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药物滥用造成的药物依赖性包括什么(是药三分毒,别让药物滥用成了危害 | 新京报专栏)

导读 药物滥用造成的药物依赖性包括什么文章列表:1、是药三分毒,别让药物滥用成了危害 | 新京报专栏2、糖尿病药被滥用作减肥药致死数百人3、一颗聪明药,学渣成学神?不可信4、存在严

药物滥用造成的药物依赖性包括什么文章列表:

药物滥用造成的药物依赖性包括什么(是药三分毒,别让药物滥用成了危害 | 新京报专栏)

是药三分毒,别让药物滥用成了危害 | 新京报专栏

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医疗优势,最大限度降低居家治疗的用药伤害,也最大限度提高全民合理用药素养,共同闯关疫情严冬。

2022年12月8日,北京海淀黄庄,一老年人拿着清单在购买应对新冠的相关药品。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文 | 梁嘉琳

近期,随着防疫政策持续优化,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多,部分人开始为可能出现的居家治疗囤积过量药物,以至于一些地方的连花清瘟、金花清感、宣肺败毒等中成药,以及布洛芬或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西药,被抢购一空。

对此,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北京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当务之急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相关各方也呼吁,要为老年人、孕妇、基础疾病人群备药留下余地。

与此同时,也已经出现多例居家治疗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个别患者甚至有生命危险。或许,与抢药、囤药以及买药难现象相比,更需引起足够重视的,是药物滥用问题。

2022年12月14日,北京源通百姓平安大药房有限公司线下药店,执法人员在对药品价格进行检查。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谨防滥用药物反而成伤害

当前,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与康复的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这几类情况。

首先是违背《药品说明书》超量用药,包括超种类、超剂量、超频次用药等,反而对身体造成巨大负担,甚至是严重伤害。

不合理联合用药,包括中西药不当混用等问题也较为普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就向公众呼吁,如果被感染新冠病毒,西药退烧药、中药感冒药尽量不要同时服用。也就是说,如果服用连花清瘟、金花清感、宣肺败毒颗粒等有退热功效的中成药,就不再同时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了。

超范围用药同样不可取。如奈玛特韦或阿兹夫定这两款药品是新近获批的新冠疾病治疗药物,由于其口服药的便利性和国产药的扶持政策,一度登陆多家药品网络销售平台。但临床专家就表示,这两款药更适合住院病人,不推荐居家治疗的轻症患者使用,也不能用于预防。

在上述新冠疾病治疗药物下架之后,有网友开始通过微信群、微信小程序电商等渠道,兜售或购买印度等国生产、未在我国合法上市的有关新冠治疗药物。甚至有网友公开传播布洛芬等止痛药的化学式和合成方法,让一些具备实验室能力人员跃跃欲试。

要知道,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禁止未取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生产、进口药品。上述行为已经涉嫌违法,可能被处以违法生产、销售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的罚款。

对此,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也已明确,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居家治疗人员服药时,须按药品说明书服用,避免盲目使用对新冠病毒无效的抗菌药物。

2022年12月13日,北京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辟了发热极简取药窗口,供市民买药。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不随便用药是个重要原则

要真正用好居家治疗指南,不妨以新冠防控政策“闯关”为契机,大力推进居家合理用药服务,并规范互联网等信息渠道上的用药信息,为后疫情时期的居家自我健康管理机制蹚出一条新路。

对社会大众来说,最重要的是强化合理用药观念。疫情重点地区要强化老年人、农村居民等健康素养薄弱人群的合理用药指导,避免出现“新冠感染低毒性,药物不合理应用高毒性”的最坏结局。

在此方面,也需牢记“是药三分毒”的千年古训。不轻信网络平台、销售人员、不法中介夸大药效、淡化副作用的错误说辞,不轻信各类“以毒攻毒”等危害巨大的各类中西药“江湖偏方”。也不要觉得中成药就没有任何副作用,《药品说明书》写的“副作用:尚不明确”,也并不代表没有。

