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神三国杀赤壁版(古诗衬托手法的十二种形式)
太阳神三国杀赤壁版文章列表:
古诗衬托手法的十二种形式
新教材中古代诗词篇目大幅度增加,高考古代诗词试题也要求学生真正进入到鉴赏(包括内容和形式)的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给学生提供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然而诗歌作为一门唯美的艺术形式,无论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还是诗歌的艺术技巧,都是十分讲究的。尤其是诗歌的艺术技巧,经过历代大师的尝试、积累和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在众多的表现手法中,衬托尤其受到诗人的青睐,也留下众多的名篇经典。
为了使被描述的对象更具特色,诗歌中常常用另类事物放在一起陪衬或对照,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这就是衬托手法。在具体的运用中,或写景、或状物、或抒情,诗人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使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如冷暖相衬、动静相衬、乐哀相衬、大小相衬、声寂相衬、收放衬托、正反相衬、明暗相衬、虚实相衬、以景衬境、以景衬情、侧面烘托等等。本文试着对新教材诗词单元的相关篇目作了一个分类,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以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衬托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一、冷暖相衬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岩震动,清泉叮咚,深林战栗,峰峦抖动。乌云滚滚,雨点将落;水面蒙蒙,烟雾缭绕。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峰峦崩裂,大地摇动。作者极力铺陈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勾画出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而天门一打开,景象就为之一变,天空青色透明,一望无际,太阳月亮一齐大放光明,金楼银台悬空而起,真是光辉灿烂,耀眼夺目,一片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二、动静相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照”“流”“喧”“动”四个动词,描绘了山间清新自然、明丽如画的动态景色: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黑影,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轻轻流过,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竹林中笑语喧哗,是姑娘们洗衣归来;水面上莲叶摇动,是渔船顺流而下。然而这样的动景给人的感觉却是清幽宁静 ,超尘绝俗。景物的动态描写,使静景有了一个参照物,变得更静,即所谓“动中之静尤显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效果,这全赖于衬托的作用。
三、乐哀相衬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凯旋,换上锦衣,向国人炫耀战功;另一幅是如花的宫女,在宫殿里恣情欢乐。诗人用浓笔重墨极力渲染越国军队的胜利姿态及王宫的繁华、欢乐。末句顺带一笔,引入眼前凄凉之景。前三句乐景为末句哀景蓄势,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反差,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让人顿生人事变换、古今盛衰之感慨。正应了清人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四、大小相衬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远处、近处,天上、地下,空间被无限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叶扁舟显得何等渺小,置身于其中的诗人又是何等的孤苦伶仃!以阔大的环境作为背景,卑小的人物只是沧海一粟,两相衬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生出无限感慨和惆怅。
五、声寂相衬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一煞】)
深秋,黄昏,青山疏林,淡烟暮霭,阻隔了莺莺的视线。莺莺送别张生,张生已走,夕阳古道上原来的窃窃私语、依依情话,现在已归于一片寂静,偏偏这时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原本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鸣之声却不见马上之人,莺莺的心情何等悲苦凄怆!“有声”与“无声”相互映衬,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六、收放相衬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长亭送别》【耍孩儿】)
前两句说纵然马上就要相别千里,姑且在聚合时再饮一杯送行吧,是由上文的极度悲哀转向无可奈何的宽慰之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即此意;后三句说,哪里还要饮什么送别的酒啊,酒没饮,心早已如痴如醉了,眼泪流尽继之以血,心却如死灰,由前面的暂时宽慰又转到痛不欲生的悲哀,可以看出,前两句是后三句的蓄势,是一种欲放先收的手法,收得越紧,放得就越开,如此,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肝肠欲断。
七、正反相衬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诗人写蜀道难行,先从正面着手,上面突兀而立的高山,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面曲折回环的河川,冲波激浪。然后宕开一笔,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千里翱翔的黄鹤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正反结合,极力状写蜀道的难行。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抒怀》)
诗人说: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果真如此吗?细想:尽管诗人名满天下,但他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不能以官实现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本志。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上句的“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的“官”,才是正意所在:休官原因不是老病,而是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胸中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只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八、明暗相衬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白居易《琵琶行》)
主客忘归不发,为何?——“忽闻琵琶声”。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主、客离愁加重“惨将别”,这时却忽然听到琵琶声,不管是谁人在演奏,演奏的什么曲子,可有一点可以肯定,琵琶声引起了主、客的某种共鸣,要么是琵琶女的琴声中透露出与他们相类似的情感,要么是琵琶女的演奏技艺十分的高超博得他们的喝彩,而这两点正为琵琶女的出场和演奏作了铺垫,也为揭示主题打下伏笔。因此,明写主客,暗写琵琶女,明暗相间,互相映衬,天衣无缝,真乃妙笔!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曲结束了,周围“悄无言”,为何?——因为琵琶女把她的“平生不得志”“心中无限事”“幽愁暗恨”等微妙复杂的内心情感通过音乐这个载体传给了“东船西舫”的听众,并深深地感染了他们,使他们仍沉浸在琵琶女营造的“余音绕梁”的境界中。可以看出,明写景色,暗写琵琶女,用周围的景色来烘托琵琶女内心的悲苦和琴艺的高超。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满座皆掩泣,作者泪湿青衫,为何?——被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动,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悲从中来,为琵琶女,也为自己掬一捧失意之泪。明写众人眼泪,暗写不幸遭遇,进一步深化“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主题。
九、虚实相衬
实,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虚,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所思所想。
李煜《虞美人》中,实景虚景交相辉映。一面写眼前之景,“春花秋月”“小楼昨夜又东风”;一面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故国不堪回首”“雕栏玉砌”“朱颜”,对照之下,让人顿生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集中到一个“愁”字上,真实而又深沉!
