以副导演的身份协助张彻拍片,并深受后者的影响。在筹拍《英雄本色》之初,徐克曾建议以女性角色为主,但遭到吴宇森的拒绝——在他的电影世界中,留给女性的空间着实不多,女性既不能成为行动的主体,也不能左右男性英雄的决定。
《英雄本色》的主线,便是宋子豪(狄龙饰)与宋子杰(张国荣饰)之间爱恨交织的手足之情,以及小马哥与宋子豪之间义薄云天的兄弟之义(为了替宋子豪复仇,“小马哥”不惜铤而走险,留下残疾,并在影片结尾时慷慨赴死)。在《喋血双雄》(1989)中,原本对立的杀手小庄(周润发饰)和警探李鹰(李修贤饰),因为惺惺相惜而成为知己,甚至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战——在江湖的世界中,黑白之间的界限不再分明,相同的道德信念甚至超越了身份的对立。为了表现二人那种互为镜像的关系,吴宇森不惜采用超常规的剪辑手法(即“越轴”),展示他们在精神和情感上的息息相通。再如,《辣手神探》中警队帮办袁浩云(周润发饰)与卧底警察江浪(梁朝伟饰),经历了从误会、敌对到互相欣赏,并最终戮力消灭邪恶势力的转变,二人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男性情谊主题的变奏。
吴宇森及后吴宇森时代
大体上说,吴宇森属于那种大器晚成的导演——入行多年而未能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最终发掘出自己的专长并脱颖而出。综观香港影坛乃至世界影坛,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见。《英雄本色》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是吴宇森的价值观、艺术观的集中展现,经过多年探索,吴宇森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成为一名无可争辩的风格家和电影作者。他让香港的动作片摆脱了陈旧、刻板的套路,转化为一种现代的、快节奏的动作片,足以在世界电影的舞台上赢得一席之地。虽然没有在西方学习电影制作的经历,但吴宇森对西方的黑色电影(film noir)、犯罪片、惊悚片的类型成规了然于胸,他推崇萨姆·佩金法、莱昂内、皮埃尔·梅尔维尔、马丁·斯科塞斯等外国导演的作品,并从中吸收了不少养分。从类型的角度说,吴宇森在西方的警匪类型中注入东方的侠义精神,并且丰富了动作片的视觉表现手段,突破了西方警匪片的某些成规。美国电影史家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就曾指出,香港枪战片独特的节奏、剪辑和动作场面处理方式,恰是好莱坞所不具备的。或许这正是吴宇森闯出香港,并在好莱坞立足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者曾指出,《英雄本色》并非对江湖黑帮内幕的揭露,亦非对现实社会的反映,而是英雄神话的再造,完全是创作者主观愿望和情感的投射。的确,吴宇森的电影在风格上偏于浪漫和想象,是感性的、富有激情的——尽管结局常常是悲壮的。招牌式的枪战场面集中体现了吴宇森的美学,那些高度风格化的、诗意的打斗及枪战场面,暴烈而又不失优雅,经过细致的铺排和夸张的表现,再辅之以让人喘不过气来的节奏,几乎达到超现实的境界:主人公通常会手持双枪,在枪林弹雨中穿插、躲闪、跳跃,凌空开枪击毙对手。《英雄本色》的高潮段落,就在三名男性英雄情感交流的关键时刻,小马哥遭乱枪扫射殒命。吴宇森运用夸张的慢镜头,以仪式化、浪漫化的方式呈现英雄之死,这几乎成为其作品标签式的印记。
《喋血双雄》结尾的枪战场景,将这一风格化的倾向发挥到新的高度:教堂里烛影摇动,白鸽乱飞,伴随着画外的安魂弥撒曲,小庄和李鹰联手与背信弃义的反派展开一场血战,子弹、炮弹横飞,将圣母像轰得粉碎,出来查看情形的神父面无表情地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作为一名基督徒,吴宇森将他的宗教意识融入艺术创作之中,间或流露出他对人性的体察。
《辣手神探》结尾部分的枪战场面达到了惊人的45分钟,武打动作与枪战场面轮番上阵,复杂的场面调度与交叉剪辑相匹配,牢牢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套用波德维尔的话,类似这样的场景,正体现了80年代的港片“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特征。