同时也要谨记,处方药须凭医师的处方开具、在药师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完全没有必要以身涉险,从一些不明渠道甚至是非法渠道获取、使用新冠处方药。否则,一旦造成健康危害,既无从救治,又无处维权。

当前情况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和《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第一版)》,应当成为康复用药的基本遵循,要尽可能服用上述方案、目录推荐的药物。

与此同时,医药行业也要强化互联网药品流通监管,通过闭环管理堵住漏洞,绝不能让一些不法者趁疫牟利。

2022年12月14日,北京经开区天华西路,市民在一家药店门口排队买药。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数字健康行业应有大作为

为了积极应对当前的疫情新形势,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明确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为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居家的,在线开具处方。这也意味着,互联网医疗从仅限“复诊模式”放开到“首诊模式”。

对数字健康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发展契机,理应在居家康复与用药服务方面趁势而起,尤其是在普及不同药品合理使用的剂量大小、疗程长短、使用频次高低、适应症、禁忌症、配伍禁忌的种类等具体内容上,大有可为。

首先是建立丰富权威的科普信息库。如将获批上市药物的《药品说明书》电子化并向公众开放,组织相关药学专家将其“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用药科普信息,或者组织各级各类传媒机构通过思维导图、可视化图表等方式进行公开展示,对药品说明书进行“适老化”“亲民化”改造,从而为烹饪健康科普“大餐”提供同样健康、丰盛的“食材”。

当前,许多药品说明书字数过多、知识艰深、话语晦涩。研究表明,80%以上的患者对于疾病病因、用药相关注意事项理解不明,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在此方面,可以推行智能化的居家用药指导。如鼓励有关数字健康机构,再普及相关客户端或小程序,通过放大字号、加粗显示、语音或视频播放、客服机器人外呼等方式,大幅降低老年人、农村居民的阅读门槛。

未来,甚至可以打通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并配套药师开展远程药师咨询,实现合理用药指导线下“一人一策”、线上“千人千面”。

立足于上述智能化的居家合理用药指导,还可尽早探索在居家、社区等场景扫除不良反应监测盲区,并实现同医院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无缝对接。如在家庭签约药师、机器人助理的定期提醒下,可透过患者自主感受、简单测量甚至是智能可穿戴设备自动监测,再设置一键报送等便捷模式上传数据。

还可引入安徽部分地区实施的“健康积分”换生活用品机制以提高居家人员自报的积极性,让不良反应“不漏报”“不误报”,且不至于恶化为严重药害事件。

在居家治疗与康复成为多数选择的当前形势下,抗原检测试剂盒也成了必备品。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三医”监管也要同时发力

互联网药品监管、居家用药服务是数字健康服务链、产业链、监管链上面不可或缺的两环。在当前形势下,“三医”监管,即在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监管方面,也可以及时在药品服务全业务链条上嵌入合理用药目标。

一是打通生产研发“最初一公里”。如中成药上市前审批,要根除对西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过度依赖,决不能因为“中药西治”叠加“中西药合用”造成对乙酰氨基酚超剂量等药害事件。此外,也要加强西药创新药的研发,在现有的国产新冠口服药之外,争取尽早上市副作用更小、更适合居家治疗的药物。

二是打通居家可及“最后一公里”。既然新冠居家治疗具有公共卫生价值,且在感染高峰期间居家用药服务事关广大居民的健康安全,对必备药品进行有组织的生产供应、定点配送等方式就值得探索。如北京、安徽合肥等地向居家治疗人群发送包括必备防疫物资的健康包的做法,就是因地制宜的尝试。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2021年,我国江苏省印发《江苏省家庭药师居家药学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药师被编入家庭医生团队,专职为每位公民的用药安全负责,从而提高用药依从性、纠正用药错误、处理不良反应。

其家庭药师的服务内容,包括药物治疗管理、药学咨询与用药指导、科普宣教、家庭药箱管理、建立用药管理档案等,为居家药物治疗提供个性化、全程且连续的药学和健康知识服务。当前形势下,这一模式尤其值得更大范围尝试与推广,为探索实施家庭药师全民签约制奠定基础。