柳永《雨霖铃》中,上片写的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而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全是虚写。读完下片再看上片,便会理解实景实事的深刻内涵了,“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意在表现词人在分别时对心爱的人的深厚的感情,难舍难分。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赤壁的险要形势是实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词人亲眼所见;火烧曹营是虚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词人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是谓虚实相济。
姜夔《扬州慢》中,上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写的是词人想象中的扬州昔日繁华的图景,是虚景。“尽荠麦青青”写的是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景,两幅虚实相济、对比鲜明的图景中自然寄予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下片则虚写杜牧的“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实写扬州著名的景点二十四桥,返照出今日扬州是何等的凄清、荒凉。综观全词,有虚有实,有景有情,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十、以景衬境
李白《蜀道难》写蜀道的难行,第一段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西游何时还?”句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切的境界。“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山空。”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这里诗人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的烘托了蜀道之难。
十一、以景衬情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端正好】)
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创设了萧瑟悲凉的意境:蓝天白云,黄花堆积,西风渐紧,北雁南飞,霜林染醉。但一个“泪”字,使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反衬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
四色山围中,一鞭残照里。(王实甫《长亭送别》【收尾】)
张生远去,莺莺含情凝望,夕阳里偶尔又见征马,随即又隐没,只留下一片寂静,烘托出莺莺怅然若失的心境。
十二、侧面烘托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登高》)
上句写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其实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抱负和才华,下句则精辟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势贵族,却独自呆在官邸里以“闲作草”“戏分茶”消磨时光 ,似乎在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从侧面揭露出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诗人对官场感到厌倦。
以上分别从12个方面对衬托手法作了一个简单的分类,可以看出,衬托作为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新教材诗词选篇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鉴于此,了解和掌握衬托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该把这作为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给学生,引导他们更好的进行诗歌鉴赏。
貂蝉美人夺魁 幻想神域评选最受期待源神
为国服量身打造的新源神到底是什么就成为了《幻想神域》最近的话题,据研发团队在采访中透露,历史名将、三国美人等经典人物均有可能成为源神的一员。而在不久前的评选中,三国美人貂蝉夺魁,小乔成功进入前三,赶快来看看你喜欢的人物有没有入榜!值得一提的是,进入榜单前六的人物,无一例外都是美女,看来大家都喜欢美女跟在身边啊!
动漫网游第一选择-《幻想神域》
TOP1貂蝉
支持率:16.85%
貂蝉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据说有闭月羞花之貌。在众多与三国相关的影视作品或是游戏中,貂蝉都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当然貂蝉在本次评选中夺魁,可能是因为御宅族们更希望在游戏中听到貂蝉说:“主公,不要”。
《三国演义》动画版中的貂蝉
TOP2 妲己
支持率:12.49%
《幻想神域》最具人气的源神玉藻前,其实就是妲己在日本的化身。在日本的神话中,妖狐化身妲己蛊惑纣王,唐朝时潜伏到了日本。玉藻前的形象是比较日式风格的,商朝时期的妲己也备受期待。
玉藻前就是妲己在日本的化身
TOP3小乔
支持率:9.97%
也许是受到志玲姐姐在《赤壁》中的影响,也许是小乔本身的魅力就足够。许多影视、动漫以及游戏中都有小乔的身影,在备选的十多位女性人物中,小乔成功进入前三。
许多动漫和同人中都有大小乔出现哦!
TOP4赵灵儿
支持率:8.02%
赵灵儿是经典单机游戏《仙剑奇侠传》中的人物,作为女娲后人,身负拯救苍生的使命。《幻想神域》早已公布与《仙剑奇侠传》达成合作,赵灵儿、李逍遥都将以源神姿态在游戏中出现,在看到游戏内截图后,源神赵灵儿则更受期待。
萌化版赵灵儿以源神姿态登陆
李逍遥也将化身源神守护你!