《英雄本色》不仅将吴宇森推上职业生涯的新高,也深刻改变了几名主演的命运:新星张国荣以其在片中的出色表现,逐步踏上熠熠生辉的星途(不少观看重演版《英雄本色》的影迷,都是为了在大银幕上重温“哥哥”的魅力);70年代红极一时的武打明星狄龙,亦凭借该片重新焕发艺术生命;在80年代初以饰演浪漫型角色为主、一度被戏称为“票房毒药”的周润发,一跃成为香港影坛最受欢迎的男星,其票房号召力至今不衰,他的银幕形象也成为彼时香港警匪片的标准配备。
除了吴宇森,另一位采用周润发的银幕形象开创警匪片新格局的导演,便是林岭东,他执导的“风云”系列影片与吴宇森的“英雄片”相呼应和,巩固了警匪片在80年代中后期的主导地位。在《龙虎风云》(1987)中,周润发饰演一名处于精神崩溃边缘的卧底警察,想摆脱卧底的身份而不可得,事业、爱情连遭打击,被夹在黑白两道之间苦苦挣扎,最终以身殉职。不同于《英雄本色》中“小马哥”轰轰烈烈地死去,《龙虎风云》中的高秋(周润发饰)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他不但没有获得荣誉,甚至没有机会向上司、女友辩白,还要忍受贪腐警察的迫害。林岭东在这个阴郁、悲观的故事中注入了真实情感,进而超越类型公式,拍出了人性悲剧的意味。次年的《监狱风云》(1988)则以近乎荒诞和黑色幽默的手法表现监狱中的帮派争斗,以及犯人与狱警之间的冲突,周润发饰演的角色夹在黑帮分子和一名新入狱的犯人(梁家辉饰)之间,无可避免地卷入一场场骇人的争斗,最终忍无可忍,向邪恶的狱警发起挑战。凭借该片的成功,林岭东一跃成为可与吴宇森比肩的卖座动作片导演,亦称得上一位个性鲜明的风格家。大体上说,林岭东的作品有着更加复杂的社会背景,更强调个人与社会体制的冲突,风格偏重压抑、忧郁,打斗及枪战场面真实而残酷。
90年代之后,“英雄片”及“风云”系列影片日渐式微,吴宇森、林岭东先后获邀赴好莱坞拍片,香港影坛的潮流再度发生改变,“枭雄片”成为香港影坛新的宠儿。80年代的警匪片中那些或浪漫悲壮,或压抑沉沦的英雄逐渐退出了香港银幕。虽然不时有佳作出现,但警匪片已风光不再——在商业制片体制下,警匪片的崛起和衰落,都逃不出类型循环和市场规律的支配。
进入“后九七”时代,杜琪峰接过了警匪动作片的大旗,他执导的一系列影片,如《暗战》(1999)、《枪火》(2000)、《PTU》(2003)、《大事件》(2004)、《黑社会》系列影片(2005~2006)、《放·逐》(2006)等,以实验性的手法和黑色的主题修正了警匪动作片的类型成规,以创新的形式将香港警匪片的内涵不断扩大,被誉为“带领香港电影赢得新的国际尊重”的电影作者。此外,不得不提的还有另一个“现象级”的系列影片《无间道》(2002~2003),彼时的香港正在遭受经济衰退和“非典”的肆虐,受其拖累,香港的电影工业陷入一片萧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无间道》以阴郁的基调投射了港人的焦虑,影片在类型上的创新(黑社会将“线人”安插到警方内部),令疲态渐显的警匪片重获新生。
30多年间,华语电影工业的版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香港作为华语电影制作重镇的地位日渐丧失,如今的香港电影工业正经历着痛苦的变革,由于市场萎缩、创新乏力、融资困难,香港电影的重心转向内地市场,尝试与内地电影产业融合,以便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东邪西毒:终极版》《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英雄本色》等经典香港电影的重映,一方面表明香港电影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仍在,另一方面,这或许也意味着,我们曾经钟爱的香港电影已然消逝,或者说,它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毕竟,一味消费内地观众的文化记忆(或曰“情怀”),终究不是电影工业发展的常态。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49期,原文标题《“英雄片”的前世今生》,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活动预告】
双十二期间订阅《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全年纸刊(月寄),限时秒杀到手价360元,零点开始「前20名」下单还赠“万福同春”故宫礼盒!头条小店还有全场满减,满100-10、满300-40、满600-100、满1000-150!