总之,在我国新冠病毒感染数量仍在增加、疫情防控从防感染转变为防重症的当前时期,切实做好居家治疗与康复的相关服务工作,对于整体防疫大局至关重要。尤其需要各方合力,最大限度降低居家治疗的用药伤害,也最大限度提高全民合理用药素养,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确保既能“看好病”也能“用好药”,护佑民众顺利闯关疫情严冬。

撰稿 / 梁嘉琳(价值医疗顾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吴兴发

糖尿病药被滥用作减肥药致死数百人

法国首都巴黎一家法院29日判处法国制药企业施维雅公司缴纳罚款270万欧元(约合2088万元人民币)。这家企业一款糖尿病药物曾经被滥用作减肥药,而药物本身会带给患者致命伤害,已经导致数百人死亡。

这款问题药在市场上销售33年,2009年停售,在上世纪末就被曝光有严重副作用。法新社报道,这是法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医疗丑闻之一。

有幸存者被迫接受心脏移植手术

巴黎一家法院29日裁定,施维雅公司过失杀人、严重欺骗、非故意伤害罪名成立,处以罚款270万欧元,勒令赔偿被告。

企业前副总裁让-菲利普·塞塔当天获判缓刑4年并处以罚款。他是施维雅领导层中最后一名健在的被告。

问题药物“Mediator”主要成分为苯氟雷司,1976年投放市场,不仅作为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主治药物,而且还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食欲抑制剂,用于治疗无糖尿病的肥胖症患者。法国政府2009年把Mediator列入禁售药物名单,原因是它可能引起心肺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西班牙和意大利在那以前已禁售这种药物。

法国卫生部说,至少500人因服用Mediator而死于心脏瓣膜问题。法新社报道,一些专家认为实际死亡人数为2100人。

一些幸存者说,他们把这款药当成减肥药服用后,被迫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原告斯特凡妮告诉法新社记者:“有人说这款药非常棒,我用药第一个月减重10公斤。”她服用Mediator3年,2009年确诊心脏病。

法院29日裁定,施维雅把企业利益放在患者权益之上,允许这款药物被广泛、不负责任地用作减肥处方药。施维雅方面辩称,企业直至2009年才知道Mediator带给消费者的危险,而且从未宣称Mediator是减肥药。

药企已支付消费者近2亿欧元和解金

有关Mediator的案件2019年至2020年审理超过10个月,参与律师将近400人。法新社报道,包括多家法国医疗保险基金的超过6500个原告总计向施维雅索赔大约10亿欧元。

这桩案件在法国国内颇受关注。2016年上映的法国电影《150毫克》讲述了医生伊雷娜·弗拉商揭露Mediator致命风险的故事。

主审法官西尔薇·多尼斯29日说,这款药物“削弱了公众对卫生体系的信任”。

法官宣读判决书耗时将近3小时。多尼斯说,尽管施维雅管理层多年来知道药物风险,“他们没有采取必要措施”,而是“误导”消费者。

法官同一天判处法国国家药品与健康产品安全局30.3万欧元(234.3万元人民币)罚款,原因是这一机构没有及早勒令Mediator停止销售,认定它“严重失职”。

施维雅方面暂时没有回应法院最新判决。这家企业先前说,已经与数以千计的消费者达成和解,总计支付将近2亿欧元和解金。杜鹃(新华社专特稿)

作者:杜鹃

来源: 羊城晚报

一颗聪明药,学渣成学神?不可信

随着高考的临近,焦急的家长看到孩子晚上复习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状态也差,纷纷表示——这是要犯心梗的节奏!于是在一些商家的促销下,“聪明药”逐渐走入家长们的视线,据称“专为增强记忆力、专注力和精力设计,可帮助人的大脑保持高峰状态”。孩子的学习成绩真的可以通过一颗小药片来提高么?这个所谓的“聪明药”是什么呢?

“聪明药”能改善智力吗?