TOP5嫦娥
支持率:5.23%
临近中秋,不免让人联想到月中的嫦娥,广寒宫、桂树、玉兔、嫦娥。当亲人团聚,遥望天上明月时,别忘了只有抱着玉兔度日的嫦娥。
中秋将至,嫦娥人气飙升
TOP6于小雪
支持率:5.01%
于小雪是《轩辕剑叁外传:天之痕》中的女主角,是上古神器女娲石的转世,温柔善良的小雪是不少玩家心中的完美追求。
于小雪是不少玩家心中的完美追求
其他角色支持率:42.43%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最心爱的源神,是来自西方神话的太阳神,还是来自印度神话的舞蹈之神;是来自洪荒传说的异兽烛龙,还是来自日本传说的妖狐雪女。也许你现在没有拥有他们,但是一旦拥有,他们将成为你最忠实的伙伴。
源神将一直陪伴着你
”暗忍头目“源神望月千代女忍术无敌
灿光诗者阿波罗
源神阿基里斯
光明之神巴德尔俊美外形
引导英灵的死神瓦尔基里
《幻想神域》源神亚当与玩家截图
暗黑女神“海拉”无敌傲娇
【编辑:Jenifer】
诸葛亮的精神
壹
诸葛亮,其实并不算一个功德圆满的三国英雄。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策”,可是后来却也并没有成功;
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如鱼得水”,赤壁之战之后,诸葛亮曾经一度被冷藏,人气远不如庞统法正;
《汉中王》劝进表,诸葛亮排在马超、许靖、庞羲、射援之后,位列第五;
他当然也没有像《三国演义》那样英明神勇,因为在演义之中,诸葛亮的许多故事,甚至都不是他自己的:
比如,博望坡之战的那场大火,据说是刘备而不是诸葛亮烧的;草船借箭的原型,据说是孙权;而空城计的典故来源,则源自于曹魏的名臣程昱……
诸葛亮
贰
事实上,诸葛亮还是有许多无能为力的地方。
他没有办法说服高傲的关羽顾全大局,和孙权搞好联盟关系,致有大意失荆州;
也没有办法劝阻气急败坏的刘备从长计议,静下心来权衡利弊,最后夷陵之败无可避免;
而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则是六出祁山,矢志北伐,却全都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北伐
叁
有人对诸葛亮提出质疑,说他穷兵黩武,把一个弱小的蜀汉之国,拖入战争的深渊;
有人指责诸葛亮不懂用人,错用马谡失了街亭,还打压李严、魏延之类的人才;
甚至有人说他擅于弄权,让刘禅缺失锻炼成长的机会,阿斗的“乐不思蜀”,诸葛亮要负很大的责任;
有人说他不会排除异己,只要比自己能力差的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诸葛亮要负很大的责任;
还有人说他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因为正是因为诸葛瞻在“绵竹之战”的失败,蜀汉的直接灭亡,诸葛亮父子要负很大的责任……
刘禅投降
肆
然而,尽管这样,诸葛亮的名字,却依然比统一了北方的曹操,继承了父辈遗志的孙权,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刘备,为子孙打下一统江山基础的司马懿等人还要响亮,千百年来,后世对诸葛亮的尊崇与敬仰,也一直都渊源流传,不曾断绝。
诸葛亮身死之后,蜀汉的人们就纷纷要求为诸葛亮立庙,每到清明节,百姓们就自发组织祭拜,后来,蜀汉朝廷在定军山建立了一座诸葛亮的祠庙,而后,各个地方纷纷效仿,全国便有了100多座的诸葛亮祠庙。
魏国灭了蜀国,许多蜀汉的将领被清算报仇,像关羽这样的名将都差点被灭族。可是当时魏国征西大将军钟会却特地去祭拜诸葛亮,还派遣军士驻守在诸葛亮的墓地之旁,不许有人在周边樵采放牧。
陈寿写《三国志》,距离诸葛亮离世已近半个世纪,可是老百姓还是经常谈论起他,缅怀他的人品与功绩,梁州、益州的百姓们追忆赞叹诸葛亮的话语,也还能到处都能听到。
武侯祠
东晋时期,诸葛亮被追封为武兴王,同时在魏晋笔记小说之中,以诸葛亮为原型的各种志怪小说盛行当时,人们把诸葛亮当做神仙一般进行传颂歌颂。
唐朝时期,人们崇拜英雄,建立了武庙祭拜武成王姜子牙,陪同姜子牙一同受天下英雄豪杰祭拜的,有武庙十哲和七十二将。诸葛亮位列武庙十哲,与张良、孙武、李靖等名将同列,是三国之中唯一进入十哲的名将。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又把诸葛亮请进了拜祭孔夫子的文庙。
中华上下五千年,同时入选武庙和文庙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杜预,还有一个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
伍
自古以来,怀念和歌颂诸葛亮的诗词文章,从来就不曾少过。诗圣杜甫,一生就为诸葛亮写了20多首诗,其中又以《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和《八阵图》中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最为知名。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则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之句,文天祥则有“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之语。
而清朝的文人马允刚则直接称赞诸葛亮是:“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感叹诸葛亮是两汉以来无双国士的可不止马允刚一人,宋朝《夷坚志》的作者洪迈说诸葛亮是“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的千载人物,乾隆皇帝说:“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历史学家钱穆则说:“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出师表
陆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值得人们尊崇和敬仰呢?