点击进入头条小店↓
博物馆的力量|古人如何捡魌头?来看青羊区历史文物陈列展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摄影报道
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川渝主会场活动将在宜宾举行。5月17日,距离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开幕还有1天,封面新闻记者探访青羊区文物管理所《青羊区历史文物陈列展》,寻找青羊历史文化脉络。
青羊区历史文物陈列展
据悉,由青羊区文体旅局主办、青羊区文物管理所承办的《青羊区历史文物陈列展》将于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陈列展展出相关文物90余件,以青羊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及丰富的文博资源作为切入点,重点展示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各历史时代的文物,展现青羊区完整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和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在成都众多历史事件中,青羊是主要发生地。金沙遗址、文翁石室、琴台路、文殊院、青羊宫、杜甫草堂、宽窄巷子、人民公园……这些嵌入现代生活的城市名片,同时也是活着的历史,以及成都生活方式的承载地。陈列展分为“青羊之始,古蜀华章”“青羊之兴,列备五都”“青羊之盛,扬一益二”“青羊之苏,崇礼中兴”“青羊之变,革命风云”等5个单元,展示了青羊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的历史变迁。
每一件文物都讲述着青羊的前世今生。商周时期的玉锛,出土于青羊区内金沙遗址。石之美者称为玉,古蜀先民把玉开凿出来,捧在手心,献与上天,表达的是对天地万物的热爱。金沙遗址的发现,让曾经“开国何茫然”的古蜀文明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而古蜀文明辉煌灿烂的后半篇,就主要发生在青羊这片土地上,如十二桥遗址、商业街船棺葬等。
《妙法莲华经》经版残片
南北朝时期的《妙法莲华经》经版残片出土于青羊区实业街,这里是古代益州名寺福感寺,历史上从东晋延续到两宋时期。唐代高僧道宣在《集神州三宝感通录》里记载,成都时年常有旱涝,官家祈雨都要到这来,祈而有应,特有感征,寺庙因此得名“福感”。近年来,在实业街附近的同仁路、商业街一带也发现了众多佛教造像,实证了青羊是丝绸之路河南道上的核心区域,众多西来的番僧在此乘船前往建康,江南的僧人由此出发踏上求法之路。
三彩陶魌头
展厅里有一个叫三彩陶魌头的文物,让观众由“捡魌头”的民俗联想到现在的方言“吃欺头”。古人送葬时会用面粉捏成魌头,一路抛撒,很多穷苦人家会跟随捡食。这种行为就叫“捡魌头”。到了宋代,祭祀活动渐渐融入人们生活,变成一种驱邪避灾、祈福纳吉的民俗活动。祭祀活动普遍使用面具替代动物皮毛和头颅,而且新增了一项仪式,在祭祀时会常用纸扎一个四目大鬼方相放在前面,还用面粉或米饭捏成神兽鬼怪头颅模样的食品,一路抛撒,让众人拣食。随着语境的变化,“魌头”如今简写为“欺头”,“吃欺头”逐渐有了占便宜、精打细算的意思。
梅洁暗香疏影通景六条屏
《益州书画录》中载梅洁“善画梅,枯枝老干,纵横自如,曲尽画法之妙”。厅里还有很少见的六条屏,这几幅暗香疏影通景六条屏,为清末民初著名画家梅洁手笔,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青羊区文体旅局局长江颖介绍,青羊区地处两江环抱、三城相重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级、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富集。《青羊区历史文物陈列展》把青羊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浓缩到150平方米展馆,还有更多历史文化,等大家来探索。
谈及这个在居民生活区里举办的陈列展,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坦言,青羊区历史文物陈列展是对区域内丰富文物资源的展示,体现了青羊在成都千年城市发展史中重要和独特的地位,是青羊自身历史文化的展现,这是社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增强区域文化自信。
温馨提示:
《青羊历史文物陈列展》位于大庆路74号青羊区文管所6楼,5月18日起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三下午两点,观众需要提前1到3天在“青羊文博”的公众号上进行预约,预约分为三个时段,每时段10人。如果不能到现场的,可以在线听语音导览,云游展厅。
距离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开幕1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