“聪明药”的主要成分一般是哌醋甲酯,适应证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综合征、轻度脑功能失调)、发作性睡病以及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等中枢抑制药过量引起的昏迷。

哌醋甲酯制剂作为精神兴奋剂,能够在短时间内使人提高注意力,因此,少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用药后学习成绩会上升。

“聪明药”确实可以纠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习惯,但并不能改善其智力,而是通过人为干预人体内神经递质的平衡,强制性提高人们的注意力,以产生“不困不累”的感觉。这些都只能起到短暂改善的作用,如果不计后果地使用,可能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聪明药”有哪些不良反应?

“聪明药”看起来似乎让工作或学习更有效率了,但长期使用安全吗?答案是否定的。

长期使用所谓的“聪明药”,后果很严重,一是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难以戒断的成瘾性;二是可能引起高血压、体重下降、头痛、失眠、焦虑、抑郁、口干、恶心、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此外,还曾有哌醋甲酯制剂抑制儿童生长发育的报告。

不久前有一则报道称,一名高三学生家长给孩子服用“聪明药”,导致孩子产生药物依赖,造成严重的睡眠障碍、脱发,家长与孩子都痛苦不堪。

滥用者一旦对哌醋甲酯成瘾,停药后可导致严重的抑郁,烦躁不安,痛苦异常;有的服用“聪明药”成瘾者,在求药过程中又与苯丙胺类药物(俗称“冰毒”)“结缘”,更加难以自拔。

目前,世界各国对所谓的“聪明药”都采取了严格管制措施。我国将哌醋甲酯制剂列为严格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物。即便医院处方也要限量开具,还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调整用药剂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也将哌醋甲酯划分为二级管制药品。

试图通过“聪明药”使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最后只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家长千万不要轻信所谓的宣传,让所谓的“聪明药”伤害了孩子的身体,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应当鼓励孩子用平常心对待各类考试,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用真才实学来考出好成绩。

最后,祝广大考生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光明网科普事业部联合发布

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国家药监局:停产停用酚酞片和酚酞含片

1 月 14 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关于注销酚酞片和酚酞含片药品注册证书的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酚酞片和酚酞含片进行了上市后评价,评价认为酚酞片和酚酞含片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在我国使用风险大于获益,决定自即日起停止酚酞片和酚酞含片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注销药品注册证书(药品批准文号)。

已上市销售的酚酞片和酚酞含片由生产企业负责召回,召回产品由企业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销毁。

治便秘:临床已经很少用了

武汉市中心医院杨科药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酚酞片就是我们常说的果导片,是一种刺激性缓泻药,其适应症为习惯性顽固性便秘。临床上已经很少见了,现在治疗便秘一般用开塞露或乳果糖。"

查阅酚酞片的药品说明书发现,【不良反应】由酚酞引起的过敏反应临床上罕见,偶能引起皮炎、药疹、瘙痒、灼痛及肠炎、出血倾向等。【禁忌】阑尾炎、直肠出血未明确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粪块阻塞、肠梗阻禁用。【注意事项】中提及:长期应用可使血糖升高、血钾降低;长期应用可引起对药物的依赖性。【药物过量】药物过量或长期滥用时,可造成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神志不清、肌痉挛以及倦怠无力等症状。

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的《2020 年公众十大用药提示(八)科学用药解便秘,生活习惯更重要》中提及,酚酞片(果导片)等刺激性泻药,起效快、效果好,但长期使用会影响肠道水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吸收,甚至导致大肠肌无力、药物依赖和大便失禁。

别担心:有更好的替代药

一位曾参加过药品全球上市后获益 - 风险评估项目的人士表示,做获益 - 风险评估的时候,不是看这个药品是否导致了死亡事件才要叫停,而是要全面考察全国乃至全球自该药上市以来有效临床研究的获益和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风险与其获益进行对比,考虑证据分级、信号强度、人群、严重性和严重程度、出现频率、局限性、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然后得出这个药品是否可以继续用于人群。