有人说,那是因为诸葛亮是三国第一有韬略,聪明绝顶的人物。可是鲁迅却说:“多智而近妖。”况且三国里头,像被称为“第一毒士”的贾诩,“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被曹操称之为“奇佐”的郭嘉;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动不动就装病的“冢虎”的司马懿等等,他们也都是谋略超群的人物,可是却不一定被后世所尊崇。
有人说,那是因为诸葛亮忠义。可是三国里面,忠义的第一化身是关羽,不是诸葛亮。而且像荀彧这样的英雄,同样忠义于汉室的。
也有人说诸葛亮之所以被人敬仰,是因为他的文采,因为他写出了前后出师表。可是三国文学巅峰的代表,却是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七子和他们开创的建安文学,以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
还有人开玩笑地说,诸葛亮之所以被崇拜,是因为他会搞小发明。像诸葛弩,孔明灯,孔明棋,馒头,八卦阵,木牛流马等等。可是三国里面,其实最富有发明创造的人物是马钧,他可以说是三国乃至于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许多古代战争游戏中的抛石车,就是马钧改良的。
可是,后世大部分人,甚至连马钧是谁都不知道。
诸葛亮
柒
当然,也有人说,诸葛亮之所以富于盛名,被后世敬仰,是因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因为他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也许是吧?
然而天下勤奋用功,刻苦拼搏之人甚多,难道就没有比诸葛亮拼命的人吗?天底下为了无能为力的事情而痴痴努力的人也甚多,可是大多数人落得的却是“不切实际”、“痴心妄想”的名头。
何以诸葛亮却能够凌驾于大多数人之上,把他的“拼搏不息”、“奋斗不止”打造成千古第一?
我也曾经为此苦苦思索过。
后来,我看到一个故事,就渐渐明白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捌
曾经,有一个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在一次课堂中这么说过:
“在美国人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在希腊的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可是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的祖先钻木取火得来的!
面对末日洪水,西方人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祖先战胜了洪水!
如果去读一下中国神话,你会觉得他们的故事很不可思议,抛开故事情节,你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
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把山搬开了!
每个国家都有太阳神的传说,只有中国人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想要把太阳追上,摘下来。而另外一个故事里,他们终于把太阳射下来了。
很多人在笑,笑中国神话中许多人的不自量力。
但是中国的神话里,人们把他们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
中国人的祖先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他们自己意识不到,但会像祖先一样坚强。因此你们现在再想到中国人倔强的不服输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
夸父追日
玖
回到诸葛亮,他的一生,不也是追日的一生,不也是移山的一生,不也是填海的一生吗?
也许,在诸葛亮的身上,就这么地融合贯通着我们这个民族身上那种可以输,但是不会屈服,能够为了梦想而锲而不舍追逐的精神吧。
这或许,便是我们要一直尊崇和敬仰诸葛亮的最终原因吧!
高考诗词鉴赏题终极突破
诗歌鉴赏考查规律
综观近五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选材多元化。唐宋诗词依然占尽风情,古诗、乐府诗、元诗、明诗、清诗、清词亦小荷初露。名家名篇相对减少,以名家非名篇为主,兼有非名家作品。
第二,形式固定化。考查形式基本固定,以主观题、选择题为主,除个别试卷,大多都以1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形式出现。
第三,考点细致化。考点分布广泛,试题切入角度小。在诗歌鉴赏的五个子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中,评价作者观点态度题较少见,考查重点落实在炼字、情感、内容、手法四个方面。
诗歌鉴赏要关注唐诗宋词的名家非名篇,尤其宋诗的鉴赏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备考时,要做到“六要”,即要了解考试大纲、要明确设题方向、要洞悉得分要点、要掌握答题要领、要熟悉专业术语、要规范答题步骤。
考点终极突破
壹
古典诗歌分类鉴赏
高考常考诗歌类别有:赠友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论道说理诗、思妇闺情诗、思乡怀人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等。
01
赠友送别诗古代的送别诗,往往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鉴赏时要关注送别诗中的时空意象和常见物象,如离别诗中常出现的“日暮”“斜阳”“月夜”“清晨”“暮钟”等表明时间的意象和“长亭”“南浦”“客舍”“曲江”“阳关”等表示地点的意象,以及“寒蝉”“杨柳”“浮云”“孤舟”“浊酒”等表离情别意的物象。艺术手法上常常会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常用虚实相生、对比衬托的手法;或直抒依依不舍的离情、情深意长的感恩、孤寂惆怅的悲伤;或借诗一吐心中积愤、表明高风亮节的志向、传达真挚坦诚的勉励等。鉴赏时应注意所写之景的色调对直接表达诗人感情的作用。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02
羁旅行役诗
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漂泊无定,往往容易触景生情,感时生情,如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独处、清明踏青、暮春清秋、途穷日暮,自然而然会引发对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的感伤,触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常用的手法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羁旅行役诗大多具有感时生情、以景显情、用典含情等三个特点。
03
论道说理诗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以理趣见长,耐人寻味。表达形式有借景说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有即事说理,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有托物说理,如欧阳修的《画眉鸟》。
哲理诗往往是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寓理于景。常常借助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首先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如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04
思妇闺情诗
思妇闺情诗主要有宫怨诗和闺怨诗两类。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如汉乐府《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运用比喻写出了“君恩无常”;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如王昌龄《闺怨》一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05
思乡怀人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有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如晏几道的《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06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这类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07
山水田园诗
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如张耒的《初见嵩山》:“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08
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情感上,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李商隐的《柳》;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如修睦注的《落叶》:“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09
边塞征战诗
内容上,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征战之苦,或抒发卫国豪情,或讽谏穷兵黩武。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如李益的《度破讷沙(其二)》:“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臼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鉴赏边塞诗,首先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如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宋代,尤其是南宋,边塞诗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其次,要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军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
贰
常考意象及象征
古诗词常见意象寓意顺口溜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如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浙江卷出过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叁
常考表达技巧及效果作用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含蓄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修辞手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表现手法。
难点讲解一:虚实结合
一、什么是“虚”与“实”
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二、古诗中的“虚”“实”运用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以《虞美人》为例:
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又如《游园不值》: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
三、虚实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两联写实。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
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
总的来说,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难点讲解二:衬托
一、什么叫衬托
所谓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二、衬托的类型
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二、衬托在古诗中的运用
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以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
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
1、 冷暖相衬。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动静相衬。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
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用“挂”字化动为静。
3、乐哀相衬。如贾至的《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这首诗用了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以前两句所写的春天的绚烂的春光,反衬内心的愁恨。
又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鄰,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亲。
这首诗,则用哀景來写乐情,诗人很高兴与表弟卢纶寄宿在自己家。
4、 大小相衬。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一句,以天地之大来衬沙鸥之小,以广阔的天地反衬自己像一只孤零零的“沙鸥”一样无依无傍的落寞惆怅,传达出一个人在现实与历史长河中无力自主的无奈。
5、声寂相衬。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这首诗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写的是“寂”,第二句,空山并非一片静默死寂,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这是写“声”。这两句,声寂相衬,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6、正反相衬。如李白《蜀道难》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诗人写蜀道难行,先从正面着手,上面突兀而立的高山,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面曲折回环的河川,冲波激浪。然后宕开一笔,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千里翱翔的黄鹤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正反结合,极力状写蜀道的难行。
7、明暗相衬。如唐刘方平的《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通过明暗互衬来表现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
8、 虚实相衬。如姜夔的《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前者为“虚”,后者为“实”,这一“虚”一“实”,两相映衬,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9、以景衬境。如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在这里,诗人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是为以景衬境。
10、以景衬情。如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这一诗句,描绘萧瑟的秋景,以增添离别的哀愁。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送客的主人与相别的客人,于船中执手无言,遥望江面,唯有茫茫的万顷碧波之上洒下皎洁的月光。这里的江边月景,衬托了别离的忧伤。
11、侧面烘托。如白居易《琵琶行》: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在茫茫秋月浸江,主客惨别的江岸,相对无言的凄清时刻,“忽闻水上琵琶声”,竟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动心移情的音乐,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还诱得人们去“寻声暗问”,这从侧面烘托了乐声的艺术魅力和感人力量。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难点讲解三:白描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难点讲解四:渲染与烘托
一、什么是渲染与烘托
渲染、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渲染,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在古典诗歌中,渲染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起一种烘云托月的作用。
烘托与衬托容易混同。烘托与衬托相同之处是都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种情感得到凸显。但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的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而烘托主要通过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外在的侧面描写来实现。即《艺概》中所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二、渲染与烘托在古诗中的运用:
在古典诗歌中,渲染与烘托有分别单用的情况:
先说渲染。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南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又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了夜的深和夜的静。
再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诗用“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极力渲染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
再说烘托。烘托在古诗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又如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
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2、以人烘托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
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3、以物烘托物。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王籍在这里通过“寂外有音”的烘托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实际上,在古诗中,渲染、烘托两种手法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特别是在借景抒情类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选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难点讲解五:象征
一、什么是象征
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二、古诗中的象征运用示例
在屈原的《离骚》中,他把才德和有作为的人比做“美人”:“恐美人之迟暮”。他描写他“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的举动,又赞美古圣先王“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这些芳草香木,都有象征意义:一是表明屈原追求的美好事物品格高洁,屈原佩戴它们,就是象征他的品德高尚;二是用以比喻贤臣。这种“美人芳草”式的象征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又如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境况,书写了思归不得的忧伤。
三、古诗中常见的表象征的意象
1、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象征。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月亮,成了离愁别绪,思乡之愁的象征物。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柳树,惜别的象征。如柳永《雨霖铃》,就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象征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写照,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 “我亦举家清”。
5、草木,长势繁盛反衬荒凉,在古诗中用于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到了唐宋时期,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2、松柏,常用于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3、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6、莲,表达爱怜、爱情。
17、鹧鸪,表示离愁别绪。
四、象征的妙处:
象征用象征物靠联想来暗示象征义,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难点讲解六:间接抒情
一、什么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2、借景抒情
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融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破景象,抒发了无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荣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军之罪。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第三四句是“融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闻声而心惊。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人”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景语”,都是“情语”。前两联诗句,重点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却明显不同,可见杜甫的笔法是非常高明的。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有如下不同:
(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4、借叙抒情
所谓借叙抒情,指诗人对某事或某人充满激情的时候,便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感情熔化于对具体事件的叙述中,借叙述来抒发自己难以遏止的感情。如崔国辅的《怨词二首》(其一):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这首诗借叙事表现了宫女的凄亮怨情。
5、借议抒情
借议抒情,指在诗歌中,诗人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通过议论来抒发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依附于事理的抒情,诗人为了抒情的目的,“寓情于理”,其中的议论表现出诗人对客观事理认识感受后的情感判断和情感评价,与单一的议论不同,不重在摆事实、讲道理。如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诗中“无情最是台城柳”是议论,诗人说“台城柳”“无情”,是拿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朝豪华作对比,台城堤柳,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它堆烟叠雾,容颜未改,春来依旧绿遍十里长堤。在这里,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
6、用典抒情
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诗用了如下典故:
(1)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地的理想。
(2)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 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
(3)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
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谴责。
(4)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这一典故,借古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5)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7、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如刘禹锡《台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有何区别?