原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魏玮医师在其微博表示,虽然官方措辞里使用"重大不良反应"字眼,但其实从目前的研究看,酚酞致癌的研究集中于动物实验(相对于吃药数百倍的高剂量)和体外研究。世界各国逐渐停止酚酞片的使用(有的是法规,有的是受限后自动退出市场,比如日美),主要衡量还是使用的好处未必超过坏处,完全可以使用其他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替代酚酞的作用。因为有更好的药物存在而不必再担小风险,尽管风险若有若无。

药师冀连梅在其微博表示,说酚酞片很多人不熟悉,但提果导片大家就知道了,果导片就是酚酞片,属于刺激性泻药,起效快,效果好,但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大肠肌无力和药物依赖。有了更安全的通便药小麦纤维素、乳果糖、聚乙二醇等药之后,临床早就不用酚酞片了。这个成分过去常常被不法商家添加到所谓的清肠排毒和减肥类产品中,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类似添加。

1 月 14 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公告附件中,《酚酞片和酚酞含片生产企业名单》显示,此类药共有 81 个批文,涉及厂家包括三精制药四厂、天津力生制药、山西亨瑞达制药、仁和堂药业等。

作者:健康时报

来源: 健康时报

曾是一些长途货车司机的提神神器,其实,它是毒品

曾经,在一些长途货车司机的认知中,安钠咖可以用来作为香烟的替代品用以“提神”。实际上,安钠咖就是毒品,吸食安钠咖就是吸毒,贩卖安钠咖就是贩毒!今天,中国禁毒以案说法,来说说安钠咖。

制造贩卖毒品安钠咖,5人被判刑

近日,宁夏平罗县人民法院依法对平罗警方破获的一起贩卖毒品安钠咖案件的5名被告人进行宣判,依法判处被告人韩某犯贩卖、制造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9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元;被告人张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2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被告人潘某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被告人高某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被告人杨某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

2020年3月底,平罗县公安局缉毒大队民警在工作中获悉,家住平罗县的高某某将于近期进行毒品交易。获此信息后,平罗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民警开展摸底排查,张网以待,伺机收网。3月30日,民警在平罗县城滨大道和滨河大道交叉路口加油站内,成功将贩卖毒品的犯罪嫌疑人高某某抓获,当场缴获毒品疑似物安钠咖6块,共计253.3克。

为进一步扩大战果,斩断贩毒链条,2020年3月31日,民警乘胜追击,顺藤摸瓜,兵分两路,奔赴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对犯罪嫌疑人潘某某、张某实施抓捕。经过近6个小时的周密布控、蹲点守候,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潘某某、张某抓获,当场从张某修理铺缴获毒品疑似物安钠咖1块,净重40.01克。

2020年4月1日,民警在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对犯罪嫌疑人刘某某、韩某实施抓捕。经过近7个小时的缜密侦查和蹲点布控,成功将刘某某、韩某抓获,当场缴获毒品疑似物共计净重6366.12克、制毒原材料共计净重3461.86克、制毒工具5件。经检验鉴定中心鉴定,从缴获的毒品疑似物和制毒原材料中检出苯甲酸、咖啡因、可待因、吗啡、罂粟碱等成分。

平罗县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5名被告人明知是毒品仍多次进行制造贩卖,其行为已构成制造、贩卖毒品罪。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根据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法院遂作出如上判决。

毒品知识:安钠咖

安钠咖俗称“片片儿”,学名苯甲酸钠咖啡因,是由苯甲酸钠和咖啡因以近似1:1的比例配制而成的,是一种兴奋性毒品。据警方介绍,过去常被不法分子出售给长途货车司机用来提神。

其中咖啡因起兴奋神经作用,苯甲酸钠起助溶作用以帮助人体吸收。过量服用表现为烦躁不安、惊扰、耳鸣、眼花并出现盲点或闪烁光、肌肉震颤、心率加快并有早搏;长期使用安钠咖除了会产生药物耐受性,需要不断加大用药剂量,形成滥用循环外,也有与咖啡因相似的药物依赖性和毒副作用。

2007年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卫生部将安钠咖列管为第二类精神药品。

【来源:石嘴山市禁毒办】

来源: 景德镇南河公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