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借古讽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
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
生活在宜昌,静下来心来,让我们一起感受宜昌的美
宜昌,你又又又被国家盯上了!全亚洲都要羡慕死你了!
生活在宜昌这么美的城市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
静下来心来,让我们一起感受宜昌的美……
在这里,壮美三峡,清江如画;高峡出平湖,深处有人家;屈子问天,昭君浣纱,关公横刀立马;
漂流、哭嫁、峡江号子情动天下……
一个地区的总体规划,如果能被国务院批复,那真真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体现呐!
再加上还有发改委的青睐那真是,太牛了~
三峡机场对境外开放;并调整宜昌市部分行政区划;宜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成立;
三峡后续规划项目,宜昌首批实施33项目;《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上海为对口支援宜昌市夷陵区;批复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宜昌入列;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批复亚行贷款1.5亿美元,支持湖北宜昌市养老综合服务示范项目。宜昌被列为国家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湖北唯一。
我们的家乡,又一次站在了 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舞台上 作为宜昌人,满满的自豪感! 在这里,汇聚起中华民族的巨大力量,起搏着共和国的动力心脏; 在这里,惊世出土的“太阳神”石刻,带你巡礼7000年前人类文明的历史源头; 在这里,地中海意大利专家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惊人地发现了世界柑橘的起源地; 在这里,诞生了一个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人,他的精神足以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就是我们宜昌
每天都有耳目一新的消息出炉 她总是充满惊喜,让人期待 它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发展潜力! 发展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滞 未来几年里, 全亚洲都将羡慕宜昌! 来一起看看我们的宜昌! 太多荣誉说不完…
世界水电之都、世界钢琴之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二名、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自然流域漂流之都、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第四名、中国中部最佳投资城市…宜昌获得的荣誉称号太多,也就不一一列举啦! 旅游资源超诱人… 宜昌市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公布的40佳旅游城市(之首);“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鄂西文化旅游圈最佳旅游城市,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等等称号,全市总共拥有各类旅游景点747处,已开放的旅游点有350多处,享有盛誉的有100多处。境内有4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居全国城市第四。家门口就有这么多美景,真是让人羡慕啊!
宜昌已经是这样定位的了!
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 ——魅力湖北,醉美家乡!
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拥有三峡展览馆、坛子岭园区、185园区、近坝园区、截流纪念园五个园区,其中坛子岭、185、截流纪念园长期对游客开放,坛子岭可以进眺大坝,俯瞰长江;泄洪观景区和185米水位线的观景区则是波澜壮阔、雷霆万钧。截流纪念园则有精彩的歌舞及活动,同时也是景区的内部交通中心。
▼宜昌是山水旅游大市
鄂西南之地,未被过度开发宜昌那得天独厚的山水伫立了千年等待着让五湖四海的来客如坠仙境
▼长阳清江画廊
这里位于神秘的北纬30°有三峡大坝,是“中国动力心脏”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内,藏着巴风楚韵的三峡人家,充满神奇色彩的悬棺、溶洞、古遗址、古墓群还有种满数百万株花卉的,大三峡普罗旺斯花海胜景···
▼三峡大坝之春
这里是公园之都一步一景,千园环绕夕阳下的老城根春夏间的繁花海轻易就能找到
▼儿童公园
这里是生态之地葱郁广袤的森林珍稀的植被动物嘘,轻点声比大熊猫还少的“长江女神”——江豚正在从水中跃起
▼“长江女神”江豚
这里是茶文化的故乡当清风拂面时捧一盏香茗扶栏远眺青山秀水你在看画?还是你就是画
▼五峰生态茶园
这里还是滋养民族歌舞的沃土你听,峡江号子正响彻山林你瞧,土家巴山舞正缭乱人眼且行且体验 只能在宜昌
在中央眼里宜昌是我国中部的重要城市
作为实现主席“高峡出平湖”的夙愿,作为鄂西南的龙头,作为文武兼备型景区,作为中国发展潜力最大的10大城市之一,宜昌一直紧追武汉,武汉的今天就是宜昌的明天!
宜昌身份丰富多样,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还有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有亚洲最大活性干酵母生产基地:安琪酵母;亚洲最大化肥和井矿盐制造商:宜化集团;亚洲最大的医用丁基胶塞生产企业——华强科技公司;全球最大的六偏磷酸钠生产企业——兴发集团;全球最大的金刚石锯片基体生产出口基地——黑旋风锯业公司;亚洲最大的麻醉药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
又在苍莽大山间建起了震惊世界的“最美水上公路——古昭公路”
崛起了被誉为“世界隧道之最”的三峡专用公路是长江上的“桥梁博物馆”,未来将有10座大桥横跨长江
▼三峡专用公路
在中央眼里宜昌是后起之秀,正在腾飞
GDP增幅持续排名全国前列中部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宜昌上榜
▼秭归新区
这些年,宜昌造已经风靡世界液晶电视机广汽中兴汽车
世界最薄电子玻璃长江中上游最大造船基地百亿航空复合材料基地······
▼宜昌南玻的超薄电子玻璃
有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位居全省前列宜昌森林覆盖率达65.7%在长江中下游沿线及中部同等城市列第一
▼国家森林公园、三峡最大的原始森林——西塞国
宜昌依托新区建设,正在越变越大宜昌新区实现1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覆盖,搭建起200平方公里大城市框架(已实现);到2030年,宜昌城区规模实现300平方公里、300万常住人口框架。
很多人吐槽宜昌没什么了不起确实如此
宜昌没啥可说的,只不过长江沿线桥梁密度最大的城市而已
▼至喜长江大桥
宜昌没啥能让人激动的,只不过毛主席为三峡出平湖作了首词而已
▼高峡出平湖
宜昌没啥可骄傲的,只不过随便搞了一下就有了个三峡国际旅游节、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而已
宜昌也没啥好看的,只不过被中国社科院评为“中国宜居城市”之一
▼五峰后河水韵
宜昌哪有什么会停留在记忆里,只不过距今约19.5万年的长阳智人遗址猇亭、当阳关陵、赤壁古战场等三国遗址无数的古镇古寨古村落抹杀不了而已
▼赤壁古战场
宜昌没什么好怀念的,只不过山上放牛、河里捉鱼小时候我们屁颠屁颠奔跑在青山秀水里而已
宜昌没什么好安逸的,只不过中武当天柱山,举世闻名
▼长阳天柱山
宜昌哪有啥异国情调啊,只不过有片被誉为普罗旺斯的云中花海而已
▼云中花海
宜昌没啥可穿越的,只不过和车溪的人们擦肩而过时会忘了自己身处何处
▼车溪
宜昌没啥气质的,只不过有一种叫昭君故里的典雅而已
▼昭君故里
宜昌没啥幽静的,只不过有一种叫三峡竹海的世外桃源而已
▼三峡竹海
宜昌哪有啥人情味啊,只不过一碗碗稻花香酒、一场场土家幺妹儿的歌舞你根本躲不掉而已
▼土家幺妹儿
宜昌没啥美景可看的,只不过每一片花海,都迫人心魂而已
▼在五峰首次被发现的红花玉兰
宜昌没啥可悠闲的,只不过中央大街、隆康路、淘珠路、西坝、樵湖岭···夜市林立,生活就是这么潇洒自然
▼宜昌夜市
宜昌没啥可沉醉的,只不过那片闻名遐迩的大峡谷,可以倒映天堂而已
▼柴埠溪
宜昌没啥少女心的,只不过无意间开了一大片粉色小清新的桃花
▼安福寺桃花
宜昌秋天实在没啥可看的,只不过层林尽染是红枫柳暗花明有银杏
▼运河公园秋色
(摄:沈爱民)
▼秋日南津关
(摄:新闻老马)
宜昌哪有什么名人啊?只不过有王昭君、屈原、杨守敬、胡春华、邰丽华、史可、赵云蕾而已
▼端午节马上到来,感恩屈原,让全中国多了个节假日
宜昌哪有什么特产啊,只不过秭归脐橙、远安香菇、百里洲沙梨、宜都天然富锌茶、五峰绿茶、五峰香葱、五峰烟叶、枝江棉纱、宜昌路山羊板皮、枝江棉花、双莲鸡、邓村薇菜、宜昌天麻、洪山茶、宜都蜜柑、清平猪、糜城藕、兴山薄壳核桃、兴山香肠鱼、秭归核桃、远安黄茶、资丘木瓜、长阳金栀、五峰香菌、五峰红玉兰、宜昌蜜桔、宜昌白山羊、百溢稻、兴山杨鱼、仙女大米······
这些特产全部受到国家承认和保护
▼秭归脐橙
宜昌哪有什么可牛的啊,只不过
号称“世界钢琴之城”
▼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
是“中国自然流域漂流之都”
▼朝天吼漂流
有个“中国民间谜语第一村”青林寺
是“中国诗歌之城”
孕育了“史上最干净爱情”——山楂树之恋
宜昌还有无数让人自豪的事情花上三天三夜也列举不完无论宜昌是不是第一无论宜昌在中国、在世界有怎样的排名都不会影响她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
宜昌不需要那些浮夸的规划她讲究的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
宜昌地处武汉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交会处,呼汉引渝、连通中西之区位独一无二。要与汉渝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加强跨区域工业协作、产业协同,积极承接优势要素转入。
内看武汉,主动对接“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与“芯屏端网”配套的石墨、硅基、氟基等新材料产业,培育壮大仿制药等新兴产业。
外看重庆,向重庆智能产业看齐,在智能网联、轻量化转型升级等方面借鉴重庆经验,加快向现代产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业转型。
二打造区域性交通中心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战略要冲,有三峡大坝扼万里长江之咽喉,发展大交通、大物流产业得天独厚。
“十四五”期间,一方面,要持之以恒打造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坚持“铁、公、水、管”齐头并进,做好坝上坝下、一江两岸文章,加快建设立体交通走廊。
另一方面,要积极打造长江上下游之间大宗货物集散地、中转地。统筹规划综合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市场群,依托自贸区和综保区,建设商品集散基地、交易市场和跨国采购中心,打造长江中上游物流中心城市。
三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
强化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宜昌公共文化、教育医疗、金融商务等综合性功能。
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做精巴楚、三国、移民等特色文化,着力打造一批高品位、有民族民俗特色的文化创意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演艺表演等。依托奥体中心,积极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扩大宜昌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积极打造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等区域性综合性医院。
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和综合金融服务基地。
推广三峡股权引导基金经验,吸引社会资本成立产业引导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打造业态齐全、功能完备的金融体系。
四打造生态合作龙头
环绕三峡库区的“鄂、渝、川、湘、黔”交界地区,是三峡乃至长江的重要生态屏障,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曾明确提出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
进入“十四五”,可考虑以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建设为载体,探索省际交界地区经济合作新模式,推进区域性基础设施共建、生态环境共保、公共服务共享。
更可与重庆、四川、云南等地结成生态同盟,联合争取全国范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有利政策,合力蹚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
五打造三峡旅游龙头
宜昌三峡旅游曾在2017年以717.4亿元品牌价值,获评国家发布的区域品牌价值旅游类全国第一。
“十四五”期间,应打好“三峡牌”,着力建设鄂西渝东旅游龙头。
市内开展旅游资源整合,加强景区与景区之间、景区与酒店之间、景区与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互动,围绕长江三峡多做文章,可尝试推出最美滨江城市、最美长江岸线、最靓三峡风光等旅游名片。
我们坚信属于宜昌,属于我们的明天会更好!很有潜力的城市,是国家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直追襄阳
当下的湖北在我国的整体区域发展内来看,它们所具有的潜力资源和能力的提升也都是很有实力的,这也是与当地的城市持续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湖北的发展强大绝对不是一个武汉所支撑起来的,更是有许许多多的发展潜力大、实力强和资源丰富的城市所一起带动起来的,这也是很值得被人赞赏的地方。
虽然说在湖北的境内,武汉的城市综合实力是最强,也堪称是一枝独秀,但在随着多年的发展,湖北的其它发展也是很让人欣慰的,所以就来全面的认识一个湖北最有潜力的城市,这些城市所具有的潜力价值和能力的逐步提升也都非常值得被赞誉,让人赞誉有加的,更是值得被每一个人都期待的城市。
它就是宜昌。宜昌在湖北的境内算是比较低调的,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三峡,但却不一定知道三峡是在这个城市内的,但名气只是一种表现方式,宜昌的城市发展也不只是依赖于水电的发展,还是有很多经济产业的发展也能极大的促进其城市的发展,让其城市的逐步提升都得到极大的改变,堪称是极具发展意义的。
再者,在对宜昌的不少经济产业表现中看,它们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本身也非常大,它不仅是一个依长江而建的城市,在水陆交通上的资源非常丰富,也是国家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在综合的发展地位上是得到了国家的肯定,而且这也是宜昌所逐步发展起来的基础,虽然说宜昌的实力还不如武汉,却是难以被忽略。
其次,在宜昌的城市经济实力表现中看,它也是拥有极高的城市潜力与价值,一方面,它是在经济上是直追襄阳这个大城市的,另外一个角度它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在综合的实际地位中所具有的源本身也非常高,堪称是湖北很有潜力的城市,所以其城市在湖北一直以来的发展中,都是在稳步的提升。
最后,在对宜昌的城市资源分布中,它本身也是不弱的,也更是值得被每一个人都肯定的地方,虽然说不同区间的城市发展能力差异大,但在对宜昌而言,它所具有的价值程度本身也不可被低估,这也是宜昌一直以来赖以发展的基础,更是对整个湖北的发展都大有裨益,可见,未来的宜昌也足以是让人期待。